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1节

  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因为国内现在对于拖引干扰的研究很少,而且基本都在理论,或者最多实验室阶段,所以我们虽然做了这个功能,但一直都没机会进行测试,在这次之前还是不太确定是否能起效的……”

  “等等……”

  尽管对于对方口中的理论内容一知半解,但少将领队还是很快抓住了这段话里面的重点:

  “你说的这个拖引干扰,就是让雷达前三次锁定之后都丢目标的原因?”

  90年代的华夏空军军官,肯定是密切关注过海湾战争的。

  在那场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不少电子战能力,联军用电磁干扰让伊军的防空系统失效,而伊军也反过来用电子战设备抵御联军的精确制导武器,逼的后者梦回安南,迫不得已祭出了地毯式轰炸的老办法才解决问题。

  所以尽管刚刚还对郭林没有重点的说话方式有些不耐烦,但当他听到一种“国内还没怎么研究过”的电子干扰模式时,当即就敏感了起来。

  “本来还不太确定,但既然抗干模式能起作用,那应该就是了。”

  年轻的工程师还处在兴奋之中。

  毕竟现在距离华夏航空兵部队上一次实战击落目标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可以说是破纪录的首开战果,而他本人竟然意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的火控雷达基本都使用了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目标,这是一种速度跟踪系统,而速度波门拖引干扰可以给雷达一个错误的速度信息,让雷达跟踪到一个假目标,而跟踪状态的雷达视野很窄,自然几秒钟内就会脱锁。”

  这一次他的解释倒是言简意赅。

  “米格25那时候就有这种能力了?”

  少将有些意外于这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东西竟然会出现在一架60年代设计的截击机身上。

  这个问题确实命中了一个盲区,在这个大家都在忙着庆祝的时候,确实容易漏掉这种细节。

  所以对面的郭林也犹豫了一下:

  “我想……应该是没有的,虽然相关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60年代那会,脉冲多普勒雷达还没有广泛使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电子工程水平也不支持。”

  此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难道空域里面还有另外一架电子战飞机?”

  如此不着调的猜测让领队有些无语。

  他摆了摆手正要说点什么,就看到一名穿着巴空军中尉制服的华夏军官小跑了过来:

  “报告,狮鹫那边报告说,目标被击落之前有意控制了速度和高度,所以对方飞行员已经跳伞,飞机在坠落过程中也总体上保存的比较完整。”

  听到这句话,正在聊着电磁干扰问题的两个人几乎同时眼前一亮。

  照理来说,2.2倍音速下被空空导弹命中,飞机会在高空直接解体,产生的碎片大概会落在方圆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再加上附近又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山区,以巴陆军的组织能力来说,想完整地搜索到残骸根本不可能。

  而且让太多闲杂人等参与到里面来还有可能走漏消息。

  但如果目标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坠毁的话,就算落地之后摔成碎片,那溅落范围也总归是有限的,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要少很多。

  少将整了整身上有些不太合身的军服,很快做出了决断:

  “这件事情不能耽搁,你马上把情况通知巴方,让他们派一支可靠的空降兵部队,还有直升机过来,注意一定不要走漏风声,尤其是不要让他们的三军情报局知道。”

  “另外,如果找到跳伞的飞行员,也千万不要公开。”

  “那国内……”

  “国内我会上报,但现在情况紧急,拖下去的话可能徒增变数,只能先斩后奏了。”

  听到这句斩钉截铁的回答,中尉一愣,然后立正并敬了个礼:

  “是!”

  “我想,咱们刚刚的疑惑,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领队看着中尉离开的背影,连续做了两个深呼吸,然后转过身来看向郭林:

  “如果我们在那架飞机的残骸上最终发现了伱说的那种……干扰设备的话,以我们华夏目前的技术能力,有没有可能仿制一个同样的装备出来?”

