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226节
电梯旁站着两名背着冲锋枪的警卫。
“第一层是常规作战指挥,“向阳解释道,“负责日常防务和民兵调度。“
乘电梯上到二楼,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各种仪器。“这是情报分析中心,“何荣光说,“所有侦察情报都在这里汇总分析。“
三楼是后勤保障中心,墙上挂满了物资储备表和运输路线图。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台巨大的“物资调配计算机“——由数十个转盘和滑动标尺组成的精密装置,几名技术操作人员正在快速调整参数。
当电梯停在四楼时,刘振国一行人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是一个足有篮球场大小的圆形指挥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立体沙盘,周围环绕着二十多张弧形工作台。
最令人吃惊的是墙上那幅巨大的电子态势图——由数百个小灯泡组成的动态地图,实时显示着各部队的位置。
“这...这是...“张卫华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这便是主战情室,“何荣光自豪地说,“可以同时监控方圆四五百公里内的所有军事动态。“
“刘主任,当时我和老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震惊!!”
向阳带着他们走向侧面的通讯室。
推开厚重的隔音门,映入眼帘的是三排整齐排列的电台设备,二十多名报务员头戴耳机正在紧张工作。
更惊人的是角落里那台最新式的无线电通讯设备,闪着幽幽的绿光。
“这里有32台电台,“向阳介绍道,“可以直接联系到根据地各县甚至一些村上。“
“八路军其他的主力师以及游击队也能联系上,有必要我们甚至还可以联系更远的地方!”
“根据地赵为国那小子的说法,咱们这里的电台是目前最先进的!”
“拖赵为国这小子的福,咱们八路军其他部队也都配备种先进电台,虽然数量不多,但今后联系更方面更安全!”
刘振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台无线电设备,金属外壳冰凉光滑。
一看就比延安总部那几台老掉牙的电台先进。
“老何老向,你们跟着赵为国同志,真是发财,发大财了啊!”
张卫华感叹道。
“哈哈,的确是发财了,赵为国同志简直就是咱们八路军的福将!”
向阳笑着点点头,“咱们八路军也是过上好日子了!”
“这些设备...都是从哪来的?“刘振国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何荣光和向阳相视一笑。“这个问题,“何荣光压低声音说,“恐怕得等赵团长回来亲自解答了。“
“他总能给我们惊喜!”
“而且赵为国同志已经说了,他已经准备了一批先进电台,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延安总部!”
“甚至你们走的时候,也可以再带个一两台走,方便联络!”
就在众人还在通讯室感叹时,何荣光神秘地眨眨眼:“走,带你们去看看其他宝贝。“
一行人来到指挥中心后方的训练场,震耳欲聋的枪声立刻传入耳中。
只见上百名战士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这是......“刘振国眯起眼睛,突然快步上前,“这枪好像有些不一样?!“
何荣光骄傲地拿起一支递给他:“这是石门镇兵工厂自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按照赵为国同志的话说。“
“这咱们第一款自己生产的半自动武器!”
刘振国仔细端详着这支造型独特的步枪:流畅的枪身线条,独特的弧形弹匣,还有那个标志性的折叠刺刀。
他熟练地拉动枪栓,清脆的“咔嚓“声让他眼前一亮。
“这枪......“他试着瞄准,“比鬼子的三八式轻便,比汉阳造精准,这弹匣容量......“
“10发弹匣供弹,“向阳接过话头,“射速是三八式的两倍,有效射程400米,还配备折叠式三棱刺刀。“
张卫华已经迫不及待地试射了几发,惊喜地喊道:“后坐力小!精度高!这枪太神了!“
何荣光笑着说:“这还不算什么。现在石门镇兵工厂月产能已经达到一千支,不仅装备130团,还陆续给其他兄弟部队换装。“
“什么?!“刘振国猛地转身,“其他部队也在用?“
“当然,“向阳掰着手指数道,“129师已经换装了两个团,120师也装备了一个主力团。上个月刚给晋察冀军区送去300支......“
刘振国一行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第389章 现在才明白这一套强大的战争体系!(求订阅!!)
从指挥中心出来时,刘振国一行人仍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仿佛魂魄还留在那间布满电子设备与立体沙盘的战情室里。
张卫华忍不住搓着手,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主任,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为啥130团能一口气歼灭两个日军师团,还能把太原城啃下来!”
“就凭这指挥中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小鬼子那套老掉牙的战术还没使出来,130团就全摸透了!”
刘振国有些尴尬道:“咳咳,也就130团敢说小鬼子那套战术是老掉牙的战术。”
“哎...咱们总部还在为如何对付小鬼子发愁的时候,赵为国的130团却是直接超越了!”
“厉害,真是厉害啊!”
“回去,我一定要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好好给总部首长们讲述咱们今天在石门镇看到的一切!”
