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38节
朱寅点头道:“李佳懿是个很有心眼的人,他是读过书的。几种方法我都教给他了,他只要照着执行,总有一种法子能搞到情报,最多七天。”
两人正在前院说话,忽然院外传来清脆铁片的敲击声音,接着一个声音道:
“磨镜子嘞!磨镜子嘞!”
宁采薇眼睛一亮,“磨镜子的!”
赶紧吩咐靳云娘道:“云娘,把家里的镜子都找出来磨一磨!”
一边说,一边出了院门,招手道:“师傅!这边!”
那磨镜匠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来岁,可是目中却已经带着一股沧桑。
磨镜匠人手中拿着两块铁片打着响,这叫“惊闺”。闺中妇人听到惊闺铁的声音,就知道磨镜匠人到了。
时下正有一首诗流行,说的就是磨镜匠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这磨镜匠人,可是闺中之友啊。爱照镜子的女子,根本离不了。
镜子昏了,舍不得花钱磨怎么办?那就只能借镜子照了。
一般是关系很好的闺蜜,才能借镜子照。
宁采薇这种人,当然不会舍不得花钱磨镜子,更不会借谁的镜子照。
但见那磨镜匠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下是草鞋,肩上挑着一副担子。
宁采薇和朱寅,还是第一次在青桥里这种富裕乡村,见到打扮这么寒酸的人。
之前村里的任何人家,哪怕是佃农,似乎也没有穿的这么破。
那青年在院门口放下担子,拿起一个小马扎,笑呵呵的问道:“小娘子,可是镜子昏了?”
他的相貌很是周正,甚至可说是英俊,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穷困潦倒的落拓之气。
宁采薇很客气的说道,“倒也不是镜子昏了,是买的新镜子,还没有磨过。”
那青年行个礼,然后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翻找担子里的磨镜工具,一边神色卑微的笑道:
“好教小娘子知晓,新镜子干,不太好磨,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多一倍不止。磨老镜子只要每寸半文钱,新镜子么…却是要每寸一文。”
他的笑容很是忐忑,很怕宁采薇嫌贵,不磨了。
但是,租住周家别院的人,肯定是有钱的吧?不然,这么大的院子,哪里租得起?
“我家都是新镜子,那就每寸一文吧。”宁采薇没有嫌贵的意思,她对底层穷人从来不计较。
年轻的磨镜匠人,顿时露出感激之色,拱手道:“那就谢小娘子赏饭了。”
这是江湖匠人的规矩,只要接了活,就要感谢顾客赏饭吃。
“师傅客气了。”宁采薇道,“你出力,我出钱,公平买卖,不敢说赏饭吃。”
磨镜匠人闻言,笑容很是复杂,“小娘子虽然年幼,却是个厚道人,菩萨心肠。”
很快,几面新铜镜子就全部取出来了。
四面五寸的小铜鉴,还有一面十寸的大铜镜!
磨镜匠人眼见能磨三十寸,能收三十文钱,除掉材料耗费,能赚二十文,不禁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取出毛毡、碳粉、磨镜药(锡粉)、水银、白矾、银母砂等七八种东西,一一摆好。
又取出一个小木桶,里面是清水。
朱寅看着他的工具,不禁想起一句古语:“镜本明,被尘垢污之,用摩擦之工,其明始见。”
实际上,磨镜子是技术活,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而且,还需要用到水银、玄锡这种价格不菲的材料。
唐朝之前,磨镜可是高大上的职业。现在嘛,纯粹就是苦哈哈的匠人了。
宁采薇怕他欺负自己年幼,有心糊弄,提醒道:“师傅不用急,慢慢磨,磨的越亮越好。”
磨镜客说道:“小娘子、小公子放心,小人磨镜五年了,活干的细致。这青桥四大里,谁都知道我方鉴的镜子磨得的好。”
“小人也是青桥里人,不会糊弄小娘子。”
朱寅闻言心中一动,“先生姓方,又是本村人,那和世庙方皇后的家族,可有渊源?”
磨镜匠人手中的动作一停,神色悲凉,“世庙方皇后…正是方某姑婆大人。先父乃是方皇后侄儿。”
“唉,惭愧,惭愧啊。”
什么?朱寅和宁采薇不用相视一眼。
方皇后的侄孙,沦落到这等地步了?
