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391节

  就连宝贵的重骑兵,都折了三百个。

  就算不是元气大伤,也是伤筋动骨了。再这么败下去,自己的老本就没了。

  真相心疼的难以呼吸。

  可是他很清楚,此时不能退!

  越是失败,就越不能退,怎么也要漂亮的赢一次。

  不然的话,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了。

  “西海郡王。”朱帅锌大着胆子说道,“朱寅和戚继光狡诈,缩头乌龟一般只知道防守,使阴招。蒙古勇士们已经打的很好了。不过本宫建议,还是不要和他们耗了。”

  “西海郡王,咱们骑兵为主,速度比他们快的多,不如去打金城关,或者增援瑞安堡,或者去接应西海的援兵。郡王以为如何?”

  朱帅锌虽然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他生在边城,自幼喜爱兵法,已经很有些火候,只是他如笼中之鸟,没有用武之地。

  他能看出,眼下连败两次,实在不宜和名将、老将戚继光继续打下去,应该立刻放弃伪明主力,去打伪明偏师。

  先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集中兵力,将伪明的偏师一一吃掉,断掉朱寅的粮草支援,然后再掉过头对付朱寅的主力。

  “不行!”真相想都不想的拒绝,“我军中了敌人的奸计,连吃两次大亏,怎么能退兵离开?士气还要不要了?”

  “太子殿下,你们汉人就是懦弱,动不动就说退。我们吃了亏,当然要找回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真相不退兵固然是怕损害威信,可也是因为不服输,他至今都认为是自己大意了,中了奸计,而不是明军真比他的骑兵强。只要自己坚持打,不再中计,就能打出明军的原形。

  阿云忍不住说道:“西海郡王,我觉得太子殿下说的有道理。朱寅诡谲,戚继光又是名将,我军犯不着和他们在这里耗着…”

  真相本来就因为兵败郁闷至极,此时听到两人的话顿时恼羞成怒,以为两人不相信自己的本事。

  “驸马!”真相怒道,“你也是蒙古人,你真以为那些南蛮子比蒙古勇士更强吗?还是你以为,我不如朱寅、戚继光?”

  “你们不要再说了,我才是大将军!退兵的事不要再提!我们还有两万多大军,完全有机会找回来!”

  “传我军令,骑兵分批骚扰敌军,不许再冲阵!我要断了他们的粮道,看这些乌龟能坚持几天!我就不信,这么热的天,他们能一直固守营盘不挪窝!”

  “再传令,不许他们出来埋葬尸体,出阵就射杀。这么热的天气,尸臭味会弥漫他们整个大营!”

  真相忽然想出一个恶毒的计策。

  尸体都在明军大营前,这么尸体一旦腐臭,对明军是很大的影响。

  至于自己的蒙古骑兵,当然可以远离尸臭。

  “西海郡王,这不好吧?”阿云忍不住再次反驳道,“大多数尸体,都是蒙古勇士。我们不但没有给他们收尸,还不许敌军埋葬他们吗?”

  真相冷笑道:“我们蒙古人,哪有那么多讲究?尸体也可以是兵器!什么比打胜仗更重要?就这么办吧!”

  “骑兵分为十队,日夜不停的轮流骚扰他们,让他们无法出营埋葬尸体!”

  真相一下令,很多蒙古人都心中不满。可也不敢违背真相的命令。

  接下来,明军只要出阵收尸,就会被蒙古骑兵放箭。

  明军虽然连胜两场,可此时却有点高兴不起来了。

  “鞑子岂有此理!”李如松很是恼怒,“制军,大帅,几千个人、几千匹马的尸体都在大营附近,这么热的天,不收拾怎么得了?最多三天,大营就会臭气熏天,苍蝇遍地!”

  “可若是换个营地,就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好的扎营地了。不如末将主动出击,驱赶蒙古骑兵,让步兵出营焚烧尸体。”

  戚继光摇摇头,“贼军骑兵就等着我家骑兵出击,你要是出击,正中他们下怀。我们骑兵本就不多,也不是这么用的。”

  李如松的骑兵,这两天一直没怎么动用。他虽然憋着一口气,却也知道不能和数量占优、骑术占优的蒙古骑兵硬碰硬。

  戚帅说的对,自己要是率骑兵出击,可能会让蒙古骑兵找到机会。

  朱寅皱眉道:“焚烧尸体可不容易,我们没有那么多油和柴,军中本来就缺。要埋尸…花费的人力和工夫,就很巨大啊。而且收尸要趁早,尸体要是一腐烂,那就更费事,难以收拾了。”

  “可要是不管,很快就会尸臭弥天,军中还可能爆发瘟疫。”

  “那就只剩两个法子。一是不计代价的冒险埋尸,二是重新扎营。可离开这里重新扎营,接应庄浪河的粮草就难了。军中粮草,也只能坚持三日。”

  一时间,戚继光和朱寅都被大营外面的人马尸体难住了。

  眼下怎么办?

  PS:关于这个难题,书友们有更好的法子吗?明天可能会再次修改书名。

第249章 天亡朕也!天亡朕也!

