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578节

  身为大名,他们不仅觐见过天皇,也接受过天皇的诏书。天皇虽然不再掌管世俗大权,却是现世神灵,日本最高大祭司。

  日本可是神国啊。大多数日本人,仍然视天皇为万世一系、至高无上的天子,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大武士们心里可以不把天皇当回事。但下级武士和足轻们可以么?

  可是如今,一个疑似天皇的人,下了一道似乎不假的诏书,命令他们投降!

  加藤清正和小早川景隆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正在此时,忽然明军阵前那个疑似天皇的男子,居然高喊道:

  “神国的武士们,朕乃拥有三神器的当今天皇。羽柴秀吉是欺君罔上的叛臣,朕为了摆脱他,率领皇室和公卿,在大明使团的帮助下来到明国。你们不应该遵守他侵略朝鲜、冒犯大明的乱命!”

  “这是违背神明意志的乱命,会带来灾难和厄运!朕命令你们,向大明王师投降,然后奉诏勤王…”

  阵前的日军听到周仁的喊话,都是怔住了。很多下层武士和足轻都是神色茫然。

  加藤清正再也忍不住的厉声道:“假的!他是假的!这是明国的阴谋,千万不要相信!”

  他话刚落音,明军阵前那个女子也高喊起来:

  “我是太阁正室、北政所宁宁,我为夫君秀吉的乱命感到遗憾!日本已经再次分裂,你们不能再打下去了,投降吧,投降还能活着回日本…”

  日军阵中,一个青年武士忍不住瞪大眼睛,“是母亲!真是母亲啊!”

  这青年武士正是宁宁的养子,其妹之子,小早川秀秋!

  宁宁曾经想让养子秀秋,继承秀吉的权位家名。可是秀吉却选择了他的外甥秀次为养子当若君(储君)。

  为了秀秋的安全,宁宁就把秀秋送到亲戚小早川景隆的军中,给小早川景隆当养子。

  作为养子,秀秋当然对宁宁很熟悉,他立刻就判断出,那女子真的就是养母北政所!

  “什么?”旁边的武士们都是瞪大眼睛,“秀秋様,她真的是北政所様吗?”

  秀秋神色痛苦的点头,“是她,一定是她。”

  与此同时,副大将小早川景隆也认出来,那女子的确就是宁宁。他和宁宁是亲戚,私交也很好,哪里会认错?

  加藤清正当然和宁宁也很熟悉,他也认出来就是宁宁!

  不仅仅是几个人认出来,很多日军大将都认出来了,比如木山绍琢、垣见一直、毛利胜信等人。

  认识天皇的将领不算太多,也就是十几个人。可是认识宁宁的却很多,最少有几百人。

  事情已经无法遮掩了。很多人都确定,明军阵前喊话让他们投降的人,就是天皇陛下和北政所!

  联想到海路已经被切断,本土几个月没有消息传来,本就预感到不妙的日军,此时哪里还不知道,这一切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顿时,日军原本强大的战意,如同一个被吹大的鱼泡突然被一根鱼刺扎破,瞬间萎靡下来。

  一股难以抑制的骚动和惊惶蔓延开来,不少战心如铁的武士,此时都感到腿肚子打颤,身上发冷,握刀的手都开始发抖。

  这么大的坏消息,简直就是噩梦一般啊!

  明军阵中,朱寅、戚继光等人都非常满意。日军战力之所以强悍,在于其有武士之道,战意顽强,军心旺盛,往往能弥补身高和体力的不足。

  说白了,日军的强,主要就强在士气战心。并非武器犀利,更非身强力壮。

  可是今天,他们最依仗的士气战心,将会遭受重创!

  “好!”朱寅笑道,“让日本王和秀吉之妻回来,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继续配合,我绝不会食言。”

  “倭寇虽然凶悍,可只要信念一垮,就会一蹶不振。”

  戚继光抚须道:“这一招阳谋,日军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他们军心浮动之势一旦发酵,只会越演越烈。所以,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主动出击,趁着士气还在,先胜一局。”

  朱寅等人也笑了。本来,这一招阳谋就不仅仅是瓦解日军士气,也是逼迫日军主动出击。

  李如松道:“日本王和秀吉之妻,抵得上几万大军啊。”

  麻贵一咧嘴,“何止几万大军?到时日军后路军见到,同样会大受影响,起码要抵十万大军!”

