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32节

  耽搁不得。

  实际上,应天府尹也很尴尬。在南京城,应天府尹的实权甚至不如江宁、上元二县知县。

  以至于江宁县向来不把应天府放在眼里,往往越级和六部、守备府直接打交道。

  六部和镇守太监,也乐的两大京县架空应天府。

  应天府尹除非还有其他重要兼职,否则有时还要看两大京县的脸色。

  “稚虎,你们随老夫一起去守备府见田公!”庄廷谏说道。

  “见了田公,你据实说来。田公一高兴,你进入南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庄廷谏对朱寅既感激又欣赏,有心抬举他在田义面前讨个彩头,混个脸熟。

  而且,朱寅是发奸者,理应接受询问。不然,他如何向田义解释,如何得知这一切?

  朱寅听到庄廷谏要带自己一起去见田义,顿时心中一喜。

  之前就想认识田义,只是双方地位相差太过悬殊,他根本没有机会进入镇守府,也就见不到田义。

  海瑞公正无私,可没有庄廷谏这么讲人情,不可能引荐自己去讨好田义这个镇守太监。

  如今庄廷谏带自己去,只要表现的好,给田义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就好办了。

  等等,田夫人不是姓宁吗?采薇也姓宁啊。

  “叔父。”朱寅说道,“孩儿以为,还要派人出城,去江面上寻找海公。海公毕竟是都御史,也应该尽早禀报。”

  庄廷谏点头,“你提醒的很好。那就再派人去禀报海公。”

  众人正要押解被俘的贼人去镇守府,忽然一个青衣官员气吁吁的快步而来。

  朱寅认得,正是之前赶走周博士的石教授,也就是日常管理夫子庙的庙祝。

  他看到大成殿内外的尸体和鲜血,脸色顿时一片煞白。

  “庄赞府!”石教授拱手道,“敢问赞府,究竟出了何事?”

  “出了何事?”庄廷谏冷笑一声,厉声道:“石教授!你平日管着孔庙,可知今日发生了何事!”

  “圣像被人调换,装满了火药,反贼要在今夜中秋灯会,炸了大成殿!”

  “你这个管事,是这么当的?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贼人如入无人之境!”

  什么?石教授身子一晃,呆若木鸡。

  这,怎么可能?

  他们揽下圣像鎏金、维护大成殿的工程,只是为了赚银子啊。

  自己也只是收了他们二百两银子的礼,怎么就让他们替换了圣像…?

