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9节

  此时常浩南却话锋一转,来了个先抑后扬:

  “但你刚刚说的没错,国产化斯贝,或者说涡扇9,对于歼轰7而言,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希望用一种资源利用率更高的方式,来帮助伱们把涡扇9给搞出来,并且还能进行后续升级。”

  虽然眼下还没有这个概念,但张振华觉得自己应该是被PUA了,并且还有证据。

  不过他没有别的选择。

  “您说说看吧。”

  见到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常浩南便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我希望能利用涡扇9这个项目,来进行一些生产制造技术的验证。”

  “技术验证?”

  这个说法让张振华露出了有些困惑的表情,

  “无论秦岭还是昆仑,都无法满足第三代战斗机的需要,所以研发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项目,必须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常浩南站起身,一边缓缓踱着步子一边给出了解释。

  不单是给张振华,也是给钟世宏。

  “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我们欠缺的技术太多,以目前的能力,连设计工作都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后面的其它部分了。”

  “但如果要等到涡扇10的初步设计完成,开始制造工程样机的时候在开始解决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那这个周期又有点太长了,而且前面主抓设计的这段时间就相当于浪费了一半。”

  “所以我准备让这两个流程同步,或者说近似同步进行,在完善设计方案的同时,把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新技术,在涡扇9的生产和改进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按照我的思路,涡扇9在设计上相比斯贝MK202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随着我们制造技术的进步,它可能会逐渐用上无余量精铸的机匣和风扇、全新材料的单晶涡轮叶片等一系列新东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性能相比原版肯定也会有所提升。”

  张振华听懂了。

  钟世宏也懂了。

  常浩南这是在下一局大棋。

  以稍稍牺牲涡扇9设计定型进度为代价,保证后面更重要的涡扇10获得更高的研发效率。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设计完成之后甚至马上就可以转入小批次量产阶段,并大大缩短生产定型所需的时间。

  “把涡扇9作为涡扇10的验证……”

  张振华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430厂给410厂做配套,这件事情说出去不太好听,但对我们来说也没啥坏处。”

  “就算要频繁修改设计工艺不同导致生产定型延后,那也是相对于常总顾问的时间表而言,比我们闭门造车肯定还是要快上不少。”

  这些话更像是他在说服自己,还有430厂同行的其他人。

  “我同意了!”

第182章 歼轰的未来

  第182章 歼轰7的未来

  在经过了前面如此长的铺垫之后,张振华选择同意常浩南提出的建议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开始讨论一些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吧。”

  常浩南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经历过后世的他很清楚,技术研发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情。

  虽然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买办思想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反过来想,用户投了钱,决策者扛了压力,如果研发单位迟迟不能让他们收到正反馈,那别人对于自主研发这件事情产生迟疑也实属正常。

  所以无论是对于430厂,还是对于准备蹭973项目的常浩南来说,都得赶紧拿出一些短平快的东西出来。

  确实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但做项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这也是贸工技路线的合理性所在,先做生意,实现一定的原始积累,求得生存,然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销售,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不过有些人搞着搞着,就只顾着原始积累,把后面的工和技给忘光了。

  但常浩南显然不会是这样的人:

  “磨粒流加工只是精工计划的一个开始,不过磨削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咱们的短板,所以我想,这个技术应该能解决你们眼前的燃眉之急,至少能拿出一些成果来,先把涡扇9这个项目给保住。”

  “所以,张主任你可以具体说一下,在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咱们分析分析有哪些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先进行重点攻关,也算是给上级部门,还有航空兵部队一些信心。”

  “至于那些不能马上处理的,可以先列个清单,同样的问题在未来的涡扇10项目中也可能遇到,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把它们作为精工计划的重点研发方向。”

  “除了深孔和细管类工件之外,加工方面面临的问题确实还有不少。”

  张振华的面色也稍稍舒缓过来了一些:

  “比如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轴承采用浮动环式封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温度上升,就会导致残留在封圈处的滑油结焦,浮动环卡死,与轴体出现摩擦,密封效果下降很快,地勤几乎要在每次飞行结束之后对这个结构进行清理,但实际寿命还是只有预期的一半左右,所以当初进口的零件消耗很快。”

  “但这个浮动环的制造工艺要求很高,我们之前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造出合格品,但现在生产速度也很低,第一批装机的斯贝又正好到了集中的大修期,产量完全跟不上消耗,部队的意见很大。”

  说着他从带来的一摞资料中翻出了其中一张,指着上面一个不太起眼的环状零件说道:

