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12节
将荆条放在屋内之后,刘文秀怀着一丝期待与不安来到了李定国的住处。
房门并没有关上,而是虚掩着,刘文秀轻轻叩门,屋内无人回应。
随即他推开门,就看到李定国正静静地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月光如水,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勾勒出硬朗的轮廓,投下的阴影让他的表情愈发难以捉摸。
刘文秀深吸一口气,随后将众人刚才商议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定国。
李定国听完后,沉默良久,既未点头同意,也未开口拒绝。
刘文秀只能再次劝说道:
“定国,如今局势危如累卵,这是咱们唯一的出路了,不要因为一时意气,连累了兄弟们。”
李定国这才回头看了刘文秀一眼,语气淡然的说道: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听到这话,刘文秀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默默退出房间。
第二天,天色还未破晓,京城依旧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之中。
东宫的琉璃瓦在朦胧的月色下泛着清冷的光,宛如一座威严的巨兽,静静地蛰伏在那里。
而李定国等人早已抵达东宫门口。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夏夜的闷热丝毫未减,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让人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刘文秀等人背着荆条,缓缓跪在了东宫门前的石板上。
荆条上尖锐的刺如同一把把小刀子,透过湿透的衣服,狠狠扎进他们的皮肤,鲜血顺着藤条缓缓滴落,在石板上晕染开来,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红梅。
唯有李定国依旧直挺挺的站着,如同一棵苍松般伫立在众人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刘文秀抬起头,看着李定国,眼中满是焦急与无奈。
“定国,别再意气用事了,赶紧跪下服个软,日后定能有个好前程。”
“你就算不为了我们着想,也该想想你的家人啊!”
但李定国目光如炬,对刘文秀的劝说充耳不闻。
其实经过昨天的事情他早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在这之前,他有一件事情必须要确认一下。
眼见如此,刘文秀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说话,随后继续和其他人一起跪在门口,等待着朱慈烺出现。
过了许久,等到天色大亮之时,东宫的大门这才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随即,朱慈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刘文秀瞬间察觉到朱慈烺的到来,立刻伏地跪拜,双手紧紧贴在滚烫的石板上,身子因激动和紧张微微颤抖,大声道:
“太子殿下,我等愿归降朝廷,望殿下不计前嫌,接纳我们。”
“之前我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今日特效仿古人负荆请罪,恳请殿下饶恕。”
“我们愿前往辽东,为大明开疆拓土,万死不辞!”
刘文秀身后的人见状,纷纷跟着磕头,额头与石板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们的头发此时早已被汗水浸湿,一缕缕贴在脸上,背上因为帮了荆条的缘故,此刻早已变得血肉模糊,就连身下也有了一片血迹。
然而朱慈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却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早在昨晚,锦衣卫就已将刘文秀想要负荆请罪的事情告知了他。
虽然说效仿古人负荆请罪,有作秀的嫌疑,但他们确实也是诚意十足。
不过话说回来。
李定国的态度依旧让朱慈烺有些捉摸不透。
若他同意投降,为何刘文秀等人皆是身负荆条跪在地上,而他却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若他不同意投降,又为何前来东宫?
难道他是想在自己面前以死明志?表明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投降的决心?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暗自思忖,若真是如此,那么自己也只能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样,对李定国痛下杀手了!
紧接着,朱慈烺的目光先是落在了刘文秀等人身上,然后笑着说道:
“你们能有这般觉悟,自然是再好不过。”
“放心,等你们到了辽东之后,待遇与当地官兵等同,本宫定不会苛待你们。”
刘文秀等人听到这话,就知道大势已定,赶忙激动的再次叩首:
“谢太子殿下。”
随即,朱慈烺将目光投向李定国,开口问道:
“那么,李定国,你又作何选择?”
