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41节
曹操一脸正色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的便是曹子安!
“如此大才仅为一郡太守,着实太过屈才……”刘协喃喃自语,已然被曹彦的赫赫战功所震撼。
杨彪心中,已然猜到曹操的意图,暗自思忖:“这是想向陛下为自己的兄弟讨要官职来了啊……”不过他转念一想,“毕竟是自家亲兄弟,求个官职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番吹嘘,是否有些过头了?”
刘协想到日后还要倚仗曹操,一咬牙,说道:“昭!封曹操为司徒,兼前将军,进爵费亭侯,赐假节、开府之大权,可自辟僚属,赞拜不名。
曹彦为后将军,封平阳侯,同赐假节、开府,位同三公,得自行任免府中官吏。”
“谢陛下隆恩!”曹操、曹彦二人向刘协行礼谢恩。
官职已经给出,接下来就看你们曹氏兄弟的表演了。
曹彦被曹老板和天子赶上了架,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陛下,臣等即刻出兵,迎战西凉军!”
曹彦领兵出征,曹操则与董承等人,带着数百护卫,在城中保护天子。
但在离开之前,曹彦忽然转身,向刘协问道:“陛下,臣想寻觅两个人相助。”
刘协眨了眨眼睛,好奇的问道:“你欲寻何人?”
“不知荀攸荀公达先生,以及徐晃徐公明将军,可在城中?”曹彦问道。
既然众人都盼着自己打胜仗,那自己趁机讨要两个人,应该不过分吧?
刘协知晓荀攸之名,却不知其如今身在何处。
至于徐晃,他好像没听过这个人名……
杨彪倒是知道荀攸的下落,只是荀攸早已离开长安。
他对曹彦说道:“荀公达在董卓被诛杀之时,便已辞官归乡。”
“原来如此,实在可惜。”曹彦当然知道荀攸的下落,他这么问,不过是想给曹操一个交代。
杨彪也不知道徐晃是什么人,于是向其他人问道:“可有人知晓徐晃徐公明?”
“徐晃乃杨奉部下,一直率领士卒护卫陛下的安全。”这时候董承忽然开口说道,只是他心中有些鄙夷,暗道:“徐公明护了你们一路,你们居然连他名字都不知道……”
“只是不知后将军,是如何得知徐晃之名?”杨彪又问道。
“我从俘虏口中得知,徐公明乃忠义之士。”曹彦解释道。
“原来如此。”董承点了点头,说道,“我即刻派人去寻公明。”
“如此,多谢董将军了。”曹彦微笑着道谢,心中却暗自欣喜:“又一个名将,到手了!”
……
曹操、曹彦、赵云三人离开大殿后,曹操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向曹彦问道:“荀公达暂且不提,那徐晃能被你惦记,想必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吧?”
历史中,徐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创立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功名赫赫,实至名归。
曹彦思索片刻,最后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有周亚夫之风?这评价可着实不低啊!”曹操闻言,眼神顿时一亮,低声说道。
“既然这次把他借了过来,那咱们就尽量别还了吧?”曹操扒拉着曹彦的肩膀,小说提议道。
曹彦满眼诧异,瞥了曹操一眼,问道:“大兄,你怎会想着归还?”
吃进肚子里肉,你还想吐出去?
赵云微微点头,说道:“这确实是府君的风格,府上怕是又要‘添丁进口’了。”
曹彦白了赵云一眼。
曹操沉默半晌,最后拱手对曹彦说道:“是为兄孟浪了。”
曹彦点了点头,不再言语,径直朝着自家大军所在的方向走去。
曹操、曹彦、赵云出了洛阳城,三万大军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夏侯兰、陈到等将领来到了曹操和曹彦面前,齐齐抱拳行礼:“见过主公,见过府君!”
“不错,军容整齐,士气高昂。”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一战,我军必能取胜!”
“主公,此番又是与谁开战?”夏侯兰问道。
“西凉军!”曹操答道。
“西凉军?!”夏侯兰、陈到等人相视一眼,随后战意熊熊燃烧起来,“太好了,又有功勋送上门来了!”
曹操指着曹彦说道:“此战仍由子安全权指挥,你们务必全力配合!”
