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5节

  “说说你的想法?”

  波戈相转身看向了身后的洛兹科。

  “我们可以把飞行表演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洛兹科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开口说道:

  “首先,还是由苏27单机携带最少的燃油量,进行第一部分的飞行表演。”

  “然后让我们的伊尔78M加油机起飞,在航展现场给苏27进行空中加油,加油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部分表演。”

  本来,无论是单座型的苏27S,还是双座型的苏27UB,都是没有设计受油管的。

  包括前面几架名为苏30但本质只是苏27UB换了个涂装的飞机也一样。

  但这一次香洲航展,苏霍伊公司带来了属于格罗莫夫试飞院,而非俄罗斯空军的两架飞机——

  它们恰好都有空中受油能力。

  “空中加油?”

  旁边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代表挠了挠头:“这有什么可表演的,虽然难度很高,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感觉不出来。”

  洛兹科当然不能明说他是为了展示自家飞机的性能:

  “据我所知,华夏空军从去年开始才服役了第一种改装自图16的空中加油机,数量很少,性能也不够。”

  “所以,无论对于华夏的普通民众,还是对于华夏军队,乃至航空技术人员来说,空中加油都是一项非常新鲜的东西,很多人过去应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飞行表演嘛,讲究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我这个办法效果肯定很好。”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而且大家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于是纷纷表示同意。

  “很好,那么我明天一早就去联系航展组织方,把下午的表演安排改动一下。”

  波戈相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把洛兹科提议的内容记了上去,然后重新抬起头:

  “另外,在散会之前,我还有一件非正式的事情,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第149章 苏霍伊的野望

  尽管各个俄罗斯航空企业实际上都是独立参加的这次香洲航展,但无论是从苏霍伊集团的体量、还是波戈相本人在集团中的地位而言,他都算得上是半个“领队”角色。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中,苏霍伊都是和华夏方面打交道最多、并且交易额最大的。

  所以此话一出,本来已经准备回去休息的众人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坐在沙发上的波戈相。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次航展上,华夏参展的所有军工单位都使用了相同的名义,我咨询了一下队里的翻译,正式名称应该是华夏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房间里的众人都开始认真地回忆起自己这一天中见过的华夏工作人员。

  一整天中最清闲的莫辛首先点了点头:

  “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们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工作牌的样式也非常接近。”

  “所以……他们的整个航空工业体系,是有一个专门对外的公司来负责军贸和军事技术合作?”

  还是布拉托夫的反应更快一些,抓住了波戈相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没错,就是这样。”

  后者见到有人接住了自己的话,面露兴奋地继续说道:

  “不得不说,华夏人在做生意这方面确实很有想法。”

  “他们的航空工业体系基本上是照搬了我们以前的那套,也同样在后来进行了企业化改制,但是实际操作中,依然执行了厂所分离的模式。”

  “经历了过去几年,大家应该也都能看明白,我们这些过去只负责飞机设计或者生产的研究所和制造厂哪怕套上了企业的外衣,也并不擅长商业化的那一套东西,在军贸市场上各自为战,经常会吃亏。”

  最后这句话确实引起了房间内大多数人的共鸣。

  联盟解体之前,武器出口这种事情都是由对外贸易部工程总局这个庞大的专业部门所负责。

  当有国家提出采购或援助武器的申请时,将会由外务部门转交给工程总局进行审批,再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协商出口价格和供应方式等详细问题。

  而军工生产部门只需要在收到生产任务和拨款之后,按照要求制造并交付武器装备即可。

  但是1991年后,他们这些原本在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下只担负技术工作的设计局和研究所,几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直接抛入了残酷的国际竞争中。

  毫不意外地,几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意,怎么谈判,怎么签署协议,怎么进行交付……

  其中比较幸运的,如米里直升机厂股份公司和苏霍伊航空集团,还能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主打产品勉强混个温饱。

  而不太幸运的,比如雅克夫列夫、伊留申以及卡莫夫这些,则因为无法为产品找到销路,别说给员工发工资,就连发生活必需品都困难。

  “米沙说的没错。”

  洛兹科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落寞:

  “伊留申设计局这边的员工,已经有几年时间没领到过全额工资了,尤拉索夫同志几乎找遍了所有的关系,才勉强维持着整个设计团队没有散掉。”

  他提到的人是安德烈·弗拉基米罗维奇·尤拉索夫,伊尔76和伊尔78的总设计师,也是如今伊留申的掌门人。

  其他人的脸色也多少有些阴沉。

  尽管解体之后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但是对于这些曾经背负着无数光荣的人们来说,仅仅苟延残喘地活下去,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波戈相同志,你刚刚提到的非正式的事情,具体是指什么?”

