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2节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未来的市场方面考虑,继续叫这个名字都有些不妥,你来帮我们想一个新名字吧。”

  运7飞机的仿制原型是苏联于60年代末期投入使用的安26运输机,而这两个名字的口碑都比较一般。

  尤其是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夏民航接触到图154M、MD80、波音757-200这些80年代投入使用的新型飞机之后,更是迅速失去了继续运营运7、运8系列运输机的兴趣。

  此前603所在运7基础上研制的运7-100改进型,就是在经历短暂的服役历程之后被很快淘汰的。

  所以周永航其实早就有了把新客机改个名字重新开始的念头,正好又赶上这次机翼大改的机会,只要提出来估计就能得到批准。

  “起名字……”

  这个问题倒是难住了杜义山。

  主要华夏过去的飞机命名实在也没什么花样,就是朴素的飞机类型-数字编号,比如运8、强5、歼轰7之类的,所以几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算了,这件事倒是不着急,等你什么时候有了主意给我打个电话就行。”

  “这样也好,我有时间去问一下小常他们的意见,年轻人嘛,想法会比咱们灵活一些。”

  在结束跟周永航的通话之后,杜义山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京航大学。

  第一件事,自然是跟常浩南说一下他的主动颤振控制系统顺利通过验证的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常浩南其实已经知道了,所以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惊讶。

  因为他之前正好在看系统面板,然后发现自己的科研点数突然从36涨到了惊人的76。

  显然,以他目前做过的几件事情来说,只有颤振分析和主动颤振控制方法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只不过这种反应又让杜义山对常浩南不由得高看了几眼——

  老成持重,不骄不躁,绝对是能成大事的人。

  于是他又很快把话题转到了第二件事上,也就是给运7-200A飞机一个新的名字。

  这倒是让常浩南颇为意外。

  主要是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会提前,而且还落在了自己头上。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最终还是决定使用它在原本时间线上的名字。

  “杜老师,我想,既然这是咱们华夏按照对接国际的新标准设计的第一种客机,不如就叫它‘新舟’吧。”

第49章 歼F【推荐关键期了,求追读!】

  第49章 歼7F【推荐关键期了,求追读!】

  一周之后的一个上午,611所的风洞测试中心内。

  卢育英坐在控制室里,等待着这座新投入使用的风洞完成进气道试验所需的全部调试工作。

  而在他手边,就放着那个被加急制造出来的缩比模型。

  在结束和常浩南的见面之后,卢育英就带着前者提供的全部资料几乎是马不停蹄地飞回了蓉城,随后迅速安排手下的工程师以24小时两班倒的形式开始对设计方案进行最终的完善。

  由于常浩南已经几乎全部完成了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法所需的理论基础和模拟工具,因此整个初期方案设计和等比模型的制造过程一改前段时间的屡屡碰壁,进行得非常顺利。

  除此之外,考虑到这些技术资料几乎全都是电子版的,卢育英也顺理成章地在这个歼7F新方案的完成过程中尝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刚开始的两三天时间里,由于软件操作不够熟练,甚至有些老工程师不会使用计算机等种种原因,进度甚至还不如传统方式。

  但是在卢育英顶住压力,换上了一批年轻人之后,计算机的效率优势逐渐开始体现出来。

  就连很多一开始怨声载道的同志,在适应之后都纷纷表示不愿意再用回铅笔和绘图板了。

  在这样多重因素的buff之下,一星期的时间里,他们甚至拿出了存在微小不同的两版设计。

  而今天正在测试的,正是其中名为歼7F2的一版。

  不久之后,一个穿着淡蓝色工装的工程师手持一份报告走了进来:

  “报告卢总,风洞进气道试验系统已经校核完成,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和畸变指数的重复性精度都在设计指标要求的范围内,完全具备承担正式型号试验的能力。”

  “好,准备开始吧。”

  随着卢育英在报告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风动工程师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准备。

  超音速风洞每一次工作时间很短,根据测试的速度不同,长的也不过能达到几十秒,短的则可能只有几毫秒。

  如果要想对一个气动设计进行全面测试,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但由于歼7F的改动并不算大,卢育英这次的重点测试对象只有机头和进气道部分。

  再加上有常浩南提供的模拟工具,对于测试条件的选择也是有的放矢,所需要的测试次数只有通常情况下的一个零头。

  因此在测试开始后第三天的一大早,睡在办公室的卢育英就被一个电话叫到了风洞中心。

  “卢总,风洞测试结果跟咱们之前的计算结果的偏差极小,这个设计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卢育英的身影之后,一直在风洞这边值班的工程师兴冲冲地拿着测试报告走了过来:

  “您这次从京城那边拿回来的设计方法简直是神了,在70%进气流量以下,几乎完全都能对上,而且这性能,跟咱们之前的几版设计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卢育英接过报告,直接翻到了最后的结论部分。

  “好,好啊!”

