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41节
李邦华性子急躁,虽主管兵部,不该插手户部之事,但此刻实在忍不住,随即向前一步,大声说道:
“陛下,这天下士绅大多数皆是贪婪之徒,只知吸食大明的膏血,若再不加以整治,大明必将被他们蚕食殆尽。”
崇祯听后,颇为欣慰地看了李邦华一眼,点头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这便是朕接下来要与你们说的,朕打算借此次‘刺杀’事件,一举解决那些妄图侵蚀大明根基的士绅们。”
在场几人听后,脸色瞬间变得古怪起来。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崇祯所说的‘解决’,绝非简单惩处那么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行动。
不然绝不会费尽心思的非要搞出这么一场‘刺杀’的戏码来。
难道崇祯是打算对天下的士绅大开杀戒?
若真是如此,这动静可就闹得太大了,整个朝堂乃至天下都将为之震动。
在这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这些官员以及勋贵,本质上皆属于士绅阶层的范畴。
难不成崇祯也要对他们大开杀戒?
就在众人胡思乱想之时,朱慈烺已然察觉到了众人的忧虑,旋即在一旁补充道:
“诸位尽可放心,所谓的‘解决’并非将他们屠戮殆尽,毕竟此次牵涉的士绅官员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单纯的杀戮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除此之外,本宫已经知晓你们补缴田税一事,所以只要主动补缴田税的,之前的罪责一概不究!”
众人听闻此言,刚稍稍松了口气,朱慈烺便又接着说道:
“然而,对于那些不愿意补交田税、依旧选择抗税之人,本宫也绝不放过!”
“但凡继续抗税之人,不论有无功名在身、无论是平民还是勋贵,一律当斩!家产尽数抄没!其家人男的流放、女的打入教坊司!”
“若煽动百姓抗税、抹黑朝廷者,诛灭九族,家产尽数抄没!”
“且以上罪行皆不需要审理和复议,只要证据确凿,立刻实行!”
“若是这样的罪名还不够,就再给他们加一个弑君之罪!”
“总而言之,本宫就是要他们把欠大明的税全部都补回来!”
在场的几人听到这话,瞬间被吓得冷汗连连。
明末这个时候,每年都会有南方的士绅进行抗税漏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天启年间的‘五人墓碑记’了!
虽然史书上把这五个人写得非常悲壮,但根据后世之人的各种研究和解读,这才发现这件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五个人就是因为抗税才被杀的。
而这一点刚好符合南方士绅们的集体利益,所以这五个人的地位不断被拔高,直到最后就成为了所谓的‘抗税英雄’!
当时的天启皇帝面对这种事情也没了办法,补税之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至于后来的崇祯.
他哥都没做到的事情,崇祯自然就更加不可能做到了!
也就是说,到了明末这个时候,皇帝们完全那群南方的士绅没办法。
毕竟皇帝对付士绅们的终极手段也不过就是杀几个人而已,相对于士绅庞大的利益团体来说,这根本影响不到什么。
反而他们可以借着皇帝杀人的事情大肆抹黑皇帝,说皇帝为了收税不择手段、不顾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死!
一般的皇帝还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
但是很明显,这些招数对眼前这位太子爷是没用的。
因为这位太子爷实在是太狠辣了!
朱慈烺也不管眼前这几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依旧继续说道:
“等他们把之前欠大明的田税补缴完了之后,朝廷还要对天下田亩展开清查,重新进行丈量,进而大力推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薛国观等人听到这话,顿时一脸茫然,显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奈之下,朱慈烺只得从头开始,详尽地讲述了一遍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具体含义和操作。
待他叙述完毕,在场众人皆以一种仿若看待怪物般的眼神凝视着他,那眼神中满是震撼。
因为他们实在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太子爷,既然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计策!
其实朱慈烺本来还想推行均田制的,也就是限定每个人拥有的土地数量,防止大明再产生士绅这样的群体。
不过他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是因为他心里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气全吞容易噎死。
就大明目前情况而言,先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才是当务之急,至于其他的,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而且明朝的鱼鳞图册其实也有类似限制土地兼并的作用,可作为日后进一步改革的基础。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倪元璐率先回过神来,只见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高声赞叹道:
“妙计,妙计啊!”
