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04节

  也就是过去歼8B装备的雷达,空军第一次成功完成阿斯派德的打靶测试就是用的这个型号。

  “对,14所原计划开发的1452小口径雷达还在做地面测试,暂时没办法装机,但我们这次又要展示超视距拦截能力,所以就只能先拿这个顶上了。”

  说到这里,卢育英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要不要拍个照?这次我们特地带了相机。”

  常浩南犹豫片刻,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也好。”

  “正好我把飞行员同志也叫过来,过一会要跟外方一起来个大合影。”

  听到卢育英这么一说,常浩南才注意到,旁边除了地勤之外,还有一些并没有穿着工装,但还是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

  他已经在这些人的手里看到横幅还有大红花之类的航空工业传统艺能了。

  最后常浩南和卢育英分别站在已经打开的雷达罩侧面拍了一张单人照。

  这个时候,远处一路小跑过来一名穿着蓝色棉夹克的飞行员,手里还拎着带红星的白色飞行头盔。

  飞行员并不是下飞机之后就没事了,还需要跟地面交接并填写飞行记录,看这副架势应该是刚从那边赶过来。

  本来常浩南觉得自己之前想知道的事情都已经问过了,等会的合照有外方一起他也不想参与,所以正打算回去休息。

  但是随着那名飞行员越来越近,他却发现对方竟然是个熟面孔。

  “张九江同志?”

  来人正是在常浩南刚刚参与到八三工程那时候,驾驶一架歼教7带着他上天,实地观察03号原型机表面气流流动分离状况的飞行教官。

  在这个年头,资深飞行教官和试飞员这两个身份之间倒是并不矛盾。

  但这次见面还是相当令人意外。

  被直接叫出名字的张九江也是盯着常浩南看了几秒钟,直到走的更近一些才想起来后者的身份:

  “你是601所那位……常工程师?坐过我飞机的?”

  “呃……对,那次咱们配合的不错。”

  常浩南刚点了点头,就听到旁边的卢育英插了进来:

  “老张,小常可不能算是601的人……”

  这个话题对于前者来说已经算是日常,但卢育英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强调一下,免得对方忘了自己年前对611这边的承诺。

  尽管这个承诺跟他的项目并没有什么关系。

  “放心吧卢总,我这段时间在172厂帮他们改歼轰7的时候,专门要来了不少当年原型机试飞时候的数据,都是后面研究主动稳定性控制技术的时候能用上的。”

  常浩南看着一脸紧张的卢育英,自然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因此连忙出言安抚了一番。

  “主动稳定性控制……”

  这个名词的概括程度确实有点高,甚至无法直接判断是用在飞机哪个子系统的技术。

  “这是我从去年给603那边做完新舟60那个机翼的颤振分析之后就在想的事情。”

  知道这是个全新概念的常浩南顺势解释道:

  “既然可以通过主动手段控制机翼发生的颤振,那是不是也能用类似的思路控制,或者说至少提前预测发动机喘振?”

  “后来在负责改进涡喷14的时候我就发现,发动机在进入喘振状态之前,压气机内部其实是有一些可观测特征的,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干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进入异常工况,或者至少保持在旋转失速的状态,不至于对发动机和飞机本身造成损坏。”

  旁边的卢育英和张九江听到这一段解释之后都是眼前一亮。

  无论对于飞机设计师,还是对于飞行员来说,发动机喘振都是最不愿意面对的故障之一。

  由于是空气的自激振荡,因此一旦真正进入了喘振状态再想挽救就晚了。

  尤其在低空、高速或者大过载飞行的时候,如果失去动力并且飞机失稳,有很大概率根本来不及处置就会机毁人亡。

  偏偏还就是在这些情况下容易发生喘振。

  很多一等事故都是这样导致的。

  对于飞行员来说,哪怕只是提前一两秒钟发现问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发生。

  “如果这样的话,在压气机内部设置一个传感器,是不是就能……”

  张九江自然是最兴奋的。

  “倒也没有那么简单。”

  常浩南笑着摇了摇头:

  “在地面上或者测试台架上,外部气流相对稳定,捕获异常状态的准确度还算比较高,但是到了真实的飞行条件下,尤其是对于需要频繁大过载飞行的战斗机来说,即便不发生喘振,压气机的流动状况也比较混乱,如果只是简单放个传感器,那虚警率恐怕会非常高。”

  对于自动控制系统来说,虚警和漏警的严重程度至少是一样的。

  “所以这套系统你准备在歼10上面做验证?”

