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0节

  毕竟是他的老单位,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常浩南赶紧道谢。

  “那真是太感谢您给我们行这个方便了。”

  “感谢就不必了,都是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项目,你也不是在给自己某私利。”

  王晓模摆了摆手:

  “不过,我也有个条件。”

  “您说。”

  “等到这个预警机项目定下来之后,你得来给我当总师。”

  王晓模这波也是突出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啊?”

  这下轮到常浩南懵逼了:

  “项目总师不应该是您……”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想起来,因为预警机同时跟雷达以及航空两个领域强相关,因此好像实行的是独特的双总师制度,也就是一个电科集团的总师和一个航空工业的总师。

  果不其然,王晓模解释道:

  “总师确实是我,所以只能委屈你在明面上挂副总师的牌子了,不过在职权上不会少了你的,这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电科出身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飞机设计本身的需求,所以计划由我自己来牵头,具体任务由双方分别派人挂副总师合作进行。”

  还没等常浩南回答,他又紧接着补充道:

  “别说你不能干,我虽然不是搞航空出身的,但工程这东西有它内在的共通性,我很确定你比跟我合作过的至少绝大多数航空工程师要更强,绝对有这个能力和水平扛起担子来。”

  实际上,在经过及其短暂的思考之后,常浩南本来也没打算拒绝。

  不管效率再怎么高,哪怕成功搭上9910工程这条线,立项也是个颇为费神的工作,如今是3月末,正常情况下,怎么也要到7-8月份才能正式把项目给拉扯起来。

  那个时候他总归已经有个学士学位了。

  主要在本科毕业之前,常浩南实际上顶着个高中学历,就算现在上面已经挂了他的名字,大概率可以特事特办,但高中学历当副总师这种事还是太扎眼了。

  就跟博士入学之后马上毕业这种事一样。

  不是不能,主要是没必要。

  常浩南目前在科工委系统内部调动资源的能力,大概也不弱于一个中等级别的型号总师了。

  但有了学士学位的话就还好,不少设计师都是先成名然后才再拿到的更高学位。

  只是有点对不起远在南郑的梁绍修了。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个位置本来应该是他的……

  “好吧,我同意。”

  见到常浩南点头,踌躇满志的王晓模兴奋起来:

  “那就这样,在递交上去的项目报告里,暂时确定我作为项目总师,小常同志你和182厂的梁绍修同志分别作为航空工业方面的第一和第二副总师,周群和吴曼青同志分别作为我们电子科技方面的第一和第二副总师,如何?”

  那常浩南当然是没意见了。

  有梁绍修的加入,意味着他不用时时刻刻被绑在这个预警机项目上,只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即可。

  并且,虽然多达四个副总师的设计让这个岗位的含金量稍微有些降低,但这依然是他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机会。

  要说不兴奋那绝对是扯淡。

  总之,飞行平台测试,以及预警机项目的事情就这样一起定下来了。

第258章 干扰吊舱测试!

  两具吊舱样机完成制造的时间比之前的预期早了好几天。

  这倒也不算意外,毕竟当过乙方的都知道,在写截止日期的时候肯定都要在正常进度的基础上再宽限一段时间以防万一。

  常浩南和徐洋几人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从宿舍区来到了生产车间。

  一大一小两具吊舱正静静地躺在给它们专门设计的托架上面。

  尽管工程样机状态还非常粗糙,但仍然可以窥得它们在未来真正定型之后的样子。

  大号的吊舱没什么好说,就是那个缴获品的等比例复制,只是按照常浩南的设计替换了元器件和一部分程序代码而已。

  原本占据吊舱中间位置的合成孔径雷达已经被交给了另外一个组,并且这次测试也不涉及雷达侦察的部分,所以那里被替换成了一个等重且等大的配重块,以防吊舱两头太重中间太轻,在空中出现结构问题。

  而小号的吊舱卖相则要好很多,因为考虑了由战术飞机在机翼下方搭载,因此被设计成了一个周围带有弧度的长条形。

  并且为了保证紧凑性,选择了一个更小体积和功率的冲击发电机,通过两个进气道安装在吊舱尾部而非头部,以免对此处的发射天线产生干扰。

  总体上的外形和前世普遍装备重型战斗机和轰炸机的K/RKL800大型电子干扰吊舱(出口型号KG800)差不多。

  唯一的代价是不能像那个大型吊舱一样完全靠自己供电,还需要载机补充一部分。

  不过对于发电功率为18kw*2的歼8C和15kw*2的歼轰7来说都不是问题。

  更别提未来发电功率高达30kw*2甚至更高的国产侧卫家族了。

  “好东西啊,好东西。”

  常浩南拍了拍面前看着还有点像个半成品的吊舱外壳,心中相当满意。

  前世的华夏海空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海空对抗里都吃足了美国人电子战设备的亏。

  而现在他们虽然也就多了个干扰吊舱,但万事开头难,有了从0到1的突破,后面从1到10乃至再到100也会顺理成章。

  “对了,郭工呢?”

