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15节

  不过在场的众人也没有责怪他。

  毕竟被自家的皇帝吓得不敢说话,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威慑。

  最后,还是在多尔衮的拉扯下,叶布舒这才双腿发软地站起身,脚步踉跄地跟着走了出去。

  而自始至终,站在崇祯身边的朱慈烺都没说过一句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然后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虽然接受了建奴的求和,但朱慈烺对于建奴的计划从未改变,那就是一定要将建奴亡族灭种!

  他要把所有自称建州女真的女真人全部物理灭绝,直到‘建州女真’这个种族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第197章 完了!太子爷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七月的中午,骄阳似火。

  锦州城仿若被一口巨大的蒸笼严严实实地罩住。

  厚重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使得闷热的空气愈发浓稠,每一丝风都裹挟着滚滚热浪,肆意地在城中横冲直撞。

  大街边的树木被晒得萎靡不振,树叶蜷缩成一团,毫无生气。

  就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大白天,一场议和谈判,在锦州的一处府衙内,缓缓拉开了帷幕。

  当然,说是谈判,可基本上也跟吵架没什么区别了。

  两张长长的木桌相对摆放,双方分坐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强硬与戒备。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几束光柱,却驱不散这满室的紧张与压抑。

  啪!

  伴随着明军这边谈判的文官猛地一拍桌子,这场谈判也终于算是开始了

  双方就领土分割问题吵的那简直就是不可开交。

  明军这边想要获得更多的领土,但建奴那边却不肯答应。

  关键时刻,朱慈烺特意从京城带来的两位御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位御史,一位叫伍元召,一位叫裴元吉。

  平日里,两个家伙就像两个不安分的‘刺头’,总是喜欢挑刺儿,变着法儿地在朝堂上给崇祯找事儿。

  偏偏他们大多数的时候说的都很有道理,崇祯居然也拿他们没办法。

  而这次朱慈烺之所以要带上他们,本是为了防止崇祯半路上搞事情,找这两人来给他找点事做。

  结果没想到此刻却是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毕竟御史嘛!

  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了!

  此刻,只见伍元召猛地一拍桌子,那厚重的实木桌案发出沉闷而又厚重的声响,犹如一记闷雷在大堂内炸开。

  他双眼瞬间圆睁,眸中似有熊熊怒火在燃烧,死死地怒目而视着对面的多尔衮,大声呵斥道:

  “你说什么?割让这么点领土算多吗?众所周知,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之前不过是被你们这些建奴侵占了而已。”

  “如今我们仅仅要回这么点领土,你们居然还嫌多?”

  “你要是觉得多,那咱就别谈了,咱们拉开架势再打一场如何?”

  “反正我大明军队兵强马壮,完全能够将这些土地夺回,用不着你们假惺惺地割让!”

  他说话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小蛇,脸色更是涨得通红。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武将呢!

  可实际上,这位仅仅只是一位连刀都拿不起来的文人。

  与此同时,多尔衮被眼前这位气势汹汹、言辞犀利的御史弄得完全毫无还手之力。

  脸上一阵白一阵红的。

  随后满脸不甘地说道:

  “可你们要的实在是太多了,真要割让这么多领土,我回去实在无法向陛下交代。”

  “要不这样,割让此处以西的土地如何?”

  多尔衮说着,伸出手指,指了指面前地图上的一处位置(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辽宁台安县)。

  这里距离锦州约两百里,距离盛京也是两百里。

  然而,伍元召显然并不打算就这么妥协,他挺直了腰杆,双手叉腰,依旧态度强硬地说道:

  “不行,这也太少了,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

  一旁的裴元吉也连忙附和道:

  “没错,这也太少了,你当我们是要饭的呢?”

  “看来你们今天还是没有诚意,那咱们今天就别谈了,等明天再说吧!”

