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01节

  《淳化阁帖》号称法帖之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年间,百余位名家的四百二十篇墨宝真迹。

  肃王父子延请名家,耗时七年,终在天启元年,将刻石碑雕刻完成,任由天下士子拓印。

  对于这样一位府库空虚,且颇有贤名的藩王,江瀚其实并没什么兴趣。

  但此时的肃王朱识鋐,却被溃兵吓破了胆,以为大难临头。

  他一咬牙,命人取了千两白银犒赏兰州守军,恳请他们务必保卫兰州,保卫肃藩。

  肃王父子两代人对兰州的百姓和守军都照顾有加,深受爱戴,如今还倾囊劳军,这可把兰州城里的守军们感动坏了。

  一时间,全城守军士气高涨,日夜巡逻不休,刀枪擦得锃亮,誓要与兰州共存亡,与肃王殿下共存亡。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贼兵根本没有半点攻城的意思,反而在城外不远处兵分两路,一路向着甘肃镇,一路向着宁夏镇的方向,绝尘而去。

  这下,兰州城内的守军们反倒有些失望了。

  光领了银子,却没仗可打,这银子拿得.心里不踏实啊。

  于是乎,这帮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丘八们,转头就把兰州城里的地痞、无赖、泼皮们给揪出来,结结实实地收拾了一顿。

  美其名曰“为肃王殿下整顿治安”,倒也算是为兰州城里的治安,做了点微小的贡献。

  对于兰州城里的鸡飞狗跳,江瀚自然是毫不知情。

  他之所以率军往兰州的方向移动,纯粹是因为兰州位于甘肃镇与宁夏镇的交界之处,他方便在此地分兵。

  仅此而已。

  江瀚把麾下部队分成了两部,一部由邵勇带队,沿着边墙一路向西北行军,直插甘肃镇腹地;

  另一部则由他亲自带队,沿着边墙向东北方向的宁夏镇疾驰。

  江瀚的计划很简单:

  顺着漫长的长城防线,招收那些驻守在最前线的墩军,扩充麾下兵力。

  考虑到甘肃镇路途遥远,为了提高效率,邵勇此行带的都是骑兵。

  江瀚还特意把军中甘肃籍的士兵都挑了出来,尽数拨给了邵勇。

  这帮甘肃兵,是当初在吕梁山一战中,被俘虏的王世虎旧部。

  他们熟悉乡土人情,由他们出面招降边兵,想必定能事半功倍。

  王五,便是其中一员。

  他是甘肃镇永昌卫河西堡的墩军,年纪不大,但军龄却很长。

  十四岁那年,他便第一次拿起刀枪,跟着堡子里的老兵一起出塞跟鞑子抢水。

  二十三岁那年,他当上了河西堡的总旗,手下管着四十多个弟兄。

  他的前半辈子,都在河西堡那座破败的土城里,本想着趁着剿匪出去见见世面,建功立业,结果还没风光几个月,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

  好在,江大帅对他们不错。

  王五后来还因为识字,再加上表现良好,被江瀚提拔为掌令。

  这次听说大帅要去甘肃镇招兵,他便自告奋勇,想回去把堡子里的弟兄们都带出来。

  王五此行没有带太多人,只领了一伍弟兄随行护卫。

  这几人,也都是他的同乡,当初跟着他一起从河西堡里出来的弟兄。

  一行人骑着快马,沿着边墙一路向西,直奔河西堡。

  路上,王五抚摸着身上厚实的棉甲,腰间崭新的腰刀,心中感慨万千。

  大帅曾笑言“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模样,算不算得上富贵。

  也不知道,堡子里那些弟兄们,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数日后,一座破败的墩堡,终于出现在了王五的视野之中。