  随后他可能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点过分,于是又加了一句:

  “功能一样就行,具体性能可以放宽一些要求。”

  郭林一手扶着下巴微微低下头,但不断打转的眼睛证明他的大脑正处在飞速的思考之中。

  大概几分钟后,他才终于开口回答:

  “像是ADC还有FPGA这些电子元器件,其实大家用的都是货架产品,PCB电路板的设计和印刷也不成问题,其实咱们国内欠缺的反而是具体的算法开发以及相对应的程序设计和参数调试能力,就算有了样本,除非特别完整,否则也只能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听到最后,领队的心情低落了下来。

  他本以为这东西和当年仿制缴获的导弹和无人机一样,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搞定。

  不过凝重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不过说起来的话,最近咱们国家在这个理论方面的进步应该也很快……”

  郭林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毕竟我刚刚说的那篇影响力很大的论文,就是两个华夏人写的。”

  “虽然干扰和反干扰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但算法研究的话似乎也未必就没有共通性。”

  “所以你们可以请外援?”

  领队的内心又重新燃起希望。

  “我不敢保证,不过……回国之后可以去试试。”

  想到这里的郭林也轻松了不少:

  “正好601所那边之前还问我们,能不能造一个更大一点的雷达装在飞机上,现在两台涡喷14总共36kW的供电功率都浪费掉了。”

  “要是能弄出来一套干扰设备,倒是可以装到上面试试。”

第208章 你好,

  1997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地球另外一端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

  上任不到半个月的新任防长威廉·科恩刚刚走进办公室,准备处理自己的前任留下来的一些工作。

  在过去十几年中,他都在情报选择委员会工作。

  虽然听上去像情报机构的名字,但其实那是个跟智库对接的文事岗位,和情报业务半点不沾边,甚至都不能算是个联邦部门。

  当然,其中的油水确实很足。

  不过这也意味着之前的经验并不能为他在国防领域的新职位提供什么帮助,所以现在还处在有些手忙脚乱的状态。

  科恩看着面前大堆的文件和表格,心中有些无奈地庆幸着最近还算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情发生。

  然而还没等他这口气松下来,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进来。”

  头都没抬的科恩想着或许又是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面找出来的文件。

  作为美利坚目前驴党zheng府中的唯一一名象党成员,他对自己遭到一些刁难和阻挠并不意外。

  有些麻烦甚至是前任故意给他挖下的坑。

  “部长先生,驻新德里武官发来的急电。”

  秘书把一份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急电,又是急电,怎么什么事情都……”

  科恩一边念叨着,一边随手翻开文件夹。

  然后长长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办公室的温度仿佛都高了一点。

  显然,这次并不是有人故意给他找事,而是真的有事。

  “联系沙利卡什维利将军,我要和他见个面。”

  大概半小时之后,一名佩戴着四星上将军衔的高加索裔军官来到了科恩的办公室里。

  约翰·沙利卡什维利,第十三任参联会主席。

  “将军,我需要一个解释。”

  科恩把刚刚的文件递给了对方。

  一开始,他是有些生气的。

  90年代的美利坚还没有玩身份议题玩到魔怔,所以在科恩看来,由于驴象之争而给他使些绊子尚可理解,但为了排挤他而搞出这种大新闻就有些越线了。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坐在对面的上将也是一脸惊愕的表情,知道的似乎并不比自己多什么。

  “我没有办法解释什么,部长先生。”

  头发花白的约翰把文件递还给科恩:

  “如果我的猜测没错,这应该是兰利那边搞的动作,只不过……出了事,所以我们的武官才会知道。”

  然后两个人一起沉默了。

  “这种专业的航空侦察设备,空军竟然会不知道么?”

  大概一分钟后,科恩有些苦恼地问道。

  “部长先生,你知道,CIA在情报方面的权限很大。”

  沙利卡什维利无奈地摇了摇头:

  “很多侦察设备,比如这种吊舱,甚至还有U2S侦察机,都是属于他们的资产,空军只是代为运营,没有必要,当然也没有权限进行终端管理。”

  “呼——”

  科恩啪地一声把文件夹丢到桌面上:

  “那这件事情……”

  “不要去管它。”

  上将摇了摇头:

  “这件事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插手进去,以后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就可能推给我们军方。”

首节 上一节 15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