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节

  “不,这个电话涉密,是内线电话,所以您最好换身衣服,我们要去香洲市委保密办。”

  “好吧,你等我一下。”

  ……

  将近一个小时之后,被从被窝里拽出来的常浩南总算赶到保密办,跟电话那头的杜义山取得了联系。

  “小常,科工委那边下达了一个紧急任务,我需要你跟我一起去一趟南郑182厂。”

  “182厂……是陕飞?”

  在常浩原本参加工作的时间,182厂已经和172厂一样,成为了606所对应的飞机制造厂,在飞机设计领域的存在感相当弱,因此他花了大概一秒钟时间才反应过来是对方说的是哪里。

  “对,陕飞。”电话那边的杜义山语气严肃:

  “就在今天傍晚,一架刚刚完成改装的特殊型号运8飞机在试飞结束准备降落的过程中突然失去俯仰平衡,虽然因为高度很低加上机组应对及时没有造成一等事故,但飞机还是受到了严重损伤,初步怀疑是遭遇了机翼结冰。”

  “182厂的技术能力比较有限,所以申请了外援,需要我们去帮助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且对飞机进行改进。”

  “明天一早开展之前,会有一架波音737降落在香洲机场,你坐那架飞机去南郑,剩下的事情,我们到了之后再聊。”

  听到这里,常浩南也是心中一凛。

  运8机翼结冰。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是困扰华夏空军近40年的老大难问题,并且因此导致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例如2006年6月3日,一架空警200预警机在执行任务时失事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40人全部牺牲,其中34人都是进行雷达和电子设备测试的高级工程师,对于我国航空电子领域的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

  他甚至还认识遇难者中的一些人。

  根据调查,事故原因虽然也有飞机超载(安装了很多额外的测试设备)等非技术因素,但主要原因正是机翼结冰导致的俯仰轴失稳。

  显然,这次南郑方面遇到的问题应该是差不多的。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

  “明天见。”

  挂断电话之后,常浩南有些恍惚。

  他并不清楚1996年的这次事故在前世是否存在,毕竟只是一次没有人员损失的二等事故,未必会进行公报道和宣传。

  但这毫无疑问是一次救赎的机会——

  包括6·3空难在内,运8仅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就至少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原因坠毁了4-5架之多。

  哪怕常浩南重生之后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但起码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人民空军都不可能彻底淘汰这种型号。

  它也会是图204/214实现国产化之前,航空工业几乎唯一可用的中型特种机平台。

  因此,如果能在当下彻底解决运8的机翼结冰问题,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那些优秀的飞行员和工程师,就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下去……

  这一晚,常浩南失眠了。

  坐上那架波音737之后,他才总算在飞机上休息了一会。

  直到被机轮触地和随后的刹车声吵醒。

  飞机停稳之后,常浩南大步流星地走出机舱。

  11月初的寒风吹在身上,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同时也瞬间清醒过来。

  “老师。”

  杜义山已经在舷梯旁边等了一段时间。

  走到近前之后,常浩南注意到他满眼都是血丝,恐怕昨天晚上一夜未睡。

  “跟我来吧,先去看看那架飞机。”

  师生二人一左一右坐上了旁边的一辆吉普车。

  “昨天我给伱打过电话之后,带着182厂的同志们做了个通宵的数据分析,已经基本理清了事故原因。”

  作为航空系统的元老级人物,杜义山虽然年事已高,但在这些需要经验的领域仍然有很强的能力:

  “由于一开始的设计问题,运8只在进气道前缘、机翼前缘和发动机导向器叶片上使用了发动机热空气进行加温,而尾翼前缘、螺旋桨和桨毂整流罩则只有电加温装置。”

  “在飞机接近降落时,环境条件是大气温度2°C、湿度71%、温度露点差4°C,恰好处在最易于结冰的条件下,飞机的水平尾翼迅速发生结冰,但由于运8并没有一个便捷的手段观察尾翼情况,因此当飞行员意识到平尾情况不对时,再打开电加热除冰装置已经来不及了。”

  “根据我们的计算分析,发动机热空气的供应量足够,因此主翼和发动机进气道基本不会出现结冰现象,但要想尾翼结冰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这个运8改型进度要的很急,需要你用仿真模拟手段来提高效率,并且尽量减少进行飞行测试的架。”

  就在杜义山给常浩南介绍情况的功夫,吉普车已经开到了一个大型停机棚的跟前。

  里面正停着,或者说是趴着一架长相奇怪的飞机。

  虽然外形乍一看确实是运8,但原本机鼻部分的领航员舱却被一个臃肿的“大鼻子”所替代。

  这是一架运8J海上警戒机。

  或者说,是计划改造成运8J警戒机的平台!

