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13节
一统六国之前,流放几百里,那都是去荒芜之地服徭役。
有的人,可能在半路上就死了,有的人服徭役没几年,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死去。
可眼下,大秦各地的基础建设完毕,城池坚固,所要招人的徭役,都不是那般艰苦。
再加上粮食富足,这些人在当地吃的也不错,等于犯了事之后,便是去外地干干苦力罢了。
“公子,以前犯人服徭役要么去南边,要么去北边,要么去西边,这几处皆是苦寒之地,可你看看现在,这几处,哪一处不是富饶无比,这还是让犯人去吃苦的吗?”
李斯摊开双手,颇为无奈。
南边的百越,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早已驰道密集,水网密布。
交通不但发达,而且南部靠海,还有秦瑞宝号的码头存在,大秦的三座出海口,南海郡就独占其一。
而十万大山里,驰道无法修建,可还是拨了钱,让各部族扩充了道路。
现在流放去南越,除了天气热一点外,哪里还能算是吃苦?
至于北方,那就更不必说,最远的就是辽东郡,一般流放都是去那里。
自从李信灭了燕国,辽东便成了大秦的一个郡,气候寒冷,与中原颇远,发展落后。
可谁也没想到,子婴在辽东郡开了个铁矿,又在辽东郡设立了一个不冻港。
和南越一样,北面除了冬天冷一点之外,也没什么苦可以吃。
若是正北面,那便是安北郡,在沙雅的治理下,更加富庶无比。
那草原之上牛羊成群,吃的都是牛羊肉,喝的都是马奶,流放到这里,岂不是来旅游的?
再说西边,丝绸之路一路往西,直接穿过了安西郡,沙雅也在这治理了两年多,牛羊肉就不说了,其肥沃的土地,更是大秦重要的粮食产地。
当然,在孔雀国那十八郡开始发力时,安西郡种植的作物,已经由粮食转化成了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
来这里,基本上也吃不了什么苦。
“还有啊公子……这流放流放,路途之中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以前山高路远,哪有什么平坦大道,每日翻山越岭,艰苦无比。可你看现在……驰道密集,那些个看管的狱卒为了省时间,还安排上了马车,马车上都有轮胎……”
李斯越说越是激动,流放就是要你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目的地,然后还要劳作一番,才能让人长记性。
可这驰道修完,一切都变了。
往年需要三个月,乃至更久才能抵达这些边疆地区,现在在驰道上,坐着马车唱着歌,一个月就到了。
还不用翻山越岭,还能坐马车,马车上还有轮胎,连以前石子路的颠簸感都没了。
除了面部刺字还能震慑之外,流放已经对犯人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要知道,李斯统计的案件来看,这两年大秦的犯案人数,可是在稳步增长。
听完李斯的苦水, 子婴一脸无语,忍不住轻揉着太阳穴。
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大秦在发展,遇到这些问题也是正常。
见公子这般表情,李斯当即说出心中想法:“所以,恳求公子,是不是可以将流放之人,远渡重洋去到新增的十八个郡去!”
天南海北都发达,但是大秦有新的领地,孔雀国百废待兴,还需要大量的劳力,而且生活条件也足够差。
在李斯看来,便是最好的去处。
可子婴一听,当即摇头:“你也说了,这几年发展太快,本来是用来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眼下也变成了福祉。那孔雀国可是一年三熟的地方,未来岂会太差?”
李斯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可若是再不调整,明年大秦这些个犯罪的流放之人该如何处理?
想到这,他便硬着头皮问道:“公子可有什么好去处?”
子婴淡然一笑:“好去处?当然有,你怎么把‘蓬莱仙岛’给忘了?”
这个世界足够大,不可能连流放犯人的地方都没有。
听到‘蓬莱仙岛’,李斯当即愣住了。
脑海飞速旋转,却是想不起这里是哪里,便只得疑惑问道:“公子说的‘仙岛’是哪里?”
“琅琊船坊试航时发现的岛屿。”子婴轻敲桌面,提醒道。
“琉球?”李斯恍然,顿时大喜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个地方给忘了!”
琉球群岛,距离大秦的琅琊郡并不远,自从新型宝船试航发现这座群岛之后,便有不少渔民前往捕鱼。
就如那些发现之人所说,这岛屿上除了野人之外,哪里有什么仙人。
随着前往的渔民增多,百姓发现,这岛上经常地动山摇,哪里是什么仙岛,明明就是被诅咒的岛屿。
就连试航宝船之人,去了岛上没多久,便感受到了十几次地震的情况。
当初,嬴政和子婴闲聊的时候,便取了这个琉球的名字,本就是用来流放犯人的。
眼下,那些捕鱼的渔民,更会刻意绕开这座不祥的岛屿。
李斯心中大喜,这琉球群岛的臭名声,在整个大秦都有耳闻,毕竟,百姓都想要去寻寻仙岛,尤其是海边的几个郡,有人更是确信,自己在海边瞧见过。
可眼见为实,琉球岛就在那里,去过的人都说不详,谁还会认为那是仙岛。
就冲着民间对这座岛屿的厌恶,这流放之罪,必然会让其恐惧。
等到李斯美滋滋地离去,子婴便又翻开目录查看。
可才没多久,门外便响起了王贲的声音:“公子可在,王贲求见!”
