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37节

  虽然这种方法多了一道工序,但优点也显而易见。

  先铸实心,可以更好地保证炮身金属组织的致密和均匀;

  而后期的钻膛,则可以使得炮膛内壁更加平整光滑,降低炸膛几率。

  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江瀚还提出了利用水力的建议。

  先利用水轮带动钻具,进行粗略的钻孔,将炮膛的大致形状打出来;

  然后再由工匠,手动镗磨和精修。

  反正这冶铁所就紧挨着孝河,不缺的水力资源。

  敲定了铸炮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法,剩下的具体操作,就专业炮匠来主持了。

  相信过不了两个月,自己就能得到一批质量上乘的重炮。

  安排好铸炮这件大事,江瀚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大营。

  趁着这段难得的休整时间,他还在军中推行着办学扫盲,教士卒们认字的工作。

  江瀚得回去亲自监督这帮人,免得赵胜压不住他们。

  他采用的模式很简单,就是老带新,滚雪球。

  先挑三十个脑子灵光的,认识字的,由江瀚或者赵胜亲自教导。

  等这第一批人学会了,考核合格后,再让他们变成老师,每人负责教导十个新兵。

  如此往复,循序渐进。

  而江瀚和赵胜,则负责抽查各级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奖优罚劣。

  一时间,整个孝河大营里,除了新兵们的操练声,又多了一片叫苦连天的读书声。

  对于这些粗犷的军汉们来说,学认字比上阵杀敌还难受。

  但在大帅的强制命令和同伴的带动下,倒也逐渐形成了一股学习的风气。

  当然了,开讲第一课,必须是水浒。

  这也是江瀚目前在军中办学的首要目的,他要归正思想,杜绝麾下士兵产生投降的念头。

  之前邓阳送来一份朝廷邸报,是专门讲陕西起义军的局势的。

  江瀚也正好把神一魁和其他义军的遭遇,拿出来当成了反面教材,好好的给这帮军汉们上了一课。

  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明白:

  朝廷和官老爷们,根本就没把他们这些“反贼”当人看。

  所谓的招抚,只不过是骗你放下武器的伎俩。

  一旦投降,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洗干净了送到人家的刀口下,任人宰割。

  只有跟着大帅,才有活路,才有饱饭吃,才有饷银!

  这种结合实例的“政治课”,效果远比单纯的识字教育要好得多。

  至少,大部分士兵都听明白了,也记住了:

  降官必死!

  这天,江瀚照例在营中,巡视各队的识字学习情况。

  突然,从不远处匆匆跑来了个汉子,苦着脸哭诉道:

  “大帅,我能不能不认字儿啊?”

  “认几个字儿,比我晚上守夜都困,我实在是认不下来”

  这番话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还没等江瀚回话,不远处就传来驳斥声:

  “陈老三!你这狗日的简直不识好歹!”

  江瀚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之前在翻天峁一战中,用连珠炮轰飞曹文诏、立下大功的曹二。

  曹二此刻虽然伤势未愈,左手依旧裹着厚厚的绷带,但精神头却很足。

  “大帅亲自想办法,费心费力教咱们识字、明理,这是多大的恩典?”

  “你狗日的还敢嫌弃上了?!”

  他快步上前,瞪着陈老三,骂骂咧咧道:

  “你知不知道,以前能认字儿、能读书的,那都是些有福气的官老爷!”

  “咱们这些泥腿子,祖祖辈辈有几个识字的?”

  “你小子倒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看你就是欠揍!”

  一番话说得那个陈老三面红耳赤,低着头不敢再吭声了。

  “好了,慢慢来,不急。”

  “陈老三,你慢慢学就是,又不会罚你月饷,急什么。”

  江瀚拍了拍陈老三的肩膀,勉励了两句,随后让他回去。

  随后他又转向曹二,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小子,有觉悟!”

  “手上的伤怎么样了?”

  曹二连忙站直身体,咧嘴一笑,露出憨厚的表情:

  “谢大帅关心!”

  “好多了,就是肉还没长好,不碍事!”

  曹二对江瀚可是感激涕零。

  翻天峁那一炮,虽然让他立了大功,但也差点要了他的命。

  要不是江瀚亲自为他处理伤口,他这条小命,估计早就交代了。

  后来他清醒过来,从同袍口中得知是大帅亲自救了他,感动得稀里哗啦。

  然后拖着病体就跑到中军大帐,冲进去对着江瀚,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倒是把江瀚弄得愣住了。

  江瀚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去吧,好好养病,好好学习,下一个把总就是你了。”

  曹二先前立下了大功,江瀚自然也不会吝啬,准备培养曹二成为下一个带兵的把总。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需要多学习学习如何带兵。

  曹二先前只是个小兵,没有带兵经验,江瀚也只能让他先当个哨长,熟悉熟悉带兵之道。

  送走了感恩戴德的曹二,江瀚继续在营中巡视。

  办学虽然困难,但也有不少曹二这样的“榜样”在,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江瀚相信,假以时日,这支军队的整体素质,定能得到质的提升。

  时间就在这忙碌而充实的训练、铸炮和学习中,悄然流逝。

  酷热的盛夏渐渐过去,天气转凉,时间来到了八月。

  秋高气爽,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江瀚麾下的部队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新铸造的第一批十门四百斤级的重炮也已经试射成功,威力喜人。

  而汾州府,也已经没什么油水可捞了。

  是时候,该挪挪地方了,江瀚准备往南面的平阳府走。

  而北面的王嘉胤,在这两个多月里,靠着“盟主”的号召力,不断收拢流散的饥民和溃兵。

  势力如同吹气球般急剧膨胀,麾下号称有六七万人马。

  人马一多,对军械的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

  尤其是火炮,王嘉胤也急需补充。

  太原府虽然富庶,但周边没什么大型的冶铁治所,不足以满足他的需求。

  于是,王嘉胤准备向东南方向用兵,前往冶铁业发达的泽州、阳城一带。

  就这样,南北两路义军,都做好了再次开拔的准备。

  然而,就在江瀚准备启程的时候,一骑快马送来了两份重量级消息。

  来人是邓阳的亲兵,给江瀚送来了两份朝廷邸报。

  江瀚接过邸报,展开细看,面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一、陕西局势糜烂,杨鹤因抚绥无方,已被革职拿问,洪承畴继任三边总督。

  二、辽东军情战报,后金大军围困大凌河,大凌河之战正式开打。

  收到邓阳送来的两份邸报,江瀚只觉心头沉重。

  陕西那边,杨鹤下狱,换上了铁腕的洪剃头。

  可以预见,残酷的镇压即将开始,陕西的义军恐怕要遭重了。

  而辽东的军情则更是凶险。

  此战大明不仅会损兵折将,更可怕的是,登莱地区的红夷大炮和相关技术、工匠,都会落入建奴之手。

  一旦建奴掌握了铸炮、用炮之法,大明的城防优势将荡然无存。

  而这都和一个人脱不了关系。

  那就是号称明朝军事技术专家,西法火炮专家的孙元化。

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孙元化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江东人。

首节 上一节 13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