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77节

  每一次遇到争端,最后几乎都是以自己这边的妥协告终。

  在硬实力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谈判能做到的事情,着实不多。

  很多年轻一些的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案例。

  而这一次,却让他们瞬间建立起了信心。

  直到丁高恒抬起手示意,掌声才逐渐平息下来。

  “虽然我们目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在最终的谈判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是不能有所松懈。”

  所有人都恢复了正襟危坐的状态。

  甚至腰杆挺得都比刚才直了不少。

  “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最新的情况。”

  王宇忠目光从左到右扫过会场,然后才开始说道:

  “根据我们谈判代表团从布鲁塞尔方面发回来的消息,欧盟方面开出的条件是:

  一、在十年之内,波音将保持麦道公司的商务飞机制造部门道格拉斯公司的独立法律地位,并每年向欧盟方面递交一份关于道格拉斯公司的运营情况报告;

  二、在十年之内,波音公司不得签订任何排他性供货协议,并且放弃在美洲航空公司、德尔塔航空公司和大陆航空公司享有的20年独家供货权,但空中客车公司不受此限制;

  三、波音公司将许可所有竞争者使用其到目前为止拥有的、由政府财政资助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所获得的专利成果和技术秘密;

  四、波音公司保证不在与供应商的交易中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该条款将受到欧盟理事会的定期审核。”

  四条内容讲完,他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根据我们和欧盟互通有无的情况,波音和美国航空局应该会接受这个条件。”

  一时间,会场里所有人的表情都精彩极了。

  常浩南相信,如果不是两位老大坐在首位压着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下意识爆出粗口。

  “这……简直不敢想象……”

  许久之后,才有人用略微颤抖的语气感慨道。

  谁能相信,一直以来作为航空业霸主的波音公司竟然会同意这样的要求?

  别的不说,光是第二条,波音在十年内不得签订排他性供货协议,但空客却可以签,就很有可能直接造成美欧双方在市场份额上的地位调转。

  所谓排他性供货协议,就是要求购买飞机的航司不得同时购买同类型的其它竞品,作为条件,航司一般会获得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这是强势方用于打压弱势方的有力武器。

  如果必须做出二选一,那么至少在90年代末,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波音而非空客。

  然而现在形势却骤然逆转。

  “看来,波音在这件事情上承受的压力,要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啊……”

  就连坐在常浩南对面的怀国莫都花了一段时间才平缓下来。

  “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

  丁高恒说着轻轻敲了敲面前的桌子:

  “既然美国人能对欧盟同意如此苛刻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提出些什么条件?”

  刚刚喝了口水的王宇忠则补充道:

  “目前美国人主动提出的一个条件是,愿意和JAA一样,和我们达成支线客机的适航互认,标准也是一样的50吨、100座及以下,并且需要在我国境内生产。”

  今天晚上大家遭受的心灵冲击已经不少,但这样的条件还是让不少人又双叒叕开始面面相觑。

  “似乎……是很有诚意的条件?”

  “是了吧……之前跟欧洲那边互认的时候,咱们好像也出了不少技术来着……”

  “能跟FAA和JAA把支线互认都谈下来的话,应该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

  谈判这种东西,归根结底要从实力出发。

  欧洲毕竟有空中客车这么一个跟波音对等的公司,所以才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

  华夏这边的航空技术相比起来终究要落后不少,因此理智上说,也不可能提出来跟欧盟一样的条件。

  退一步说,欧盟那四条里面,第三条本来就是面向全世界的,不用重新提出来一次,而另外三条对于华夏的意义也不大——

  你总得先造出跟波音等量齐观的竞品来,才能说排他性供货的事情。

  所以大家基本上是觉得,能把支线客机的适航互认给拿下来,就已经是远超最开始预期的结果了。

  最多也就是像跟空客那样,增加一些在华夏境内生产波音飞机零部件的协议。

  反正一并塞进那个尚未完成选址的航空产业园就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常浩南举起了手,示意自己要发言。

  自然马上获得了同意。

  “我认为,美国人的这个条件很有迷惑性,诚意不够。”

  “因此,应该重新考虑制定新的谈判原则,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第368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

  “这……”

  对于常浩南这次的表态,就连丁高恒和怀国莫都觉得有些惊讶。

  毕竟在之前和欧洲谈判的时候,正是前者首先提出了与对方进行支线飞机适航互认的建议,最终帮助整个华夏航空制造业打开了新局面。

  怎么到了美国航空局这里,意见就变成了反对呢?