  石教授想到这里,抬头看向庄廷谏,正对上庄廷谏杀人般的淡漠眼神。

  霎时间,他就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

  我,只是收了他们二百两银子啊。

  我不知道他们敢这么干呐。

  庄廷谏懒得再和石教授啰嗦,就押着一群贼人赶往守备府。就是丁红缨和梅赫,都参与押送。

  石教授两腿一软,就瘫倒在地。

  之前一直跟着他的那几个秀才,立刻逃避瘟神一般,脸色发白的转身就走。

  居然没有一个好学生,来扶一把石教授。

  江宁县对夫子庙的戒严令一下,所有游客全部被遣散,庙中所有的执事,也全部暂时羁押在府学,不得离开。

  很快,洋夷和倭寇准备引爆圣像的事件,就不胫而走。

  用不了多久,整个南京就会再次风声鹤唳。

  ……

  庄廷谏和朱寅等人押解着十五个贼人,沿着常府街往西,再往北沿着三条巷,进入外大街。

  一路上,鸣锣开道,如临大敌。

  接着,押送队伍过了玄津桥,来到西安门外。

  进了西安门,就是皇城了。南京守备府、司礼监、东厂,都在皇城之中。

  此时此刻,夕阳西下,朱寅和宁采薇望着高大的西安门,不禁有点感慨。

  明初的峥嵘岁月逝去二百年,当年这座皇城中的洪武皇帝,早就埋在了钟山孝陵。

  这座皇城,没有主人。

  庄廷谏取出牙牌,带人进了西安门,又直接沿着御监大道,往南而去。

  不久之后,就见到了一座高大气派的衙门,如同宫殿,只不过是单檐。

  衙门前的照壁上,刻满了飞禽走兽,门口都是参天大树。

  南京守备府到了。

  这里,也就是南京人俗称的镇守衙门。整个南直隶最高权力中枢,天子三千里外亲臣所在。

  但见守备府广场上,停满了车轿和马匹。光是等候主人出来的奴仆,就有上百人之多。

  大门口,挺胸凸肚的站着一排铁甲士卒,戒备森严。

  大门上方巨大的匾额上,赫然是两行隶书。

  一行是:南京守备府。

  另一行是:南京司礼监。

  没错,守备府和司礼监是同一个地方,挂的却是两个牌子。

  守备太监,一般要兼职司礼监太监。

  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人。

  庄廷谏整肃衣冠,然后递上牙牌和名帖,对大门口的守门太监说道:

  “护理江宁县政、江宁右丞、下官庄廷谏,有紧急公务,兹事体大,急需面禀田公!”

  那阍者太监傲然问道:“禀贴,详文何在?”

  庄廷谏耐着性子道:“说与中贵人知晓,夫子庙发生了大事,有人谋反作乱,擒获十五人,急需讯问口供,以备定夺!”

  “事急从权,是以来不及具写公文详禀了。”

  说完,袖了一个五两的银锭,不着痕迹的塞入那阍者太监的手里。

  那阍者淡然一笑,熟练至极的袖了银子,拿了名帖,道:

  “看来真是急事,连人犯都直接带到镇守府了,稀罕。”

  “不过,老爷镇守南直,见天不知多少大事,哪一件不急切,不紧要?”

  “赞府且耐心候着,老爷正在厅内商议要事,稍事传见便是。”

  说完不紧不慢的入内禀报了。

  那官步迈的四平八稳,不疾不徐,很有火烧眉毛而闲庭信步的风度。

  看的庄廷谏和朱寅等人心中冒火,却也无可奈何。

  只能耐着性子等上一刻钟。

  向来到镇守府办事,无论公事私事,哪有不难的?

  庄廷谏看了看了后面被五花大绑、塞住嘴巴的倭寇贼人,对朱寅说道:

  “稚虎,你对那什么耶稣会,知道的不少啊。是谁告诉你他们和倭寇有勾结?”

  他也知道耶稣会,但只是听说而已,并不了解。

  如果朱寅知道,他就想了解一下,以备田义咨询。

  朱寅回答道:“孩儿先父之前是去南洋经商的,对海外之事了解一些。”

  朱寅斟酌着内容,将一些能说的事情,说与庄廷谏知道。

  包括耶稣会和倭寇的勾结。

  倭寇和耶稣会,历史上不但勾结已久,而且渊源很深。

  倭寇之乱元朝就有,一直延续到明末,时间跨度三百年。

  并非只有嘉靖后期才有倭乱。

  可倭寇最猖獗、最嚣张的嘉靖中后期,刚好是耶稣会深刻影响日本的时期。

  占据澳门、双屿岛的葡萄牙,占据菲律宾的西班牙,很早就和日本大名有合作关系。

  而居中联络的组织,就是耶稣会。

  就连织田信长的黑人武士,贴身护卫弥助,也是耶稣会传教士范礼安送给织田的奴隶。

  明智光秀干掉织田信长,有种说法是他认为织田勾结耶稣会,背叛了传统。

  不能排除,嘉靖中后期严重的倭乱和耶稣会的怂恿和利用有关。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想征服明朝,如此膨胀的狂妄野心,也很难说没有耶稣会的影响。

  这也能解释,为何西班牙的征明计划,要联合日本。

  当然,朱寅没有说西班牙正在准备征明的事情。

  毕竟此事不会发生。

  也不会提丰臣秀吉的野心。因为没人相信。

  庄廷谏了解一些关于耶稣会和倭寇之事,心里忽然就明白了很多。

  越想越觉得洋夷和倭寇,都是所图不小!

  正在这时,忽然一辆华丽的马车从北而来,旁边还有护卫和侍女跟随扈从。

  这辆马车径直从人犯面前驶过,车中人不禁好奇的打量了外面几眼。

  车中人这一打量,就看到了一个约莫十岁的女孩子,生的花容月貌,气度清贵。

首节 上一节 13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