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8节

  不过他还不至于被喜悦冲昏了头脑:

  “老弟你可是精工计划的技术总顾问,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我的项目申请能通过,还能得到这样的重视,也是借了伱的光啊。”

  “老钟!”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浑厚的声音从二人身后传来。

  常浩南回头,看到一个跟钟世宏差不多年纪的工程师一路小跑着走了过来。

  “老张?”

  后者显然跟此人十分相熟:

  “430厂竟然把你给直接派过来了?”

  二人见面之后直接握了握手。

  “常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张振华,镐京430厂的技术部部长。”

  钟世宏率先向常浩南介绍了来人的身份。

  “副的,副的……”

  “嗐,你们技术部长的位置都空缺好几年了,正的副的有啥区别。”

  “那也不能乱来……”

  张振华与钟世宏简短地聊了几句,然后主动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尽管他并不认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但既然钟世宏选择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对方的地位不低,绝非一个430厂的普通工程师。

  “老张,这位就是精工计划的技术总顾问,常浩南同志,今天我们展示的这台磨粒流加工设备,总体思路就是常工提出来的。”

  “常浩南……”

  听到介绍的张振华瞬间睁大了双眼。

  这个名字如今在航空工业系统里面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更何况他还顶着个总顾问的名头。

  有些时候,即便是同样一个人,戴上一个帽子,哪怕只是个并无太多实权的帽子,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也会完全不同。

  “我听说,606所这次对涡喷14的技术改进,也是常总您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振华可没忘了自己是过来干嘛的。

  跟钟世宏叙旧只不过是切入话题的手段而已,核心还是要想办法把国产化斯贝给盘活过来。

  430厂的技术水平相比410厂本就差一些,配套院所的研发能力更是聊胜于无,这个国产斯贝的项目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事情。

  全厂几千张嘴都嗷嗷地等着吃饭呢。

  如果自救失败,就只能考虑跟420厂一样剥离资产清退员工然后卖地皮了……

  然而镐京的经济可不比蓉城发达,就算要卖身,恐怕都卖不上个好价钱。

  所以张振华身上的压力一点也不小。

  在他眼里,站在面前的常浩南,简直能救命!

  “嗯……算是发挥了一些作用。”

  常浩南点了点头,言语中虽然没有表露地过于明显,但也相当于认下了张振华的说法。

  后者差点绷不住自己内心的惊喜,狠咬了一下舌尖才没让自己因为兴奋而过于失态。

  几个深呼吸之后,他决定直接开门见山。

  410厂和430厂之间的不愉快实际上已经是二十来年前的事情了,对于钟世宏和张振华这一代人而言,本来也不是什么说不开的事情。

  况且相比之下,还是把项目搞成更重要。

  “老钟,常总顾问,我希望能够在精工计划的框架内,获取一些关于航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术支持,当然,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在内部调拨价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些。”

  现在各厂基本都已经改制成了企业,因此哪怕是兄弟单位之间,也还是得把账算明白。

  对面的两个人对视了一眼。

  钟世宏眼神中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常浩南来做决定。

  而后者当然能猜到430厂在这个节骨眼上过来求人帮忙是要做些什么。

  无非是涡扇9项目遇到了麻烦。

  这本来也是搞精工计划的目的,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拒绝。

  尤其这个项目才刚刚开始,更是要迅速做出一些成效来。

  精工计划现在是科工委牵头。

  提出项目的钟世宏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反而是常浩南开始觉得这还不够。

  因为他想起来,就在半年后,也就是1997年6月,一个会影响后面近二十年的战略性科研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将会诞生。

  后来它通常被称为“973计划”。

  如果操作得当,完全可以搭上这个便车。

  一旦成功,无论是对精工计划本身,还是对身为技术顾问的常浩南本人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现在涡喷14毕竟已经接近定型,该出的风头都出过了,刚刚才批下来的精工计划很难蹭上热度。

  而涡扇10眼下八字还没一撇,半年内几乎不可能拿出任何能被称为“成果”的东西。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协助430厂推动斯贝国产化,不仅是在帮对方,也是在帮自己。

  所以常浩南直接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在晚饭之后详谈?”