  说完,他拉着一旁的伍元召作势转身就要往外走。

  抛开立场不谈,多尔衮也算是一个名将了,但此刻却是没有一点脾气。

  眼看着这两个人真的要走,多尔衮赶忙对着一旁的两个建奴使臣使了个眼色。

  那两人瞬间会意,赶忙走上前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伍元召和裴元吉拉了回来,谈判这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此时此刻,难受的不只是多尔衮,还有那些他带来的那些建奴文人。

  他们虽说也读过一些书,但和这些饱读诗书、巧舌如簧的御史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

  这就导致他们完全吵不过对方。

  有时候吵得太凶,伍元召和裴元吉就会利用一些历史典故来骂人,偏偏他们有时候也听不懂,一时间搞得异常狼狈。

  说实话,他们真是有点后悔来到这里了。

  本来嘛,这种事情就应该让那些投降大清的汉人来干,可那些人根本不敢露面,而且皇太极也不敢让他们跟着一起来。

  因为一旦这些人出现,就会被地打上汉奸的标签。

  到时候,说不定谈判还没开始,他们就会被愤怒的百姓给生吞活剥了。

  就算侥幸不被杀,在这两个御史的千夫所指之下,恐怕他们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就导致了如今的这幅场面。

  与此同时,就在府衙的偏殿之中,朱慈烺正坐在一张桌前,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静静地听着从大堂传来的激烈争吵声。

  不得不说,他有时候确实挺讨厌御史们平日里的吹毛求疵、挑三拣四的德性,觉得他们过于苛刻,总是无端地给皇帝制造麻烦。

  但是就此时的情景而言,朱慈烺突然又觉得这些个御史还是有点用的。

  就这样,这场你来我往、激烈无比的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个条款都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与权衡。

  最终,建奴方面无奈地答应让出长宁堡以西的所有土地(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县),这和之前朱慈烺和祖大寿计划的分毫不差。

  除此之外,由于建奴之前从大明抢夺来的银子早已花得所剩无几,没多少银子可用于赔偿了。

  所以最终双方商定,建奴赔偿大明五十万两金子、三百万两银子以及各色奇珍异宝三十箱。

  朱慈烺心中也清楚建奴财力有限,权衡利弊之后,也就勉强答应了这个赔偿方案。

  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人口问题。

  大明要求建奴归还所有被掳走的二十万大明百姓,可建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人来。

  因为但凡被掳掠到辽东的汉人,本身的存活率根本不到七成。

  也就是说,建奴掳掠了二十万大明百姓,但真正能活下来的最多也就十五万。

  再加上后续繁重的劳役、以及残酷的虐待,到现在活下来的连五万都没有了。

  所以,建奴最多只能释放这五万汉人百姓。

  除了这些要求之外,朱慈烺还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

  那就是除了这些汉人百姓之外,他还向建奴索要了一些女真人。

  这些女真人正是之前被明军俘虏的建奴的家人。

  朱慈烺之前派人找到他们,让他们详细写下自己家人的姓名住址,打算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大明。

  这些建奴做了俘虏,心里清楚自己是回不去了,也明白家人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只会遭受无尽的歧视与苦难。

  所以听到朱慈烺要把他们的家人接到锦州,成为大明的百姓,他们也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粗略估算一下,这些人居然就有七千多人。

  而建奴看到这个要求时,全都傻眼了。

  大明和他们索要汉人百姓,他们还可以理解。

  可和他们索要女真人,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不过很快他们之中就有人反应了过来,根据这些人的地址和姓名,一看就不是一般的女真人,而是有些地位的女真人。

  并且大多数都是老幼妇孺!

  不用说,肯定是有女真人投降了大明,所以大明才会索要他们的家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多尔衮简直是被气的咬牙切齿!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群该死的家伙居然会背叛大清,投降大明!

  可接着转念一想,他们现在不也算是向大明投降了吗?

  意识到这点之后,多尔衮瞬间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般焉了下来。

  也是,连皇太极都‘投降’了大明,更何况那些打了败仗的士兵呢?

  本来这件事情其实是在范文程的计划之外的,不过事已至此,不答应也没办法了。

  因为作为战败的一方,他们早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首节 上一节 315/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