  “常工……”

  尽管在场的所有人多少都了解常浩南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的作用,但还是有人忍不住开口想要反驳。

  不过却被丁高恒抬手制止了。

  “常浩南同志,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自不同系统的人对于常浩南态度上的区别了。

  丁高恒的眼神和语气中更多是带着郑重和询问。

  过去的很多次经验都已经证明,常浩南不会做无的放矢的事情,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充足的理由。

  而旁边的王宇忠虽然也很认真,但表现出的更多还是好奇。

  毕竟他关于常浩南的认知,基本全都是来自于他人的转述以及报告材料之类的间接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JAA的适航证算是雪中送炭,而且哪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为此做出一些技术上,以及政策上的妥协都是值得的。但现在FAA拿出同样的条件,就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了。”

  如今的常浩南早已经不会因为这种场合而产生什么紧张情绪了,因此只是清了清嗓子,便拽过话筒开始发言:

  “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没有条件单独进行适航审定的市场而言,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资格效力是差不多的,都可以很方便地帮我们打入当地的市场,从这个角度上说,多拿一个和FAA之间的适航互认,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商业上的好处。”

  条理清晰的解释当即说服了一部分刚刚处在兴奋中的人。

  当然,还是有人对此保留着一些念想:

  “可是……如果能达成这个协议的话,不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航空产品未来在美洲打开市场么?”

  在美国影响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南北美绝大部分国家,FAA确实要比JAA有说服力一些。

  但只能说这个年代的人,对于自由市场这一套还是过于轻信了。

  “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否拿到FAA的适航证,我们都几乎不可能打入美洲市场。”

  常浩南微微摇了摇头,同时飞速思索着要给出个什么理由。

  1997年不是2020年,如果从贸易壁垒角度解释,效果恐怕不会好。

  毕竟这年头的美国人不管怎么说,确实是在身体力行推广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说二十多年后美国人会筑起高墙,别说其他人,常浩南都很难说服自己。

  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航空产业领域入手:

  “目前全世界主要生产支线飞机的公司,庞巴迪、巴西航空都在美洲,再加上他们那边地广人稀,小型定居点数量众多,又比较有钱,所以他们的支线航空市场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高速发展,现在已经非常饱和了,像是达美航空、大陆航空、加拿大航空这些航司,支线飞机的比例应该都超过了三分之一。”

  “即便不考虑排他性供货这样的政策因素,支线飞机的利润率本来就相对单薄,已经用惯某一家企业飞机的航司几乎不会像干线飞机那样再保留另一种同级别的型号,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空间。”

  “所以,未来我们定位的主要市场,还应该是东南亚、中北欧以及环地中海地区,这些市场比较适合支线航空的发展,但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缺,尤其是对于90-100座这个级别的型号,几乎处于完全空白。”

  这一番话说完,现场的气氛跟刚才相比明显已经完全不同。

  “而且,对于美国方面来说,在欧洲那边已经把口子打开的情况下,再继续单独搞适航封锁,不仅不会影响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对FAA自己的权威性不利,毕竟对面现在应该也已经知道了,我们在航空气象学和飞行安全领域的研究水平完全是一枝独秀的状态。”

  常浩南又在最后加了一颗重磅筹码:

  “所以我猜,就算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不把这条内容加进去,FAA也早晚会跟进和我们的支线飞机适航互认,他们这一波,相当于是空手套白狼啊……”

  他不露痕迹地提到了本次翻盘的关键,也就是华夏领先世界的飞机防除冰技术。

  顺便也增强了他自己的说服力——毕竟这技术可以说是他一手主持研发的。

  这下,包括王宇忠在内,对外经贸合作部和国家经委的与会者们,对于常浩南也更多了一层重视。

  就像在611所时候的情况一样。

  听说一个人很牛逼,和发现这个人真的很牛逼,感觉还是大不一样的。

  “常浩南同志的意见,给我们很多启发啊……”

  王宇忠说着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看来,我们确实是有些保守了,应该可以提出一些更加有利于我方的条件!”

  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注意到,他刚刚实际上已经在面前的本子上记了不少东西。

  这让一些经委那边的同志顿时感觉有些惶恐——

  刚才不少人只顾着听常浩南的发言,并没有关注到王宇忠的动作。

  结果自家老大都记了笔记,你不记,是不是心里还有什么想法没说出来啊?

  于是纷纷提起笔,开始整理记忆中刚刚常浩南总结的几条理由。

首节 上一节 27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