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第137节

  当天晚上。

  凌晨12点。

  武宿机场东南方向约两公里外的一处空地上。

  20门九二式步兵炮,20九七式轻迫击炮,和1门四一式山炮一字摆开,炮口直指两公里外的机场亭机场。

  炮位后面,整整齐齐堆放着已经撬开盖子炮弹箱。

  徐阳带着几个侦察兵悄悄抵近侦察了一会儿,或许是太原作为日军第1军控制区的腹地,随时都部署着至少两个旅团的总预备队,并且自占领之后一直没有遭到过威胁,使得机场的鬼子们产生了不可能遭到攻击的惯性思维,麻痹大意。

  竟然连巡逻队伍都没有。

  就连机场大门,以及各处瞭望塔上面执勤的鬼子哨兵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不过,徐阳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它们身上。

  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鬼子的停机坪上面,在机场灯光的帮助下,徐阳将停放在停机坪上面的飞机尽收眼底,足足近50架。

  特别是那10架九六式攻击机,那硕大的机身,尤为的醒目,在鬼子战机群里面宛如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

  九六式攻击机,全称九六式陆上中型攻击机,翼面积75平方米,自重4770kg,最大起飞重量7642kg,载弹量将近3吨,需要7名成员同时操作,最大航速350公里每小时,最大续航距离4000公里,可执行超远距离轰炸任务,是鬼子陆军的战略型轰炸机。

  这10架九六式攻击机,是筱冢义男刚刚申请用于对付八路军的,两日前刚刚降落武宿机场。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在此之前,山西日军并未配备,难道是为了对付我们八路军才调来的?”

  徐阳自语了一句,又将目光投向不远处房屋。他判断,这些房屋应该是鬼子机场的指挥部,食堂,宿舍,以及修理厂和油库。

  徐阳带着侦察兵,悄悄剪断了鬼子机场连通外部的电话线。

  然后使用炮队镜,测定好了好距离,随即便返回炮兵阵地,将数据告知给了炮兵们。

  独立第三营的战士们精通十八般武艺,炮兵也有不少,在徐阳的精心培训下,更是掌握了不俗的炮法。

  徐阳也不要求一轮齐射,就直接摧毁鬼子的所有飞机,只要将跑道炸毁,鬼子飞机就无法起飞。

  因此,他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轰击鬼子的飞机。

  “报告!所有炮位全部准备完毕,请指示!”

  二连长马统快速近前挺身敬礼汇报。

  “发射!”

  “是!”马统应诺一声,随即转过身,快步跑道炮位边上,担任起了传令兵的角色,将手里的指挥旗猛的一挥!

  50个主炮手便立即将炮弹塞入了炮膛。

  只听“嗵嗵嗵嗵”一阵闷响,炮口焰火绽放,罡风横扫,50发高爆榴弹顿时怒吼着冲出炮膛,在漆黑的夜空划过橘红色的弧度。

  徐阳连忙举起望远镜朝两公里外的武宿机场望去,几秒钟后,只见机场停机坪腾起一团团猩红的焰火,一架架飞机在火光中支离破碎,各种零部件燃着熊熊烈火,伴随着冲击波四散飞溅。

  又过了几秒钟,排山倒海般的爆炸声才宛如惊雷一般,滚滚而来,传入徐阳的耳中。

  机场宿舍内。

  所有鬼子航空兵全部被这爆炸声给惊醒,纷纷争先恐后的翻身起床,结果还没穿好衣服跑出营房,独立第三营的第二轮齐射便如约而至。

  这次对准的是鬼子的机场建筑物。

  一些炮弹落在鬼子指挥部,将鬼子指挥部给当场炸毁,连同里面执勤的鬼子也全部被炸死,葬身火海。

  还有一些炮弹落在了鬼子宿舍上面,顿时将这些鬼子航空兵炸个正着。

  特别是,轰炸宿舍的炮弹还换成了硫磺燃烧弹。

  顷刻之间,鬼子营房便化为了一片火海,有的鬼子航空兵被当场炸死,还有的鬼子兵侥幸从火海中逃了出来,却也是化为了一个个人形火球,哭爹喊娘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轰隆!”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独立第三营的炮击一轮接着一轮,炮弹宛如不要钱的石头一般,不间断的朝着鬼子机场倾泻覆盖过去。

  宿舍、食堂、修理厂、油库、停机坪,以及机场跑道和大门,全部都是独立第三营轰炸的目光。

  有几个鬼子航空兵侥幸逃过一劫,下意识往停机坪跑去,想要操作那些还未损毁的飞机起飞升空。

  只要他们的计划能够得逞,那么便可以操纵飞机,对敌人的炮兵阵地展开反制。

  然而遗憾的是,这帮小鬼子刚跑到停机坪,结果不是被陆续砸落下来的炮弹给当场炸死,就是近前的飞机被炸毁。

  有一个鬼子航空兵侥幸爬上一架完好的飞机,结果刚操纵飞机来到跑道,打算提速升空,却惊愕的发现,原本平整的跑道早已经被炸得坑坑洼洼。

  “雅蠛蝶!”

  鬼子航空兵发出一声绝望的哀嚎,机轮陷入深坑,飞机一头翻飞出去,‘轰’的一声爆炸开。

  机毁人亡!

  “八嘎!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着宛如炼狱一般的机场,那些执勤的鬼子哨兵,全部都吓尿了,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首节 上一节 137/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剑走偏锋的大明

下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