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112节
他万万没想到,打压几个恶意抬价的粮商,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如今关中集体缺粮,连长安的粮食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虽然他第一时间就做出应对措施,让长安周边,乃至长安更远的州县,赶紧运送粮食过来,但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毕竟关中需要的粮食体量太大了。
而那些坐拥无数粮食的本地富户,乃至世家大族,一个个都囤积粮食,不愿拿出来售卖。
这让本就陷入粮食荒的关中,更加雪上加霜。
而一旦关中的灾民变乱民,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您别转了行吗?臣妾被你转得头都晕了!”长孙皇后无奈地劝说李世民道。
李世民脚步一顿,有些不悦地道:“当初若不是你告诉朕那些粮商的可恶,朕也不会打压那些恶意抬价的粮商,现在好了,捅了马蜂窝了,你可害苦了朕了!”
“不是,陛下怎么还怪臣妾了?臣妾只是告诉你,粮商在灾荒年做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却没想到,你会在这时候打压他们啊!”长孙皇后有些委屈的说道。
“朕不管那么多,你得给朕想个办法,弄些粮食来,你不是对商事很了解吗?让皇家制造局的人,筹集粮食!”
“这”
长孙皇后听到李二陛下近乎无理的要求,有些为难地道:“皇家制造局这段时间,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也仅够皇宫的开销,若是都拿来买粮食,也买不了整个关中需要的粮食!”
“那你说怎么办?”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
长孙皇后想了想,道:“要不,让人去联系五姓七望的人,让他们将粮食运出来,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说得倒是容易,他们巴不得朕向他们低头,但朕能低头吗?朕若低头了,以后不知道受他们多少掣肘!”
“那要不让无忌去联系太原,陇西那边的”
“算了,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还没等长孙皇后说完,李世民就摆手打断了她:“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关陇门阀,都是悬在朕面前的一把利剑,朕不会让他们将剑架在朕脖子上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若不用他们,又用谁呢?”长孙皇后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李世民看了她一眼,道:“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朕会想办法解决的。”
说着,上前摸了摸长孙皇后的脸颊,柔声道:“刚才是朕失礼了,还请观音婢原谅朕。”
“陛下忧国忧民,臣妾自当理解,不碍事的.”
长孙皇后伸手按在李世民的手上,用脸凑了凑,呢喃道:“若是承乾在,或许.”
“行了!”
李世民一听到长孙皇后提及李承乾,脸色就有些不好看的抽回了手,沉沉地道:“朕要去召集众臣商议,就不在皇后这里逗留了.”
说完,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丽正殿。
“唉。”
目送李世民离开的长孙皇后,不由黯然神伤的叹了口气。
她知道,那晚的事,李世民直到现在都有些耿耿于怀。
毕竟儿子跟爷爷,联合起来坑亲爹的事,怎么想都让人郁闷难堪。
“或许得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能解开父子俩的心结吧.”
长孙皇后喃喃自语着,看向门外的天空:“也不知道承乾现在如何了”
与此同时。
刚刚离开丽正殿的李世民,又将房玄龄,杜如晦,萧瑀,魏征等人叫到了两仪殿。
“现在关中的情况,已经造成这样了,谈论过错,并没有什么必要,你们都是朕的肱骨,有什么办法,都提出来吧!”
李世民坐在皇帝宝座上,环顾四人道。
“回陛下,依臣之见,既然造成关中缺粮的原因是之前抓的那些粮商,不如就将那些粮商放了,并诚心安抚他们,让他们继续组织供粮,您看如何?”萧瑀率先站出来拱手道。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并未说话。
这时,房玄龄站了出来,沉沉地道:“朝廷处理不法,是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办的,若轻易就放了那些不法的粮商,朝廷的威严何在?”
“是啊,如此做法,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朝廷岂不是轻易被人裹挟?”杜如晦也附和说道。
“可是,若没有粮商继续供粮,一旦关中的存粮吃完了,不仅灾民容易乱,关中百姓也会跟着乱啊!”
