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469节
只道:“也罢也罢,那花姑娘你就随我去官渡也好。”
花鬘这才满意点头。
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得逞的笑意,她收起长鞭,策马靠近邢道荣,低声道:“这才像话,大将军说话,自然是要算数的!”
说着,才是满意离开。
…
不过三日之后,邢道荣带着军令,就往官渡去了。
不仅自己去了,还带两万的精兵。
行到了官渡,诸葛亮、关羽、张飞早已经带着军马等着了。
却说邢道荣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通往官渡的道路上。
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士兵们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邢道荣骑在的卢上,神情肃穆,目光如炬,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紧张,也有对天下一统的渴望。
天下乱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这一回,该一统天下,再做造福千秋万代之事。
远远地,官渡的轮廓逐渐显现。
城门前,诸葛亮、关羽、张飞早已率领军马列队等候。
诸葛亮手持羽扇,面带微笑,目光深邃而睿智,看着邢道荣飞驰而来。
关羽身披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红脸长须在风中微微飘动,眼神中透着威严与自信。
张飞则立于一旁,豹头环眼,手持丈八蛇矛,气势汹汹,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当邢道荣的队伍渐渐靠近,诸葛亮轻轻挥动羽扇,示意军士们奏响号角。
号角声震天动地,仿佛在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将军。
关羽微微点头,张飞则哈哈大笑,声如洪钟:“子與,一路辛苦了!”
邢道荣见状,心中一震,连忙下马,快步上前,抱拳行礼:“孔明,云长,翼德,邢某来迟,还望见谅!”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子與不必多礼,今日官渡之战,还需仰仗将军之力。”
关羽沉声道:“子與英勇善战,这番有你在,我军如虎添翼。”
张飞则大步上前,拍了拍邢道荣的肩膀,豪爽地说道:“子與,待会儿战场上,咱们比比谁杀敌更多!”
邢道荣感受到三人的热情与信任,哈哈大笑:“诸位在此,哪用某操心?”
“只是今番…乃天下大势之战,邢某自然不能错过,来凑个热闹而已…”
邢道荣说的谦虚,但有哪个真是敢当他是来凑热闹的。
诸葛亮笑道:“如今子與来了,咱们的计划,也好开始开展了。”
邢道荣闻言一愣。
什么计划,还得等着自己开展?
正疑惑间,那头张飞早耐不住了,却呼道:“好啊好啊,早是耐不住!”
“今日咱们总算能叫那官渡的魏军心惊胆战,不敢在咱们面前排兵列阵!”
嚯!
邢道荣一听,这诸葛亮的安排还能叫敌军胆战心惊,顿时也有些好奇了。
便问:“却不知丞相什么安排?”
诸葛亮笑着扇子一挥,便指向北道:“自然是一展军威,叫那曹军见之就惧,不战而屈人之兵!”
邢道荣这才听明白,诸葛亮…这是要搞一出演习!一出军演!
…
这年头的军演邢道荣还真不知如何弄,那是见也没见过,所以这如何操作实施,全都都按照诸葛亮的安排。
邢道荣其实挺纳闷如何军演的,总不能和后世一样,检阅部队吧。
结果没想到,这还大差不差,基本就是如此。
看来检阅的传统…倒也是一以贯之了千年。
是日,天朗气清,秋风送爽,官渡之地旌旗蔽日,鼓角齐鸣。
诸葛亮身着戎装,腰佩长剑,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
挥动令旗,顿时战鼓震天,号角长鸣。
只见数万精兵分列四方,甲胄鲜明,刀枪如林,气势如虹。
邢道荣,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张辽,魏延,庞德,周泰,蒋钦…
一众大将,各自领兵,声威震天。
那是每将,手下至少五千精兵,十万大军,就在官渡之前,展开了浩大军演。
如此高调,自然也被曹魏军马所知。
一时之间,士气极为低落。
为何?
因为经过此番军演,不说刘备军马到底厉不厉害,但有一件事情至少是能够肯定的了。
此番刘备号称陈兵十万,那真是实打实的十万,全都是战斗力,根本还没算上后勤部队。
毕竟…谁都不会带着后勤兵马操练演习不是!
第580章 策反吴质
十万精兵!
这是诸葛亮秀给官渡这头曹兵看的实力。
官渡大营内,夜色沉沉,烛火摇曳,映照出徐晃与曹彰凝重的面容。
帐外风声呼啸,仿佛带着对面的战鼓声,隐隐传来。
徐晃手握一卷军报,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似要将那纸上的字句看穿。
曹彰则立于案前,一手按剑,一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诸葛亮陈兵十万精兵于对面,邢道荣、张飞、关羽等大将虎视眈眈,意图北上。”徐晃沉声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仿佛压着千斤重担。
曹彰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诸葛亮素来狡诈,此番举动,乃是明晃晃的告诉咱们其有多少军马,以破坏我等军心。若不早作应对,恐后患无穷。”
徐晃点头,目光投向帐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我军主力人不足五万人马,刘备如此大军来袭,又有众将所在,若死守,只恐必败无疑。”
曹彰闻言,眉头紧锁,拳头握得更紧。
他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却也知徐晃所言非虚。
帐内一时陷入沉寂,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凝重的神情。
良久,曹彰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如由我率一支精兵,走河西偷袭长安。即便不能全胜,也可拖延时日。”
徐晃闻言,微微摇头:“刘备麾下关羽、张飞皆万人敌,诸葛亮更是智谋超群,更有邢道荣掌控全局,不可轻敌。若无万全之策,贸然出击,恐有闪失。”
曹彰闻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徐晃所言有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躁动,沉声道:“那依将军之见,该当如何?”
徐晃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为今之计,唯有速报陛下,请其定夺。”
曹彰却急道:“陛下若是有法子,也不消叫咱们来此应敌!”
“再说如今陛下那身子,咱们不好再叫其劳心劳力才是。”
徐晃也知道陛下身子不好,可眼下他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有心无力!
虽一心想着杀敌,但真无法面对刘备军的大势!
徐晃其实心中仍有不甘,却又知此时实在不宜轻举妄动。
毕竟…
现在他们手里的,是最后的曹魏军马了。
再出现意外,整个曹魏就要全部完蛋。
徐晃心头沉重,渡步走出帐子,望向帐外,夜色如墨,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危机。
与曹彰相视无言,心中皆明白,此战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然这去往邺城的军报,该去还得去。
…
夜深人静,官渡大营内烛火微弱,徐晃独坐案前,手中握笔,眉头深锁。
帐外风声呼啸,令人心神不宁。他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在素白的绢帛上缓缓写下:
“徐晃,叩禀陛下:”
才写了一个开头,徐晃笔锋一顿,墨迹在绢帛上微微晕开,仿佛他此刻沉重的心情。
他目光凝重,继续写道:
“刘备大军已至官渡,十万精兵压境,声势浩大,意图与我军,一决死战。”
“臣虽不才,然受陛下厚恩,蒙陛下信任,必当竭尽全力,誓死一战,以报国恩。”
写到此处,徐晃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深吸一口气,笔锋一转,字迹愈发刚劲有力:
“臣深知此战凶险,敌众我寡,然臣不敢有丝毫退缩。臣愿率麾下将士,奋力死战,以血肉之躯筑我大魏之屏障。”
“纵使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唯愿陛下保重,勿以臣为念。臣虽死,亦当含笑九泉,以报国恩。”
笔锋落下,徐晃长叹一声,目光投向帐外漆黑的夜空。
风声渐紧,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