“倘若能将此项政策顺利推行,我大明的赋税问题自此便再无后顾之忧。”
“依臣估算,往后每年至少能征收三千万石以上的粮食,再加上其他税收,我大明的税收每年全部加起来可达六千万两白银以上!”
“比太祖时期的税收都要多一倍!”
“哈哈哈哈哈哈.”
话说到最后,倪元璐突然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全然不顾君前失仪之罪!
没办法,他实在是太兴奋了!
自从当上了大明的户部尚书,他没有哪一年不为钱发愁,眼睁睁看着大明的国库年年入不敷出,甚至连官员的俸禄和军饷都拿不出来了。
直到现在,突然太子爷提出了一个计策,每年最少可以固定获得三千万石田税,再加上商税,那每年最少就是六千万两白银的入账!
作为户部尚书,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这么多钱,那可是花都花不完啊!
旁边的薛国观等人也瞬间想明白了这点,一个个顿时也都露出了激动之色。
心中不由的感叹道:
这计策果然是神来之笔,从前期筹备到后续执行,简直可谓是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若是真的推行下去,这大明最少可以再安稳两百年!
不过很快,薛国观还是反应了过来,然后上前拉了一下倪元璐的衣袖,道:
“倪大人,莫要君前失仪!”
倪元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有点太过于兴奋了,随即赶忙就要下跪请罪。
只是没等他跪下去,朱慈烺就赶忙上前一步将他扶了起来。
“倪大人不必如此,现在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不用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
对于面前的这位老臣,朱慈烺还是颇为尊敬的。
毕竟在明末这风雨飘摇之际,愿意为大明殚精竭虑的臣子已为数不多,倪元璐算得上其中之一。
就在这时,薛国赶忙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此乃绝妙之计,臣心悦诚服,定会竭尽全力推动此事落实。”
眼见薛国观这个内阁首辅都表态了,其他三人也都赶忙拱手道:
“殿下圣明,臣等愿尽心尽力推行此事!”
说这话的时候,英国公的心这才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
要知道在来之前,英国公已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以为自己难逃罪责、要为崇祯殉葬了。
结果如今得知一切不过是崇祯的计划,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高兴的事情吗?
至于交税,那算事儿吗?
要知道他此前已将所有的欠税全部都补交了,况且太子爷刚才也说了,只要是主动缴税的,之间的所有事情一概不究,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突然就在这时,英国公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脑海,猛地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随后只见他微微欠身,恭敬地开口问道:
“敢问陛下、太子殿下,藩王的田地也需要纳税吗?”
这话一出,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薛国观几人纷纷侧目看向了崇祯和朱慈烺,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崇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之前他压根就没考虑到藩王的事情。
不过很明显,这种事情朱慈烺也早就预料到了。
只见他先是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
“藩王自然是要纳税的,而且以后不止是藩王的田地需要纳税,皇家的皇庄也需要纳税,包括军田亦是如此。”
“往后的大明,所有的田地都必须纳税!”
或许有人会认为明朝王爷的封地是无需纳税的,可实际上这种认知大错特错。
因为明朝王爷的封地本质上属于官田,而官田同样需要纳税,只是相较普通田地,其纳税额度稍低一些罢了。
军户的军田情况也是如此。
得到了朱慈烺的明确回答之后,英国公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拱手道:
“臣知道了。”
薛国观等人听闻此言,心中也都是一阵感慨。
他们深知长久以来,藩王、皇庄以及军田在赋税方面存在诸多特殊之处,这些税可比士绅们的税难收多了。
毕竟士绅抗税你可以杀士绅,但王爷、军户抗税,你总不能杀他们吧?
但如今朱慈烺明确表态,要将这些全部纳入统一纳税体系,看来这次朝廷在赋税改革上,确实是动真格的了。
紧接着,朱慈烺神色一正,再次开口道:
“另外,明日上朝之时,父皇会先宣布让天下所有的士绅补税,再然后,再以内阁的名义在朝堂上宣读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国策。”
“不过不能告诉其他人这是本宫想出来的,就说是内阁和几位大人一同商议的结果吧。”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