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45节
顺义王道:“有不止一个人密报我,说我的好堂叔,鄂尔多斯的台吉,暗中联络卫特拉部(瓦剌),想要夺取我的位置,他们支持啺荩且蛭獑拜也投靠了卫特拉人,这群狼羔子!”
三娘子沉默不语。她担心的不是明军。因为她很清楚,明军最多只会惩罚鄂尔多斯部,拿下河套而已。
她担心的是东边不安分、一直想报复的左翼三万户,担心的是察哈尔王廷!
她肯定,王廷看到青城衰落,一定会打着统一蒙古帝国的旗号西征。毕竟察哈尔那位,才是名义上的蒙古共主。
她得到的消息是,汗廷打算借兵女真,对青城动手。
她的确要尽快集结兵马,但不是要和明军死磕,而是要应对西边的卫特拉人和东边的察哈尔人。
“我们不能对明用兵,先忍一忍。”三娘子说道,“兵马要尽快集结,汉人对青城没有野心,黄金家族的其他族人,可就不一定了。”
顺义王笑道:“真是一家人啦,我们想到一起去了。那就不管明军,就让他们去收拾鄂尔多斯人!”
“等到鄂尔多斯台吉走投无路来投奔我,就直接吞并他的部众。”
三娘子没有说话,看着扯力克的目光,就像看一个白痴。
…
朱寅率领明军大规模出塞,进行在“大明金国”。
没错,名义上以顺义王为共主的蒙古右翼三万户,其实是一个国。
国号是“大明金国”。大明金国的都城,就是仿效元大都建造的归化(青城呼和浩特)。
大明金国,按照蒙古语法的习惯,翻译过来是“伟大光明的黄金国。”
朱寅想到“大明金国”的国号,还是感到怪异。
明军出塞,对付大明金国?
河套蒙古名义上属于这个大明金国。只是王城对河套蒙古的管辖也很弱了。
对于朱寅来说,这是收复河套的绝好机会!
当然,朱寅是欺负龙飞塞外的俺答汗死了,俺答汗的儿子黄太吉也死了。否则,他根本不会冒险收复河套。
朱寅没有骑马,因为还不到时候,他需要保持体力。
朱寅坐在一辆双马高车上,两边是最近亲的骑马护卫。兰察、毛文龙、梅赫、丁红缨等,再外面是三百六十名家兵。
小黑穿着一身轻便的狗甲,犬坐在朱寅脚下,默默看着前后左右的人马,有点懒洋洋的。
车轼之上,停着一只铁铸般的猛禽,正是猎隼飞虎。
朱寅带着它,当然是侦查敌情用的。每隔一段时间,飞虎就展翅高飞,在附近高空盘旋,俯视周围的树林、山谷。
戚继光、商阳和朱寅同乘一车。商阳看着滚滚大军意气风发的说道:
“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跟着主公出塞,收复河套故地啊。汉朝卫将军出云中已经年过二十,主公出云中才十五啊。”
“等主公收回河套,功业德望谁人能比?回朝叙功,最少也能加两级,可能还会封爵啊。”
“昔日有卫青破白羊娄烦。今日有主公破鄂尔多斯。在下先为主公贺。”
朱寅笑道:“昼明兄恭贺的太早。我军出塞不久,我还没有到河套呢,谈何已破鄂尔多斯?”
虽然还算谦虚,可朱寅心中却豪气干云。宁夏之乱是收回河套的最好机会,这个机会就在他的手里。
河套!
卫青河套大捷,所破的白羊、娄烦二部匈奴,就在河套地区。
失去汉唐传统的河套草原,不仅仅是失去一块战马来源那么简单。河套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河套不在手里,宁夏不宁,长安不安。
明朝什么时候失去河套?从朱老四开始。
太祖和建文时期,明朝控制着河套,设立了东胜卫,迁移军民守卫。
朱老四造反篡位后,开始放弃河套。同时为了奖励朵颜三卫,将大宁卫的地盘送给蒙古人。
从此,明朝北边防线全面内缩。秦汉长城在黄河之北的阴山,不仅拥有河套,还拥有阴山。明朝长城却萎缩到黄河之南数百里。
蟋蟀天子、好圣孙弃疆万里,完全放弃了河套。
土木堡之变,祸根之肇始,就在这对祖孙身上。
嘉靖之前,明朝虽然失去了河套,可时不时还趁着河套的蒙古部落去其他地方游牧之机,派兵出塞,去河套搞破坏,也就是所谓的“搜套”。
可是到了嘉靖朝,“搜套”的习惯也停了。河套地区更是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部的本部所在。
嘉靖时期,夏言、曾铣等人,都曾经上书老道士,出兵收复河套地区,也就是长期的“复套之议”。
只爱修仙炼丹的老道士,一次次拒绝。主张“复套”的大臣,下狱的下狱,免职的免职。
绝大多数的朝臣也都是讨厌开疆的保守派,收复河套之议就微不足道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朱寅为了收复河套,很早就暗中授意朝中党羽、同道、虎牙特务制造舆论,要求朝廷收回河套。
金钱外交的力量下,支持复套舆论的人越来越多。内阁有沈一贯,司礼监有田义。
这一次宁夏叛乱,河套蒙古又支持叛军,复套派会更加占据上风。
不然的话,之前朱寅临走前在内阁谈起应对战略,王锡爵也不会同意他的冒险。
所以,朱寅根本不担心朝廷事后会治他“擅启边衅”之罪。
他只担心打不赢。
戚继光忽然说道:“我军快到大青山了,右边就是山,左边是河,我军沿着山河之间行军,就会更加安全。”
朱寅知道,这里是北方胡人的猎场,单于、可汗的林苑。但因为是山河之间,最窄处只有十几里,蒙古人的骑兵难以展开,也就威胁不到明军的两翼,明军就可大胆行军。
除非,蒙古人放弃骑兵优势,那怎么可能?