另一名随行人员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高射炮阵地,接过话头:“还有那些防空火力!难怪能两次打退鬼子飞机,换成我是日军飞行员,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高射炮,估计还没靠近就想掉头跑了!”
向阳补充道:“刘主任以及各位总部同志,在这石门镇根据地内还有一套大杀器,那才是真正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机刚飞进咱们根据地,就能知道!”
“等飞机靠近之后,更是可以将其锁定,并且指引高射炮发射,几乎是百发百中!”
嘶——!
听到这话,刘振国一行人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居然还有这样的武器!?
这简直是就是“神器”,未免也太玄幻了点!
看着刘振国等人震撼的神情,何荣光也是无奈一笑,“刘主任,你这表情和我们当初一模一样。”
“真是可惜,那套武器被列为石门镇根据地最高机密,除非得到赵为国同志本人允许,其他人不得前往参观。”
向阳补充道:“用赵为国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装备过于先进,不便于展示。”
“而且就算是让我们看,估计我们也看不懂。”
闻言,刘振国点点头,“还是小心点好,我们这次来石门镇根据地,收获已经很大了。”
接着刘振国深吸一口气,望着石门镇鳞次栉比的防御工事与繁华街道,喟然长叹一声。
“以前总觉得130团打胜仗是运气好、赵为国同志指挥神,现在才知道,这背后是整整一套强大先进的战争体系在支撑!”
“从情报分析到物资调配,从武器生产到全民皆兵,哪一样不是把根基扎得死死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边众人震惊的脸庞,继续感慨:“咱们以前在延安,总觉得敌后根据地能扛住鬼子扫荡就不错了。”
“可石门镇不仅扛住了,还建成了这么个‘铁疙瘩’!你看那电台、那沙盘、那半自动步枪……”
“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信这是咱们八路军能搞出来的?”
张卫华忍不住插了句:“我看咱们今天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见啥都新鲜,见啥都想摸!”
“甚至我刚刚还偷偷掐了自己一把,确定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对于刘振国一行人的感慨,何荣光与向阳似乎并不意外。
接着两人对视一眼,突然低笑起来,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早知道你会震惊”的得意。
刘振国见状,立刻追问:“老何,你们笑啥?难道我们说的有什么问题么?”
向阳笑了笑,“刘主任,有没有可能你们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包括这指挥中心在内,都还不是130团的全部家底呢?”
啊!?
刘振国一行人直接原地呆滞住。
何荣光故意卖了个关子,开口道:“刘主任,你们有没有想过...130团所用的这些武器装备,又是从何而来?”
“实不相瞒,刚才带你们看的军事指挥中心,依旧只是130团的‘冰山一角’。”
“真正让130团‘硬气’起来的,是石门镇兵工厂。那地方,才叫咱们八路军的‘聚宝盆’!”
“兵工厂?!”刘振国眼睛一亮,刚才在训练场见到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还在他脑海里打转,“就是生产那批神枪的地方?走,现在就去看看!”
“对呀,我们怎么把这么重要地方忽略了!”张卫华猛的一拍大腿:“之前我们在延安总部可没少收到你们消息夸赞石门镇兵工厂!”
“今天我倒要瞧瞧,这石门镇兵工厂到底有没有你们说的那样神奇!”
何荣光却笑着拦住众人:“哎哎,先别急!石门镇兵工厂并不在石门镇内,咱们得坐车去,急不得。”
“再说了,刘主任你们从早上转到现在,肚子早该饿了吧?”
咕咕——
何荣光话音刚落,刘振国几人的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几人脸色都有些尴尬。
何荣光指了指不远处一栋红砖建筑,“刘主任以及总部的各位同志,虽然赵为国同志不在,但我和老向得帮他尽这地主之谊!”
“不远处就是130团食堂,咱们先去食堂填填肚子,说实话....130团食堂也是石门镇根据地的一大亮点!!”
见状,刘振国一行人也不好拒绝。
一行人跟着何荣光走进食堂,刚推开门就被扑面而来的饭菜香勾住了脚步。
只见大厅里整齐摆放着不锈钢餐桌,墙上贴着“光盘行动”的标语,取餐区热气腾腾——白花花的大米饭、油亮的红烧肉、翠绿的清炒时蔬,还有一大锅冒着热气的鸡蛋西红柿汤。
张卫华盯着那盘红烧肉,咽了口唾沫:“我的天,这真是咱们八路军的食堂?比我老家过年吃得都好!”
见状,刘振国赶紧把何荣光拉到一边,有些生气的说道:“老何,我们这次来是微服私访的,你们别搞特殊,这是要犯错误的!”
“赶紧让人把这些东西收了,弄点窝窝头野菜就行了。”
听到这话,何荣光呆呆的看着他。
“要是窝窝头野菜没有,那就萝卜干咸菜,外加玉米糊糊,对付一下就行了!”
“刘主任,我想你误会了,这些就是130团的正常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