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44节
朱寅和戚继光简单的检阅了大军,就开始禡祭。
禡祭结束,朱寅在武定城门誓师,随即号角吹响,大军缓缓开拔。
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接往北,开向得胜堡。
到了得胜堡,郝运来和郑国望的四千多人汇集,大军达到了四万人!
郝运来和郑国望得知不是去宁夏,而是出塞往西攻击河套,都是风中凌乱。
什么?主动出塞?!
朱稚虎疯了么!主动招惹鞑子?这几万大军要在折在草原上怎么办?那是多大的损失?
他们都要跟着倒霉!
可是朱寅军令一下,他们也只能服从。
四万大军主动出塞进入草原,土木堡之后从未有过。
此举立刻惊动了北方不远处的蒙古部落。
当即有人飞报青城的顺义王和三娘子!
与此同时,早就潜伏在蒙古诸部的虎牙特务,也在朱寅的密令下开始行动!
土默特蒙古甚至整个右翼三万户,顿时因为明朝大军的主动出塞,风起云涌!
PS:今天写诗耽搁了,不到五千字。蟹蟹,晚安!求各种支持!注意身体。
第215章 乌素梁海!
四万大军浩浩荡荡,人喊马嘶,犹如一条大河滚滚西流。
一万五千骑兵分为四队。前队三千骑,距离大队十余里,为大军向导开路。
后队三千骑殿后,距离大队也有十余里。
右队五千骑,全部是辽东骑兵,以李如松兄弟率领,距离大队十余里,为右翼屏障。
剩下的四千骑兵,跟随步兵前进,护卫辎重运输和主帅。
大军连绵数十里。
三千多车营兵,将几百辆战车布置为一个巨大空心车阵,每辆战车只间隔一丈,犹如一座移动的城池。
两万多步兵、几万辆辎重马车,包括朱寅的指挥车,全部在空心车阵的中间。
最外面是骑兵拱卫,再是车营的环卫,步兵和辎重十分安全。
如果蒙古骑兵进攻,四万大军步、骑、车、火器配合,全部是骑兵的敌军很难啃得动。
没有四五万骑兵,根本拿这四万明军没辙。
可是如今已经不是俺答汗和黄台吉时期了,很多部落不听号令,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好几万骑兵。
更别说,大明金国和察哈尔部的“北元可汗”,一直相互兼并,彼此防备。漠北兀哈良部也和大明金国是敌人。
俺答汗活着的时候,他们尚且不服。更别说俺答汗死了十年。
特务们会利用这种矛盾,散布虚假消息,挑拨离间,合纵连横。
这种情况下,朱寅不信顺义王还能快速调集重兵对付明军。
就算王城真的会出兵,一时半会也无法调集太多兵马。等到王城聚集了几万骑兵,他已经渡过黄河,杀入了河套。
兵贵神速!
……
土默特蒙古顺义王的王城青城(呼和浩特),距离大同边墙虽然有两百里,可是只要出了大同边墙,就是顺义王的直属领地。
这一片原属汉土的丰州地区,已经成为青城王廷辖下的一个个“板升”。
所谓板升,是蒙古人对汉人“百姓”的音译。
蒙古贵族常常南下掠夺明朝人口,带回草原成为奴隶。几十年前的俺答汗,更是攻入山西、河北,一次性掠夺三十多万汉人。
后来又爆发了庚戌之变。俺答汗亲率十万铁骑破古北口南下,围困北京。距土木堡之变百年后,蒙古贵族第二次包围北京。
俺答汗攻不下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只能在城外京郊大肆烧杀抢掠。明将仇鸾不但不敢和蒙军交战,还趁机令部下辫发冒充蒙军抢劫。
大明君臣就躲在北京城,眼睁睁看着蒙古兵在城外逞凶。严嵩说鞑子抢够了就会回去,老道士只能花钱纳贡,丢尽了大明的脸面。
最后俺答汗满载而归。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好几次被蒙古、女真打到北京城耀武扬武,大肆烧杀抢掠,人口十室九空。京畿地区的百姓倒了血霉,摊上这种守国门的天子。
俺答汗将掠夺来的大量汉人,编为一个个的板升,成为专门安置汉人奴隶的庄园,为王廷耕田种地、养蚕纺织、种植果树。
双方议和之后,每年送钱给蒙古。俺答汗还要明朝以亲王待遇补发俸禄,派人去大同来要钱。郑洛很无奈的拒绝说:“中国养不了天下万国。”
朱寅收回思绪,取出岱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不远处的庄园,发现很多汉人奴隶在劳作。
朱寅不禁神色冷峻。蒙古诸部有多少汉人奴隶?