又是两天之后,前方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巨大湖泊。
大军、黄河、草原、蓝天、阴山、湖泊,壮美如画。
乌梁素海!
第216章 决战爆发!
前方万马欢腾声中,数万明军旗鼓相传,慢慢在黄河和乌梁素海之间停下,沸反盈天的噪杂无比,但井然有序,毫不混乱。
朱寅举着望远镜登高而望,但见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向北望不到头。
乌梁素海南连黄河,北接色尔腾山,南北百余里,是鄂尔多斯和土默特部的界湖。
蒙古人把湖泊称之为海。所以蒙古是有海的,那么后世拥有海军似乎不奇怪?
草原上行军就是方便啊。这数万大军要是在内地行军,一天最多六七十里,可在草原上能一天百里。
从大同到乌梁素海,上千里的路程,十天就到了。
为了行军速度,朱寅只带了一个月的粮秣。
这也得益于朱寅的情报能力,找出了最容易行军的路线。其中一段五百多里的路,还是辽朝时期修建的草原直道,非常利于快速行军。
此地景色美丽,乃是鄂尔多斯部的右翼,游牧着好几个小部落,还有很多汉人农奴耕种的板升庄园。
可是此时,所有的牧民和农奴,都逃往了海子的对面,牛羊帐篷全部带走,可是板升庄园里的水稻、麦苗、桑树,依然郁郁葱葱,很多简陋帐篷外,还能看到来不及带走的织机、纺车。
偶然还能看到一些尸体,都是汉人农奴。可能是不愿意转移,被主人杀死的。
李铉城骑马来到朱寅的高车前,递上两个蜡丸。
朱寅一一捏碎打开,看了情报微微一笑。
这段时间,几乎每隔三天,就有蒙古各部的情报送来。
他对各部态势了若指掌。河套蒙古的主力,果然离开了老巢,去支援宁夏的啺萘恕�
杭爱山之北的瓦剌人,已经有部落首领南下,起码能出动两万骑兵南下报仇。
实际上都不需要许诺太多,只要瓦剌人知道数万明军主动出塞攻打鄂尔多斯部,就一定不会放弃报仇雪恨的机会。
他们已经来了,如今应该快到杭爱山了。
瓦剌人和“大明金国”可谓是死仇啊。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他们就再也没有能力夺回杭爱山。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计划预料之中。变数不是没有,但变数可能不大。
有了源源不断的最新情报。朱寅更有信心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蝴蝶效应带来的变化。
历史已经发生一些改变。这次的宁夏之乱,也不是没可能在蝴蝶效应下,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局。
朱寅将情报交给戚继光,戚继光神色有点凝重的说道:
“瓦剌人和鞑靼血战百余年,你派人联络利诱,他们自己不会放弃出兵南下的机会。但有可能会引狼入室,也来侵夺河套。那我们不是为瓦剌人做嫁衣?”
戚继光担心的有道理,老成谋国之言。但朱寅却知道他的担心多余了。
作为穿越者,他很清楚俺答汗之后,皈依喇嘛教的整个蒙古诸部都在衰落,已经没有力量和中原政权抗衡了。
这是历史的大势。
清朝能控制蒙古,不是清军有多强大,而是蒙古诸部衰落的太厉害。
后来被吹嘘的很厉害的准格尔汗国,都凑不出四万骑兵,远不如达延汗和俺答汗。
只是,戚继光没有历史视角,看不到这一点,还以为蒙古诸部仍然很强,担心瓦剌来夺取河套。
瓦剌人如今的实力,能夺回杭爱山就不错了。就这,也还需要自己配合。
“义父放心。”朱寅小声笑道,“采薇在瓦剌有商队,他们说瓦剌衰弱,不敢同大明争锋。”
戚继光说道:“正统年间不可一世的瓦剌真的没落了?那就好。不过,西海蒙古还是要防备。他们距离宁夏并不远,中间只隔着凉州,骑兵十天就能到。”
朱寅听到西海蒙古,不禁眉头微皱。因为西海蒙古的消息,他一直还没有。
毕竟虎牙成立才几年,西海蒙古也不是监视重点,目前还没有情报网络。
可朱寅还是不放心。
义父提醒的对!
“李铉城!”朱寅喊道。
李铉城立刻出现,低声道:“主公请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