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8节

  结果前世歼教7就这么一直生产到了2017年。

  但如果说“我要研究一下DSI进气道,顺便搞个新型高级教练机”,那这就是个跟十号工程绑定的技术研究,高教机属于副产品,通过的概率就就要高上不少。

  毕竟歼10真的需要DSI进气道。

  “好,都听您的。”

  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孙惠中已经对常浩南的能耐心服口服,因此当即点头同意。

  “另外,我觉得也不要只是把目光局限在高级教练机这一块,也可以发挥一下你们所的优势,试着在其它赛道上发力。”

  尽管在眼下这个黎明之前的至暗时刻,航空工业系统的厂所日子都不算好过,但648所和贵飞的这对组合,也属于境况尤其糟糕的。

  重生之前,2017年左右的时候,常浩南曾经见识过贵航搞FTC2000G时候的大会战,全厂自总经理以下,吃住都在岗位上,创造了设计到首飞的速度记录。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是决定集团前途命运的型号,容不得半点耽误。

  大山里面的航空人,拼搏精神还是在的。

  所以现在常浩南准备提前拉他们一把。

  “我们所……还有优势?”

  孙惠中被这句话惊得差点拿不住筷子。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嘛。”

  常浩南也被对方的反应搞得有点想笑。

  按照正常的标准来看,648所确实找不出什么优势,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倒也未见得如此……

  “伱们的设计经验确实不足,但这同时意味着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和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你看这些天你们学数字化设计的效率就很高,比601和611的同志们都快不少。”

  “还有,你们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但规模小也未必都是坏事,船小好调头,大家的利益也比较一致,没有那么多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问题。”

  “另外你们的所在地确实比较偏僻,但是相对来说也更加清净……”

  听着常浩南的这些高情商言论,孙惠中露出了一个有些古怪的表情:

  “常工,您确定这是在夸我们?”

  如果他自己不是648所出身,光是听这些话没准就信了……

  “咳咳……当然是在夸你们,没开玩笑。”

  常浩南也意识到自己说到最后有些放飞自我,只好轻咳两声掩饰尴尬:

  “你们在工程经验,以及飞机复杂系统的气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短板很明显,就算有了这个高级教练机项目练手,真想跟601、603、611这些老大哥较量,恐怕也讨不到什么便宜,而且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也会往那几个大的研究所集中,说实话,这方面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孙惠中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可这是马太效应的规律,光靠我们自己恐怕很难扭转局面。”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他知道这些都是正确的。

  就算在常浩南的帮助下能够挣扎求生一段时日,他们也很难保证跟上华夏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步伐,最后的命运很可能是并入某个兄弟单位。

  “所以我才说,让你们试着在其它赛道上发力。”

  常浩南用手指轻轻在桌面上敲了两下:

  “气动和结构方面是短板,那就不要在这两个方面搞太复杂的设计,气动越简单越好,飞机也不要造那么大,结构上的问题就会少很多。”

  “你们可以重点招募一些通信、无线电和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并且给予相关领域足够的重视。据我所知,航空工业系统每年在这些专业招聘的人数还比较少,你们打一个时间差,应该很容易占据先发优势。”

  “呃……气动简单,还是小飞机……这样的产品造出来,真的有竞争力么?

  孙惠中有些茫然地看向对面:

  “我是说,就算要造通航飞机,我们好像也很难比得过洪都那边,现在运5应该是绝对的统治地位。”

  “不是通航,是无人机,就像美国人的先锋还有捕食者那样。”

  实际上,这是常浩南已经想了许久的事情。

  除了少数特例之外,大部分无人机作为“飞机”的部分其实都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让那几个实力强劲的所去做反而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

  而远程通信控制这方面大家又都是空白,同处一个起跑线的情况下,反而可能是648所这种规模不大还有生存压力的单位发展更快。

  “当然,我们国家现在的卫星资源还比较有限,要想通过卫星通信实现超大范围控制还不太现实,但哪怕只靠地面站发出信号,也足够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操纵无人机做一些简单的飞行动作了。”

  “无人机……”

  这个名词对于孙惠中来说当然并不陌生,华夏航空工业接触无人机并不算晚,甚至现在就有几个型号正在生产。

  但那些基本都是各种类型的靶机,或者以靶机为基础的衍生型号。

  直白点说就是BQM-34火蜂无人机的各种子子孙孙。

  而常浩南提到的先锋或者捕食者,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思路了。

第193章 首见歼(上)