  终于有人打破了有些压抑的气氛。

  “我想参考华夏人的方式,由我们在做的这些企业,共同成立一个性质类似于工程总局的公司,从过去负责协商出口价格的那些人里面招募专业人士,集中负责航空装备的外贸业务。”

  波戈相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当然,这家公司的任务应当是提供咨询或者服务,肯定不会像工程总局一样具有管理和决策权。”

  “这样一来,我们至少可以集中力量,提高在谈判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议价能力,也可以在全球市场中抓住更多机会,甚至进行一些捆绑销售,比如有些国家可能既需要战斗机,又需要直升机,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给他们。”

  当他说完这一番话之后,房间里面顿时重新陷入了沉默。

  这个提议过于重量级,又跟这里面的每个人,以及每个人身后的集体密切相关。

  大家都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以及思考。

  所有人都知道,波戈相会主动提出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至少不只是因为好心想要拉兄弟们一把。

  一旦他口中的这家公司成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俄罗斯航空产品的对外出口。

  就算在这里的人都是技术出身,不太懂商业,但经历了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对于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而在以往对外军售中占据份额最大、经验也最为丰富的苏霍伊集团必定会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话语权。

  甚至可以借此对同属军工行业的其它公司施加影响。

  自己的企业失去独立性,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另一方面,正如波戈相所说,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渠道掌握在别人手里固然很难受,但如果自己根本就没有渠道,那总比手里捏着货被活生生憋死强。

  看着面前众人阴晴不定的脸色,波戈相自然也知道大家在想些什么。

  他也不多废话,而是继续直截了当地说道:

  “你们放心,等到国家步入正轨以后,这样一家公司必定不可能继续独立存在,肯定要被收归联邦所有,甚至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所以不必担心它会做大,反过来影响到诸位所在的企业。”

  意思很明确——我波戈相搞这一出是在商业和工程技术以外有更高的追求,不用担心我会借此让苏霍伊集团控制或者吞并其它兄弟单位。

  实际上,大多数人内心的天平本就处在摇摆状态,如洛兹科这样已经饥不择食的更是本来就准备答应下来,只是不好意思第一个开口而已。

  所以刚才这句话一出,当即就有人借坡下驴:

  “既然如此,我觉得这个提议再好不过,过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还是要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大事。”

  有了第一个同意的人之后,其它人再跟进也就没了心理负担:

  “虽然我没办法代表企业做出最终决定,但我会把这件事情原样转告给尤拉索夫同志,我相信他一定会同意的。”洛兹科第二个站了起来。

  “我回去之后马上开会,有把握通过这个方案。”

  第三个表态的是图波列夫公司的代表。

  “我也一样!”

  “同意!”

  “……”

  见到这一幕的波戈相总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家也不要急着做决定,我们现在只是进行一个初步的意向讨论,更具体的合作细节,还是要等到回国之后再进行商讨。”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祝大家晚上有个好梦。”

第150章 救火,机翼结冰!

  就在俄罗斯方面重新计划第二天的飞行表演项目时,常浩南却已经没有精力继续关注香洲航展上的事情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常浩南的下一站工作地点,既不是还有八三工程收尾工作需要进行的盛京601所,也不是已经对他抛出橄榄枝,只等着项目审核批准的蓉城611所,更不是在晚宴最后才跟他聊起来的冰城602所。

  而是在航展上甚至完全未曾露面的南郑182厂。

  航展首日的晚宴结束之后,本来已经躺在床上快要睡着的常浩南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吵醒。

  来者是一名香洲当地的工作人员,应该是航展组织方。

  确认了门外那人的身份之后,常浩南睡眼惺忪地把门拉开一条缝。

  被吵醒的他多少有些起床气。

  “有什么事么?”

  结果对方一句话就让他睡意全无:

  “常浩南同志,有一个从南郑打过来的电话,说有紧急事务找您。”

  “南郑打过来的?”

  常浩南愣了一下。

  他并不记得自己跟那边有过任何的交集。

  “我要下去接电话么?”

  门外的人摇了摇头:

首节 上一节 10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