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470节
他缓缓将绢帛卷起,用火漆封好,唤来亲信,沉声道:“速将此信送至邺城,亲手交予陛下,不得有误。”
亲信接过信,郑重应诺,转身离去。
徐晃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
二人到底还是给邺城去了信件。
只是写法上头,稍微委婉了一些,以免刺激曹丕。
只说了自己要拼死报国,没说要曹丕给什么支援。
一是他知道曹丕也给不出什么支援来了,二也是怕写的敌我悬殊太大,刺激了陛下。
只不过其实徐晃倒是不用担心,其实曹丕已经麻木了。
接了信件,甚至在朝堂上直接读了出来。
曹丕本意是刺激众多臣子,叫他们知道形式之艰难,速想办法。
然而…
此等举动,只能适得其反。
不仅没能让诸臣戮力同心,反而更明白灭亡与失败就在眼前!
便是大司马吴质,此刻心里也极为犹豫。
曹氏之亡就在眼前,眼下曹氏的三公九卿,可不是什么好位子。
尤其一旦曹丕宁死不降,到时候是陪着曹氏一起玉石俱焚,还是苟活…皆不是什么好选择。
至于像是王朗之类先是逼迫刘协退位的,这会儿就没有什么奔头了。
再不要脸的人,也不能逼迫了刘协退位之后,再投降刘备吧!
就按着刘备的个性和需求,也不可能放过这些人。
便是吴质这般的,倒是才纠结。
而他纠结之时,便是有人要来加一把火的时候了。
…
夜色如墨,外部的战事不利,邺城内也是一片沉寂。
人人自危…人人只觉得大难临头,自然是没有心思晚上还张灯结彩的。
此刻,整个大司马府中也是如此。
整个府邸,唯有书房内透出一缕微光。
高堂隆与钟繇并肩而行,步履沉重,穿过幽深的回廊,直奔吴质的书房。
两人的面容在昏暗的灯火下显得格外凝重,眉宇间隐隐透着一丝忧虑与决然。
书房内,吴质正伏案翻阅文书,听到门外脚步声,抬头一看。
见是高堂隆与钟繇,不由得一怔,随即起身相迎:“二位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要事?”
便见高堂隆微微拱手,神色肃然,沉声道:“大司马,今日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仿佛压着千斤重担…
第581章 直面吧!
其实当吴质看见高堂隆与钟繇一同进入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不对了。
眼下他与钟繇那也算是各自心知肚明了。
什么事心知肚明?
便是钟繇到底怎么回事,他吴质是清楚得很。
如此形式下,高堂隆却与钟繇一同前来,怎么个情况,也是不言而喻!
高堂隆…那可是永宁县里与陛下一同杀出来的忠良啊!
却不想如此人物,竟也是与钟繇同流合污了!
吴质很惊讶,但其实高堂隆比他还要惊讶!
从永宁县回来之后,他听着曹军在中原节节败退的消息,更是心急如焚,等着邢道荣这头的信件。
想着自家的投降之意,可一定要早日被刘备这头接收,那自己只消低调着,待王师到邺城的时候,接纳自己就是。
可偏偏…不管是邢道荣还是刘备,都没有信件来。
搞得高堂隆这心啊,也是一阵一阵的不安定。
没想到,刘备与邢道荣的信件没等来,却把钟繇那给等来了。
等钟繇拿出密信的那一刻,他是整个人都呆住了。
怎么都想不到…钟繇这自己心里的忠良,竟然是刘备的人。
不过也由不得他不相信。
到了很简单,自己去投降的意思,分明只有刘备与邢道荣才知道,这钟繇如果不是刘备的人,如何能知道?
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打潼关一战之后,内部就被渗透成了筛子。
心里一时很复杂,但更多是庆幸。
眼下高堂隆说完之后,边上钟繇便点头附和,目光深邃,直视吴质:“大司马,眼下局势危急,我等特来与你共商大计。”
吴质闻言,眉头微皱。
知道这两个家伙来者不善,却还是伸手示意二人入座,随即命人奉上热茶。
茶香袅袅,却未能驱散房内凝重的气氛。
吴质沉吟片刻,开口道:“二位所言,可是指刘备十万大军压境眈眈之事?”
