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35节
“宋之疆土,远大不如大明,可钱粮却生生不息,就是依仗海贸商税。”
“所以,税制必须要改。”
江瀚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而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我等成立粮税司,主要是避免隐瞒诡报,提高收税效率。”
“依我看,隐瞒诡报的问题,不仅豪绅大户有,而且在百姓农户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咱们初来乍到,对于各地情况不甚了解,还需要提防百姓虚报瞒报。”
“粮税司现在的任务,就是实地探查,预估田亩的产量,才能保证粮税的公平征收。”
李立远很清楚,农民从来不全是淳朴善良的。
有的人或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所以会习惯性的瞒报,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有的人,他就是缺管少教,想贪占便宜。
江瀚听完,心中已有了决断。
“行,既然你想清楚了,那我就把粮税司交给你了。”
“明年春耕之前,必须把架子给我搭起来。”
“粮税司独立于其他部门,由我和赵胜分管,账目要交叉核对。”
“其下设两曹一营,分别是,征榷曹、审计曹、以及税警营。”
“征榷曹,为行政部门,设主事一人,由你兼任,下设榷使十人,负责具体的征收事宜。”
“审计曹,为监察部门,设审计郎一人,算手十人,负责审计账目,防止内部贪腐。”
“税警营,为执法部门。”
“我会委派两百民兵给你,负责催缴税款、押送钱粮账册,以及镇压抗税。”
江瀚看着李立远,沉声道:
“去吧,先按这个法子办,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我汇报,我们再做调整。”
李立远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是他入伙以来,得到的最大的一次信任。
他当即跪地领命,眼中充满了干劲。
送走了李立远,江瀚又转身,对着赵胜叹了口气:
“唉,说到底,还是缺人手啊。”
赵胜劝慰道:
“大帅,慢慢来吧,咱们宁愿步子迈得小一点,也千万不能出了纰漏。”
“要是被有心之人混了进来,咱们可经不起内奸出卖。”
江瀚点点头:
“那这段时间,就要多劳你费心了。”
“咱们现在草创,也不用搞什么六部制度。”
“我看,先设两个部门就够了,一个户部,一个工部。”
“户部,就由你来全权操持,主管钱粮、民政。”
“工部,则主管营建、军械等事。”
“过段日子,我会从军中挑些有经验的匠户出来,划归工部。”
“趁着现在是枯水期,让他们先把龙安府境内的水利设施,都修缮一遍,免得耽误了明年的春耕。”
赵胜点头应下,随即准备离开。
但江瀚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了他。
“对了,咱们现在的兵力,还是不够。”
“明年春耕后,我打算往保宁府用兵,争取把整个川北,都拿下来。”
“我打算再征调一批民兵,主要负责守城和后勤。”
“你去把余承业和李定国那两个小子,给我叫过来。”
“是时候让他们带兵了。”
第212章 训练民兵
听了这话,赵胜有些惊讶:
“大帅,这余承业和李定国两人,如今不过才十二三岁的年纪,让他们带兵,这.合适吗?”
他有些不解:
“军中骁将那么多,您怎么会突然想起他俩了?”
但江瀚却没正面回答他,他总不能说自己能未卜先知,知道李定国将来必定会是一员大将吧。
他只是摆了摆手:
“无妨,你只管去传令就是,我自有安排。”
赵胜见状,立刻收起了所有的疑虑,干脆地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在江瀚麾下做事,什么事可以提意见,什么事必须无条件执行。
兵权和人事,这两件事,他从来不随意掺和。
一来,他知道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不行,远不如邵勇、李老歪那些悍将;
二来,这也是江瀚作为主帅的核心权力所在,作为下属,他绝不能越界。
做人啊,位置一定要摆正。
不多时,余承业和李定国便被带到了府衙大堂。
两人看上去都有些激动和兴奋,显然是已经从赵胜那里,提前得到了点小道消息。
行过礼后,两个少年人站得笔直,满脸期待地望着高坐上首的江瀚。
江瀚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截了当地开口道:
“今天叫你们来,不为别的。”
“我打算,让你们带兵……”
他话还没说完,两个小子已经惊喜地叫出声来:
“真的?!”
两人的欢喜之色溢于言表,他俩之前在辅兵营里,已经干了将近一年多了。
每天的工作,不是搬运粮草,就是整理军械,有时候还要负责打扫战场。
虽然日子过得苦点累点,但在此期间,他们也跟在那帮边军老卒的身后,学到了不少战阵技巧。
后来,他俩又被调到江瀚帐下听用,耳濡目染,更是学到了不少排兵布阵、安营扎寨的本事。
自觉小有所成,两人参军入伍的想法,就越来越重。
哪个好男儿,不想提三尺剑,立不世功?
带兵打仗,纵横沙场,可比在辅兵营里威风多了。
如今听到江瀚亲口说,要让他们带兵,两人心里自然是喜不自胜。
他俩本以为,大帅是看他们学有所成,准备把他们编入战兵营,当个队官之类的角色,带着麾下冲锋陷阵。
可江瀚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盆凉水,泼到了他俩头上。
“别高兴得太早了。”
“我打算让你们去带民兵。”
“民兵?”
余承业和李定国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置信。
而反观江涵,则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当然是民兵,你们俩想什么呢?”
“就你们现在这小身板,也想进战兵营?”
“还带兵?你们能带得动谁?谁又会服你们的管教?”
江瀚考虑的很清楚,这两人现在最多也就是个半大的少年。
而自己麾下的那帮边军,个个都是身高六、七尺的西北大汉。
再加上自己从不吝惜粮草,一天三顿地投喂,这群汉子,个个都养得是身强体壮,人高马大。
余承业和李定国这两人还没成年,他俩就算再能长,也比不过那帮西北边军。
而论起战阵技艺和身体素质,他俩更是差了那些老兵们一大截。
强行把他们安插进战兵营,不仅不能服众,反而是在害他们。
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带民兵,从零开始。
在训练民兵的同时,这两人也能跟着一起成长。
拔苗助长不是好事,慢慢培养就是了,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两块璞玉,就能被打磨成器。
江瀚没有理会两人脸上的惊讶,转而仔细解释起了自己的安排:
“训练民兵,旨在低成本地扩充武装力量,形成梯队防御体系。”
“以龙安府四个县为例,每县招募五百到八百名青壮组成民兵,如此一来,全府便可以快速组建起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守备队伍。”
“这些人,或许野战不行,但守城、巡逻、维持地方治安,应该是能帮上大忙的。”
江瀚说着,转而又考校起下面的两人:
“你们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余承业和李定国对视一眼,开始抓耳挠腮地仔细思考起来。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