  虽然只说出了三个字,但从他颤抖的双手和脸部肌肉上不难看出,这位资深飞机设计师同样处在巨大的兴奋之中,只不过定力更高罢了。

  “只可惜现在国内还没有做TPS模型模拟的条件,咱们的引射式模型在更高进气流量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准确性一般,所以只能做到这里了。”

  刚刚拿报告过来的年轻工程师不无可惜地说道。

  风洞这东西,也不是说有了个硬件就能马上发挥全部的能力。

  除了风洞本身之外,在里面接受实验的那个模型、测试数据的获取和后处理方式,甚至把模型支撑起来的方式都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就以刚刚说到的模型为例,发达国家从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应用的TPS模型,除内涵排气不能模拟高温燃气以外,其他条件都和真实发动机非常相似,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飞小时数。

  就算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引射式模型,西伯利亚恰普雷金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就能通过丰富的设计经验做到100%的进气流量模拟。

  而同样的模型,611所这边就只能模拟到70%-80%。

  很无奈,但华夏航空工业的基础就是如此。

  “一步步来嘛,我们国家的基础相比起来确实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弃追赶的步伐,就总有一天能把这些差距统统弥补起来。”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卢育英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在京航大学见到的常浩南。

  如果说之前还带着那么1%的将信将疑的话,那么现在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他已经完全确信,对方就是那种能以一己之力推动技术进步的绝世天才了。

  “下一步就是制造原型机,然后准备试飞了。”

  卢育英志得意满地说道。

  “可是卢总,咱们这个项目的经费……已经快要用完了。”

  旁边的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因为这个歼7新改型并没有找到启动用户,所以到目前为止的研发经费都是611所自己挤出来的,搞搞纸面设计和风洞试验还勉强够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飞机出来就是杯水车薪了。

  “没关系,今天下午有一场咱们所和附近兄弟厂所各项目负责人的研讨会,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卢育英说着把手中的报告装进公文包里,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风洞测试中心。

  ……

  当天下午,卢育英直接把歼7F的两版设计图、风洞模型和风洞测试结果一股脑地带到了会场。

  “目前对于歼7F改进型的先期设计一切顺利,风洞测试结果表明,其飞行性能相比目前的歼7E型提高明显……”

  “在去年,也就是1995年,以色列就为罗马尼亚升级了一批名为米格21枪骑兵的深度改进型,这证明仍然有很多国家需要一种成本低廉的二代改进型战斗机……”

  “考虑到市场前景,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两种子型号,也就是雷达直径520mm,可以直接由米格21F或歼7M战斗机升级而来的歼7F1,和雷达直径600mm,但必须全新制造的歼7F2……”

  “在歼7F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与京航大学进行合作,第一次尝试采用了全数字化设计方式,大大加快了设计流程,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其它型号的数字化设计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歼7F型号没有启动客户,但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技术价值,可以考虑以自筹资金的形式进行研发。”

  卢育英的介绍结束之后,场下直接陷入了几秒钟的寂静。

  感谢书友【丹青墨子】的500起点币打赏

  感谢书友【小小真真】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50章 抢人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由国企或科研院所自筹资金搞研发这种事情,在90年代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

  但对于航空工业系统来说确实还没有先例。

  毕竟研发一型飞机的所需要的花费动辄上亿元人民币,而战斗机又不像汽车家电这些商品一样可以进入民用市场流通,拿去外销还要考虑到国际关系的问题不能随便卖,回本的难度很大。

  因此普遍囊中羞涩的各厂所很难下决心拿出这么多钱来冒险。

  但是今天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技术出身,他们知道卢育英刚刚拿出来的这个歼7F改进型,确实风险很小,又很有市场。

  实际上,后者刚刚提到的罗马尼亚米格21枪骑兵,其换装以色列制新雷达之后,配套的雷达罩还是华夏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设计制造的。

  而这家研究所的所长就坐在第一排的位置。

  就算是611所自己,也从近些年来歼7M的出口中尝到了不少甜头,否则也不会在歼7E服役之后,立即着手开发对应的出口型号歼7MG。

  “卢育英同志,你能否估计一下,完成你图纸上面这个型号大概需要多少经费和时间?”

  一名来自黎阳发动机公司的专家首先打破了沉默。

  “研究经费方面,估计在4000-5000万元之间,至于时间,我有信心在一年内实现原型机首飞!”

  卢育英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早就已经思考过无数次这个问题。

  本来,在没有得到常浩南的帮助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8000万元和2-3年时间。

  但在去了一次京航大学之后,卢育英的信心跟之前已经完全不同。

  这一次,场下安静的时间比刚才还要更长。

  足足十几秒钟之后,才有一个坐在第二排的人用有些干涩的声音问道。

  “是人民币?”

  这个有些无厘头的问题让本来严肃到有些压抑的会场气氛骤然变得轻松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32/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