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76节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一出现,城下的各队武士一起下跪,就是伊达政宗也鞠躬行礼,不敢抬头。
“太阁様!”
“天下人!”
丰臣秀吉折扇一挥,让众人免礼,接着继续居高临下的俯视朱寅,饶有兴趣,似笑非笑。
那是一种尽在掌握的强大自信。
朱寅将旌旗交给副使郑国望,不卑不亢的对着城头上高高在上的丰臣秀吉拱手一揖,朗声说道:
“大明钦差出使日本国大臣,兵部侍郎,太子太保朱寅,见过太阁殿下!”
使团其他人见到他行揖礼,也只是一起作揖。僧团的吐蕃高僧们,更是双手合十的高呼佛号。
没有一个人下跪。
一个不知姓名的高级武士手握刀柄喝道:“大胆明国使臣,见到太阁様,竟敢不下跪!”
“天正十九年,太阁殿下发布《明国征服檄文》,奉天命征伐不庭。你们明国虽大,却是太阁必征之国,还敢如此无礼!”
“你们既然主动来求和,就应该下跪!”
朱寅闻言,差点气笑了。狂妄,狂妄!
太祖列日本为不征之国,你们倭国反倒将我大明看做必征之国!
此时大明还没有正式出兵朝鲜,朝鲜接近亡国,日军信心暴涨,还没有被李如松暴揍,正是最蔑视大明的时候。
自己率使团来,居然成了主动求和。
皇帝此时派自己来和谈真是昏招。怎么也要大军入朝,打痛了日军再说吧?
另一个大武士喝道:“我日本国乃天照大神护佑之神国!所以太阁殿下才代神行罚,布武八道!谁敢不服?”
“你们来求和,跪拜才见诚意!”
他们见朱寅会说日语,干脆主动呵斥朱寅,在太阁面前露脸表忠心。
郑国望听不懂日语,可是见这些人气势汹汹的大声呵斥,不禁怒不可遏。
倭寇居然对大明天使如此无礼!
郑国望忍不住用汉话喝道:“大胆!竟然对天使无礼!你们要和大明天朝为敌么!”
“区区日本,大军一到弹指可灭!”
朱寅脸都绿了。
姑奶奶,你添个什么乱?你知道丰臣秀吉有多狂?他现在正在风头上,会吃你这套?
朱寅赶紧说道:“太阁殿下,若我等今日跪拜太阁,回国后都会人头落地。那么两国和谈再无契机。听说太阁雅量高致,英雄景从,岂会为难中华使臣?”
丰臣秀吉嘿嘿冷笑,心道这少年当真不凡,居然如此沉得住气,正要再次为难试探一下,忽然一个声音道:
“太阁,以家康所见,跪拜就免了。天下人皆跪太阁,都是心甘情愿,何须强迫使臣。强迫下跪,心里不跪。”
“嚯嚯嚯!”丰臣秀吉纵声大笑,矮小干瘦的身躯,笑起来居然洪亮浑厚。
“家康,你的话最称吾心!”
第309章 朱寅的缓兵之计!
朱寅循声看去,只见这个恰到时机给双方台阶下的人,是个年约五旬的大武士,身形微丰,宽额方颌,气度贵重雍容,相貌看上去像个忠厚长者,就是声音都低沉徐缓、中正平和。
看其貌、听其声,是个很容易令人心生信赖的人。
此人肩披金襴阵羽织,上面绣着三葉葵纹,手持一柄金漆折扇,上面是“克己复礼”四字。
正是如今丰臣氏第一重臣、地位仅次于秀吉的德川家康!
朱寅更是知道,就是此人笑到最后,取代丰臣氏建立德川幕府,死后还被神格为“东照神君”。
这是个“忍者神龟”般的人物,几乎就是日本版的司马懿。
可是此时,德川家康还老老实实的臣服在布武天下的秀吉之下,一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厚道忠臣的人设。
根据朱寅的指示,德川家康也是虎牙在日本的重点情报对象,早在两年前家康还在宫崎城时,虎牙控制的日籍家人,就打入了德川氏内部。
他不但将儿子送给秀吉为人质,还娶了秀吉的妹妹朝日姬,帮秀吉稳固东国地区,在大名中积极执行太阁检地、刀狩令,承诺“镇守东国,永为丰臣屏藩”。
甚至,他还曾经离开封国,亲自去大阪城为“人质”,参与筹划侵朝征明的战争。
秀吉夺走他的旧领三河、远江、骏府、甲斐、信浓五国,拆除他的冈崎城,转封到北条氏的关东八州,迁居海啸频发的江户,他也乖乖奉命。
秀吉有很多机会杀家康,可是秀吉终究是被家康迷惑。
家康如此诚恳的恭顺态度,加上他在东国地区的强大实力,消弭了秀吉对他的杀机。
他在秀吉身边看似危险,可只要秀吉身体没出问题,他就安全的很。
等到秀吉病倒,他感受到危险,就离开返回东国。除了“伏见城托孤”,再也不敢和秀吉见面了。
朱寅知道为何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等强力大名都在名护屋城。因为历史上的此时,丰臣秀吉发起“名护屋城军议”,召集很多大名来名护屋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军事大计。
如今不仅是德川家庭、伊达政宗,全日本很多大名都在名护屋城。可见如今的日本,没有人敢反抗秀吉了。
此时,听到德川家康转圜,朱寅立刻趁机附和道:
“家康公言之有理,不愧是太阁肱骨。贵国士民跪拜太阁,皆是心甘情愿,并非太阁武力强迫。本使身为明臣,自然只跪大明天子。”
“虽然如今封贡断绝,可无论战与不战,和与不和,不废中日千年之缘。太阁以为,然否?”