李定国目光紧紧锁住朱慈烺,片刻后突然说道:
“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你问吧。”
朱慈烺平静地回应。
眼看着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李定国还是如此的无礼,既不跪拜、也不使用尊称,朱慈烺身边的李虎、郑成功等人当下便变了脸色。
要不是因为知道朱慈烺很看重李定国,他们早就上去砍死他了!
而就在这时,李定国也终于开口了。
“你真的能让天下百姓都吃得起饭吗?”
李定国问道。
朱慈烺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李定国竟会问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短暂的愣神后,他咧嘴一笑,眼神中透着无比的坚定与自信:
“当然!若本宫做不到,那么到时候不用他人造反,本宫就先反了这大明。”
“本宫此生的夙愿便是要让这天下的百姓都能吃得起饭、穿得上衣,不再有人冻死饿死。”
“你若不信,尽可拭目以待!”
李定国听完朱慈烺的话,随即又沉默了。
眼前的这位大明太子虽年轻稚嫩,但他的身上却有着极为强大的气场,让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感觉。
那边是他所说的一切到最后都能成真!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自己这一生也算是别无他求了!
下一秒,李定国缓缓转身,从身旁的刘文秀手里接过一根荆条,然后双手举着荆条下跪,心悦诚服的说道:
“草民李定国参见太子殿下,草民愿意归降。”
“草民之前多有得罪,还望太子殿下惩戒!”
刘文秀等人听到李定国的话,悬着的心也是终于落了地。
毕竟好歹也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他们真的不愿意看到李定国去死。
与此同时,朱慈烺见李定国心悦诚服地跪在自己面前,脸上的笑意便怎么也压不住了。
因为这对他而言实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下一秒,朱慈烺伸手接过李定国手中的荆条随手丢在一旁,然后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之前的事情不必再提,本宫可不是小气之人!”
紧接着,朱慈烺又吩咐身后的众人道:
“都别愣着了,快去请太医来为他们治伤。”
随后,朱慈烺拉着李定国的手进入了东宫,刘文秀等人也在侍卫们的帮助下解开了身上的荆条。
荆条解开之上牵动身上的伤口,瞬间让他们疼得龇牙咧嘴。
不过和他们的未来相比,这点痛压根不算什么。
等到众人身上的伤口处理完毕,朱慈烺这才召见了他们,然后说起了安置一事。
朱慈烺打算让其他人先担任卫所千户,管理之前投降大明的那些农民军,将他们安排在与建奴新划分的边界附近。
虽说这看似有些危险,毕竟附近就是建奴的地盘了。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边界附近可是驻扎着不下三万边军和卫所军。
也就是说真要爆发战争的话,他们也无需冲锋在前。
当然,要是去了辽东之后这些人不安分,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先锋部队。
至于李定国和刘文秀,朱慈烺打算让他们先跟随祖大寿历练,并且授予游击将军之职,至于后续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众人听到朱慈烺的安排,自然也是欣喜若狂。
毕竟他们一下子从贼寇摇身一变成为大明武将,最低的都是五品,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至于刘文秀和李定国,更是四品武将。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再次向朱慈烺千恩万谢。
最终,朱慈烺决定让李定国等人休息两天后,即刻动身前往辽东。
毕竟各地的藩王和宗室子弟已陆续进京,他们实在是不宜继续留在京城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朱慈烺压根没打算将收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之事告知崇祯。
可一想到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之前在河南的时候极有可能屠杀过宗室子弟,若不让崇祯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所以朱慈烺最终还是打算先和崇祯打个招呼。
虽说此举有先斩后奏之嫌,可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反正崇祯同不同意的,都不能改变朱慈烺的计划!
因为自从从辽东返回之后,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没了任何隔阂,所以朱慈烺也就不再将崇祯圈进在后宫了。
所以白天的时候,崇祯基本上都是待在养心殿了。
养心殿始建于嘉靖十六年,坐落于紫禁城之内,地处内廷乾清宫西侧,是一座格局独立的宫院建筑。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