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26节

丘吉尔对《泰坦尼克号》中的科幻内容非常感兴趣,最近两天他完全不提什么德国纳粹,只拉着周赫煊讨论人类未来社会。

“嗨,周,我又来了。”丘吉尔自来熟的进入客厅,还取下帽子跟费雯丽打招呼,“玛丽,早上好!”

费雯丽虽然对丘吉尔极为不满,但还是微笑着说:“早上好,丘吉尔先生。”

周赫煊笑道:“请坐。”

丘吉尔跟朋友见面的习惯性动作,就是掏出一支雪茄扔过去,然后拿出火柴自顾自的点燃。他舒爽的吐出一口烟雾,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今天可能又要下雨,真希望伦敦天天都晴朗。”

周赫煊说:“你可以让科学家制造一种机器,按照人类的意愿控制气象。”

“不错的想法。”丘吉尔点头赞同,“不过我对你提出的机器人设想更感兴趣。如果科技发展到那种程度,打仗都不需要人了,直接派机器人打仗就行。”

周赫煊道:“或许在几十年后,地球上不再出现大的战争。人类发明了一种终极炸弹,一颗炸弹就能炸毁整个伦敦,于是掌握着这种炸弹的国家,只能互相忌惮着保持克制。因为一旦开战,就是同归于尽的下场。”

“哈哈,周,你总是有无数的奇思妙想。”丘吉尔乐道,“如果你改行做科幻小说家,我一定支持你的每一部作品。”

“如你所愿,我改行了。”周赫煊递过去一叠小说稿件。

丘吉尔惊讶道:“你什么时候创作的?”

周赫煊道:“昨天和前天,写了两个晚上,这只是小说的开头。”

“我先读一读。”丘吉尔道。

完全不理会周赫煊的反应,丘吉尔就当场阅读起来——

“公元2801年,人类的政治统一中枢,由太阳系第三行星地球,迁移至金牛座α系第二行星德奥里亚。在那里发表银河联邦创立宣言的人类,同年改元为宇宙历元年,并开始向银河系的深处及边境,无止境的拓展开来。而到了公元3700年之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战乱迭起和秩序荡然,导致人类对外的发展完全停顿,就像是快要爆发的能量,深刻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

做为资深科幻小说迷,丘吉尔很快就沉浸在这个前所未有的科幻故事当中。刚开始,他对小说里提出的各种未来技术颇为着迷,比如“星际旅行三美神”——亚空间跳跃航行法、重力控制技术和惯性控制技术,可以让人类畅游浩瀚的宇宙。

读着读着,丘吉尔突然就笑起来,因为小说里出现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暴君“鲁道夫·冯·高登巴姆”。

这个人物明显带有希特勒的影子,比如他颁布“劣质遗传因子排除法”,试图杀死所有的“劣等人类”,并选出所谓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全都是白人,还加封了古日耳曼风格的姓氏——明显就是在影射和讽刺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

而小说里流传的那句黑色幽默:“不想被判死刑,就去让警察逮捕。被社会秩序维护局捉到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则是用“社会秩序维护局”,来暗指希特勒的“纳粹冲锋队”。

前面这些都只是开胃小菜,正文的主菜一来就是星际战争。虽然周赫煊“生造”了有许多“科幻术语”,比如空间跳跃、基因、电脑等等,但丘吉尔还是依靠注解读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恢弘的星际战争,人类使用的星际战舰,让丘吉尔自发的代入英国皇家海军。

丘吉尔暗想:把战斗放置在宇宙中,军舰穿梭于浩瀚的星际,使用激光束代替炮弹,这真是个天才般的构思。

丘吉尔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结果一翻稿子,后面没有了……

周赫煊只写了三章,一个序章,两章正文。前所未有的星际战争,让丘吉尔这个资深科幻迷欲罢不能,他心里跟猫抓一样,忍不住问道:“没有了吗?”

“是的,没有了。”周赫煊点头道。

丘吉尔又问:“莱因哈特和杨威利两人,到底谁才是主角?”

“你猜。”周赫煊笑道。

丘吉尔无奈地耸耸肩:“不说就算了,我只希望你快点把小说写完。”

周赫煊道:“恐怕很慢,因为这是个长篇故事。”

“有多长?20万字吗?”丘吉尔问。

周赫煊说:“或许可以再乘以10。”

丘吉尔扶额道:“噢,200万字,你打算写传世名著吗?”

“哈哈哈。”周赫煊大笑。

这年头的小说,几十万字就顶天了,上百万字的非常罕见,200万字的简直凤毛麟角。

当然,中国小说是个例外,比如李寿民的《蜀山剑侠传》,硬是写了近20年、逾500万字都没写完,最后找到一个完美的断更借口——新中国不许宣传封建迷信。

丘吉尔抽着雪茄说:“快点写吧,我明天再来看新的章节内容。”

“可能你需要耐心的等待,我两天后就回中国。”周赫煊笑道。

“谢特!”丘吉尔终于爆出粗口。

未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就此走上了漫长的追更道路,他后来甚至留下一句名言来形容时间:“就像《银河英雄传说》的连载一样漫长!”

第五百零九章 返航

9月中旬,《银河英雄传说》即将在英国连载,而挖了大坑的周赫煊则潇洒地登船回国。

随行的除了费雯丽以外,还有英国工党领袖阿瑟·亨德森,以及英国戏剧界泰斗萧伯纳。

英国独立工党已经完成换届选举,新任党魁叫乔治·兰斯伯里,不过要等到10月份才正式上任。也即是说,阿瑟·亨德森这个英国前外交大臣,已经丢掉了一切党政职务,变成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儿,可以毫无拘束的跑去中国访问。

远洋旅途之中,阿瑟·亨德森与萧伯纳聊得很愉快。他们是老朋友了,而且拥有相同的政治理念,不断讨论着工党的未来,以及如何在英国施行渐进社会主义。

周赫煊离开中国的这三个多月,发生了许多大事。

比如常凯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将“攘外必先安内”定为基本国策,并纠集63万兵力,对红区展开第四次军事围剿。

又比如日本正式开始向东北武装移民,移民按军队形式编组,发给武器,实行边耕边战。那些抗战胜利后留在东北的日本移民,没一个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就是军人或军属!

就在周赫煊离开英国的时候,东北抗日救国军重创日本关东军,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关东军就此展开报复行动,杀害栗家沟、平顶山、千金堡的3000余村民,制造出灭绝人性的“平顶山惨案”。

当周赫煊乘船抵达上海时,国联调查团发布《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确认伪满洲国是日本违背东北人民意愿而强力炮制的工具。从这些内容来看,国联似乎在为中国主持公道,然而这份报告书还加了一条内容——主张在东北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

也即是说,国联企图将东北三省变成国际共管区域,从而取代日本对东北的独占地位。

首节 上一节 52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