  新入幕府当录事文书的孙承宗和高攀龙,此时也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两军阵前,还能看到这场好戏!

  稚虎先生这招攻心之计,实在是狠辣至极。

  孙承宗对日军和明军大阵的观察十分仔细,显然对军事很感兴趣,甚至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阵。

  明军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士气更加旺盛了。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的气势顿时被压制。

  “这是谣言!”加藤清正厉声喝道,“胆敢传播谣言者,就是无耻的懦夫!”

  虽然声色俱厉,可是他自己也眼皮子直跳。

  小早川景隆咬牙道:“总大将,当务之急是,趁着士气还没有完全泄露,立刻发动攻击,只要胜了一场,就能挽回军心。甚至有可能…抢回那两个人!”

  加藤清正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眼下出了这种大事,只能立刻出击,否则越拖延越对军心不利。

  加藤清正手中的采配猛然挥下,原本军心浮动的日军顿时精神一肃,整体阵型开始前压。

  足轻推动竹束盾车在前,铁炮足轻紧随其后。全军在太鼓声中缓慢推进,如赤黑潮水向明军涌去。

  “咚咚—咚咚—”

  戚继光紧盯日军距离。三百步、二百步…随即红旗猛然挥落!

  “预备——点火!”

  “轰轰轰——”明军大小火炮齐射。

  大将军炮实心弹呼啸飞出,砸入日军前阵,盾车碎裂,肢体横飞。佛郎机炮霰弹如雨泼洒,前排日军成片倒下。硝烟弥漫之中,上百的日军被打死。

  可是火炮的装填速度太慢,轰击过后并不能持续,需要等一会儿才能再次发射。

  日军鼓点急催,指挥官太刀挥落。

  “砰砰砰—”日军火枪队的三段击也同时发动,密集的铅丹犹如金属暴雨,席卷而来。

  日军的铁炮,和欧洲此时最先进的火绳枪一样,射程比明军的火铳更远,威力更大,准头更高,一百步就能射击杀伤敌人。

  而且日军中还有一种大铁炮,也就是重型火绳枪,能打的更远。所以在这个距离,明军的火铳无法压制日军的火绳枪。

  日军整整一万五千铁炮足轻,除了防守加藤清正本阵的三千火枪手,剩下的一万两千多火枪手排成三部,每部四千人。

  第一部足轻齐射,铅弹射向明军炮阵与盾牌。随即蹲下装填,第二部继续射击,第三部续上…爆响连绵,持续不断,弹丸撞击盾车木屑纷飞,打的很有节奏。

  日军的铅弹实在太密集了,撕破空气的尖啸声响成一片,硝烟瞬间就弥漫如浓雾,遮掩了两军的视线,呛鼻的硝烟味让明军的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

  “啊—”很多明军将士没有防护的脸上中弹,非死即伤。明军阵中不断有人倒下,后排沉默补位,战鼓节奏不变。

  朱寅看着这一幕,忽然想到了电影中的西洋排队枪毙,日军的战术其实已经有些像了。

  “嗖嗖嗖——”明军占据优势的弓箭手也开始放箭,密集的箭雨倾泻而下,洗礼着日军大阵。即便日军装备了大量盾牌,也有不少人被射死射伤。

  两军一接战,就进入白热化。就这么越来越近的怼脸开大,双方承受着铅弹、炮弹、羽箭的洗礼,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日军不能退,明军当然也不能退。这次的试探战,必须硬生生的做过一场。

  从高空俯瞰,只见两个巨大的军阵,犹如大地上刻画的几何图案,越靠越近。双方士卒每时每刻都在承受伤亡,留下一具具尸体以及惨嚎不已的伤员。

  日军对伤员看都不看,甚至直接踏着伤员往前。而明军伤员则是立刻被撤下,送到大阵后面的野战军医营救治。

  在那里,七岁的宁医仙率领一大群充任军医的学生,正忙的不可开交。

  “呜呜呜—咚咚咚——”

