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0节

  本次行动中,两架歼8C会伪装成伊斯拉姆的第9中队飞机,所以代号也改成了9中队的“狮鹫”。

  “狮鹫01(02)收到。”

  两人几乎一齐回答道,同时打开雷达,准备进行拦截作战。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最初的计划进行。

  20秒后,那部临时更改了部署位置的火控雷达捕捉到目标。

  操作仓里,阿尔沙德·汗上尉将雷达切换成了跟踪模式,上次险些酿成大祸的他这次决定洗刷自己的耻辱。

  然而……

  5秒钟之后,本来已经完成锁定的雷达突然丢失了目标。

  被惊出一身冷汗的上尉连忙切回搜索模式,发现目标之后重新进行锁定。

  又是5秒钟后,雷达又一次丢失了目标。

  阿尔沙德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晕过去了,他连忙拿起电话,向指挥中心报告了情况。

  “卡兰巴尔无法跟踪目标!重复,卡兰巴尔无法跟踪目标!”

  原本气氛还算轻松的指挥中心里瞬间紧张起来。

  两架歼8C也在随后收到了信息,由于火控雷达无法锁定目标,因此那架米格25也并未改变方向,而是继续按照原来的高度和速度飞行。

  这段英语并不在预先定好的指挥口令之中,郑良群只听懂了其中几个单词,但从无线电那边急切的语气中,他知道自己担心的东西来了。

  “报告目标方位,准备进行拦截。”

  说话的同时,郑良群已经把节流阀直接推到了最大加力状态。

  “那些花活果然不靠谱,最后还是要拼高度和速度。”

  他内心这样想道。

  好在雷达站那边并没有惊慌失措,很快报告了新的目标方位。

  在第一次收到截击指令的160秒后,两架飞机总算出现在了那架米格25的侧前方。

  比预计的接敌时间晚了20秒,并且方位也不是正对头。

  不过还有机会。

  在距离目标20公里的距离上,郑良群把火控雷达从搜索模式改为跟踪。

  1472雷达的反应速度很快,按照过去打靶的经验,几秒钟后,HUD上就会出现准许发射的字样。

  然而两架飞机的雷达也在几秒钟之后丢失了目标。

  “嗯?”

  几乎已经要扣下导弹发射扳机的郑良群一时间也有些发懵。

  僚机那边也报告了相同的情况,在锁定几秒钟后目标就会丢失。

  “Fxxk……”

  郑良群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学过的唯一一个表达强烈情绪的单词。

  此时他的飞机已经来到了比那架米格25还要更快一点的2.3马赫速度和稍低一些的21500米高度,但如果再等一会的话,就会错失最有利的角度。

  “我可以试着飞一个跃升,用机炮试试看。”

  陈家亮提出了一个有些疯狂的计划。

  毕竟高度只差500多米而已,理论上完全可以拼一把。

  唯一的问题是,动力跃升并非正常的飞行方式,再加上飞行过程中还要开炮,很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不,我们还有别的办法。”

  无线电里面出现了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郑良群花了大概半秒钟时间辨识出是一名来自电科14所的雷达工程师。

  由于歼8C还处在试用阶段,所以这次除了地勤之外,还带来了不少厂所方面的技术人员。

  “在多功能显示器下面,应该是右数第二个,有一个标着‘抗干’的按钮,按下去试试。”

  因为接装飞机才一个月时间,所以就连作为试用骨干的郑良群也没测试过这架飞机的全部功能。

  不过他还是照做了。

  然后再一次尝试锁定目标。

  此时两架歼8C距离目标已经只有大约16公里距离,但马上就要进入尾追状态。

  好在雷达跟踪状态稳定。

  几秒钟过去,没有丢失目标。

  HUD上出现了“准许发射”的字样。

  随着两名飞行员扣下扳机,两发霹雳11拖着浓烟和烈焰从发射架上射出。

  载机赋予的巨大初速度让他们很快加速到了比纸面数据更快的4.7马赫。

  与此同时,坐在米格25机舱里的飞行员帕拉克·乔普拉少校已经没有了刚刚的从容。

  他这次任务所携带的是经过美军最新改进的吊舱,除了和之前一样的侦察功能之外,还可以对火控雷达进行自适应方位干扰。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旁瓣干扰对电磁波进行欺骗,让雷达锁住一个错误方位上的假目标。

  当然,这种目标不像真的飞机一样可以稳定存在,所以对方的雷达很快就会脱锁,不会傻乎乎地朝着假目标发射导弹。

  但也足够了。

  刚才他已经靠这个功能躲开了两部雷达的锁定。

  然而现如今机舱里面此起彼伏的报警声却明明白白地在提醒着他,飞机已经被锁定了。

  而且信号来源位于跟自己同一高度的三点钟方向。

  乔普拉的第一个念头是:

  “他们有能飞这么高的飞机?”