  众人很快就想到一个主意:将尸体拉回到营中,再从容的集中安葬。

  如此一来,就不会在营外待太长时间,也不用在营地动用大量人力埋葬尸体。等到大队蒙古骑兵来,所有尸体都拉回去了。

  随即李如松的骑兵的开出大营,驱赶在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只有三千人,不敢和李如松的大军硬碰硬,只好暂时离开,同时通知真相。

  等到赶走蒙古骑兵,朱寅立刻下令出动一万步兵紧急出营运尸。

  贼军的尸体和战马的尸体,全部抬回大营。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刻钟的工夫。

  等到一万多蒙古骑兵轰然而来,明军已经全部回到营寨,外面的人马尸体都没了。

  埋葬尸体不可能这么快,尤其是几千具战马的尸体,可不好埋葬。蒙古骑兵又不傻,很快就明白原来所有尸体被敌军搬回营地了。

  搬运尸体当然比埋葬尸体的速度快得多。

  真相台吉的计策,就这么轻易被破解了啊。

  消息回报真相,真相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计策看似毒辣,其实不值一提,不但白做恶人,还徒惹人笑。

  所有尸体被运回明军大营,贼兵尸体立刻被挖坑埋葬,能用的盔甲兵器却留了下来。

  至于死马,全部挖掉内脏后,将马肉切割下来。然后马肉分给士卒,其余的全部埋了。

  所有的马肉全部分割完毕。尸体也全部被挖了深坑掩埋。每个大尸坑都有半丈深,上面的土压得结结实实,足以掩盖尸臭。

  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搞定了几千死人和几千死马的尸体。

  而且明军每个士卒都能分到几十斤马肉,当日就狠狠吃了一顿。

  整个大营,都是马肉的香气。

  真相等蒙古贵族闻之,心中更是郁闷。

  接下来几天,真相再也不和明军正面交战,只是不断用骑兵骚扰,整夜在营外锣鼓喧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被扰的不胜其烦,加上天气炎热,也都是苦不堪言。

  一时间,两军就在这里耗了下去。明军成功的将贼军的骑兵主力牵制在此,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

  真相在等西海的援军,朱寅和戚继光在等瑞安堡和金城关的消息。

  倒是朱帅锌,几次派人回凉州报信,开始布置退路。

  ………

  不提朱寅和真相的对峙,只说金城关,如今已经惨烈到极点。

  夕阳西垂时,城关外已成血沼。折断的狼旗浸在尸堆里,受伤的战马拖着肠子,踩着黏稠的血浆在战场哀鸣。

  皮肉焦糊味、浓郁的血气、火器的硝烟弥漫数里,金城关瓮城飘着火药的尘霰,浓雾般萦绕不散,呛的人嗓子发痛。

  攻打金城关的贼军,再一次败退了。

  当最后一缕天光被血雾吞没时,只剩两种声音:城关上连绵不绝的铜锣号令,以及蒙古伤兵被补刀时的闷哼。

  萧如薰踩着浸透血水的砖石,枪尖还在往下滴落粘稠的血浆。今日血战死伤了七百多将士,却斩杀贼军千余。

  那些被火铳轰烂面孔的、被毒火烧穿肺叶的、被刀枪绞碎内脏的尸骸,正在暮色中缓缓僵硬。

  金城关名曰金城,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地利上有缺陷,城墙也不高。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运转粮草。

  朝廷曾经修过金城关。但拨下来的银子被贪污大半,结果就敷衍了事的修了一下。这导致金城关的防卫漏洞很多,短时间内也修不好。

  或许朝廷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整个河西会失陷,也就忽视了金城关的重要性,长期废弛不修。

  这大大增加了萧如薰的守城难度。

  低矮的城墙和宽阔平坦的南郊,让蒙古骑兵能轻而易举的将参与攻城,射杀守城将士。

  而地势高耸的东北高塬,又便于贼军步兵攻城。贼军骑兵步兵相互配合,攻势如火如荼。

  萧如薰八千守军,已经坚守在此七天了。为了将粮草装载上船,为了打退贼军的多次攻城,他已经付出了伤亡三千多人的代价。

  而贼军两万两千步骑,伤亡却不下八千人。

  贼军手中还有一万四千人可用,可他只有四五千人,还要负责运粮上船,已经岌岌可危。

  双方血战七日,都是退无可退,势必要死磕到底。贼军固然没有退路,明军也彰显出极大的韧性。

  萧如薰身披战甲站在城头,看着波光粼粼的庄浪河,背影犹如一座石像。

  贼军如果死磕不退,他最多只能再守七八天。七八天之后如果援军不到,金城关就会陷落。

  就是一个士卒,都知道金城关一旦失陷,会意味着什么。

  “传我将令。”萧如薰的声音缓缓响起,沙哑而低沉。

  “城中所有‘火龙出水’火箭全部布置在水门,绑在浮筏上,保护民伕装载粮船。”

  “河道必须控制在我军之手。今夜一百多条船要全部装满,连夜出发。”

  …

  金城关外数里的贼军大营,大小松山台吉浑尔图、巴海,以及汉军将领马怀忠,都看着硝烟弥漫的关城。

  几人的脸色一片铁青。

  血战七天了。大军折损八千人,却始终拿不下并不险要的金城关!

  这七天,他们用尽了办法,可一直拿萧如薰没办法。

  这么打下去,就算攻下了金城关,他们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

  马怀忠是甘肃本地将领,比蒙古人更了解金城关的缺陷。在他看来,金城关年久失修、城墙坍塌,他也有火器,其实很好攻。

  可是没想到,萧如薰如此难缠。仅凭这点人马,就守住了漏洞百出的金城关。

  浑尔图满脸杀意的看着城关上那道人影,咬牙道:“死了这么多人,我们不能放弃。我一定要攻下金城关,砍下萧如薰的人头,做成尿壶!”

  马怀忠没有说话,神色却很是忧虑。

  他很担心!

  要是这一战输了,丢了河西,蒙古人大不了逃回草原,可是他们这些反叛北京朝廷的汉将怎么办?总不能跟着蒙古人去草原吧。

首节 上一节 39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