  “就是这个。”

  “另外,斯贝MK202的风扇高压转子叶片根部有一个锁片,作用跟R15发动机上面那两个销钉差不多,用来跟榫槽进行固定,这也是个部队需求量很大的消耗件,我们自己制造的锁片因为粗糙度不达标,很容易改变叶片的自然振动频率,在接近叶片最大转速的情况下出现共振损坏发动机,导致很多飞行员在飞大修之后的飞豹时不敢推节流阀……”

  “……”

  一连说了十好几条,都是困扰了430厂很久的难题。

  仿制,尤其是缺少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仿制,其实也有很多独特的麻烦。

  尤其是涉及到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时候。

  这甚至不单纯是个技术能力高低的事情。

  哪怕材料科学水平更高的国家,单靠手里的成品也很难做到1:1的还原。

  加工方式也一样。

  英国人只转让技术和设备,并不像当年的毛子一样派人手把手教,所以很多需要经验的地方都得一点点摸索出来。

  常浩南低头看着面前铺开的一大堆图纸,心中迅速排出了轻重缓急的顺序:

  “关于你说的浮动环、转子锁片还有轴承滚珠这些,都跟管路和深孔的加工类似,我们新的磨粒流加工方法完全可以应付,只不过需要更换新的磨料配方以及PLC控制程序,关于这一点,伱们无需担心,可以派人来410厂进修学习。”

  听到这个回答的张振华松了口气。

  常浩南所说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恰好是最要命的部分。

  几十架歼轰7正急缺易损件,而这些飞机又是眼下海军航空兵的绝对主力。

  一旦出现大面积趴窝,那可是要捅破天的大事。

  这也是为什么再买一批二手斯贝MK202的提议会被上面纳入考虑。

  现在能满足这批飞机大修维护的需求,对于430厂来说就已经算是打赢了一场翻身仗。

  不过他很快就又露出了忧心忡忡的神色:

  “常工,这些零部件如果都用你们的新工艺进行磨削,那这个软性磨料的消耗量,应该会很大吧?”

  他还记得之前看到的技术文件上,写着磨料的使用寿命为0.5-8个小时不等。

  白天现场观看加工过程的时候,也确实有废弃的磨料持续从夹具中被排出,410厂甚至专门安排了一名工人补充消耗掉的磨料。

  “嗯……这个确实。”

  常浩南自然没必要在这方面隐瞒什么:

  “具体能用多长时间,取决于待加工工件的材料,但总之是要经常更换的,否则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那这个磨料的成本……”

  张振华有点不好意思地捋了一下头发:

  “我看磨料配方里面有碳化硅成分,那好像是挺值钱的东西,我记得咱们国家还需要进口来着。”

  没办法,430厂在钱这方面确实比较紧巴,涡扇9迟迟造不出来,而涡喷8只在轰6上装备,用量很少。

  此时常浩南才明白对方在担心什么:

  “这点张主任不必担心,那种需要进口的碳化硅,是电子级的半导体碳化硅,我们这个磨料里面用的,是最普通的涂料和建筑用碳化硅,完全可以国产,采购价每吨还不到一千块钱。”

  “是这样?”

  恍然大悟的张振华彻底放下心来。

  “不过,张主任。”

  常浩南拿起一支铅笔,轻轻在其中一张图纸上点了点:

  “关于涡扇9,我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您请说!”

  张振华马上打开了面前的笔记本——

  这可是常浩南的个人想法。

  是那个让涡喷14脱胎换骨之人的个人想法。

  得赶紧记笔记!

  “603所应该正在开发一种歼轰7的深度改进型吧?”

  这个事在航空工业内部应该不算什么秘密,不过常浩南还是用了疑问句式。

  “没错,目前的歼轰7主要是海军在用,空军方面因为作战设想要更加复杂,所以投了一笔钱,希望能获得一种性能更好的改进型号。”

  张振华点点头,430厂和603所之间的联系还算紧密,况且他们本来也是给飞豹提供动力的供应商,自然知道这些:

  “不过603所那边希望在这个项目上使用全数字化设计,现在很缺这方面人才,所以进度不是很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直坐在角落里没说话的姚梦娜突然眼神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不过此时还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心思。

  常浩南自然知道歼轰7A是怎么回事,于是几乎不假思索地继续说道:

  “空军对于复杂地形下超低空突防的要求更高,飞豹虽说是双发飞机,但在超低空飞行时,哪怕只是单发停车,一样很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故。”

首节 上一节 12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