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76节

  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可以在如此多的领域内做到专精。

  并且还具备在大局上统筹协调的能力。

  从此以后,在华夏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行列内,就出现了一个传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对于当事人常浩南来说,他的任务确实最为繁重,不仅要负责完成软件的第一部分,也就是针对强耦合多场问题所开发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方法,还要解决其他人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提交给自己的程序进行功能测试和debug。

  编写程序本身对于常浩南来说倒不会消耗太长时间,8小时工作制足够完成。

  毕竟他已经破天荒地花了1500点“巨款”,让系统直接给出了结果,在工作效率这块自然也是提高到了一个他自己都有点不太敢相信的程度。

  问题在于后面两个部分。

  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那样发达的高速互联网,允许软件开发者即便相隔万里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64K国际专线的网速如果用来传输代码的工程文件,那恐怕整个项目组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要干等着。

  所以只能是搞集中开发!

  同时,在宋建的安排下,华夏科学院也提供了鼎力支持,为项目组授权了所有曙光系列超算的高级应用权限。

  文件层面的优先级仅次于在1996年7月29日最后一次核试验之后启动的核爆模拟项目。

  但考虑到哪怕是模拟核爆也不可能天天都做,因此实际上就是最高。

  所以,参与项目的30个课题组近200号人,被常浩南分别安排在了京航大学超算中心和计算所的科研楼里面。

  然后每天下午,都会由计算所方面派出专人将一些无法内部解决的问题和阶段性成果集中起来,通过人肉携带硬盘的方式交给常浩南,再把前一天的反馈结果拿回去……

  应该说,这是常浩南重生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什么叫“集中力量办大事”。

  毕竟之前他解决的那些问题,实际上都并没有需要动用多少资源,大多数时候一个厂所级别的单位也就解决了。

  尽管这一次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但是在领导层面上,还是涉及到了科工委、国家科委、经贸委和计委等诸多部门的协调。

  能这样一路把绿灯开下来,并不容易。

  总之,这段时间的常浩南几乎足不出户,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

  直到7月16日这一天。

  他接到了一通直接从国防科工委打过来的电话,让他当晚去参加一场会议。

  并且来接他的专车已经在路上了。

  电话不是来自丁高恒或者怀国莫本人,而是科工委的办公室。

  因此这绝非一次稀松平常的私人会面。

  对方自然不可能在外线电话里面直接提及会议主题,但既然提前几个小时才通知到,想必是什么紧急事件。

  常浩南简单回忆了一下,并不记得1997年7月中旬发生过什么大事。

  他把今天手头剩下的一些工作交给徐洋,又通知计算所那边今天下午不用过来了。

  随着开发进度的不断加深,项目组成员的能力水平,以及对于软件本身的了解程度也逐渐升高,每天送到常浩南这里来的问题,以及从软件中找出来的bug已经大大减少。

  要是搁在一个星期之前,常浩南甚至不敢这样放下半天的工作。

  第二天非得爆炸了不可。

  ……

  当常浩南赶到科工委,又梳洗一番换上一套稍微正式一些的衣服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长条形会议桌的周围已经坐满了大概一半的人了。

  他不动声色地环顾一周,发现自己只能认出来坐在首位的丁高恒、左手边第一位的怀国莫,以及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董事长梁卓平。

  没办法,虽然他在科工委差点就混出来了一间独立办公室,但一直以来都是直接跟一正一副两位主任接触,对于下面的一些中层干部……

  对不起,真不熟。

  而且从其中一部分人的穿着打扮来看,好像也不都是科工委系统内部的人。

  然后他就被丁高恒给叫了过去。

  “这就是你之前跟我提过的那位常浩南同志?”

  跟丁高恒一起坐在主位的另一个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常浩南,然后对他伸出手。

  “国家经贸委,王宇忠。”

  虽然常浩南是第一次见到此人,但这个名字他还是有印象的——

  刚从江城回来的时候,丁高恒曾经跟他提过一嘴。

  “王主任,您好。”

  常浩南的态度还是非常热情的。

  毕竟他现在手里面的那300万经费就是人家给批的。

  面对金主,态度好点不丢人。

  再说以后他要是真的成了国企负责人,少不了要跟对方打交道。

  “来,坐这边。”

  没想到王宇忠更热情,直接把常浩南拉到了右手边的第一位。

  也就是跟怀国莫对面的位置。

  “王主任,这……不合适吧?”