其他地方不知道,仅在这个土默川地区,就有十几万汉人奴隶,上百个“板升”庄园,实际上形成了大片的农奴村寨。
这些农奴庄园和村寨,都被分给蒙古贵族。领主们对板升中的农奴,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这么多汉人奴隶,大多数都是抢来的。少部分是逃入塞外的白莲教徒、明朝的逃兵叛军、不堪压榨边地农民。
俺答汗之前,蒙古诸部只能有一个可汗,那就是驻扎察哈尔的北元可汗。
可是因为俺答汗掌控了右翼三万户,成为蒙古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察哈尔的北元可汗被迫封自己的堂兄为“土谢图彻辰汗”。
之后,凡是万户级别的蒙古贵族,都有了称汗的资格,于是蒙古世界出现了诸汗并立的现象。
蒙古诸部的战斗力是什么时候不行的?是俺答汗被洗脑,抛弃信奉长生天的萨满教,皈依喇嘛黄教之后。
皈依黄教之后,大批蒙古贵族出家当喇嘛。甚至有一次,一千多蒙古贵族,集体剃度出家。
到了明末,整个蒙古世界普遍信奉喇嘛教。蒙古上到贵族,下到牧马和奴隶,最常说的不再是“长生天保佑”,而是“佛爷慈悲”。
俺答汗想通过黄教,维护自己的统治。却没有想到蒙古人带来了什么。
……
阴山之下,归化城(青城)。
古时,这里叫敕勒川。
青城是草原上最大的城池,仿效元大都建造。当年俺答汗有心称帝,将归化城的王宫修建的金碧辉煌。
可惜,龙飞塞外的俺答汗将青城修建成草原明珠,他也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北元可汗)。
归化城外,不仅仅是水草丰美的牧场,还有很多“板升”庄园。不但牛马成群,毡帐如云,也处处能看到麦田、水田、桑园。
这一日,几个骑士从南而来,直接进入王宫,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数万明军从大同出塞,望西边去了!
顺义王扯力克和和忠顺夫人三娘子得知,都有点不敢相信。
明军大举出塞?大明汗要做什么?
正在寺庙礼佛的三娘子,当即扔掉佛珠说道:
“这是汗王(扯力克)惹下的祸患呀。他一直认为大明是个软弱的羔羊,要用他稚嫩无力的爪子,威胁大明汗。”
“两年前,他去青色的海,怂恿那些狼子野心的贵族,挑衅大明点燃汉人的怒火,结果怎么样呢?大明汗停了互市,还要用兵了。”
“可怜而无能的人,一定会无助的揪着自己的头发哭泣的啊。难道他不知道,他既不是他的祖汗,也不是他的父汗么?”
青城最尊贵的的女主人,此时很是生气。
她戴着高高的罟罟冠,在佛堂黯淡的灯光下,影子拉的很长,却没有一丝颤动。
佛珠滚落在地,蹦到佛龛下面,惊动了里面伺机偷窃香油的老鼠,“吱”的一声溜走了。
三娘子冷冷看着佛像,神色讥讽的说道:
“西边的吐蕃人说你多么多么的有用,可是你的用处在哪里呢?我们蒙古人自从信了你,除了供养三宝,又得到了什么?你甚至无法阻止,老鼠偷窃你的香油。”
三娘子十分貌美,哪怕已经年过四旬,仍然风韵犹存,风情万种。汉人曾经写诗赞扬她:“半醉屠苏脸颊冷,桃花一片带春寒。”
她是俺答汗、黄台吉、扯力克祖孙三代的妻子。祖死嫁子,子死嫁孙。
三娘子是蒙古贵族中少有的近汉派,对中原文化十分仰慕,多次亲自入关进贡,和宣大总督郑洛也算好友,经常通信。
扯力克继位之后,已经无法控制右翼三万户了。
要不是三娘子还有威信,右翼三万户早就瓦解,投向察哈尔王廷了。
三娘子正说到这里,住在斡耳朵的扯力克就匆匆赶到了。
这是个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喜欢穿着喇嘛的袈裟,胸口挂着黄教的法器。
乍一看,也不知道是蒙古人还是吐蕃人。
“我美丽的可敦,亲爱的阿麽啊,”扯力克用手抚胸,“我难道不是土默特兀鲁斯的主人了吗?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好几万人的明军出关,离开了他们安全的城池?”
三娘子冷冷看着小自己二十岁的丈夫,清清楚楚的看着一只虱子,从他的胡子里爬出来。
但是显然,年轻的顺义王感知到了。他动作熟练的抬手捉了胡须上的虱子,扔到嘴里咯嘣一声嚼碎,然后摘下缀满宝石的华丽瓦楞帽,摩挲着光秃秃的头顶。
他细长的眼睛神色不善的盯着三娘子,嘴里嘟嘟囔囔。
扯力克没有父祖的能力,还不满妻子对明朝的恭顺,他对于妻子和自己分享大权也很是不满。
“汗王,我也是才知道消息。来给我报信的马,并不比你的信使多一双翅膀。”
扯力克有点不相信,“我的可敦啊,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吗?汉地的那个老头子大官人,不是你的朋友吗?这么大的事情,老头子大官人为何要瞒着你?”
他多少有些惊慌。如今诸部对他阳奉阴违,他能调动的最多只有三四万铁骑,而且还需要大半个月的工夫集结。
青城能立刻出动的骑兵,只有一万多骑。
可是明军,据说有好几万。
三娘子冷笑:“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汗王啊,你难道不知道,明军是冲着鄂尔多斯去的?他们没有来青城,却去了西边,那是要报复支持啺莸牟柯洹D媳呃吹纳倘烁嫠呶遥竺骱瓜胧樟撕犹住!�
“什么?”顺义王一愣,“是为了河套?那就让他们去吧!”
三娘子蛾眉一皱,“你为何要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