  巴空军的那几种装备他简直如数家珍,绝对不可能存在飞到20000米高度的东西。

  第二个念头则是:

  “他们的雷达怎么这么快就破除了干扰?”

  不过这个要命的功夫,他也顾不上思考更多东西,赶紧按照躲避空中拦截的标准操作,朝9点钟转向并降低高度。

  米格25的座舱视野很差,他看不到飞机后面的情况,但RWR的警报声却从未停止过。

  显然对方不仅飞行高度足够,就连速度也能跟上他。

  而他甚至还不知道跟在自己后面催命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恐惧逐渐开始覆盖乔普拉的理智。

  作为米格25飞行员,他从未经历过如此的生死关头。

  “如果被击中……”

  乔普拉知道,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弹射座椅能在两马赫速度下保住飞行员的性命。

  即便是最先进的K36DM,安全弹射上限也只有1.5马赫。

  他害怕了。

  在被命中前的最后时刻,米格25把高度和速度降低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

  紧跟在后面的郑良群看到了目标被命中时发出的火光,在飞过去之后竟然发现对方飞行员还跳了伞。

  “我想,可以派一支搜索队去看看,对方飞行员还活着,而且……”

  他转头看向正在旋转并下坠的敌机残骸:

  “而且目标最后降低了高度和速度,残骸有可能比较完整。”

  电台那边的指挥大厅里早已经是一片欢腾。

  稍稍冷静下来之后,华夏空军的领队少将找到了刚刚从他手里把话筒抢过去的那名电科14所工程师。

  “小郭,你刚才让老郑按下去的那个按钮怎么那么厉害?”

  被叫做小郭的工程师此时显然也是兴奋的很,直接卖起了关子:

  “这就要从我们几个月前看到的一篇控制学论文说起了……”

  几千公里外正在和周莉一起包饺子的常浩南又一次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

第207章 缴获干扰吊舱!

  “什么论文?”

  领队拍了一下名叫郭林的工程师的肩膀,试图让语气中带上一些威严,但脸上止不住的笑容却让他的努力泡了汤:

  “别卖关子了,快点说!”

  好在后者也不是没轻没重的人,还是很快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那是之前我们在跟机电二局搞霹雳11和雷达配合时候的事情了。”

  “这些年霹雳11的一个问题就是视线角速度率信号提取不准,还有弹机距离越远,直波杂散信号越严重,到20公里外都探测不到回波信号。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时候,二局的一个同志看到了一篇发在国外期刊上面的算法论文,用那里面的理论更新了滤波方式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

  “当时我们14所就发现,对于某些特定的欺骗式有源电子干扰,跟踪波门内出现多目标回波之后,同样可以利用那个滤波方法对原回波和新增回波进行处理,再把两个处理结果与原记忆的目标运动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判断出真实目标。”

  站在对面的少将被这段话里面的一大堆专有名词搞得有些发懵,不过好歹是空军军官,像是滤波、回波之类的东西还是有概念的,所以倒也懂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郭林显然已经进入了状态,甚至准备让面前的领队挑战一下更深入的知识:

  “具体的实现原理其实是已知雷达脉冲重复周期,在正常跟踪条件下,当雷达与目标相对接近时,目标回波都比前一周期的回波提前……”

  “行了行了……我已经知道你说的这个模式很厉害了。”

  少将赶紧抬手打断:

  “但既然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欺骗式干扰,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一个按钮?直接加入到雷达的默认工作模式里面岂不是更好?”

  话才说到一半的郭林意犹未尽,不过毕竟面对的是一名将军,他还是止住了方才的话题:

  “因为启动这个模式会影响雷达的反应速度和刷新率,所以在没有受到抗拖引干扰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开它。”

首节 上一节 15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