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05节

  美国人的那个吊舱在设计时是根据苏制老式防空导弹进行过波段优化,因此可以作用于S波段,而常浩南在选择干扰范围时自然要瞄准爱国者系统的AN/MPQ-65雷达和标准2系统的AN/SPG62照射雷达。

  刚引进不久的S300PMU1系统里面倒是有一部C波段雷达,但这寥寥几套系统目前正部署在京城和上沪周边而且还正处在战术战法的演训阶段,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不可能随便调走。

  至于在两个核心都市圈周围直接搞测试这种事情更是想都别想——如果电磁干扰能力不达标也就罢了,万一干扰效果超出预期,那怕是要搞出大新闻来。

  因此一来二去,试飞院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同样由常浩南经手过的一个新型号——运8J空中警戒机上面。

  从英国买回来的搜水2000MS雷达正好工作在X波段。

  虽然运8J的设计初衷是配合歼轰7对海面目标进行搜索,但这个型号从一开始就是拥有一定对空搜索能力的,也是华夏海军对于预警机使用的一个初步探索。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运8J和这些歼轰7一样属于海军航空兵,这样可以免去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相当麻烦的跨军种协调问题。

  “这样倒是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已经从金陵赶回来的郭林看着纸上被修改了很多遍之后的方案:

  “但我们还需要一个第三方信号源,这个倒是不限定什么波段,用来测试被动雷达的效果。”

  “跟运8J一起,找个海军雷达站好了。”

  旁边有人提议道。

  试飞院的代表摇了摇头:

  “但海军雷达站可没办法搬到内陆来,不如直接从你们电科集团弄一座雷达。”

  “要是这么说的话,从金陵把雷达折腾到西北也有点麻烦……”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一直没有表过态,只是低头沉思的常浩南突然抬起头来:

  “其实我们没必要把目光局限在内陆。”

  “怎么说?”

  所有人同时看向了常浩南。

  “完全可以在海上进行测试,反正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管歼轰电7也好、运8J也好,假想的使用环境都在海岸线以外,而且海上的电磁环境也一样相对干净。”

  “另外还有一点,我记得我们是不是有个舰艇编队正在外面访问?”

  一句话引得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候可没有搜索引擎可以瞬间找到相关新闻。

  好在体制内的单位,报纸总归是不缺的,很快有人找到了相关新闻。

  “没错,一个驱护舰编队,3月出发,对东南亚各国进行访问,预计本周末返航。”

  “具体的舰艇配置呢?”

  那人又低头看了一下报纸:

  “去年才刚服役的113岛城号,和94年服役的542义安号。”

  一艘052和一艘053H2G的配置。

  算是在1997年就是海军能拿出手的最强驱护舰组合了。

  “这样的话,两艘舰艇都有对空探测能力。”

  常浩南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如果海军方面愿意,可以在编队返航的过程中,趁着咱们做电子战测试的机会,搞一次海空联合对抗演习。”

第278章 我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

  这个建议瞬间打开了会议室里众人的思路。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个年代,海军搞远海训练已经属于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有两到三支舰艇编队在远洋执行任务基本成为常态。

  但是搁在90年代末,这属于做梦都不敢想的场面。

  由于长期以来的“装备维持费用”真的只够维持装备的基本存在,所以别说远洋航行,舰艇部队连出海的机会都不那么多。

  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人员训练水平和经验不足。

  结果就是多数训练科目只能在港口甚至岸上进行,正常的编队航行对于海军来说往往都属于需要高级军官带队的大活。

  至于比较复杂的战术演训那就更少了,很多时候需要舰队,甚至军种层面协调才能完成。

  近两年对于训练虽然有所重视,但情况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关键还是穷。

  军费虽然在涨,但基本都涨在最急需的装备采购费用上面,其它地方只能往后稍稍。

  这样的背景下,能借着出访编队返航和飞机测试的机会,在不额外花钱的情况下搞一次演习,显然是相当难得的机会。

  并且在宣传上,这种多兵种,甚至还是真正意义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也足以称得上是贴近实战。

  所以按理来说海军那边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

  众人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了。

  “所以咱们是要用歼轰电7和运8J配合,去对抗那一驱一护的编队?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郭林看着面前的报纸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是海军方面一直以来寄予厚望的配置,所以也不怪他第一时间想到。

  那张报纸上最显眼的地方有一张黑白照片,是在暹罗梭桃邑军港拍摄的两艘舰艇合照。

  根据报道,参观者为数不少,尤其是位于当地的华人群体。

  毕竟是来自家乡的舰艇。

  然而,作为华夏海军目前最先进的型号,二者装备的海红旗7和红旗61仍然只是有效射程不超过10公里的近程点防空装备,并且每次只能攻击1个目标,基本只具备理论上的防空能力。