  第193章 首见歼10(上)

  简单来说,过去的无人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少了飞行员之后可以带来什么优势,基本只是按照小一号的有人机进行设计,执行一些大概率有去无回,但又并不复杂的高危任务而已。

  但在进入80年代后半叶之后,无人机的定位开始发生变化。

  工程师和军队逐渐发现,在无需考虑飞行员,以及相应的生命维持和输入输出等一系列相关系统之后,他们可以根据飞机的任务需求自由决定其体积大小。

  尤其是对于侦察、巡逻等用途的飞机来说,其任务载荷本身就不大,在丢掉飞行员这个累赘之后只需要体积很小的飞机就能够满足要求。

  相应地,飞机所需要的动力水平和燃油消耗量也大大降低,这又带来了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强的场地适应性。

  有些甚至无需专门铺设的跑道就能够起飞。

  以专门用于侦察的“先锋”无人侦察机为例,其机长和翼展都只有5米左右,起飞重量不足200kg,却可以以100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最多9个小时,这对于一架常规的有人侦察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更美妙的是,这种飞机使用的只是一台不到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整架飞机几乎不涉及任何专门的航空子系统,因此无需专业地勤人员维护,基本上能维护车辆的地方就能维护这种无人机,所以师旅一级的陆军部队就可以使用。

  这意味着过去需要及其复杂的跨军兵种协调流程,且大概率根本申请不到的航空侦察资源,如今被直接集成在了编制内部,几乎随叫随有。

  哪个指挥官不想要啊。

  “在这方面,咱们国内确实基本还是空白。”

  被常浩南打开思路之后,孙惠中顿时感觉眼前一片柳暗花明:

  “我回去之后就跟所里面汇报,正好现在今年各高校还没毕业,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先组织一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研究室出来。”

  后者笑得合不拢嘴,直接给自己又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

  “现在新毕业的年轻人都厉害得很呐,比我们那时候是强出太多了!”

  说话的时候他还不经意地瞟了餐桌对面一眼。

  “呃……”

  常浩南略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显然,这段时间某位在读本科生有些不做人的表现让对方对于新毕业生的水平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看着处在兴奋中的孙惠中,他还是决定暂时不去打击别人的乐观主义倾向了。

  有些道理,还是需要经过现实的残酷教育才能领悟。

  ……

  送别了648所的几名工程师之后,常浩南年前在蓉城这边的任务也基本上就结束了。

  歼7F的剩余工作都需要等到两架原型机下线之后才能进行,只是辛苦132厂的同志们,恐怕又有相当一批人要在工作岗位上面过年了。

  至于他一直在构思的那套通过对进气道相关数据进行检测来对喘振或者其它发动机故障进行预测的理论,更是需要巨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并不是一个能靠短时间内爆肝就出结果的东西。

  常浩南颇有些漫无目的地走在611所的大院里面。

  这天是腊月二十三,几名穿着后勤制服的工人正在往旁边的路灯杆上面挂纸扎的彩球。

  照理来说,他一个并不是航空工业员工的人,学校又早已放假,这边没了任务应该就可以回家了。

  但是一种名为“近乡更怯”的情感却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常浩南。

  在这个时间线的人们看来,他只不过是一年没有回过家而已。

  然而对于常浩南本人来说,尽管重生之前两位老人都仍然健在,但都已经年届古稀,而现在回到家,看到的则会是正值壮年的父母,以及十七岁的妹妹。

  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他自然是想要回家的。

  可是真到了随时都能回去的时候,却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进家门之后见到尚未老去的父母会是什么感觉?

  要不要给家里人带些礼物?

  进门之后的第一句话要说些什么?

  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萦绕,并且随着回家时日的临近而愈发让人感到困扰。

  “小常同志!”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是卢育英。

  常浩南抬起头,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这段时间一直工作的计算中心附近。

  “今天都小年了,还没回家么?”

  卢育英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

  “刚才送走648所孙工他们,还没决定到底哪天回家。”

  收拾好心情的常浩南随便找了个理由准备应付过去:

  “毕竟年前还有些收尾的事情要做。”

  听到这个回答的卢育英一愣。

  他当然不知道对方内心的复杂情绪,因此理所当然地相信了这个说法。

  随后又顺理成章地做出了推测:

  “小常同志是准备去132厂看一看?”

首节 上一节 138/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