  常浩南刚准备招呼人手进行地面的通电和信号输入输出测试,但左右环顾一圈之后发现没有郭林的身影。

  实际上大家都是接到消息之后才临时赶过来的,有不少人都还没来得及到位,不过郭林平时吃住都在所里,因此有什么事往往都是第一个赶到,今天吊舱下线这么大的事竟然没见他人就显得有点怪。

  “郭工……我好像今天都没见过郭工?”

  有人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

  “我记得郭工前两天好像说是他弟弟来金陵投奔他了,可能是在安排家里人吧?”

  “……”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气喘吁吁的郭林终于出现在了车间的门口。

  “都已经到了?”

  郭林看了一眼,发现基本上比较重要的人里面自己已经是来的最晚的,不由得开口解释道:

  “家里来了个亲戚,今天请了半天假,刚从外面回来。”

  对于这种事情,常浩南倒是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去八卦,等到郭林把气喘平顺了之后,便宣布开始测试。

  “准备测试第一轮,阶梯波移频,干扰机起始调制频率1MHz,间隔为0.4MHz,干信比8dB,10段脉冲……”

  地面测试并不会真的用一个雷达去照射,而是直接把一段仿真信号输入到系统里面检测输出情况,考虑到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为了便于观察也不会真的用10Ghz这种频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基本的程序debug过程,主要是检测软硬件的基本逻辑和算法功能。

  过程不算复杂,就是过程比较耗时间。

  根据事先分配好的任务,几名工作人员很快开始调整干扰机和信号发生器的设置。

  常浩南也走到一边,准备查看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的波形。

  这时候正好听到了旁边另一名工程师和郭林的对话。

  “你准备怎么安排小羽啊?”

  听这个语气,二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再结合刚刚有人提到的郭林有个弟弟过来投奔,那么这个小羽的身份也就并不难猜了。

  “先给他找了个帮工的活干着吧,后面看看能不能有更合适的工作。”

  郭林轻轻叹了口气回答道。

  “也不用太愁,你弟弟有那一手钳工手艺,在咱们这边难道还愁吃不上饭?”

  另一个人宽慰道:

  “等这段时间忙过去,我让你嫂子去南汽那边打听打听,他们之前说缺工缺得厉害。”

  “不是吃不吃得上饭的问题。”

  听到好友安慰的郭林语气中带着苦笑:

  “他15岁初中毕业就改了年龄,接我爸的班在咱们那电缆厂工作,真要看户口的话其实算是我哥,这都十四五年了,一直没离开过厂里,现在突然接到通知下岗,我是怕他思想转不过来啊……”

  又是一个时代浪潮下无可奈何的故事。

  常浩南突然想起来了寒假里面父母说要给他安排相亲时提到的老何一家。

  尽管他对这个名字已经毫无印象,但双职工家庭的遭遇应该普遍大差不差。

  实际上就连很多单职工家庭也扛不住,在这个年头,只靠一个人的收入肯定是养活不来一大家子人的。

  就在这个时候,随着滴的一声想起,测试正式开始。

  众人也就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了面前的数据和设备中。

  “嚯……这假目标质量,很高啊。”

  徐洋站在常浩南身后,看着示波器上显示出的信号波形,语气中满是兴奋。

  “是啊,也难怪,地面雷达和咱们飞机上的雷达都会被骗过去……”

  常浩南点了点头:

  “7个假目标,10μs、14μs、18μs、22μs、26μs、30μs、34μs,而且除了第一个稍弱之外,所有的信号特征都比真实目标更强,我是雷达我也犯迷糊。”

  常浩南把数据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迅速再次下达指令:

  “准备第二段,分段线性函数移频,起始调制频率1.5MHz,间隔0.4MHz,调频斜率20KHz/μs,干信比8dB,4段脉冲……”

  示波器上出现了一段完全不一样的信号。

  和刚刚的大量假目标不同,这一次,真目标的信号峰被一段密集的多段覆盖干扰给盖过去了。

  这是一个原有吊舱不具备的模式,对于一些绝对功率不够强的雷达来说效果很好。

  徐洋轻轻在空中挥了一下拳头——加入这个模式的想法还是她提出来的。

  复刻,不是原样照抄,而是要在原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发展。

首节 上一节 19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