第151章 运的机翼结冰,老大难问题了

  第151章 运8的机翼结冰,老大难问题了

  1996年,我国花费6600万美元的巨额经费,从英国购买了8套搜水-2000MS雷达,计划安装在运8平台上,交给海军航空兵使用,用于对水面目标进行搜索,从而引导歼轰7发射反舰导弹进行攻击。

  最终总共生产了4架运8J海上警戒机。

  这四架飞机也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国仅有的空基远程探测力量。

  性能么……只能说差强人意。

  但至少算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而且这种飞机还有一定的指挥能力,让我军提前对真正预警机的战术安排和使用保障积累了不少经验。

  因为从英国购买的雷达目前还没有到货,所以常浩南面前的这架运8Y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等待改装的平台机型,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试飞,以获得足够的飞行数据。

  而此时,这架停在机库里的飞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损伤,经过改进的机头雷达罩,以及前起落架都因为降落时的冲击而变得几乎不成样子。

  好在驾驶舱和机翼部分都保持得比较完整,因此机组成员只是受了些伤,而且后续也还有进行修复的可能。

  已经有不少182厂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对飞机进行检查了。

  见到杜义山和常浩南走进停机棚,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了上来,用一口带着些许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杜院士,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分析,对飞机降落过程中的飞行数据进行了还原和模拟,发现跟实际情况完全能对的上。”

  “另外,刚刚从总装车间里临时调了一架运8F,可以用来配合您进行试验,安12测绘仿制的资料以及后续几个改进型的设计图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182厂从我以下,不,从王总经理以下所有人都听从您的调遣!”

  本来,常浩南对于面前的这个人并无什么印象,但是听到他的口音之后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这位是日后一系列运8平台改进型号的总设计师,梁绍修。

  由于原本负责运8原型到运8C的徐培麟总师去年已经退休,技术实力本就比较薄弱的182厂此时只能由他来挑起大梁。

  偏偏就在最青黄不接的时候,还遇到了这么一次要命的事故。

  “我这把年纪,跟你们徐总师都差不多了,分析问题还可以,但是其它方面已经赶不上年轻人咯。”

  杜义山摆摆手,然后向对方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常浩南:

  “这是我的学生,常浩南,我想,这次改进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由他来完成。”

  “这……”

  梁绍修看着面前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常浩南,一时间有些迟疑。

  但很快他就想起来自己似乎见到过这个名字:

  “哦……606所那边今年申报的那个……”

  歼8C目前还没有设计定型,并且毕竟是涉密项目,也不会用特别公开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常浩南现在更具知名度的身份还是那个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

  这种头衔搁在外面几乎没有影响力,但在航空系统内部完全可以作为硬通货。

  “梁总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和182厂的同志们一起合作。”

  经过八三工程的历练之后,常浩南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经逐渐习惯了应对类似的场面,再不是前世那个连参加研讨会都有些紧张的小角色了。

  “您好,常浩南同志,能有杜院士和您的帮助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间压力非常紧,运8J是在运8C全气密型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部分并不涉及飞机的翼面部分,所以这次事故对于整个运8型号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

  “我们马上就要交付给邮政航空一批新型号的运8F,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机翼结冰隐患的话,可能会导致用户拒绝接收,还有正在和波斯那边洽谈的出口订单,同样会受到影响。”

  “嗯……关于时间方面我没办法保证什么,但肯定会拿出最快的效率。”常浩南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先去看一下设计资料?”

  “好,跟我来。”

  看着常浩南信心满满的样子,原本心急火燎的梁绍修也跟着冷静下来了不少。

  实际上,常浩南知道运8机翼结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不过他在这一世从未接触过运8相关的资料,直接拍胸脯打包票实在过于违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安12/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以结冰情况最严重的水平尾翼为例,其只有一套分布在整个平尾表面、雨露均沾的电加热除冰系统,而且这套系统还只有一档最高电流模式可用。

  在苏联那边,考虑到北极圈附近的气候条件,这个设计还是勉强可用的,反正温度够低,大电流就大电流了。

  即便如此,安10/安12的飞行安全记录也相当糟糕。

  而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华夏,如果在还没结冰的情况下长时间开启加热系统,就会导致绝缘胶层急剧升温碳化,进一步产生短路并烧穿平尾蒙皮

  所以飞行员必须在确认平尾有结冰风险,甚至已经开始结冰的时候,再把电加热装置打开。

  就算这样也会面临风险。

  因为机翼不同部位的结冰厚度是不一样的,而除冰装置的加热功率却是平均的。

  很可能出现有些地方的冰还没除掉,有些地方的绝缘胶层已经开始损坏的情况。

  当然,也有猛人可以凭借经验,通过多次短时间打开加温装置提前预防结冰,但这显然不应该作为对一般飞行员的要求。

  至于飞机主翼,如之前杜义山所说,由于使用了效率更高的气热防冰系统,所以在防冰能力方面确实无需担心。

  但也绝对不是没有问题。

  气热除冰需要抽取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燃气作为热源,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飞机的动力受到影响。

首节 上一节 10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