朱寅衣冠肃肃,气度从容,语言清朗,有礼有节。加上风姿相貌极其出众,大国使臣的威仪完全没有因为年少而逊色丝毫,反而令人见之忘俗,不禁为之倾倒。
在重视以貌取人的日本,朱寅占了很大便宜。加上他一口流利的日语,更是赢取了很多人的好感。
说日语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秀吉等人听不懂汉话,在这种局面下,说日语才不吃亏。
若是端着架子说汉语,再让译者翻译转述,就难以为使团解围了。
“嚯嚯嚯!”丰臣秀吉再次有点癫狂的大笑,手中军配团扇一扬,“好一个不废两国千年之缘!”
“稚虎君不愧是大明国使,余没有失望呢。好吧,余接受你们的礼节,可以不用跪拜,让使者受惊了呢。”
“那么就奏乐吧,请使团进城。”
他已经看过外交照会,当然知道明使的姓名、表字、官职。可他傲慢的称呼大明国使为“稚虎君”,可见肺腑。
丰臣秀吉并非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举动都是有目的的。他故意让明使跪拜,是为了折辱明使,一来借此立威,二来表示征明决心。
他当然希望明使跪拜。
可如果明使坚持不跪,他也不会勉强。因为明使的毫不畏惧反而会彰显威武不屈,动摇诸位大名征服大明的信心。
这种得不偿失的傻事,他怎么会干?就算家康不劝他,他也不会。
家康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劝秀吉不是为明使解围,而是向秀吉表示他的忠心。
朱寅听到丰臣秀吉的话,也毫不意外。
果然,只要坚持不跪,据理力争,秀吉就不会当众强迫。
此人自诩“日轮之子”,自大成狂。可要说起才能、心计、手腕,绝对是同时代统治者中的翘楚。
如今日军在朝鲜势如破竹,他信心爆棚,对大明更加轻视。可毕竟还没有和明军主力决战,他当然不能完全封死和谈之门,对使团也要给些颜面,算是留点退路。
只要操作的好,平安归国没有问题。
可是,朱寅对此行达成和平,却不抱丝毫希望。
秀吉是谁?他是临终前仍下令“不取大明,毋宁死”的战争狂人。
丰臣秀吉一声令下,武士们让开道路,随即乐队奏响了传自大唐的《兰陵王》,表现武家的勇猛。
即便是欢迎式,也要彰显武力,威慑意味十足,真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名护屋城是一座巨大的石垣军城。使团经过堀(护城河)与橹(箭楼),丰臣秀吉等人也下了城头,上了城中的天守阁。
他要在天守阁的黄金茶室,接受大明的国书和国礼。
此时,双方距离更近,朱寅对丰臣秀吉看的更加真切了。
秀吉穿着赤金襴阵羽织,绯色底金线织花鸟纹,绣着五七桐纹。
佩刀是名曰“压切”的日本名刀,乃是织田信长所赐。
他手持一柄军配团扇,书写道家咒语“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更让朱寅注意的是,他胸口挂着银质的南蛮(西洋)十字架。
但朱寅也不奇怪。
虽然秀吉讨厌基督教,有镇压基督教之意,却对南蛮(西洋)的各种器物很感兴趣。佩戴十字架,不代表他信教,只是处于好奇作为装饰。
在朱寅看来,这位“天下人”的身高也就一米四几。倭寇的身高虽然很残废,可平均身高还是有一米五几,秀吉比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都矮了十公分。
加上皮肤黝黑,身形瘦削,难怪被信长戏称为猴子。
可是他的眸子却又黑又深,细长上挑,极具神采,有“狐目”之称。《太阁记》称其“面如炭色,双目如炬”,倒也恰如其分。
他额头很圆润,鼻头丰满宽大,是典型的狮子鼻。胡须卷曲,嘴角不笑时也微微上翘,单轮五官,其实不丑。
但信长向来喜欢戏谑别人,说秀吉“猿面”,却是有些过分了。
当然,信长也承认秀吉“五官平庸,才华超群”。织田信长十分自负,是个眼高于顶的家伙,可是却由衷承认秀吉“才华超群”,可见真不能以貌取人。
因为身材矮小,秀吉穿了一双“高下駄”(高齿鞋)。可即便他鞋底很高,也很容易看出他很矮。
朱寅觉得,还是家康对秀吉的评价更中肯:“其貌不扬,然一言一行皆含威圧。”
确乎如此。
此时,朱寅就感觉到秀吉矮小身躯带来的一股威压。这种威压来自于久居上位的权势,但和拜金帝给他的感觉还有所不同。
万历是天子大位的威压。
而秀吉的威压更有个人成分,是滑稽中散放着一股狂傲,令人感到一种近乎荒诞的不安和畏惧,犹如一个喜怒无常的魔王。
还是茶道宗师千利休私下说的好:“太阁的面容如茶室挂轴,远看威严,近观滑稽。”
在朱寅打量秀吉的同时,目光老辣的秀吉也在打量朱寅。
咦!正是天下难寻、世间无双的美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