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7节

  F5战斗机是一种双发轻型战斗机,对标米格21。

  之所以双发还是轻型,是因为它装备的J85发动机其实是一种原计划用在巡航导弹上的型号,单台加力推力才1800kg,不开加力更惨,1300kg。

  俩发动机加一起还不如涡喷14推力的一半大。

  当然体积也非常小巧,F5这个飞机总体上还是比较紧凑的。

  总之涡喷14要想强行插进去,确实显得太大了。

  但F4就不一样了。

  在第二代战斗机的标准里面,F4属于绝对的“重型战斗机”。

  最大起飞重量将近30吨,由两台J79-GE-17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

  J79的推力为8100kg,和涡喷14相仿,但自身重量高达1800kg,推重比很低,属于典型的早期第二代涡喷发动机。

  这不就对上了么!

  把一台小的发动机插进大的机体里面,这是没什么难度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波斯人对这个方案有兴趣了。

  钟世宏很快想到了办法——

  没有需求,那就创造需求。

  “关于后面的行程安排,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听听看?”

  他稍稍转过身,故作随意地对那位领队问道。

  毫不意外地,对方欣然同意:

  “好啊,毕竟伱们算是专业人士。”

  “咱们这些飞机和航发的制造厂,看多了其实都是那么回事,没有太大区别,你安排几个有代表性的参观一下就可以了,像112厂、172厂之类的。”

  这句话虽然夹带了一些私货,但说得也确实没毛病。

  于是领队思索片刻之后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下去。

  “空出来的时间,我建议你带他们去607所、飞航导弹院,还有上沪的航天总公司机电二局看一看,我想他们会很感兴趣。”

  一番弯弯绕绕之后,钟世宏总算说出了自己最终想说的。

  607所是搞雷达的,最出名的产品是JL10机载火控雷达。

  飞航导弹院和机电二局都是搞导弹的。

  前者的代表作是鹰击8反舰导弹,而后者则设计了刚刚完成定型靶试的霹雳11空空导弹。

  再加上自己这边410厂一个负责造发动机的。

  波斯人这次过来,显然就是要对他们的战斗机来个更新。

  除了对机体和发动机进行延寿和大修之外,恐怕还需要要给AN/AWG9雷达配备新的机载武器。

  AIM-54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这东西的想定作战目标毕竟只是图22轰炸机以及其发射的Kh22远程反舰导弹这些几乎没什么机动性的大型飞行器。

  在各国,尤其是波斯人的死对头狗大户和大卫国都已经进入三代机时代之后,不死鸟就显得有些过于笨重了。

  况且这些从美国进口的导弹也是打一发少一发,剩余的数量恐怕也已经不太宽裕。

  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给F14寻找新的空对空导弹是很顺理成章的想法。

  而恰好,机电二局的霹雳11和AIM7麻雀之间颇有些渊源,相比于俄罗斯那边的R27,适装性显然要好得多。

  不过,这些就算能成,好处也落不到410厂身上。

  钟世宏真正的目标是那一百多架F4E战斗机。

  机龄普遍只有20年左右,波斯空军的飞行时间又不长,加上气候干燥,机体寿命应该还相当充裕,有很大的改装潜力。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在推荐行程中加入一个镐京的172厂——

  歼轰7就是这里生产的。

  在之前和常浩南一起,跟430厂的张振华开会时,他记得后者说最近有不少歼轰7正好到了需要中期大修的时间,正在分批返厂进行检修和升级。

  所以去参观172厂的时候,肯定可以看到歼轰7。

  作为一个海湾国家,波斯对于一种空基反舰导弹发射平台显然是有需求的,而F14并不能胜任这些任务。

  况且把这些重型战斗机当宝贝的波斯空军也不会舍得让它们去干这种脏活累活。

  直接买飞机当然不可能。

  一方面,航程较大的战斗轰炸机出口相对比较敏感,售价大概也不在客户的承受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在涡扇9实现完全国产化之前,现在就连华夏自己都造不出新的歼轰7来,也确实没得卖……

  然而这不要紧。

  到了这个时候,代表团可是已经看了飞豹升级款的JL10A雷达、同款的鹰击8反舰导弹,还有同款的霹雳11空空导弹了……

  要知道华夏空军的数据总线,也是参照1553B标准的。

  只要把上面这些东西塞进F4E的机体里面,就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一百多架既可以空战又可以反舰的多用途战斗机。

  或者说,披着F4外壳的歼轰7。

  要知道,当年刚刚服役的歼轰7,可是屡次在东海上空压制过自卫队的F4EJ。

  真能有一百多架这种东西,不说打遍海湾无敌手,至少能让任何接近波斯海岸线500公里范围内的军舰掂量掂量轻重。

  谁能不眼红啊?