  卢育英虽然不负责十号工程,但对于同一个研究所的项目自然也是关注的。

  “是,要想实现主动稳定性控制,前提是做到飞推一体化,眼下在这方面最有潜力的就是使用三轴四余度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的歼10。而且另一方面,单发飞机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

  实际上,歼10本身在气动层面上已经实现了全包线一级飞行品质、“无顾忌”操纵等特征。

  而常浩南要做的是在航空动力层面上也实现这一点。

  不过他还有另一个理由没说出来——

  苏27那个进气道实在有点过于简单,很可能收集不到一些特定情况下的数据……

第277章 海空对抗演习

  常浩南这一番解释直接拉满了对面两个人的期待感。

  也相当于表明自己肯定不会放611所的鸽子,算是给卢育英喂了颗定心丸。

  没办法,虽然是画饼,但这饼实在是太香了。

  “可惜我估计是没机会飞上十号工程咯……”

  许久之后,张九江才叹了口气,略显惋惜地说道。

  他虽然飞过当前空军装备的几乎所有型号飞机,但歼10作为华夏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种三代机,意义自然还是大不相同。

  但凡有机会,没人不想体验一下。

  “张教官年龄应该还好吧?”

  常浩南打量了一下对方的状态,看上去应该就是40来岁的样子,哪怕在战斗机部队也还能飞五年左右。

  “今年39,年龄倒是还好,但我是因为试飞大队人手不够,从航校被临时借调过去的,过两个月新一批试飞员选拔结果出来之后,就回宽城去当飞行教官。”

  张九江把手中的飞行头盔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对常浩南解释道:

  “要是等我们航校都用上歼10做空战科目训练,那估计没个十来年是指望不上了。”

  “原来如此……”

  这种情况确实没办法,又不能去干涉人家空军的人事变动,再说听张九江的口音,应该就是东北人,留在宽城航校未必就不是好选择。

  飞不上新一代战斗机,还是有机会飞新一代教练机的嘛。

  三人又稍微寒暄了一会,常浩南看着刚刚去招待所休息的巴方代表团成员已经陆陆续续又出现在了内场,便告别了卢育英和张九江。

  而当他从内场离开的时候,正好再次遇到了那位调度室主任。

  “下午好,杨主任,又见面了。”

  “下午……”

  对方似乎在边走边想着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回答说到一半,才发现迎面从内场走出来的竟然是上午才见过面的常浩南:

  “常工程师?”

  “你和611所的人也认识?”

  语气中满是震惊。

  “哦……之前跟他们合作过项目,所以认识一点人。”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那位杨主任直接就是一个绷不住。

  作为在阎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油条,他当然见过那种人脉遍布整个系统的大佬。

  但是没见过这种年龄的。

  按照常浩南这个岁数,一般都是刚刚进入行业的苦逼小年轻,能把跟自己课题组合作的甲方领导认全就不错了。

  并且像面前这位一样大摇大摆在内场里面晃悠,绝对不是认识“一点”人那么简单。

  不过这种事情,别人想要低调,他也不会傻到直接戳穿,只是在心中暗暗记住了这个略显年轻的面孔。

  此子以后大有可为.jpg

  其实常浩南的大概情况,阎良这边的领导都是知道的。

  只不过前者从一开始就是通过杜义山和杨奉畑参与到航空工业系统的项目里,因此除了直接的业务联系之外,根本就没接触过像杨主任这样的中层干部……

  ……

  关于歼7F的飞行表演和地面展示等活动,总共进行了三天时间,常浩南也得以有机会直观地欣赏一下自己这个“开山之作”的性能表现。

  上一世,常浩南真正参加工作的时候,为数不多的歼7C/D都已经退役,所以他并没有见识过这种型号的飞行性能。

  但服役数量巨大的歼7B和歼7E他是见过的。

  全新制造的歼7F2换装了和E型类似的双三角翼,以一定的高速性能为代价换来了高亚音速下更好的机动性,至少在望远镜可及的目视范围之内,可以看出这种型号相比重量更轻的歼7E,在回转半径、爬升能力等方面丝毫不落下风。

  至于超视距作战能力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0和1之间的差别。

  想想还有点小骄傲。

  当然这几天时间里,负责对那架飞豹进行改进的众人也没闲着,而是共同开始对整个试飞流程进行设计。

  相比于华夏过去的所有飞机,歼轰电7有两个全新的功能。

  一是对频率在6-9Ghz范围内的C波段或X波段的雷达进行转发式干扰,二是借助第三方非合作的电磁波信号实现被动探测。

  这两项都需要进行测试。

  而目前华夏军队装备的最大量的防空系统是红旗2及其各类改进型,使用的火控雷达工作在S波段。

首节 上一节 20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