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36节
江瀚这番连哄带骗、再加画大饼的话术下来,也是彻底把邵勇给说服了。
一想到未来自己麾下,能有数千铁骑纵横驰骋的场面。
邵勇顿时觉得,眼前这些笨手笨脚的新兵蛋子们,似乎也没那么讨厌了,反而变成了一匹匹活蹦乱跳的战马。
与此同时,营地另一头的训练场上,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是一片更为开阔平坦的草地,也是骑兵的训练场,负责教授的,是邵勇麾下马队队长,洪明。
相比于步卒训练场,这边的气氛显得更为炫目。
洪明是个纯粹的军汉,不会讲什么理论知识,他只会在马上驰骋。
洪明牵着两匹蒙古马,不紧不慢地走入训练场。
场边,站着两百名有骑马基础,适合培养成骑兵的新兵,他们都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跟随着洪明的身影。
“都看好了!”
洪明的声音不像邵勇那般洪亮,但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
话音刚落,他一个干净利落的翻身,轻盈地跃上一匹马的马背,同时手中缰绳一抖,牵引着另一匹马,两匹马开始小跑起来。
马蹄踏在草地上,发出富有节奏的嗒嗒声。
洪明伏在马背上,身形稳健,与马匹仿佛融为一体。
他开始逐渐加速,两匹马如同离弦之箭,在草地上卷起两道烟尘。
就在众人以为洪明只是展示速度的时候,洪明却身子一动,开始在战马上左右腾挪。
只见他在高速奔驰中,身字猛地一缩,整个人瞬间藏在了战马左侧,只留一只脚勾在马镫上,几乎与马腹平行。
紧接着,他又是一个灵巧的翻身,切换到了右侧,做出了同样的藏身右蹬动作。
紧接着,在两匹战马并行时,洪明突然脚尖发力,身子腾空而起,一个翻身,稳稳当当的落在了旁边那匹并行的战马身上。
整个奔驰换马的过程,流畅无比,看得场边众人是眼花缭乱。
这等精湛的骑术,他们别说做了,连想都不敢想!
展示完控马技巧,接下来便是骑射。
洪明调转马头,手持弓箭,朝着不远处的一排箭靶冲去。
当战马冲入距离箭靶大约六十步的距离时,洪明不再看靶,几乎是凭借感觉,瞬间引弓、搭箭、射出。
不等箭矢射中靶子,洪明已经再度策马向前,张弓向左,朝着三十步开外的箭靶再放一箭。
两支羽箭一前一后,正中靶心!
两箭连珠,皆中红心,引得场边又是一阵喝彩。
然而,洪明的表演还在继续。
射出第二箭后,他手腕一翻,换为右手持弓,左手搭箭,朝着右侧二十步开外的另一个靶子,再放一箭。
伴随着嗖的一声,第三支羽箭,同样稳稳地钉在了靶心上。
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紧接着,洪明还展示了一番骑枪冲锋,投掷骑枪、马刀砍杀等等战斗技巧。
这一连串战术动作,看的后面的新兵们眼花缭乱,只觉得马上的洪明如同天神一般。
“这他娘的才是骑兵啊,咱们骑个马只会跑,连放箭都放不准,看看人家。”
先更6K,等我吃个完饭,看看能不能再搞一章
第139章 铸炮和办学
邵勇和洪明等人负责操练新兵,训练场上每天都是一片喧嚣。
而作为主帅的江瀚,也没闲着。
除了处理日常军务外,他大多时间都在研究如何铸炮。
炮营只有四门重炮,还是数量太少,江瀚这段时间都在拉着工匠,看看能否复刻这几门红夷炮。
但进展很慢,研究了大半个月都没能铸成。
不得不说,在这个阶段,山西的各路义军还算团结,王嘉胤也很有盟主的风范。
他听说江瀚想要铸炮,大手一挥,派人给江瀚送来了三个经验丰富的炮匠。
这三个炮匠来头可不小,早年间曾在西安府三原县,跟着王徵一起造过炮。
王徵这个名字,江瀚可太熟悉了。
那可是与徐光启并称为“南徐北王”的存在。
是真正精通西学、并且致力于将西方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干家。
比起孙元化那种半吊子、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能得到王徵亲手调教出来的炮匠,江瀚简直是喜出望外。
他手下的工匠营,虽然能打造一些鸟铳、三眼铳之类的火器,但要说造炮,那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自从进入山西地界,江瀚就一直惦记着铸炮的事情。
