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11节
想到这里,李承乾果断打开食盒,只见里面赫然出现一个金光闪闪的大金砖。
没错,不是金条,是大金砖。
根据李承乾的估算,一个大金砖的重量,怕是有十斤。
按照武德九年的兑换比例。
十斤黄金约等于一百万文钱。
嘶!
李承乾倒吸一口凉气,不由感慨出声:“想不到,完成一个支线任务,能得这么大一笔巨款,果然是给人逆袭的奖励啊!”
“但是。”
说着,他忽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皱起了眉头:“小胖子的早餐好像被金砖压扁了,这可怎么办?”
“哎,算了,反正他也不知道长孙皇后做的什么,有得吃就不错了!”
想了想,李承乾决定不去想这个问题,然后将大金砖藏在最下面的格子里,提着食盒,前往了学堂。
此学堂名为聚贤馆,就在东宫西侧,算是私塾,除了皇子王孙,基本不会有外人来上课。
而授课的老师,每段时间都不同,据说今天是一位大儒,叫孔颖达。
原来的李承乾,最不喜欢上的就是他的课,因为他的课,除了经史子集,就没其他新颖的东西。
至于唐诗?不好意思,现在是唐初,在孔老头眼里,诗词这种东西,跟后世游戏差不多,只能拿来娱乐,不能当作大道。
所以,每次上课就是摇头晃脑的朗读经史子集,或者背诵。
至于理解?不好意思,你还小,先读,再背,后写,等你都会了,自然也就懂了。
这这这.
好吧,古代状元就是牛逼。
唏嘘着,李承乾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聚贤馆。
此时,小胖子非常板正的坐在前排,看样子是在润色他昨晚写的文章,准备让孔老头指正。
“青雀,母亲让我给你送早餐来了!”
趁着孔老头还没正式上课,李承乾大摇大摆的走进学堂,来到青雀的桌案前,将食盒重重的放在他桌案上。
只听‘嘭’的一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其实他也不想这样,主要是那十斤的黄金,确实有点重。
至于藏起来,万一被人发现了咋办?所以,他只能带着。
可是,李泰被他这么一搞,刚有的思路瞬间断了,顿时有些不悦地道:“你干嘛啊皇兄!”
“不是说了吗,母亲让我给你送的早餐!”
“什么早餐,我不吃,不要耽误我学习!”
“嘿,你~”
李承乾眉毛一挑,就要教育弟弟。
这时,一个眉清目秀,跟李世民有几分相似的男童,笑呵呵的跑了过来:“青雀不吃,我能吃吗?好久没吃母后做的东西了!”
李承乾微微一愣,下意识循声望去,瞬间就了解了他的身份。
李恪,李世民的第三子。前隋炀帝的外孙,汉中郡王。
“哦,原来是恪弟啊!”
“见过皇兄!”
“嗯。”李承乾点了点头,然后笑道:“这是我母后做给青雀吃的,你想吃,得经过他的同意。”
“青雀”
“哎呀!别烦我,想吃就吃!”
“嘿嘿,正好饿了”李恪笑着搓了搓手,然后伸手打开食盒的盖子,只见里面是一滩稀烂,黏糊的软白色物体。
“这是.”
“我母后最新研制的糕点,叫马蹄布灵布灵软糕饼,要不要尝尝?”
“呃”
李恪嘴角抽了抽,然后默默地合上盖子:“我突然不饿了。”
第12章 兄弟心思
马蹄布灵布灵软糕饼?
这是什么鬼糕点?
李恪直接就被这糕点的样式恶心到了。
但李泰却突然来了兴趣:“皇兄说是母亲最新研制的糕点?”
“对啊,专门为你研制的!”李承乾笑眯眯地看着李泰。
李泰愣了一下,有些后悔没吃,但很快又觉得不对,转头看向李恪,道:“恪兄怎么突然不饿了?”
