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12节

可他也知道,既然是大事,自当早早商议为好,便没好气地问道:“说来听听,挑重点的说。”

李斯不敢怠慢,立刻回道:“公子,这几年来,我大秦农耕繁荣,粮食产量节节攀升,饶是西供塞琉古国,广设酒窖,烧制烈酒,可粮食的产量还是不断上涨,导致粮价过贱,百姓都不愿意耕种了呀。”

这些农耕之事,本就是李斯掌管,粮食少了的时候,他头疼无比,想尽办法给军队凑粮。

他是万万没想到,粮食多了,也让自己这般为难,粮价过贱,导致百姓种植粮食收成锐减,积极性大减。

他心中清楚,孔雀国新开垦的良田何止百万顷,眼下,种植的人手不够,若是一年三熟的土地发挥作用,这粮食得贱到什么程度?

原本一家四口,一年收成五千斤的红薯,按照一斤红薯二十钱,假设可以卖个一万钱。

可若是大秦海外那十八郡的粮食上市,价格跌到十钱一斤,一家农户的收成,便直接锐减一半。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只是李斯也没想到,事情竟然能发展到这一地步,只得前来求见公子,想要妙招来解决。

子婴反问道:“可我听说,现在精米的价格更是翻倍,不少人改种棉花香料,乃至果园蔬菜,收成都是不俗,你为何这般焦虑?”

李斯一愣,没想到公子竟然知道这件事,而且了解的还不少。

老百姓种植土豆、红薯这些作物价格太低,便有不少人开始改种水稻。

由于产量不高,稻米的价格,反而节节攀升。

至于棉花桑树这些经济作物,价格一直就很高。

那一年,大秦的粮食还没到这般巨大产量时,江南的百姓便开始大规模改种桑田,当初,子婴还建议过,要严格控制改稻为桑,几年前,这项限制被废除,江南的大部分稻田全部改成了桑田。

导致生丝产量年年攀升,而纺纱机的诞生,生产丝绸的效率大大提高,也间接导致了去年的‘丝绸之祸’。

“公子有所不知啊,改换种植作物是一种法子,还有另一种法子,便是荒废田地,直接去工坊里打工,一年挣取的工钱,比之种田的收入还要多,长此以往下去,我大秦的基柱岂不是要坍塌?”

李斯言辞恳切,这几年他走访了不少地方,当地百姓生活之变化,超过了他的预料。

谷贱伤农,可不是说着玩的,种田不挣钱,还有人去种吗?

李斯巴不得这万里河山,每一片土地都有人去播种,看到南方有的郡县的土地竟然开始大面积荒废,如何让他不寒心?

“这种变化竟然来的这么快……”子婴自言自语了一句,片刻后,见李斯一脸悲愤,便安慰道:“无妨,这些事,都在计划之内,你不是计算过,新增那十八个郡产的粮食,足够一亿人吃喝,绝计不会饿死人。”

听到公子提到孔雀国旧地那十八个郡,李斯立刻苦笑道:“公子,那三年之期未到,尚不能收取土地税,我大秦还是要及早遏制,否则华夏之地,往后还能有半亩良田种植粮食吗?”

粮食越贱,那百姓种粮食的意愿便越低,李斯走访期间看的明白,若是不加限制,明年开春,改种其他作物,或者干脆弃田的百姓会更多。

见李斯不依不饶,子婴笑问道:“那你打算如何做?”

……

第762章 流放之罪形同虚设

李斯一愣,这田亩改种之事确实存在,可也没到万分火急的情况。

他今日来,不过是在公子面前露个脸,以弥补今日朝会得意妄为之举。

眼下,被子婴这突如其来地问题,给愣住了。

身为大秦的丞相,李斯当然知道身为臣下应该怎么做。

给始皇陛下抛出问题之时,还得提供解决方案,以供选择。

可这事本来就只是临时起意,他哪里想过该如何处理,这等大事,若不在脑海翻腾个数百遍,如何能想出个万全之策。

细密的冷汗爬满额头,李斯浑身微颤,愣了半晌也没想到该如何回答。

尘封的记忆又在心头萦绕,赵高被车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当年,公子放过自己一马,就算现在成了公子的岳丈,李斯还是不敢僭越一步。

几岁的年纪,便能稳稳压住李斯,何况现在公子已然成年,还在监国期间。

半晌后,李斯脑中灵光一闪,拱手回道:“公子,可让朝堂颁布诏书,严格设定百姓种植类别,避免我华夏江山,良田凋敝啊。”

没有办法,这已是李斯的极限,先想个法子糊弄下公子,避免公子认为自己对大秦无用。

这可是三岁时,便让百官冷汗直冒的主。

“不,这个法子不可。”子婴直接否定,“粮食的价格,那是由市场决定,既然不挣钱,便让其去工坊劳作或是改种其他,也是无妨。”