方皇后才死了四十年啊。
朱寅拱手道:“原来先生还是大明贵戚,倒是轻慢了。”
方鉴惭愧无比。我哪里是什么大明贵戚?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隆庆登基之后,方家就倒了血霉。
如今,偌大的方家死的死,散的散,家业被霸占,已经连寒门小户都不如。
方鉴转移话题道:“小娘子,小公子,方某今日在一家大乡绅家,听到有人说两位坏话,挑唆对付两位。”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把在王家听到的事情,向两个孩子提个醒。
朱寅立刻知道是谁了。
一定是之前被收拾过的那群青皮流氓!
果然,他们为了报复,就在豪门大户那里搬弄是非了。
“谢先生提醒。”朱寅对方鉴的印象好了很多。
方鉴低声说道:“小人磨镜的时候,偶然听到他们说起一个名字,绿头陀。”
宁采薇皱眉问道:“是什么人?”
方鉴道:“听说是个山贼水匪。”
朱寅忽然说道:“先生,我想和你谈个合作,先生可有意愿一听?”
PS:今天出去了,只能这么多啦。大家节日快乐,全家团圆美满!蟹蟹!
第105章 谋贼财
古代的镜子,是要经常磨的。一断时间不磨,镜子就昏了,模模糊糊的照不清楚。
所以走家串巷的魔镜匠人,也就是乡中各家的常客。他们虽然身份卑微,消息却很灵通。
朱寅想通过磨镜匠、焗碗匠、货郎、僧道等江湖人士,在乡村中组建一个情报网。
还有附近镇集上的妓院,也要发展线人。
培养线人,是情报员的看家本领,也是基本操作。
“合作?”方鉴很是意外,他看着朱寅一脸认真的小脸,忽然想起那些青皮对两个孩子的评价:
“朱小儿、宁大脚人小鬼大、年幼歹毒,就是一对坏种,迟早祸害青桥里。”
方鉴不止一次被青皮们欺辱勒索过。
所以,凡是青皮们仇恨的,他就有好感。
能让孔九郎等腌臜泼才畏惧的人,肯定很不简单。
“小公子需要小人做什么,直接吩咐便是。”方鉴完全不敢因为朱寅年幼就心生轻视。
朱寅笑道:“方大哥客气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定期向你打听一些事情。要是有和我家有关的事,也能随时来提醒。”
“就算没有重要的事情,我也定期每月支付三钱银子。若偶然有重要消息,再额外支付五钱、一两、二两不等,若消息十分紧要及时,起了大作用,我就支付更多。”
方鉴顿时有点激动了。
就算没有重要的消息,每月也定期支付三钱银子啊。
他每天早出晚归,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如此辛苦,一月也就挣半两银子。
要是能合作,他每月的进项,就能达到八钱啊。
多了这三钱银子,妻儿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朱小公子,此言可是当真?”方鉴患得患失的问道,两只手在衣服上一阵擦拭。
朱寅点头道:“当真。咱们先定一年的期限。一年期满或许就结束了。不过你要保密。要是有人知道你定期向我通知消息,咱们的合作就自然中止了。”
“好,小人答应!”方鉴哪里会拒绝?
“小公子放心就是,我不会让人知道此事。知道了还不都防着我?小人就是上门磨镜,都不方便了。”
朱寅闻言点头,方鉴果然是个聪明人。
一个聪明人混到这一步,显然是政治上遭到了清算。
实际上,隆庆帝并没有刻意清算方家。就算他的生母杜妃和孝烈皇后有矛盾,他继位时孝烈皇后也死了很多年。
又能有什么深仇大恨?
隆庆并没下旨打击方家,只是将方皇后的灵位,迁出了世宗庙,送到了偏殿而已。
可如此一来,好像释放了某种信号,地方官就层层加码,将隆庆的意思无限放大。
到了方家所在的青桥里,就变成了一场高压的政治清算。
青桥里的大户们联合起来,瓜分了皇后娘家的土地和产业,将原本显赫无比的皇后娘家,整的家破人亡。
但这多半不是隆庆的本意。
方鉴站起来拱手道:“小公子、小娘子看得起小人,这次磨镜子的钱,小人就不收了。”
竟是十分乖巧。
“那可不成。”朱寅笑道,“磨镜的工钱不但一文不少你,那三钱银子也提前支付给你。”
方鉴眼睛有点湿润了,“小人知道,这是小公子心善,有心帮衬小人。小人就不谢了。”
他忽然想到方家的家族秘密。那是当年孝烈皇后留下的秘密,关系甚大。可惜这些年他只能讳莫如深、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