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581节

  李如松兄弟欲言又止,很想替老师说两句话,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说起。

  诸将也觉得这个向来傲慢自负的绍兴老师爷,有些想当然了。

  你说放进几万倭寇援军,就能放进几万?关卡故意放弃,被切断的倭寇前、后路恢复联系,那就不是几万倭寇援军,是十几万援军!

  到时,是谁歼灭谁呢?这么多倭寇放入义州,一旦他们过江进入辽东呢?

  徐渭老神在在的拈着胡须,微微仰着下巴,“当然能。大将军必然研究过安州,肯定熟悉安州地形,却应该不清楚,安州城中还有一条隐藏的密道吧?”

  “密道?”戚继光神色微怔,“安州城有密道?”

  徐渭笑道:“这是老朽向朝鲜大臣柳成龙打听到的。去年朝鲜君臣从汉城逃往平壤,又逃到安州,曾经在安州驻跸过一个月,当时的安州,算是朝鲜王的行在。”

  “朝鲜王为了自身安危,就花了数千人力和半个月的工夫,在隐蔽处挖了一条通往妙香山的地道。准备一旦被倭寇围困,就从地道出城,继续北逃。”

  “但是地道刚修好,监国世子光海君就主动要求守卫安州,请朝鲜王继续‘北狩’义州。儿子主动留守安州,朝鲜王当然巴不得。所以,这条用来逃跑的地道也就没有启用,一直是封存状态。”

  “至于此事是真是假,主公和大将军请来朝鲜王,一问便可验证。”

  “安州是阻止倭寇援军北上的三大关隘之一,眼下是女将秦良玉镇守。安州坚固,秦将军守个十天半月也没问题。而攻打安州的倭寇援军,刚好有五万人左右。”

  “主公和大将军可以令秦将军佯装不支,示弱之后故意放弃安州城,退往妙香山城。”

  诸将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起来。

  徐渭继续说道:“安州方向的倭寇大军,正愁不能尽快攻下安州打通道路呢。怎么会放弃到手的安州?他们一定会留下少数兵马留守安州城,然后主力立刻北上救援义州日军,救兵如救火嘛。我赌他一天也不敢耽误。”

  “如此一来,不多不少,不就恰恰放进了四五万倭寇援军?”

  “这是第一只雕。”

  徐渭停顿一会儿,让大家咀嚼自己话,然后继续说道:

  “进攻安州的倭寇一旦‘攻下’安州,朔州和龟城方向的倭寇大军就不会再傻乎乎的继续攻打朔州和龟城,而是会一起来安州会师,然后从安州北上义州。两支倭寇大军赶到安州,最少需要两三日。考虑到他们收到消息后才会行动,那么最少需要四日才能出现在安州城下。”

  “有这四日的工夫,秦良玉早就通过地道攻入守兵少的安州城,再次夺回了安州。”

  “等到两支倭寇大军赶到安州,就会发现安州居然再次落入我军之手,他们还是过不去,还是要攻城。虽然他们兵多,可秦将军守个三五日完全没有问题。”

  “有这三五日工夫,那么守卫龟城的萧如薰和祖承训的一万兵马,也能赶到妙香山从地道进入安州,协助秦良玉守卫安州。安州就仍然稳如泰山,死死将十万倭寇钉在安州!有利于下一个战略:安州歼灭战!”

  “这是第二只雕。”

  “原本攻打朔州的倭寇大军来到安州,朔州的熊廷弼和光海君也不必再守卫朔州,他们的联军就能直接南下,号召朝鲜义军,攻打倭寇防守薄弱的平壤城。平壤城有倭寇大军的粮草辎重,一旦被占领,北上的倭寇大军还能坚持多久?”

  “这是第三雕。”

  “若是平壤被明、朝联军攻打,北上的倭寇又被我军牵制无法南下回援,那么能救援平壤的倭寇,就只剩下驻守汉城的倭寇和朝鲜伪军。平壤是倭寇必救之地,汉城倭寇一旦北上救援平壤,汉城就空虚了,那么…”

  朱寅接口道:“那么就让陈琳和李舜臣的水师趁机进入汉江,缴获倭寇正在建造的战船?”