“末将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
安逸城缺乏守城物资,与其在城墙上与敌人近身肉搏,倒不如出城迎战,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军阵严整、训练有素的优势。
曹军在城下摆好阵势后,徐晃也带着一百亲卫前来报到。
亲卫引着徐晃等人来到曹彦面前。
“见过后将军!”徐晃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
曹彦上前扶起徐晃,脸上带着微笑说道:“公明请起,日后咱们便是一家人了,无需如此多礼。”
徐晃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敢问将军,杨将军如今……”
“杨奉兵败逃走,下落不明。”曹彦如实相告。
“唉……”徐晃长叹一声,说道:“末将曾劝杨将军投效曹公,可他却贪恋天子身边的权柄,如今落得个兵败逃亡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公明有远见卓识。”曹彦笑道:“此战你先暂为我身边亲卫,待回军之后,再组建你自己的部曲。”
“末将遵命!”徐晃抱拳领命。
他心中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已经看到曹军军阵严整,训练有素,也知道只有熟悉他们的将领,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战力。
一想到自己将来也能拥有这般精锐的部曲,徐晃心中便忍不住有些小激动起来。
第166章 安邑城外,曹军对西凉军
曹操带着天子和众大臣站在安邑城墙上,居高临下,准备观看即将到来的大战。
天子刘协站在曹操身旁,神情略显紧张,不时地向远处张望。
众大臣们也是神色各异,有的面露忧虑,有的则故作镇定,但眼神中都难掩一丝慌乱。
微风拂过,吹动着他们的衣袂,仿佛也沾染上了来自战场的气息。
与此同时,张济率领的五千军队,率先来到了安邑城外一里多地的山坡上。
张济手下能叫上名的将领没几个,除了侄子张绣,勉强再算上胡车儿。
张济驻马远眺,看着前方黑压压的士卒列成的军阵,抬手吩咐副官:“派几人前去,探探是哪路兵马。”
副官领命而去,几个斥候拍马冲出,向着曹军的方向疾驰而去。
斥候来到曹军附近,远远望见一面巨大的“曹”字旗,还有曹军的各色旗帜,心中一惊,赶紧调头回来禀报。
“曹?”张济眉头一皱,琢磨片刻后脸色大变,脱口而出:“曹军已经到了?杨奉、韩暹、李乐他们都败了?”
贾诩当初的计划,就是让张济护送天子去投奔兖州曹操。
只是让张济想不到的是,曹操居然率领大军,不远千里来到了安邑。
张绣骑马过来,忧心忡忡地说:“叔父,袁术、吕布都栽在了曹操手里,要真是他的军队,咱们恐怕难办了。”
张济盯着远处的军阵,语气颇为沉重:“确实棘手了……”
两军相隔一里多地,彼此对峙,谁都没有率先动手。
张济忌惮曹军人多势众,不敢贸然进攻,打算等李傕、郭汜的援军到了再说。
曹军斥候也发现了张济军的行踪,知道他在等后续兵马。
无奈己方骑兵稀少,主动进攻并不划算,于是下令:“传令鸳鸯军,以中军为轴,左右各延伸三丈,每隔五步掘陷马坑,覆以枯枝茅草,敌军后续部队抵达前,务必完工!”
命令一下,鸳鸯军士卒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动作娴熟,分工明确,一看就是平日里没少操练过。
不多时,李傕、郭汜的大军赶到。
二人瞧见张济的部队停在那儿,心中犯起了嘀咕:“张济为何按兵不动?”
李傕派人通知郭汜、张济阵前相见。
张济随即将探知的情报告知二人。
郭汜眉头紧锁:“曹操的三万大军?”
李傕却一脸不以为意:“他曹操当年在荥阳被徐荣杀得大败,今日便叫他再尝尝全军覆没的滋味!”
张济和郭汜闻言,纷纷点头。
此次他们三人已经达成了协议,不用再相互提防,可以倾尽麾下士卒前来抢回天子。
他们的兵马加起来,足有四万六千多人,其中光是骑兵就有两万!
反观曹军,不过三万步兵,这仗怎么看都是稳赢之局。
李傕又对郭汜、张济二人道:“我从正面冲击,你二人分别从左右夹击,如何?”
“关东诸侯怕是早忘了西凉铁骑的厉害,今日便让他们好好回想回想!”郭汜狞笑着说道。
“定要让曹军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
曹彦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远远望着李傕、郭汜、张济三支队伍的动静。
见对方兵马调动频繁,曹彦立刻对身边传令兵说道:“西凉军要行动了,擂鼓,准备防御!”
传令兵迅速挥动旗帜,曹军阵中鼓声阵阵响起。
“防御!”
“防御!”
一声声命令层层传达,直至最基层的伍长,再由伍长管束手下士卒。
徐晃见西凉军来势汹汹,而曹彦仅有五千骑兵,不禁忧心忡忡:“后将军,西凉军骁勇善战,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麾下更有上万西凉铁骑……”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