  而只要波斯对这个升级方案表现出兴趣,那么——

  亲,J79发动机的发电量和性能都太差了,没办法发挥出全部性能哦,不如顺便也升级一下动力,空余出来的机内空间还能增加一吨多燃油,把航程再提高一个门槛……

  如果一个来自20年后的电脑DIY玩家能见到这一幕的话,那么他大概会对这套话术非常熟悉。

  三千预算进卡吧,加钱加到两万八……

  总之,这一套流程精准地拿捏了人的心理,并且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真的物美价廉。

  折合下来每一架飞机的升级成本也就两百万美元左右的水平,却可以把空军战斗力提升一个台阶。

  结合波斯特殊的地理位置,甚至具备一定的战略威慑力。

  “唔……导弹院和机电二局都不是咱们系统里面的,要去的话恐怕得跟科工委申请……”

  那名领队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钟世宏说话。

  见到对方还有些犹豫,后者干脆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和盘托出。

  当然,隐去了一些非重点的部分。

  二人之间的气氛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时间。

  领队一脸震惊地看向钟世宏:

  “钟工,你……要不要考虑来我们航技集团工作?”

  “我只是为了国家的军工产业发展,还有能源安全。”

  钟世宏面不改色。

  “不管怎么样,你这个主意简直太棒了,我明天就和科工委方面联系,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二人很快分别。

  走在回宿舍路上的钟世宏美滋滋地复盘了一下自己刚刚的操作。

  涡喷14、霹雳11、歼轰7……

  “艹,常工真TM牛逼。”

  他总结道。

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

  主flankerr加更)

  另外一边,身处蓉城的常浩南还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对地缘格局产生影响。

  在年前的最后几天里,他一直在协助,或者也可以说是指导648所的工程师们对那个暂时还没有名字的高级教练机进行总体设计。

  在暂时不考虑DSI进气道这个最麻烦的部分的前提下,这项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边条翼的外形设计。

  剩下的部分哪怕没有常浩南,单靠其余几个人也能完成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数字化辅助设计,跟之前在601那边时候的情况差不多,主要是欠缺经验,以及旧的思想和新的设计软件不兼容。

  好在648所派过来的都是年轻人,没有太重的包袱,在这方面反而学的更快。

  一周时间,大部分的设计流程就已经走通了。

  虽然这距离一个完整的方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孙惠中他们高低也是正牌飞机设计师,不管是从职业尊严的角度还是从锻炼自己能力的角度,都不可能干等着常浩南把饭喂到嘴里。

  况且剩下的部分真的只需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

  在分别之前,孙惠中专门请常浩南在招待所吃了个饭以表感谢。

  “常工,关于这个项目,我回所里之后要不要马上跟上级申请一下?”

  两个飞机设计师聚在一起,话题很自然地就回到了飞机上面。

  搞理工的人,很多时候表现得都很无趣。

  但正是这些无趣的人,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动力。

  “暂时先不要。”

  常浩南摆了摆手:

  “现在申请的话,一方面是临近春节年尾,很容易被搁置下来,等转过年去就给忘了。另一方面,关于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也还没有体现出来。”

  “你们回去先不要着急,该过年就过年,把方案好好完善一下,我年后应该会找个合适的时候提交DSI进气道的预研申请,等那之后你们再去申请这个高教项目,来跟我打个配合,基本就能十拿九稳。”

  在这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掰花的年代,申请项目这种事情,还是得讲究一些技巧的。

  根据常浩南的经验,如果说“我要搞个新型高级教练机,顺便研究一下DSI进气道”,那上面首先就会首先考虑我是否真的需要一个高教机。

  答案往往是不需要,毕竟老型号又不是不能用。

首节 上一节 13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