  开会时候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对方直接把常浩南安排在这里,甚至让他有一种是不是在捧杀自己的担忧。

  不过旁边的丁高恒也示意常浩南安心就坐即可。

  “有什么不合适的,今天这场会之所以能开起来,说句实在话,小常同志你比我和老丁发挥的作用可大多了!”

  王宇忠也跟着解释道。

  “所以这场会……是关于什么的?秘书通知我的时候也没说过。”

  常浩南还是有些好奇。

  听到这个问题,旁边和对面的三个人竟然都露出了笑容。

  “看来小常最近一直在忙那个项目组,没腾出时间看新闻吧?”

  丁高恒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看上去有几十页的资料,递到了常浩南手中:

  “看看吧,这是属于整个华夏航空产业的胜利,也是属于你的胜利!”

  说完还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常浩南接过资料,翻开第一页。

  先是一愣,然后顿时大喜过望——

  “美国航空局和商务部那边……妥协了?”

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国航空局提条件,攻

  守易型!(日万,求一波月票~)

  这类闭门会议并不是最正式的大会,加上大洋彼岸那之前感觉不可战胜的对手这次竟然出乎预料地选择了妥协,对于这里的所有人来说终究算是一场大喜事,所以气氛总体上没有那么严肃。

  结果就是一直到会议正式开始,几乎每一个与会者都要跑过来和常浩南握一握手,让后者一度有些不太适应。

  好在这样令人如坐针毡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各位来自科工委、经贸委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同志们,我们的会议现在开始。”

  随着丁高恒简练的开场白,整个会议室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像是丁高恒和王宇忠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内部会议上亲自开口长篇大论,因此是由一名坐在常浩南身边的办公厅工作人员负责对整个波音-麦道并购案进行简单回顾。

  华夏与欧洲从去年年12月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开始,就采取了策略类似的动作,也就是以并购双方向各自境内的航空公司销售产品,且将对经济区域内大型商务喷气式飞机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为由宣布行使管辖权。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两边还处在一种“立场接近但各自为战”的状态。

  但双方都很快意识到,这么搞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例如在二月份的时候,美方就利用那次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空难,试图先迫使欧洲妥协。

  不过这在随后反而间接促成了华夏和欧洲在航空安全和航空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

  也就是4月份签署的那个协议。

  这显然是一件完全出乎FAA预料的事情。

  以至于直到一个多月以后,协议内容被完全确定下来的时候,他们都没能做出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过那之后美国人也不是毫无动作。

  比如通过和带英新一届内阁的沟通,发现6月末的那次,背后就是美方在推波助澜。

  当然,要说他们自己一点想法没有,那正常人肯定是不能信的。

  只不过如今双方关系转暖,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了。

  而随着最后一个国家英国的批准,7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一项具备法律效力的决议,宣布波音与麦道的并购行为与共同体市场不相容,要求并购当事方对原并购计划进行修改。

  两天之后,美国国防部联合司法部向华夏和欧盟两方面发出通知,称否决该项并购将会给美国国防利益、相应的服务业及美国国内的就业市场造成极大的损害。

  不过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任谁都知道,这种空口无凭的威胁实际上是走投无路的表现。

  果然,7月15日,也就是前一天,波音公司宣布获得商务部的批准,开始与欧盟和华夏进行三方谈判,并表示正考虑在并购协议中加入防止限制竞争的相关条款。

  当那位工作人员说完最后一项内容之后,会议室里顿时爆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

  不需要组织、也不需要带头。

  实际上,整个会议室里面,最需要这个流程的可能是常浩南自己。

  尽管他在背后推动了华夏从入局一直到跟欧洲方面加深合作再到如今破局的几乎全过程,但却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持续性的跟踪关注。

  就连波音公司做出让步的决定,都是来了会议室之后才知道的。

  但即便是那些之前就已经得知了这条消息的人,在这种场合下也依然难掩激动。

  尤其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同志。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些年以来,华夏在商业领域到底吃过多少亏、受到过多少不平等待遇。

首节 上一节 27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