  徐渭笑道:“主公猜对了,这就是第四雕。”

  “其实还有第五雕。”戚继光也笑了,“就是逼迫倭寇水师决战,陈琳和李舜臣就有机会歼灭海西的倭寇水师。”

  徐渭点头道:“不错,这就是一箭五雕的大棋局。一环套一环,步步杀招,要是下的好,两个月之内就能收官了。”

  朱寅抚掌道:“虽然是弄险了些,却是调遣敌人的妙计,近乎阳谋了。我看可以试一次。”

  戚继光也点头道:“如果安州真有一条靠谱的地道通往妙香山,那的确可以一试。风险不是没有,但值得去冒了。”

  徐渭道:“到底有没有地道,我也不敢保证,叫来朝鲜王李昖,一问便知。”

  很快,正在行在和嫔妃研究人生的朝鲜王李昖,就被请出来问话。

  李昖很是不满。这都要到子时了,这么晚找寡人何事?寡人忙着呢。

  “殿下可是睡下了?”朱寅明知故问的问道。

  李昖挤出笑容,耐着性子说道:“小王寝食难安,哪里睡的下?小王日夜盼着天兵收复朝鲜社稷,心中忧思无限,幸好天兵神勇,东国恢复有望了。”

  朱寅暗自翻个白眼,面上也不点破,直接问道:

  “殿下去年曾经驻跸安州,一度想以安州为行在,为了安危起见,还曾修过一条通往城外妙香山的地道?”

  李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朱寅既然问了,他也不敢隐瞒,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小王的确修过一条地道,为的却不是逃遁,而是便于城外兵马潜入城中协防。”

  诸将听到朝鲜王的话,都是心中鄙夷。可也确信,的确有这么一条通道。

  戚继光问道:“倭寇之前占据过安州,倭寇知不知道这条地道的存在?”

  李昖道:“应该是不知道。那地道的出口入口都很隐蔽。倭寇如果知道,前段时日天兵攻打安州时,他们为何没有利用地道?”

  朱寅忽然脸色一沉,“殿下为何不早说?之前秦良玉和杨可栋率兵突袭安州,虽然守卫安州的倭寇很少,我军也伤亡了两三千人。若是早点知道地道的存在,就会少很多伤亡。”

  “万一倭寇知道了,从地道潜入城中突袭秦将军,导致安州失守呢?那就是前功尽弃!殿下当得起这个责任吗?”

  朱寅很是生气,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个狗屁朝鲜王。戚继光也是目光冷漠的看着李昖,心中有点后怕了。

  若是倭寇知道了那条地道的存在,秦良玉和安州的处境就不堪设想,义州之围也大受影响。

  “这…”李昖低下头,神色尴尬,“小王之前忘记了此事,一时没有想起了。”

  诸将闻言,都是心中厌恶。这种重要的事,你居然不说!

  朱寅也感到,自己之前是太依赖虎牙的情报了。可惜再专业的情报机构,也不能面面俱到。朝鲜虎牙的情报重点是倭寇。至于无能昏聩、贪生怕死的朝鲜王,虎牙很少关注,导致连虎牙也不知道关于地道的情报。

  朱寅懒得再搭理这个狗屁倒灶的朝鲜国王,他思索着徐渭的话,在城头来回踱步,诸将一起看着他,知道经略相公在权衡徐渭的计策。

  幕僚出谋划策还不算难,最难的是决断!

  决断,才是最考验统帅的。

  朱寅忽然脚步一顿,看着戚继光道:“大将军,我以为应该按照徐渭的计策调整军略了。大将军可有异议?”

  戚继光想了想,“俺没有异议。虽然有点冒险,但赢面大,完全值得一试。这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就看值不值。”

  朱寅点点头,又对巡按御史钱世祯道:“钱道长有何高见?”

  钱世祯也是监军,他的意见当然也重要。

  钱世祯说道:“下官对军务并不擅长,也不敢有何异议。下官只能提醒一下经略相公,万一兵败,皇上必然治罪。”

  朱寅神色肃然,“道长提醒的好。万一计划失败,我一人承担战败之责,自会向朝廷请罪。”

  又对诸将道:“各位将军可有异议?”

  众人一起说道:“谨遵相公钧旨!我等并无异议!”