“呃这个”
李恪满脸尴尬,不知该如何解释,忽地看到孔颖达走进学堂,忙道:“老师来了!不能吃东西了!”
说完,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而李泰听到孔颖达来了,也连忙端正身形,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唯独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恪,后者见状,根本不敢与他对视。
其实,李恪的小心思,他一眼就看穿了。
因为李世民的喜欢,李恪在当初的秦王府,待遇跟李承乾兄弟相差无几。
这就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李恪会不会成为李世民的继承者?
如果李世民没有当皇帝,李恪其实也不用动这种心思,毕竟世袭秦王与郡王,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这种差别就成倍增长了。
这可不是世袭秦王与郡王的差别。
这已经关系到了皇位。
或许其他皇子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作为隋炀帝的外孙,他却深知这种差别。
毕竟他母亲杨妃,没少耳濡目染皇权争斗。
所以,他刚才的搭讪,其实也是示好的表现。
不过这种小心思,没什么卵用,李承乾兄弟从来没将他们兄弟以外的人当作对手。
虽然李恪确实曾被李世民视作继承者,但那也是他们兄弟废了之后,见李治生性懦弱,才动了立李恪的想法。
如果他们兄弟没有被废,别说他,连李治都得一边凉快。
“看来,早熟的孩子,不止小胖子,还有这位未来的蜀王!”
李承乾心中淡淡一笑,随后扫了眼学堂内的其他人,不是他针对谁,在场的都是弟弟。
“咳咳!”
眼见李承乾在自己进学堂后,依旧站在那里,不懂礼数,孔颖达禁不住咳嗽两声,露出不悦的表情。
“皇兄,你还愣在那里干嘛,老师都来了,快来我这里坐啊!”
就在孔颖达露出不悦表情的下一刻,一位长相清瘦,而且长得也不像李世民的男童,正在小声提醒李承乾。
李承乾愣了一下,心说我亲弟弟都没这么好心,谁这么好心啊,于是循声望去。
立刻就明白了其身份。
李佑,李世民第五子,外公阴世师,号称‘李唐掘墓人’。
他在当初的秦王府,受其外公影响很大,地位并不高,存在感也不强,但整日就喜欢缠着李承乾,跟个小跟班似的。
“呵呵.”
李承乾笑了笑,心说巧了这不是,十八年后的造反搭档,又碰头了。
不过,这次我可不跟你坐在一起了。
只见李承乾一个侧身,直接就坐在了李泰的旁边。
“???”李泰满脸问号,心说你搞咩啊!
但碍于孔颖达在不远处,他也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
很快,孔老头就上起了课。
或许是受李世民‘以史为鉴’的影响,给皇子们授课的老师,经常给皇子们讲述《史记》里面的典故。
这次讲的典故是‘楚才晋用’。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楚恭王年幼即位,由大臣子重专政,致使国家陷入混乱,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晋国,成为谋士。间接让楚国与晋国的争霸,彻底失败。
从这则典故中,孔老头延伸了很多儒家思想,且大多都是忠君爱国之类的,听得李承乾昏昏欲睡,不由单手托着下巴,准备去跟周公打招呼。
而孔老头呢,根本没有理他。
因为李承乾请废太子的事,他也听说了,觉得这位史上最短太子,真的没救了。
那么好的机会,说放弃就放弃了,实在是难成大器。
相反,李承乾的弟弟李泰,一看就是孺子可教也。
“皇兄?皇兄!”
忽然有人阻止了李承乾跟周公打招呼,当李承乾清醒过来的时候,看向前方,不知何时,李佑居然坐到了他的前面。
“听说皇兄被册立太子后,又请父皇废除了,这是为何啊?”
李佑满脸不解地问道。
李承乾心里清楚,这小子其实什么都不懂,他是代他母亲阴妃来问的这个问题。
在李承乾曾经的那段记忆里,李佑没少向他打听李二陛下与长孙皇后的事。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