  “变阵——”日军本阵的命令传来,已经射击过好几轮的火枪队顿时原地不动,后面的长枪足轻则是发出一声呐喊,大跨步的上前,密集的丈五长矛,从大盾之间伸出,令人头皮发麻。

  后面,则是手持太刀督战的武士战队,一个个歇斯底里的挥舞太刀嘶吼。

  日军大阵犹如一个巨大的刺猬,一头扎向明军大军。这是日军的惯用战术,等到用枪阵黏住敌阵,让敌阵进退不得之际,火枪手和弓箭手就近距离的射击。

  因为距离很近足以破甲,往往几轮输出就会让敌阵崩溃。

  明军中的戚家军“叠阵”,则是在鼓点中稳步前移。藤牌如墙推进,狼筅长枝纷纷伸出勾镰。

  很快,两军就接触到了,接触面长达两里。这种白刃战,最考验双方军队的战力。

  日军长枪足轻挺枪刺来,枪尖多被藤牌挡住或被狼筅缠住。戚家军长枪手趁隙突刺,数名足轻立刻毙命。

  “啊——”令人牙酸的声音伴随着惨叫,听起来毛骨悚然。大量的双方士卒,顷刻间就死伤在狼筅和长枪下。

  明军的叠阵持续前压,日军左翼阵线被向内挤压。这一下子,就显示出戚氏军阵的威力了,最面前的戚家军,一个照面就克制住了日军的长枪阵。

  就是后面的铁炮足轻也凌乱起来。整个日军大阵,忽然变得有点畸形了。

  与此同时,两翼也开始接战。

  戚继光令旗指向左翼。号炮声响之中,上万女真骑兵轰然启动。

  女真骑兵由缓至急,马蹄声由闷雷汇成轰鸣,直冲日军因左翼受压而稍显薄弱的右翼!

  “轰隆隆—”女真骑兵奔驰之中,头盔后面的辫子都扬了起来。

  加藤清正厉喝:“枪衾!立!”日军右翼武士与足轻齐声狂吼,长枪密集斜指向前,雪亮的太刀高举如林,杀鸡给给的声音惊天动地。

  “呜呜——”阴森的法螺号也尖鸣起来。

  女真骑兵没有直接撞击日军枪阵,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射箭打击日军最脆弱的两翼,不断削薄日军大阵。

  一旦哪个地方的枪阵出现漏洞,女真骑兵就借助马力挥舞骑枪冲击,刺穿竹甲,斩杀敌人。

  一时间,日军两翼被女真骑兵捣的越来越乱,就连加藤清正的本阵也被波及到了。

  “杀鸡给给!七生报国!”不少日军武士疯狂的冲出大阵,挥刀猛砍马腿。可战马仆倒后落马的女真骑兵下马步战,仍然如狼似虎的和武士拼杀,剽悍凶狠,吼声如雷。

  那些狂妄善战的武士,想不到白刃拼杀起来居然落了下风!

  甚至,不少女真骑兵干脆跳下战马,徒步大砍大杀。要么被乱枪刺死,要么斩杀一个个日军。

  日军枪阵剧烈变形,死伤惨重,但还是死死顶住骑兵冲势。

  而在正面,双方陷入混战绞杀。日军的火绳枪优势,居然无法发挥原有的优势了。

  在这个距离,明军火铳和弓箭的威力,有效的抵消了日军火枪队的优势。可明军更强的火炮,却在无情的收割日军的人命,将日军大阵轰的遍体鳞伤。

  “砰砰砰—”

  “轰轰—”

  “嗖嗖嗖—”

  双方类似排队枪毙。明军中战力最强的步兵戚家军,犹如中流砥柱一般,牢牢稳住明军大阵前锋,和日军硬碰硬和剿杀。

  戚继光和加藤清正不断变化令旗,变化调整阵法。每一次变阵,都要大队的将领和武士吼叫着挥舞旗帜,督导士卒变阵。

  双方大阵都如同一个模块组合,在有限的战场空间内调动。

首节 上一节 57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