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24节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微微摇头,神色平静而坚定的说道:

  “李大人,此事不妥。”

  什么?

  李邦华瞬间一脸惊愕,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似乎完全没想到朱慈烺会拒绝。

  毕竟之前三百万斤棉花说给就给,怎么到了蜂窝煤这儿就不给了?

  要知道蜂窝煤的价钱可是连棉花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啊!

  紧接着下一秒,李文华疑惑地问道:

  “殿下,这是为何啊?辽东乃是苦寒之地,确实非常需要此等价格低廉的取暖之物啊!”

  眼看着李邦华这是误会了,朱慈烺赶忙笑着解释道:

  “李大人误会了,本宫并非不想给,而是早已有了解决此事的方法。”

  “近日辽东的锦衣卫来报,说是在阜新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煤矿,据探查,其储量可能和京西煤矿相差无几。”

  “足够辽东当地的将士和百姓们使用几百年了,他们需要的煤矿可直接从那里获取,还能供应到宣府一带。”

  “所以本宫才会说从京城运送蜂窝煤到辽东不妥!”

  李邦华听完这些话之后瞬间就惊呆了,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很明显,他着实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等事。

第244章 大明现在有多少钱?答曰:四亿两白银!

  事实上朱慈烺并非是在胡编乱造,因为在后世,此地确实发现了一座大型煤矿。

  而且这座煤矿曾遭小日子疯狂掠夺!

  不过即便如此,之后仍持续开采了近百年。

  所以朱慈烺估计,正常使用的话,再支撑两三百年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随即朱慈烺接着说道:

  “本宫早前已派锦衣卫护送工部的官员和工匠前去探查,待确定情况后,便可直接挖掘煤炭了。”

  “届时,普通煤炭供应军队,蜂窝煤供应百姓。”

  “如此一来,辽东的燃料与过冬难题便能彻底解决。”

  李邦华瞬间恍然大悟,眼中满是钦佩,拱手道:

  “殿下真是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

  “李大人莫要过谦,以后大明的诸事还需要你多操心。”

  随即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情,李邦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睛又过去了数天。

  这一天,户部的突然差人来问,说是海外的棉花大概要什么时候才能运到京城。

  户部想知道大概的时间,然后提前准备需要的银子以及安排人手接收这些棉花。

  在户部看来,这次的棉花应该和之前的粮食一样,也是会送到天津港口,然后由户部直接过去接受的。

  不过很明显,这次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因为所有的棉花都是由朱慈烺从系统兑换回来的。

  话说回来,要不是户部派人来提醒的话,朱慈烺差点都要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所以打发走户部官员之后,朱慈烺即刻让人去找了一间隐秘的仓库,然后亲自前往了这间仓库。

  仅仅只是心念一动,整整五百万今棉花就填满了整间仓库。

  虽然消耗了一些系统积分,但这点积分对于目前的朱慈烺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朱慈烺又召集了几个亲信,然后让他们带人假扮郑家商队,浩浩荡荡将这些棉花运往户部专门储存棉花的太仓库。

  当然,他可没忘记把户部尚书倪元璐也给喊了过来,毕竟这玩意儿可是需要入库的。

  太仓库前,户部尚书倪元璐瞧见堆积如山的棉花,顿时一脸茫然,满是不可思议。

  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这些变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明明户部这边并未接到郑家的通知,而且棉花的钱也没有支付,怎么这五百万斤棉花就直接到京城了?

  “太子殿下,这.这么多的棉花究竟是从何而来?近日并未听说如此大量棉花入京啊。”

  倪元璐终究还是忍不住,带着疑惑与一丝不安问道。

  朱慈烺则是神色镇定,一脸淡定的说道:

  “这些棉花就是郑家从海外运来的棉花了,郑家知道大明如今迫切需要这些棉花过冬,所以到达港口之后直接雇佣马车运到了京城。“

  “因为是夜间入京的,所以你不知道倒也正常!”

  额.

  倪元璐听的一脸疑惑,这话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可他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不过看到棉花实实在在堆在眼前,他也不好多再多说什么,随即安排人手登记入库。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又补充道:

  “对了,这些棉花的银子到时候先送到东宫,由本宫亲自为郑家结算!”

  虽然这些棉花都是朱慈烺利用系统积分兑换的,不过该收的钱还是一文都不能少。

  反正如今的户部也不缺钱!