高堂隆摇头,语气沉重:“非止于此。大司马,你我皆为魏臣,今日前来,是想与你直言——曹魏江山,恐已危在旦夕。”
高堂隆语出惊人,然吴质闻言,却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
他早就知道这高堂隆过来定会胡诌,眼下听着更是心里了然。
却沉声道:“高堂兄何出此言?魏国虽面临外患,然根基尚在,何以言亡?”
高堂隆似乎没想到吴质这么气定神闲,微微一愣,一时不按着剧情,还不知怎么说下去了。
幸好钟繇正在边上。
却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大司马,你素来聪慧,岂能看不清眼前局势?刘备十万精兵压境,而朝中权臣争权夺利,陛下疲弊,难以主持大局。内外交困,民心涣散,曹魏已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倾覆。”
高堂隆接过话头,语气愈发沉重:“大司马,你我皆为魏臣,理应为国尽忠。然眼下局势,已非一人之力可挽。若再执迷不悟,恐不仅误己,更误天下苍生。”
话说的非常直白了。
吴质闻言,脸色阴晴不定,目光在二人脸上来回扫视,似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二位所言,莫非是要我…另谋出路?”
钟繇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季重,识时务者为俊杰。曹魏已无力回天,若再执迷不悟,恐玉石俱焚。不如早作打算,以保全自身,亦为天下苍生计。”
吴质沉默良久,手中茶盏已凉,却浑然不觉。
这会儿要是其他人,应该早起身怒骂,钟繇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吴质早就知道钟繇叛变了,当下自然不提此一节事。
放在他眼前的,自然也可以去举报钟繇。
不过这有意义么?
已经没有了!
曹魏的问题,已经不是抓钟繇这一个两个叛徒的事情了。
吴质相信,整个邺城之中,哪里只有钟繇与高堂隆与刘备有联系!
不由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沉沉,仿佛预示着曹魏的未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吴质长叹一声,低声道:“二位所言,我心中亦有所感。然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思量一番。”
高堂隆与钟繇对视一眼,知吴质心中已有所动摇,便不再多言。
三人相对无言,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各自凝重的面容。
夜风拂过,卷起案上几页未读完的文书,仿佛预示着曹魏的命运,已如这飘零的纸页,难以挽回。
…
徐晃的书信,没有任何回应。
他早也想到了。
只是刘备大军的动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快!
官渡战场,风声萧瑟,战鼓隐隐。
刘备大军如洪流般席卷而来,八路兵马分列八方,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杀气冲天,直冲徐晃大帐而去。
第一路,邢道荣率军自东而来,铁甲铮铮,长斧如霜,麾下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直扑官渡左翼。
邢道荣横斧立马,声如洪钟:“今日一战,必取尔等首级!”
第二路,关羽提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嘶鸣如雷,丹凤眼微眯,冷峻如霜。
他率军自北而下,绿袍随风猎猎,身后将士如青龙出海,气势磅礴。
第三路,张飞挺丈八蛇矛,黑马如墨,豹头环眼,声若雷霆。他率军自西杀来,麾下将士如黑云压城,杀气逼人。
第四路,赵云执银枪,白马如雪,身披白袍,如天神下凡。他率军自南而上,枪尖寒光闪烁,麾下将士如白龙翻腾,气势如虹。
第五路,黄忠挽弓搭箭,老当益壮,须发皆白却目光如炬。他率军自东南而来,弓弩手列阵如林,箭矢如雨。
第六路,马超提银枪,白马如电,西凉铁骑如狂风骤雨,席卷而来。他率军自西北杀至,枪影如龙,杀气凛然。
马超怒目圆睁:“马孟起今日,誓报父仇!”
第七路,张辽执长戟,黑甲如墨,目光冷峻。他率军自东北而来,麾下将士如铁壁铜墙,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