  此话一出,旁边的两个人分别露出了惊喜和意外的表情。

  安排一段单独的时间交流,而不是在这个展示现场草草聊上几句,显然说明常浩南对于430厂那边的情况非常重视。

  而这种重视显然是连张振华本人都没想到的。

  更别提钟世宏了。

第181章 关于涡扇的二三事

  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

  尽管心中不太理解常浩南为什么对430厂的国产斯贝这么上心,但钟世宏并没有多问。

  他知道自己应该无条件支持技术总顾问的一切决定。

  至少在不严重影响410厂利益的前提下是这样。

  因此当天晚上,二人和430厂派来的几名技术骨干在一间小会议室里面见了面。

  张振华把带来的一些技术资料铺开在了会议桌上。

  “常总顾问,钟主任,我们厂现在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上级的部署,争取对过去引进的斯贝MK202发动机进行国产化,这个型号目前计划命名为涡扇9‘秦岭’。”

  “目前海军和空军航空兵对于歼轰7的作战能力和性价比都很认可,希望能够装备更多这种型号的飞机,所以未来涡扇9的装备数量应该会很多。”

  “……”

  他花了几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了一下涡扇9项目的情况。

  当然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常浩南。

  毕竟他今年才20出头,照常理来说应该不会对70年代末的事情了解太多。

  而常浩南也乐得花些时间听完,否则他还真不好解释自己关于涡扇9的那些了解是从哪来的。

  况且里面有一些秘史级别的事情,他之前确实也不知道。

  总之,张振华的想法是,直接购买设备也好、以投资方式搞合作研发也好,先把斯贝MK202给原样仿造出来,解决歼轰7那边的燃眉之急,然后如果常浩南还有额外的精力,那最好可以像是对待涡喷14一样,给涡扇9来个脱胎换骨的改进。

  “嗯……”

  常浩南看着桌上有关斯贝的资料,并没有马上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

  这片刻的犹豫让坐在对面的张振华刚刚放松下来些许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

  好在他下午特地研究过这位总顾问同志之前的经历,发现后者参与过一系列自主航空工业标准的制定,看上去应该对于自力更生有着很强的执念和坚持。

  而这种人对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往往是最看不下去的。

  于是他咬了咬牙又继续说道:

  “现在也有不少人的意见是,直接找罗罗公司再买上几百台斯贝发动机给歼轰7用,但我们还是觉得,把这种影响到国防安全的核心装备寄托在向国外,尤其还是向西方国家采购上面,多少有些不太靠谱。”

  常浩南当然知道对方这是在拿话激自己,当即摆了摆手:

  “你们放心,我肯定会支持把涡扇9继续推下去的。”

  “但是具体操作么,和你想恐怕的还是有些区别。”

  张振华觉得自己需要常备一些速效救心丸。

  “您的意思是……”

  常浩南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

  “无论70年代那时候的争论谁对谁错,从现在的角度看,斯贝MK202的技术确实已经落后了。”

  “除了军推耗油量和纸面最大推力这两个指标以外,斯贝的性能甚至比不上定型状态的涡喷14A。”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升级潜力也已经被榨得差不多了,环管燃烧室和过大的涵道比,都从根本上限制了它在战斗机上的发挥。”

  “所以,这个型号目前的唯一用途,就是装备在歼轰7这一个型号上面。”

  听过这段话之后,张振华颇为无奈地点了点头。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常浩南说的全都是事实。

  斯贝的设计实在是太古老了,并且即便是在刚刚引进的那个年代,单论性能也非常一般。

  它在中高空状态下的推力甚至还不如涡喷7。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装备了涡扇发动机的英国版鬼怪——F4K战斗机,综合性能反而不如装备J79涡喷发动机的美国版后期型鬼怪。

  搁在20年前,还能说斯贝的设计理念至少先进,但现在,尤其是涡喷14出现之后,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节 上一节 128/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