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89节

  我并没有这么做。

  之所以要尽可能多募资,是因为我的钱是最终的底牌,你在打牌的时候没见过谁先出底牌的吧?

  等到项目募不到资金的时候,才轮到我出钱。”

  陈元光的逻辑很清晰,说白了就是现在项目乐观,可以从市面上找人来融资,那我先从市面上融资,如果不乐观,在市面上融不到资,那我就自己来。

  “那是否会有退出机制?”

  “没有,整个项目需要的资金量太大,即便是我,也没办法给整个项目的投资方提供兜底选项。

  而且我从一开始就说了,这个项目的风险很高,不确定性很高,大家在投之前要慎重。”

  陈元光接着说:“我知道大家对这个项目最大的疑虑在于,它不盈利,哪怕成功了也有不赚钱的风险。

  我简单讲一下空间站成功后的盈利方式。

  长期肯定是太空采矿,包括刚刚前面投资人所提到的研究项目,我们都会考虑。

  短期的话是水资源,获取水资源的难度要比挖矿简单的多,从小行星上获取水资源然后在空间站提取成纯净水,卖给国际空间站。

  目前国际空间站获取一吨水的运输成本是2000万美元,而从我们的空间站运输到国际空间站,这个成本能降低到200万美元,这就是利润来源。

  当然这在初期是很微弱的,但是随着太空需求旺盛,它是有望成为长期盈利点的。”

  陈元光其实想说的是,短期内想赚钱别投这个项目。

  主要大家的犀利提问一个接一个,让他有点不厌其烦。

  “如何保证国际空间站会购买光甲航天的水资源?

  考虑到NASA背后的阿美利肯政府和光甲航天的恶劣关系。”

  陈元光:“我只是举例,而且我们马上和欧洲航天局达成的合作来看,我们要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

  国际空间站不止有NASA,还有欧洲航天局、霓虹航天局等等。

  另外华国空间站同样有类似的需求。”

  两个小时站下来,陈元光觉得心累,有的时候说服别人太难了。

  这一轮和之前一样,由各个投资机构的代表,把目标投资金额和投资机构名写在纸上,然后由服务人员来收。

  没有搞什么竞价,这么庞大的融资金额,他们对募集完一点信心都没有。

  红杉、摩根、高盛这些代表后来还想找陈元光聊,他们聊下来的中心思想就是,是否能提高投票权比例,他们得有一定的权利,不然纯投资就像科研赞助了。

  这种提议被陈元光断然拒绝,也不会去纳斯达克上市,即便高盛说他们能运作。

  陈元光也拒绝了。

第125章 融资结果

  上市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好事,但也有那么一小撮企业能上市也不上市,因为对他们来说上市反而充满了负面影响。

  光甲航天就是这类企业。

  哪怕是去纳斯达克上市,能融到最多的钱,陈元光也不会去。

  一是大环境,去了相当于送把柄到别人手上被别人拿捏,纳斯达克能让滴滴把数据交过去,指不定提什么要求。

  二是没上市整个标的物的定价,完全是陈元光说了算,只要投资者认可,那这个定价就没有问题,而上市后市场会有定价,当你把钱烧完了,你只能按照市场定价去融资。

  说服整个市场的难度和说服寥寥数家投资机构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投资机构考虑到他们之前的沉没成本,是会容忍部分溢价的。

  对于一家光甲航天这类需要融大量钱,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企业来说,上市纯纯负面作用。

  因此陈元光断然拒绝这帮人的要求。

  哪怕高盛和摩根表示能说服白宫,把光甲航天从名单里撤下来,陈元光也没答应。

  当你对阿美利肯资本抱有期待的时候,他们同样对伱的企业虎视眈眈。

  “数据怎么样?”回到光甲航天在申海的办公地点后,陈元光把西装挂在椅背上之后问道。

  林甲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陈元光办公室的沙发上,对着电脑屏幕上工作人员发来的数据说:“现场来了745家投资机构。