  要让它们面对那架象征着目前华夏最高水平的电子战飞机,还加一架空中警戒机,属实是没什么“对抗”的价值。

  “那样就没什么价值了,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舰艇编队来说。”

  常浩南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方面,因此当即摇了摇头:

  “我的计划是,模拟我军舰艇编队遭到假想敌对海攻击机群空袭,电子战飞机前出对编队进行保护,并利用舰载远程警戒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通过被动雷达定位手段找到对方的指挥机,然后一举击落。”

  就现阶段可能爆发的海上冲突而言,这才是严重缺乏区域防空能力的华夏海军更有可能面对的真实情况。

  并且这样调整之后的双方配置显然要公平得多。

  运8J虽然只有一架飞机,但它本质上是模拟一个攻击机群,只要两艘舰艇持续出现在它的雷达搜索范围内一段时间,就可以被判定为击毁。

  当然,真正跟在运8J后面起飞的模拟攻击机最多只有一两架意思意思,再多了实在是飞不起。

  不过为了增添一些实战气氛,倒是可以考虑发射几架模拟反舰导弹的低空靶机,让两艘水面舰艇也有点事做,不至于全程当个气氛组。

  还有一点常浩南刚才没说出来的原因是,修改之后的方案可以让岛城号上面随编队出访的一名高级指挥员不至于太过难堪。

  总之,这个想法很快被定为了上报的最终测试方案。

  对于他们这些军事指挥方面的门外汉来说,计划最多也就做到这个地步了,更加详细的部分,只能交给海军那边来完成。

  ……

  两天之后,这场对抗演习的申请便不出预料地获得了批准。

  于是,早已万事俱备的常浩南等人遂乘坐一架运7,跟着那架歼轰电7一起转场到了位于东莱的一座军用机场。

  在常浩南参与下比原来时间线上早了近两年完工的第一架运8J则早已经在两个月前就交付给了海航2师4团这支全军目前唯一的特种机部队进行试用。

  尽管这个团目前实际上只有8架飞机(另外7架是运8X巡逻机和水轰5),但仍然是整个海军航空兵的宝贝疙瘩。

  这一点从他们招待所的条件上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休息半天之后,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既然是演习,开始之前总要有个导演部协调和推演的过程。

  像朱日和那样事先完全不设预案的高拟真度演习在这个年头想都不用想,你敢搞那就敢出乱子。

  走路都没学明白,肯定不能指望着一步到位直接会跑步。

  而且说到底,对抗演习只是捎带手,这次的主要目的毕竟还是要给歼轰电7和那个二号吊舱做测试。

  从配合测试的角度上,也得让参与的其它两方知道大体流程是什么。

  作为一种全新的装备,那架运8J由团长沈涛亲自驾驶,担任本次演习中的蓝军,与他配合的还有同一个师隔壁团的两架轰6D。

  它们将负责模拟两个编队的攻击机对红方发动攻击。

  实际上就是发射两枚由鹰击6改装的靶弹。

  这也是整个演习过程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没办法,条件有限,只能让一架飞机充当一支军队了。

  至于红方,除了计划中的两艘军舰之外,就只有那架常浩南他们带过来的歼轰电7。

  “你们确定要用一架飞机挑战我们三架?”

  沈涛知道那两艘只有近程防空能力的军舰其实并没有参与对抗的资格。

  他转过头,看了一眼窗外机坪上停着的那架歼击轰炸机。

  从外形上看,跟正常的歼轰7相比只是多了几根外露的天线而已。

  他虽然是特种机团的团长,但之前也跟友邻部队的歼轰7配合过,非常清楚这种飞机除了名字叫做“歼击轰炸机”,以及机动性确实不错之外,并没有什么可靠的对空能力,主要问题是缺少性能出色的雷达,导致没办法在远海及时捕捉到目标。

  所以,尽管他这边的三架飞机都不具备空战能力,但演习取胜的标准是只要完成模拟攻击就算蓝军获胜,所以沈涛并不觉得自己会输。

  主要是自从接手这架运8J以来,他已经进行过好几次模拟攻击训练,搜水2000MS的性能确实了得,在200公里外就能轻松发现水面上护卫舰大小的目标,再结合射程高达150公里的鹰击6,根本无需接近到风险较大的距离上。

  要想靠一架飞机,在半径几百公里范围内找到三个空中目标,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

  常浩南非常笃定地点了点头:

  “其实之前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本来是想再给你们蓝军加上一个歼击机护航编队来着,但你的上级表示手里没有航程足够远的战斗机用来模拟,所以只好放弃了。”

  这个时候在胶东半岛驻扎的海航战斗机部队只有短腿的歼7以及更短腿的歼6,基本上起飞没多长时间就要返航。

  一句自信十足的话让沈涛差点不知道怎么回答。

  “行吧,那我倒要看看,你们能用那一架飞机玩出什么花样……”

首节 上一节 20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