  “好!”朱寅一摆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那就这么办吧。”

  当晚,朱寅就派人火速赶往安州传达军令,先让秦良玉检查是不是真有地道通往妙香山,如果真有,那就按机行事。

  同时,也派人去通知朔州的熊廷弼、龟城的萧如薰。

  戚继光则是认为,倭寇被逼之下为了破局,很可能会逼迫明军提前决战,也许就在几日之内。他判断,日军逼迫明军决战只有一个办法:主动渡江!

  他下令各营速速补充兵械,尤其戚家军需更换破损藤牌、狼筅。火炮营彻夜检修火炮,补充药弹。

  骑兵休整马匹,步卒在四周广布拒马鹿砦,哨骑加倍刺探日军动向。

  义州城内,铁锤敲打声、车马搬运声不绝于耳。

  眼下,必须要防止倭寇狗急跳墙之下渡江,行两败俱伤之举。明军现在是穿鞋的,不能和倭寇这个光脚的拼命。

  ……

  被毛文龙的火炮炸了火药库,还被骚扰了五天五夜的日军,抢夺西峰也失败了,士气再次遭受重创。

  加藤清正等人痛苦万分的发现,眼下这种局面,抛弃这个营盘重新选址建营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明军主力就在不远的义州城虎视眈眈,怎么可能给他们重新安营扎寨的机会?

  一旦明军趁他们在安营扎寨之时发起决战,那这仗还用打吗?

  可是不离开这里,天天被西峰上的明军炮台轰击,也令人发狂。神国勇士们夜里都没法子睡觉,一个个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这几日,加藤清正连续派遣了几支兵马轮番攻击西峰,可西峰易守难攻,明军的西峰守将又十分善战难缠,己方损失了两三千人,都没能拿下西峰,就连心腹家臣木山绍琢也死了。

  为了挽救宝贵的士气,日军将领们这几天做的事情,就是给部下打气,在军中祭祀八幡大神,将帅们轮番登台上演能剧,甚至将被俘获的朝鲜少女拉出来,当众宣淫。

  然而天皇和宁宁下令投降的阴影,以及火药库被炸,西峰明军大炮的威胁,还是让日军的士气一落千丈。

  加藤清正等人很清楚,再这么下去,神国大军就会战意瓦解,已经无法再等下去了。必须在眼下还有一定战力之前,迫使明军决战!

  决战还有一些翻盘的机会,可要是再耗几天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于是,疯狂的日军将帅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强行渡江!

  明军绝对不会让他们渡过鸭绿江,为了阻止他们,只能和他们决战。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选择决战的战场。江边的统军亭渡口一带就是最有利的战场,因为可以背水一战,明军强大的骑兵无法攻击后翼。而且两边是山林,明军骑兵两翼迂回也会受到影响。

  那就…背水决战吧!

  此时突然决战,明军多半想不到,可能还有出其不意的奇效。

  日军将帅们想不到的是,戚继光和朱寅早就预判了他们的预判,早在几天前就在防止他们狗急跳墙了。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安州如今已经被明军故意放弃,四五万援军两三日后就会进入义州。而这好几万援军,却是明军故意放进来送死的。

  ……

  三月初八黎明,平原薄雾弥漫。日军营垒森然,旌旗可见。

  五万日军在营中祭祀、誓师之后,放弃坚固的营盘,全军列队出营,排列着最适合防守的龟甲阵,直插十余里外的统军亭渡口!

  “渡江入唐,背水一战!”

  “渡江入唐,背水一战!”

  武士们带头高呼,五万日军齐声呐喊,士气暂时性的再次提振起来,犹如回光返照。

  在加藤清正等人看来,此时的明军眼见他们要不顾一切的攻击统军亭渡口,必然会仓促出城追击,根本来不及从容列阵,那就被动了。

  他们派出的斥候,之前也没有发现明军的异动。那就说明,朱寅和戚继光没有发现他们的意图,没想到他们在处于劣势之下,竟敢主动渡江。

  可以给明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了吧?

  然而就在五万日军来到统军亭渡口之时,忽然渡口两侧的山林之中,升起一片片明军战旗。

  与此同时,明军的战鼓和号角声也呜呜吹响。

  “咚咚咚—呜呜呜!”

  “唏聿聿——”明军骑兵的战马也嘶鸣起来。

  紧接着,朱寅的玄月红日中军大纛,也出现在山坡上。

首节 上一节 58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