  那便是河西堡。

  堡墙由黄土夯成,早已被风沙侵蚀得处处是豁口,墙头上的箭垛倒塌过半,看起来就像一个牙齿漏风、行将就木的老人。

  之所以叫河西堡,是因为它坐落于一条名为“水磨川”的河流以西。

  水磨川的上游,便是方圆数百里内最重要的水源地——昌宁湖。

  而昌宁湖,也正是附近军堡所有苦难的根源。

  王五抵达时,正值黄昏。

  他看到一队墩军,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正从边墙的豁口处,蹒跚着回到堡子。

  这队墩军几乎人人带伤,身上的袄子破烂不堪,看不清颜色。

  几具冰冷的尸体,被随意地扔在马背上,随着马步一下下地颠簸着。

  “唉又去找鞑子抢水了啊。”

  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王五的心,像是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知道,这帮墩军,肯定是又去昌宁湖抢水了。

  甘肃苦寒且干旱,水比油金贵。

  昌宁湖的水,是周边数个卫所军屯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然而,边墙外的蒙古人,同样也要靠着昌宁湖活命。

  为了争夺水源,墙外的蒙古人时常会在上游筑起土坝,拦截河水。

  于是,河西堡、水泉儿驿、丰城铺这些地处最前沿的墩堡,便有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

  定期出边墙,巡视昌宁湖,一旦发现蒙古人的水坝,便要去将其毁掉。

  每一次毁坝,都是一场血战。

  虽然边墙外的蒙古鞑子装备简陋,但河西堡的墩兵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蒙古人好歹还有马,虽然只能用骨箭,但河西堡这帮墩军们手上的家伙事,也基本都是些破铜烂铁。

  刀刃上的豁口比牙齿还多,砍柴都嫌费劲,更别提砍人了。

  王五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默默地跟在这队墩军身后,一同进了河西堡。

  守堡的士兵看着王五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崭新的靛蓝色布面甲,还以为是上头来人了,连大气都不敢喘,更别说上前盘问了。

  他们低着头,甚至没敢仔细看马上的王五,只当是来了惹不起的贵人。

  “喂,高家老二!”

  “咋了,几个月不见,就不认得你五哥我了?”

  王五看着一个守在堡门口的小旗,率先开口,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那个被称为高家老二的糙汉一脸不可置信。

  “五五哥?”

  王五翻身下马,用力锤了锤他的肩膀:

  “高岩,你小子行啊,真不认识我了?”

  等王五走进了之后,高岩才堪堪认出他的样子。

  他又惊又喜,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五哥?!你你回来了?!”

  这时,前头那队墩军也反应了过来,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

  “五哥,你.你这是去哪发财了?”

  “你不是被调去剿匪了吗?剿匪这么能挣?”

  一个名叫陈刚的汉子,看着王五那一身崭新的装备,羡慕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王五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笑了笑:

  “走,都别在外面杵着了,进去说话。”

  王五的出现,在死气沉沉的河西堡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他本就是堡里的总旗,如今这般“衣锦还乡”,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当王五从行囊里,掏出肉干和面饼,准备分给众人时,

  身旁那帮面黄肌瘦的弟兄们,眼睛瞬间就直了,不自觉吞着口水。

  这帮人,都是从小在墩堡里长大的发小弟兄,守着这破败的堡子过了小半辈子,哪里见过这么精细的吃食。

  王五将食物分发下去,看着众人狼吞虎咽的模样,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手里捏着一张精心烤制的白面馍馍和几根肉干,站起身扫了一圈:

  “嗯?怎么没看见李东那小子?他不是最喜欢凑热闹的吗?”

  提起这个名字,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王五见此情景,心里咯噔一下,已然明白了七八分。

  等了好一会,高岩才缓缓开口:

  “东子.那小子,死了。”

  “上次去毁坝,他被蒙古人的冷箭给射死了。”

  “射死了?”

  王五的声音陡然拔高,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难道是被射中面门了?”

  王五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子被射中要害了。

  就凭那帮蒙古人手里的骨箭,根本没什么力道,最多也就是在身上叮个口子罢了。

  高岩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那件袄子里面早就没棉了,塞的都是些草梗。”

首节 上一节 20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