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75节
第308章 丰臣秀吉!
日军主帅出城迎接了。这很正常。朱寅可不是沈惟敬,他是真正的大明国使,钦差大臣,代表的是大明皇帝。
哪怕是敌国相争,这种高等级的使臣到访,敌军大将也应该接待。
朱寅见到宇喜多秀家登场,不禁凝目看去。
宇喜多秀家的胴具(铠甲)外罩着一件华丽的阵羽织(无袖罩褂),脸上还带着一个狞恶的鬼面。加上极具夸张性和观赏性的角形头盔,看上去既威武又神秘、既华贵又拉风。
日军将领的大小一目了然。谁的胴具、阵羽织最华丽,头盔最夸张,谁就是在场最高将领。
宇喜多秀家麾下的很多武士和士卒,都佩戴“南无妙法莲华经”护符。他们虽然表面信佛,骨子里却是恶鬼,不知屠杀了多少朝鲜人。
汉城作为朝鲜王城,当然有虎牙的密谍。
虎牙情报说,汉城驻扎了一万五千日军,其中九千是宇喜多秀家的直属兵马,剩下六千是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人留在汉城的偏师。
除了汉城重地之外,不远处的水原华城、开城、码头大粮仓等要地,还驻扎着小早川景隆等人的兵马
日军光是在朝鲜京畿地区,就驻扎了三万大军。加上平壤、釜山等地的陆军,以及三面沿海的水师,总兵力十几万人。
虽然兵力比较分散,却牢牢控制着朝鲜半岛和对马海峡、朝鲜海峡。
此时的日军,不愧是后世日军的祖宗。他们在汉城立朝鲜奸臣金命元为“朝鲜王”,建立傀儡政权,企图以朝治朝。
真不愧一脉相承。
朱寅身穿皇帝御赐的蟒袍,披着一件朱红色大氅,头戴太子太保的一品七梁云龙冠,一副天朝上国清贵大臣的派头。他手持旌节,率领使团队伍往那里一站,大国使臣的气势就凛然难犯。
此时,现场气氛忽然有点凝固了。
年少贵重的大明国使伫立寒风。身骑白马的日军总大将端坐白马。两人无声的隔空对视,目光无形的接触、交锋。
宇喜多秀家也只二十岁,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少位高”,可是没有想到,堂堂大明国的使臣,居然比自己还要年轻,分明只是个少年。
“麗しい!”宇喜多秀家不禁心中暗叹,“玉の如し!”
秀丽照人,美玉一般。
真是鹤骨松姿一样梦幻般的美少年,如明月般澄澈啊。他有着樱花一般的容貌,夕颜凝露容光艳,无边风流立人间。
可是,如此翩翩美少年,却有着和年纪不相称的高贵风度,沉稳气质,就像是平安时期的古画中走出来的贵公子,可退鬼神呢。
《源氏物语》中的光华公子,或许也就是这样了吧。
日本贵族是极其重视容貌的,多是以貌取人,和中原的“身言书判”相比,他们更重视个人形象。他们很固执的认为,一个容貌越美,性格就越高贵。
朱寅的确是个无可挑剔的美男子,而且他穿越者的身份和少年高位的加持,也使得他的气质举世难寻,堪称天下无双。
宇喜多秀家见到朱寅的风度,不禁有点自惭形秽起来。
他小时候见过被称为人们赞为“眉目秀丽,若月下之鹤”的浅井长政。
他更见过被称为“美浓麒麟儿”的美男子明智光秀。
长政和光秀,都是天下闻名的美人。可是在宇喜多秀家看来,和这个名叫朱寅的大明使者相比,似乎也有点逊色了。
这使得本来对明使心存敌意的宇喜多秀家,立刻对明使多了几分好感。
接着,他有看到了朱寅身后的副使郑国望,同样很是惊讶。
这个副使真是太美了。可惜副使虽美,风度气质却远不如正使,而且太过于阴柔了,像个女子。
宇喜多秀家对于中日和谈兴趣不大,他和生意人出身的小西行长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大武士。
可是作为臣子,他同样没有资格阻止大明国使和太阁和谈。按照规矩,他只能有两个选择。
一是就地安置使团,然后派人禀报太阁殿下,殿下说见,那就送使团去日本。殿下拒绝使团,才能驱逐使团。
但这种可能很小。毕竟使团是明国皇帝派遣,理应接待。无论怎么样,直接拒绝肯定是不妥的。
第二,就是按照使团的请求,先送使团去日本。至于怎么谈,谈什么,全部由太阁定夺。这是最合适最妥当的做法。
此时,他看到朱寅的风姿气度,心生好感之下就更倾向送朱寅的使团去日本了。
……
宇喜多秀家没有邀请使团入城,他将使团安置在崇礼门,然后又派人搜查行李。
直到没有发现异常,他才送了使团一些粮食,正式承认了使团的身份。
宇喜多秀家甚至没有邀请朱寅交谈。因为他知道太阁是个雄猜多疑之人,犹如魏武帝曹操。
他是太阁养子,身份敏感。如果私下和明朝大臣接触,会使太阁生疑。
朱寅心中有数,也没有主动要求和宇喜多秀家面谈。他的目的,只是让对方接受使团,然后派船送到日本。
不过,朱寅还是派人送了一些礼物,有奶糖、春丹、烟枪和鸦片等物。甚至还贴心的解释了抽大烟的方法。
宇喜多秀家也派人送了一些回礼给朱寅,其中有一柄描金玉柄折扇。
而且为了表示对佛门的尊敬,他还专门送了礼物给随行的僧团,希望将来得到西方大师的灌顶。
第二天,朱寅的使团就乘坐宇喜多秀家派遣的专门运载粮食、兵员的日本荷船,悬挂“八幡大菩萨”旗,从汉江出发,直入大海。
到了大海,不时能见到日军的关船、小早船、安宅船,数量极多。可是看到日本荷船,也都没有攻击、拦截。
数日之后,获得了对马藩的外交通报。
………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初九。
从北京出发一个多月的使团,终于在博多湾“遣明使码头”登陆,在博多湾登陆,但见博多湾船帆如云,都是日军舰船。
踏上倭寇本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有点紧张,包括朱寅。
这可是敌国!