……
第764章 王贲想要武器
昨日大父让自己今日监国,子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朝堂之上,如何应对百官们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可谁能想到,若不是淳老来访,自己第一日上朝便要冷场收场。
等到自己回了书房,这些个文臣武将却是一个个前来。
李斯王绾乃至王崇文来找自己,子婴觉得合理,毕竟是国家大事,需要商议一番。
可自己的舅父王贲来找自己干什么?
莫不是晚上让自己去他家吃饭?
子婴忍不住捏了捏发酸的鼻梁,无奈道:“进来吧。”
顿时,王贲那爽朗的笑声响起,他身着上朝时的甲胄,腰挂佩剑,大步入了房内。
能戴着佩剑上朝和进入书房,也仅仅只有王贲和王翦才有这样的待遇。
进了书房,王贲顿时呆住了。
那书案之上,堆满了书籍,左右两侧垒的老高,连中间,也仅仅能看到子婴的头发。
他顿时不满道:“这个淳于越,校对之事当自己亲力,为何要让公子这番劳心!”
在咸阳宫的早朝上,他还记得,淳于越所说正本的数量,那可是十几万册,公子监国,哪有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
可编纂《大典》之事,已然历经十数年,其耗费的人力物力颇巨,王贲倒是不敢说这件事的不对,只得把怨气撒在淳于越身上。
“舅父找我何事?”
子婴没有抬头,继续翻看着手上的书籍,实际上,他面前的书也是自己刚刚搬在跟前的。
为的,就是让王贲看看,自己很忙,可没有时间去赴宴之类,绝了王贲的念头。
见子婴这般开门见山,王贲倒是支支吾吾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良久后,见舅父一直沉默,子婴合上书本,挪开了身前的基本上,无奈问道:“舅父此行,可是喊我晚上去赴宴的?”
“公子如何知道?”王贲满脸笑容,拱手道:“倒不是我,是老爷子想公子啦。”
王贲顺杆就爬,还把王翦给搬了出来。
子婴贵为皇长孙,又已成年,去朝内大臣家赴宴,那可是天大的面子。
就连蒙恬和李斯两人,想必都不敢开这个口。
可王贲却是子婴的亲舅父,喊外甥回去吃饭,并无不妥。
“舅父何必这般客气,可是为表兄王离之事?”
子婴直接拒绝,开始猜想王贲的来意。
这两年,大秦边疆稳定,几十万甲士驻守边疆,一部分在东海练兵,一部分在雍城练兵。
而西方诸国的局势稳定,子婴实在想不出,王贲来找自己有何事。
而且,还是在王绾李斯之后,显然,两位丞相出去时,王贲也是见到的。
第一日监国就让子婴去赴宴,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而自己的表兄王离,这几年跟着大秦的军队远渡重洋,现在,正和蒙恬驻守在波斯。
想来,都快三年了。
按理说,其外出戍边的年限不短,自己舅父想念儿子,也说得过去。
可王贲一听,当即摆手:“王离?我可没想那小子,他在波斯戍边,为大秦守国门,寸功未见就想回来,想得倒美。”
子婴一愣,疑惑道:“那舅父今日前来……”
王贲当即“嘿嘿”笑道:“我听闻,公子带着人在蜀郡忙碌了年许,终于有所突破?”
蒸汽火车成功的事,在朝堂上,并没有大肆宣扬。
不过,子婴在蜀郡这么久,朝内不少人都知道工造署在那边做什么。
既然子婴回了咸阳,这风声多少还是传出去一点。
眼下,蒸汽火车只是初步成功,子婴想着等到连通琅琊郡和会稽郡的第一条火车开通之后,再告知天下。
“舅父消息灵通,那蒸汽火车也算初步成功,昨日和大父商议一番,先连通会稽郡和琅琊郡,等到妥当之后,下一条铁路,便由咸阳出发,连通天下。”
对于王贲,子婴没想着隐瞒。
听到工造署的事有进展,王贲当即恭喜道:“朝内的官员们还说,是因为陛下要让公子监国,才给您调回咸阳,我倒觉得是公子的蒸汽火车成功后,这才返回的咸阳。
有了蒸汽轮船外,又有了蒸汽火车,我大秦的基建之先进,真乃世间罕有,工造署为丝绸之路这些个行商,做了太多便利之事。”
王贲一边说着,一边解下了腰间的配件,双手捧起递了过来。
这把剑,也算得上是神兵利刃,跟着王贲风雨飘摇二十多年,南征北战也不曾换过。
剑鞘之上,满是岁月的沉淀。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