陕西那边,地瘠民贫,而且还贫铁,根本没有铸炮的条件。
但山西则完全不同,这里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铁矿储量也相当可观。
虽然几个最大的官营冶铁中心,如阳城、泽州等地,目前还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他现在驻扎的孝义县附近,紧邻孝河,水运便利,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民营的冶铁作坊和铁里。
本地的田土虽然肥沃,但大多都在郡王、各路官绅手下。
这里的普通百姓,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以煽炉、挖矿、贩铁、卖炭为生。
江瀚仅仅付出了些许粮食和几两银子,就轻而易举地将附近几个冶铁所的炉工、矿工、翻砂工等召集了起来。
足有数百人之多。
场地、人手、煤炭、铁矿石都有了,最关键的技术人才也已到位。
总领铸炮的,三个炮匠中年纪最大的老匠人,叫做庄启荣。
据说此人深得王徵真传,掌握着铸造西式火炮最核心的秘密,也就是火炮的“模数”。
(模数是指火炮各部位尺寸与火炮内径之比,包括壁厚与内径之比和身管长度与内径之比)
他们曾在三原县,带领当地百姓扒佛像,铸造了三门一千五百斤的红夷大炮。
这可是被誉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的红夷大炮。
当然了,一千五百斤的红夷大炮,江瀚现在是想都不敢想。
那种级别的重炮,只适合用来守城或者决战。
根本不适合他现在这种,需要快速机动作战的部队。
他想要的,就是延安府城墙上的缩小版的红夷大炮。
要求不高,四百斤,置于炮车上,三匹马能拉动就行。
得知江瀚的具体需求后,庄启荣立刻来了精神。
对于他们这些铸惯了千斤重炮的匠人来说,四百斤级别的火炮,简直是小菜一碟。
他当即就拉着另外两个炮匠,开始根据要求,仔细计算、调整各项参数。
技术方面有专业人士负责,江瀚便开始思考具体的铸造方法。
眼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
传统的失蜡法肯定不行,高温下蜡模容易变形。
常用的泥范铸炮法,虽然成熟,但生产周期太长,成品率也不高,等炮铸出来,起码得好几个月。
而如果使用铁模铸炮,则是质量堪忧,特别容易炸膛。
思来想去,江瀚最终决定,用砂型铸炮法。
砂型铸炮法,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模具材料要求不高,生产周期也能大幅缩短,成品率更是高出不少。
但受限于材料和成本,火炮的材质也只能选择铁芯铜壳。
纯铜炮虽然铸造起来更方便,炮身的延展性也更好,但铜料的价格实在太贵了。
造个一两门或许可以,但造多了,谁也顶不住。
就这点铜料,还是江瀚前段时间带人“化缘”得来的。
他带人扒了好几座古庙,把里面的佛像都给拆下来熔了。
其间,有几个庙里的方丈还想不开,带着十几个僧兵,想要“降妖伏魔”。
结果被江瀚亲卫队一轮排铳放倒在地,诸位高僧当场就“立地成佛”了。
江瀚无奈,也只能勉为其难,将庙里剩下的财产和粮食,一并笑纳了。
既然有庄启荣这样的专业炮匠在,江瀚自然不会越俎代庖,瞎指挥。
他将具体的铸造工作,完全交给了庄启荣团队负责。
只是在铸造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将砂型铸炮法的原理和关键步骤,向这些炮匠们进了讲。
砂型铸造法的原理并不复杂。
明代已经有了类似的技术,只是都用来铸造铜钱了,并没有应用于火炮铸造。
方法也很简单,江瀚稍微提了两嘴,这些老工匠们一点就透。
砂型铸炮,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法,一体成型,先铸出实心的炮管,然后再钻膛。
第二种方法,先制作一个砂模,固定好之后在浇铸成型,冷却至铁芯暗红,便可以将炮膛内的砂模敲碎,得到炮管。
江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法:
先用铸造出实心炮管,然后再钻膛。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