  最终在纸上写了意向金额的只有13家,这一轮一共募集了236.7亿rmb,离我们的预期值还差了大概100个亿。

  说多倒也不多,只是光甲航天没有上市,融资手段有限。

  而且考虑到光甲航天的企业性质,我们即便要从市场上去融这笔钱,也尽可能采用长期债券的方式。”

  陈元光听到236.7亿元这个数字后,觉得这在他意料之中,毕竟这一轮融资确实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能有这个数字已经出乎意料了。

  在太空挖矿出现突破性进展以前,光甲航天的募资只会越来越困难。

  因为大家原本以为你只是说着玩,口头喊的口号而已,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类似套路见得多了。

  大A这帮上市公司在IPO前,一个个都说自己上市募资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发展,结果上市之后一个赛一个能割韭菜。

  换着法子割。

  你口头说什么不重要,你做什么很重要。

  尤其对这帮外资来说,全球投资项目最多的地方就是硅谷,自从SpaceX开启商业航天时代后,硅谷有不少公司都号称自己要做太空采矿。

  他们说是这样说,实际上私下和投资者都会说我们只是做前期准备工作,做前置研究,充其量是投入研发人员积累数据和专利,利用专利墙和贩卖数据来赚钱。

  最好的结局就是,未来真有公司打算做太空挖矿的时候把他们给收购了。

  这是硅谷号称要做太空挖矿公司们的普遍套路,因此阿美利肯投资机构在来参加以前,以为陈元光也差不多,无非是光甲航天的技术更过硬,确实有成果。

  他们以为这一轮融资,主要还是用在可回收火箭优化上,这是一个好题材,有对标企业SpaceX在前,你的估值很容易估算。

  而且他们也找航天领域的专家估计过,光甲航天在可回收火箭上的技术和SpaceX相比,最多也就三年的差距,这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包括各大国家队在内,进度最快的了。

  享受SpaceX十分之一的估值不过分吧,华尔街给SpaceX的估值是1800亿美元,光甲航天好歹也能享受个180亿估值。

  结果没想到陈元光玩真的,真打算搞太空挖矿,募集来的资金都要投入到空间站这种无底洞去。

  国际空间站每年的运营成本是30亿美元,营收和运营成本比起来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从开始建空间站到后续每年的运营成本,这是大坑。

  除非陈元光真的能做到太空采矿,而且得能挖到贵金属。

  一般的挖矿都回不了本。

  首先小行星分土质小行星和金属小行星,你得找到金属小行星。

  其次金属小行星并不是所有都有贵金属,环地球的小行星带,里面的金属小行星以铁元素占大多数,去太空把挖铁矿,跟迪拜跑到大毛那运输石油回来用没区别。

  困难重重,明显不像是能回本的项目。

  林甲看着数据,惊讶道:“这一轮投资对象中,除了上一轮给我们募集资金最多的申海城投、深创投和合肥新产业引导基金外,募资最多的是米哈游和鹅厂,这两家一边给我们了二十亿。”

  鹅厂好理解,自从把詹妮换掉之后,林甲和鹅厂高管建立了一定的私交,随着光甲系企业在国内的突飞猛进,和林甲对接的鹅厂高管级别也在逐渐上升。

  鹅厂投个20亿虽说很多,但是也不奇怪,鹅厂不缺钱,20亿对他们来说小钱而已,只需要在财报上写上一句丰富投资版图就够了。

  而米哈游不一样,他们和米哈游没有什么交集,林甲倒是听说过米哈游投资搞可控核聚变的企业,没想到他们对商业航天也感兴趣。

  林甲内心吐槽,二次元的钱太好赚了,米哈游投起这种回本遥遥无期的项目丝毫不心痛啊。

  陈元光还在想剩下的一百多亿缺口该从哪里找补,然后随口说:“这是好事啊,说明我们的项目还是有吸引力的。”

  林甲白了他一眼,“要是你说募资是用来研究可回收火箭,以及后续大规模生产可回收火箭,这350亿rmb早就募完了。”

  陈元光不愿意这么做:“这不是忽悠人吗?