望着低头的李斯,子婴顿了顿:“不过,你的话也不无道理,这般多的良田荒芜,对我大秦来说,是一种损失。有人愿意种,有人不愿意种,那便告知天下,百姓间的田地可交由官府种植,每一年会给予百姓一定的钱银。”

大秦土地的政策,实行的是土地所有制,也就说,土地归国家所有,除了一些被封爵位之人,才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无需交税。

始皇把土地分给百姓,百姓拥有的是土地使用权,每年需要给大秦缴纳土地税。

百姓实际上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但,土地买卖自古以来就有需求,那些个豪强士族那么多的土地,就是这么来的。

只是,在大秦这个时代,对于土地买卖严格管控,需要得到官方的许可。

而眼下,种田不挣钱,有大批的人不想挣钱,想要去行商,或者去临近的工坊打工,便可以将田地租给官府。

官府再来寻找愿意种田之人接盘,保证田地不荒芜。

毕竟,一统才十几年而已,那些个老秦人,以及一辈子在土地上打滚的农民,自然还是愿意种田的。

更何况,子婴马上就要和大父商议,将全国的土地税减免一半,税少了,收成高了,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工业想要发展,肯定需要更多的人口汇入,这些人从哪里来?

除了各地学堂培养的知识分子之外,便是从农村来。

“公子的法子妙啊!臣就没有想到。”

见子婴给了台阶,李斯立刻顺势下坡,他心中一松,重重地吐了口气。

“能想到这件事,说明你还是有心的。”李斯的态度,子婴很满意,继续说道:“刚才王绾来,我便和他说过,不久后,大秦的土地税将要减半。”

“对对对,减半,减半之后,百姓的收成……”

李斯还在附和子婴的话,可说到这,却立刻停下了,他瞪大了眼睛,惊诧道:“什么?公子,土地税要减半?”

掌控了整个帝国的农业,李斯自然知道这个政策有多惊爆。

只要这个政策一推出,必然可以缓解农业人口流失的问题。

子婴拿起桌上的一个册子,摇了摇:“这不是你呈上来的数据?只占两成税负,减免一半也才一成罢了,对我大秦又有何妨?”

“是是是,这是件大恩德啊,几乎大秦所有百姓,都能受到恩惠。”

李斯心中真正的那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剩下的,便是要好好经营新增的十八个郡。

他不知道,上一个出去的王崇文,已经给子婴建议,要发布诏书,鼓励大秦的子民,去其他大陆发展。

若是他知道,马上大秦就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大量的百姓,将要前往非洲还有美洲开荒,不知道是一副什么表情。

孔雀国被分为了十八个郡,其疆域面积也不过二百多万平方公里。

可美洲和非洲有多大?

若是全算起来,美洲足足有四千多万平方公里,非洲也有足足三千多万平方公里。

这两个大洲的土地,比之孔雀国更加肥沃。

非洲的土地肥沃到,你只要出门走一圈,便能吃饱肚子的程度。

撒把种子,来年遍地的粮食,压根不需要费心。

种田是什么?

不需要啊。

屯粮食干什么?

用不到啊。

而非洲大陆上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远超大秦。

武德充沛的秦人到了这些大陆上,想吃素,到处都是,想吃肉,遍地都有。

这等肥沃的土地用来种粮食……恐怕李斯会高兴地跳起来。

大秦的人口就算再翻个十倍,达到五亿人,也能完全养得起。

可子婴没有闲工夫,告知李斯这些事,他已经埋头在书桌前,又翻起了淳于越给自己的目录。

他在朝堂上估计的没错,光是这个目录,自己就得看好久。

李斯并没走,他一脸纠结显然还有事情相告。

“还有事吗?”子婴没有抬头。

“回公子,臣下还真有事要禀报。”

合上书册,子婴不满道:“合着刚才的事,不是正事?”

子婴算是有了体会,自己大父每日挑灯批阅是有原因的,自己这才第一日,便已经遇到了这么多的事。

想到这,他倒是不羡慕在后花园,带着自己儿子玩的大父了。

“都是正事,公子,下面之事,臣还真想不出法子应对。”

“说来听听。”

李斯苦笑一声,拱手道:“公子,臣觉得,大秦律令对于流放之责过于宽松,还请公子定夺。”

李斯不但管着大秦的农业生产,就连刑罚也是归他管。

……

第763章 琉球岛适合流放

自从商君变法以来,大秦国力蒸蒸日上。

大到宗族祭祀,小到打架斗殴,都有相关的法令。

当然,毕竟是人总结出来的律法,总有遗漏的时候。

自一统六国后,子婴建议儒法结合,介绍严刑峻法之后,大秦目前最为严苛的惩处手段,除了砍头之外,便是面部刺字,外加流放。

毕竟,入了囹圄(监牢)服刑的犯人,大多是在当地服徭役。

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之以前已经好了太多。

更何况,一统六国之后,已是多次大赦天下,现在还在坐牢的,那是真犯了大事之人。

也就是说,目前对犯人有威慑力的,便是流放。

首节 上一节 512/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