“这”
房玄龄与杜如晦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李世民眉头微皱,然后将目光落到了魏征身上,道:“魏征,你有什么办法吗?”
魏征闻言,想了想,道:“臣记得,汉朝时期,用常平仓来解决粮食危机,就是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朝廷利用常平仓里的粮食,降低市场价格,减轻百姓负担,防止谷贵伤民。”
“而如今,常平仓粮食储备不足,又是关中粮价高的时候,不如开放战时储备粮仓,让百姓们挺过这段时间,待各地粮食运抵关中,再将过剩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战时所用。”
“不行!”
魏征的话音刚刚落下,兵部尚书杜如晦就站出来反对道:“陛下!绝不能动战时储备粮仓,那些粮食是我大唐最后的底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那些粮食!”
“是啊陛下!万一我们动用战时储备粮的消息,被东突厥知晓了,后果不堪设想!”房玄龄也随声附和道。
“嗯,你们说得有理!”
李世民自然明白战时储备粮的重要,所以否决了魏征这个提议,然后追问萧瑀:“左仆射,各州运送的粮食,多久能抵达长安?”
“回陛下,如今已有十个州已经响应了朝廷的调令,最快十天之内,能运达第一批粮食到长安,后续还有两批,都在半个月之内,能运达长安!”
“十天,半个月,嗯,也不是很久嘛!”
李世民展颜一笑,随后拍板道:“那就再坚持十天半个月!”
“报——”
还没有等众臣回应李世民的决断,殿外就响起了一道禀报声。
李世民与众臣微微一愣,而后冷声问道:“何事?”
“启禀陛下!蓝田县发生灾民哄抢义仓之事,万年县也发生了数起灾民闹事的情况,蓝田县令与万年县令担心事情闹大,请陛下出兵镇压.”
哗!
众臣哗然!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本以为能熬过十天半个月的李世民,豁然从皇帝宝座上站了起来。
然而,还没等他对此事表态。
一道道禀报声,又接踵而来。
“启禀陛下,长安城中的粮商,宣称粮食已经卖完,从明日起,不再售卖粮食.”
“启禀陛下”
听到这些如同雪花般落下的禀报声,李世民脑袋一阵眩晕,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他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明明只是打压几个粮商的小事,怎么会演变成这样的大事?
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好吗?
为什么老天爷要把自己逼入绝境?!
“陛下!南阳,太子急报——”
就在李世民陷入自我怀疑,怨天尤人的时候,一道与众不同的禀报声,骤然传来。
那逆子又折腾出什么事了?
是要气死朕吗?!
Ps:最后两天,有月票的记得投我哟。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自动订阅】
第96章 怎一个爽字了得?
李承乾从南阳传来的消息,给了李世民当头一棒。
使得原本有些颓废的他,重新振作了起来。
犹记得当初长孙皇后告诉他的话。
要给孩子们做榜样。
因为他的任何举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可是。
在这种时候听到李承乾的消息,却给他一种孩子又惹祸了的第一反应。
毕竟李承乾最近做的那些事,没一件是让他省心的。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稳了稳情绪,然后面色肃然地问道:“太子在南阳做了何事?”
其实。
在李承乾与李渊去江陵之初,他就派了大量的暗卫,暗中保护他们。
若非紧急情况,或者生死攸关的事,这些暗卫都不会轻易出现。
但这次回来禀报的人,竟然是暗卫的人,足可见事情的不一般。
却听禀报之人道:“陛下,太子在南阳截留了南阳刺史运往长安的粮食.”
“什么!?”
李世民双目圆睁,怒不可遏:“这个逆子!!当真是越来越放肆了,竟敢插手朝廷事务,来人,给朕将他抓回来!”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房玄龄急忙上前劝慰李世民:“太子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请陛下问明详情,再做决断!”
“是啊陛下,太子绝非愚蠢之辈!”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