  到时候我们把钱拿去造空间站,审计起来怎么回答?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不顾后续的问题。”

  林甲无奈道:“这叫战术性说实话,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可回收火箭,次要目的是空间站,主要目的满足后,把多余的钱用在次要目的上没毛病吧?”

  林甲和陈元光在做事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林甲会想尽各种办法实现自己的目的,拥有灵活的底线,陈元光的底线要高得多。

  这和金手指无关,在大学时期,陈元光就是这样的处事风格,大家公选课的结课论文都用英译中来解决,陈元光会自己写,自己写导致最后的得分还不如英译中,下一次他还是继续自己写。

  林甲一直觉得陈元光在这方面死板得可怕。

  后来等陈元光在科研上取得巨大成就后,林甲又自我洗脑,会不会正是因为之前一板一眼的坚持,才训练出无与伦比的科研直觉。

  林甲在交大上课的时候和一些教授聊过,他们对陈元光的评价是,陈元光在科研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能抓住关键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案,这需要的不是智商,是直觉。

  陈元光摇头:“不,我们不需要这么做,如果我们只需要融这一次资,那这种方式从可行性上没问题,我们后续还有两轮规模更大的融资,你提的方式只顾得了现在顾不了以后。”

  林甲觉得陈元光某些时候的观念还停留在中世纪:“现在是讲究结果的年代。

  如果二期融资之后的成果能让投资者看到希望,那么自然会有人在三期和四期跟投,如果没有希望,哪怕你在投资前把风险说的再清楚也无济于事,后续依然没有人会投资这个项目。

  现在不是中世纪,没有人在乎创业者的道德水平,大家只看创业者是否能给人带来利益。

  你只是战术性隐藏部分事实,在当今这个时代,这充其量能算是道德瑕疵,阿狸马把支付宝剥离出阿狸单独变成蚂蚁金服,百度李在上市前夕让和他一起创业的创始人离职,连去纳斯达克敲钟的机会都没有,鹅厂照着别人的游戏像素级模仿。

  大佬们为了达到目的使出的手段层出不穷,有谁会因为这个而不和他们合作吗?”

  也许是因为出身商人家庭,所以林甲对类似的尔虞我诈见惯了,已经脱敏了,而陈元光的父亲在靠拆迁获得巨额财富后完全躺平,让陈元光对于类似的事情接受程度要低得多。

  陈元光不想再在这上面争辩:“好吧,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我还是不想这么干。”

  林甲找补道:“元光,我倒不是说你的想法是错的,我只是觉得在处理问题上手段可以灵活一些。

  我之所以在事后指出来,是因为我觉得你的做法影响不大,才一百亿的缺口,有很多办法能把这一块给补上,长期债券、找银行拿钙钛矿技术做抵押等等。

  而且有两百多亿,不会影响到前期工作,前期如果有亮眼成果拿出来,这一次当成是2.0轮融资,接下来2.1,2.2,2.3轮就好了,我融10次,它也算是第二轮融资。

  无非是取名不同罢了,最近这几年的企业一个比一个鸡贼,A轮和天使轮中间能给你整一个pre-A出来,他们能创造名词我们为什么不行?”

  林甲神态和坐姿都显示出她很放松,这一轮募到两百亿已经是出乎她意料了,她以为这一轮只有深创投和申海城投这两家和他们深度利益捆绑的地方国资会投呢。

  换她当投资经理,她都不敢投光甲航天这个项目,不可控的风险太大了。

  她伸了个懒腰,起身跑到陈元光身边用手环住对方:“小问题,华国现在有钱花不出去。

  全球通胀,华国通缩,如此罕见的局面,市面上好的项目就不可能缺钱。

  虽说这一轮写了投资金额的机构只有13家,但是发邮件来表示希望深入谈判后,才能给具体投资金额的机构可不少。

  像中石化资本、国家制造业升级转型基金、君联资本、博华资本、中银投资、红杉中国、高瓴等等,有五十多家机构想和我们进行下一轮的沟通。

  这么多机构,化缘100亿我还是有把握的。

  另外段执中在走之前来找我了。”

首节 上一节 89/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