使团当天住进鸿胪馆。第二天在日军的“护送”下,沿着筑前驿道,前往百里外的名护屋。
名护屋是如今的日军大本营所在,丰臣秀吉并不在大阪城,而是亲自坐镇九州岛的名护屋,遥控十几万侵朝大军。
所以要见到丰臣秀吉递交开启和谈,当然要去名护屋。
一日之后,朱寅终于看到了海边的一座依山而建的大城堡。
这就是秀吉如今坐镇的狼穴,名护屋!
去年,丰臣秀吉下令在肥前国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侵朝战争的前线总部。
该城选址唐津湾,距朝鲜仅有四百里,很方便调度水陆大军与粮草物资。
丰臣秀吉坐镇这个海边城堡,倒是省了朱寅很多路程,比去大阪城近多了。
朱寅还知道,名护屋城的天守阁之内设有“黄金茶室”,秀吉就是在那接见将领、举行茶会,协调各方势力。
耶稣会传教士弗洛伊斯曾经记录:“关白驻名护屋,日夜督战,如鹰视半岛。”
这只自称天下人的猴子,还要在名户屋城待大半年,直到明年他的儿子秀赖出生,他才喜滋滋的回到大阪城。
虽然使团此时踏上了日本,可一直都在海岸边,一路所见也都是军港、要塞、兵营。并没有见到日本的村庄市镇。
到了城下,只见城门上插着丰臣秀吉的马印“千成瓢箪”,以及绣着“五七桐纹”家徽大旗。
朱寅看着在寒风中飘荡的“桐纹”旗,心中转着念头。
日本战国时期,桐纹是武家最高贵的家徽,由皇室赐予,仅次于皇室专用的菊纹。
足利氏是五七桐纹,织田氏却是五三桐纹,丰臣氏也是五七桐纹。
但无论什么桐纹,有权使用者就是武家之首。
日本是把形式美学推崇到极点的国度,即便是在战国乱世,也固守各种形式礼制。
等到更走近了些,又看到城头的隐蔽处,还有德川家康的“金扇”马印、前田利家的“又”字马印、独眼龙伊达政宗的“鸟毛笠”马印。
这说明什么?说明此时此刻,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伊达政宗等人,都在这个名护屋城!
名护屋城早就知道明国使团到来的消息,此时看到明使到来,顿时奏乐、列队出城,甚至轰击火枪大筒,动静很大。
看上去像是迎接,可谁都能看出,这就是示威!是给使团下马威。
一队队旗帜分明的武士,将整个使团包围起来,海螺声吹得尖锐刺耳。
“停!”朱寅举起象征钦使的旌节,整个使团顿时停在原地。
朱寅目光清冷的仰望城门,但见城门口上,站着一个身穿南蛮胴具足(西洋铠甲)、头戴弦月前立盔、阵羽织上绣着梵文、身材明显比一般倭寇高大的日军将领。
他身后是“鸟毛笠”马印,赫然只有一只眼睛。
是他?朱寅立刻知道此人是谁了。
居然是独眼龙,伊达政宗!
只听伊达政宗用日语喝道:“太阁殿下有令,按照神国的礼仪,让明使跪拜进见!”
朱寅是懂日语的,闻言立刻冷笑一声。
日本倭寇果然骨子里蛮不讲理,竟然要求堂堂大明天使,行跪拜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
按道理,丰臣秀吉应该对他这个明使行礼。毕竟,日本曾是封贡国,广义上也算是大明的属国了。
可是经过长期而惨烈的倭寇之乱,日本对大明早就失去了敬畏之心,反而对大明充满了轻蔑,认为大明虽大,武力却是孱弱不堪,可以征服!
此时反过来让使团下跪,虽是倒反天罡,却也符合倭寇欺软怕硬、慕强凌弱的民族性。
朱寅很清楚,他今日若是率领使团跪下,先不说自己心理上这一关怎么过,回到国内免不了要下狱问罪!
事关国体,革职是最轻的。
朱寅当即神色凛然,高声用日语说道:“本使奉大明天子钦差出使贵国,代表中华体统,身负国书符节,礼不可废!”
“贵国是礼仪之国,并非化外蛮荒,怎可行此非礼?”
听到他的日语,周围的日本人皆惊惊讶。
想不到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使臣,日语说的这么好!
城头上咦的一声,廊柱里转出一个服饰华贵,身材矮小干瘦的老者,手持一柄折扇,一双漠然苍冷的眸子,有点惊异的俯视城下的朱寅。
朱寅一仰头,刚好对上矮小老者那双犹如实质、压迫十足的目光。
他不禁心中微微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