  而倪元璐听到这话,也是赶忙点头道:

  “太子殿下放心,等全部登记入库之后,户部会马上调拨银子!”

  朱慈烺这才满意的点的点头。

  随后朱慈烺望着这些被搬运入库的棉花,心中略有遗憾。

  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目前也只能顾及大明将士以及部分百姓的棉花需求,无法确保天下百姓皆有足够的棉花过冬。

  虽说系统还能兑换棉花,可数量若太过庞大,定会引人怀疑,且大量的棉花凭空出现在市场上还会影响明年棉花产量,最终导致市棉花市场混乱。

  所以为了市场稳定,朱慈烺不能无限制的兑换棉花。

  不过他已经下达了一道圣旨,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蜂窝煤,但凡是有煤矿的地方,都必须大量制造蜂窝煤以供周遭的百姓过冬取暖。

  至于一些地方有煤矿、却未被发现的,朱慈烺也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然后让锦衣卫协同工部的官员和工匠前去勘察。

  总而言之,他只想让这个冬天能少死一些人。

  就像他之前说的,这大明,真的是太难救了!

  又过了两日,这一天天气难得凉爽了下来,没有之前那般炎热了。

  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威风凛凛地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行进。

  那明黄色的旗帜在微风中烈烈作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这正是崇祯的仪仗。

  此时的崇祯端坐在华丽的龙辇之上,不时透过窗户望向那巍峨高耸的宫墙,心中难免也是一阵感叹。

  不得不说,这几天在道观之中他确实感受到了超凡脱俗的宁静清幽。

  青灯古卷相伴,晨钟暮鼓声声,大有一副世外桃源的乐趣。

  可日子一久,这般不断重复的生活实在让崇祯感到乏味无聊,仿佛被禁锢在一个单调的世界里。

  没办法,毕竟之前怎么说也是一个皇帝,他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

  更何况去的时候崇祯是一个人去的,没有皇后和妃子陪同,这就让崇祯更加难熬了。

  所以仅仅过了不到十天,他便再也按捺不住,决定返回皇宫。

  朱慈烺自然也是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不过他手头里刚好有一些事需要处理,所以并没有去接崇祯。

  待忙完手中诸事,朱慈烺这才去了皇宫。

  一是前去请安,二是想着顺便和崇祯说一说朝中近来发生的大小事情。

  毕竟明天就是上朝的日子,而崇祯去了道观这么久,好不容易回来了肯定是要上朝的。

  与此同时,皇宫内。

  崇祯回宫之后,就直奔周皇后的坤宁宫而去。

  此时的崇祯面带笑意,步伐轻快得如同春日里踏青的少年,与往昔被朝政压得略显佝偻的模样截然不同。

  这几日道观之行虽短暂,却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此刻他神色间满是难得的轻松愉悦,一想到即将见到周皇后,崇祯就更加开心了。

  因为崇祯是突然决定回宫的,所以周皇后一开始并不知道,直到崇祯的仪仗进了京城之后,周皇后这才知道了。

  于是乎,周皇后特意精心妆扮了一番。

  此时的她身着一袭红色绣着海棠花的宫装,锦缎轻柔,贴合身姿,每走一步,裙摆便如灵动的蝴蝶般轻轻摇曳。

  乌黑的长发高盘成髻,几支镶嵌红宝石的金簪错落其间,红宝石在光线的映照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

  她面上施着淡妆,双颊微微晕红,恰似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艳欲滴。

  别看周皇后已为人母十几年了,可说到底,她今年也只有三十二岁而已。

  于是等崇祯踏入坤宁宫的时候,周皇后赶忙便走了过去,仪态万千地微微欠身道:

  “臣妾参见陛下!”

  “陛下,您可算回来了,这几日臣妾满心都是牵挂。”

  崇祯急忙上前,双手稳稳地扶起周皇后,目光中饱含深情,嘴角笑意更浓,柔声道:

  “皇后,让你忧心了。”

  “那道观虽清净,可没了你在身边,到底缺了几分烟火气,朕实在待不住,所以便回来了。”

  如果朱慈烺现在在这里的话,他一定会被崇祯和周皇后之间的情话给整的浑身起鸡皮疙瘩。

首节 上一节 42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