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节

  甚至从后面传出了几阵微弱的笑声。

  不过问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有情可原,不管怎么说,4000-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一架新飞机,哪怕是已有型号的改进型,听上去也确实有些夸张了。

  “当然是人民币,而且这还是相对宽松的估计。”

  “我看这个型号的设计应该已经接近完成了,那么作为一种深度改进型,子系统方面有没有需要我们兄弟厂所攻关的技术?”

  这次开口的是那位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的所长。

  显然,他已经开始考虑原型机制造方面的问题了。

  而这个问题卢育英,或者说常浩南考虑的更早。

  “目前只有三处地方涉及到新技术应用,一是为了减重需要使用C型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雷达罩,二是需要在1471G型雷达基础上,开发对应520mm和600mm口径的小型雷达,三是希望能够换装更新型号的座舱综合显示器。”

  都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

  或者说其实都可以依托现有技术。

  卢育英的这句话仿佛打开了开关一般,下面原本沉默的专家和领导们几乎同时开始了讨论。

  显然,已经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险值得冒。

  总体设计已经接近完成,又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风险。

  至于成本……

  将近10家厂所,凑个四五千万人民币还是不难的。

  几分钟的时间过去,台下的讨论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愈发激烈了。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对于台上的卢育英来说如同十几个小时一般漫长。

  最终,参与本次会议的厂所负责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同意以自筹资金的形式继续推进歼7F项目的研究!

  散会之后,611所的书记林毅春找上了因为没来得及吃午饭而想要到外面找两根香蕉填填肚子的卢育英。

  “老卢,你的这个歼7F项目,上个月咱们所里开会的时候完成度还很低,而这次伱拿出来的方案,就不说完成度突飞猛进的事情了,虽然和之前一样是下颌进气道,但是我也是搞技术出身,能看出来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更不用说你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的数字化设计。”

  说到这里,林毅春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卢育英:

  “你刚才提到在设计方面找京航进行了合作,难不成从那边挖到了什么宝贝?”

  关于常浩南的事情,卢育英本来也没准备瞒着,只不过刚才在台上时间本来就紧张,不可能花太长篇幅去介绍京航那边的具体情况。

  “宝贝么……这个形容倒也没错。”

  卢育英把手中的香蕉皮丢进垃圾桶:

  “是杜义山院士的一个学生,这个下颌进气道和圆锥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式,还有做超音速流体力学仿真的程序,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一个人?”

  林毅春露出了卢育英意料之中的表情——他自己刚开始和常浩南交流的时候,脸上应该也是一样的难以置信。

  “我知道这件事听上去非常难以置信,但确实就是这样,这个叫常浩南的学生,一个人就解决了困扰了我们将近一年的难题。”

  卢育英叹了口气回答道:“说实话,我在刚见到他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挫败感。”

  “好吧,看来确实是个天才……”林毅春勉强消化了这个有些骇人的消息:“不过你是怎么和他取得联系的?杜义山院士……应该跟601还有603那边走的更近吧?”

  “他在航空进展上面投稿了一篇论文,我恰好审到了。”卢育英微微仰起头回忆道:“之前在接收歼7测绘资料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了。”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巧。

  如果常浩南不是投的航空学报,如果他没有碰巧成为审稿人,那等他看到正式发表见刊的文章最早也得三四个月以后了。

  而林毅春则轻轻摸着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才抬头问道:

  “说起来,杜院士应该已经退居二线有几年了,他手里应该没有正在进行的总体设计了吧?”

  卢育英有些发懵地点了点头:“应该只有一些跟子系统相关的纵向课题。”

  “所以你说的这个天才,目前并没有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让他展示自己的能力,没错吧?”

  这个时候卢育英再怎么样也明白自家所长的意思了。

  这是想抢人呐。

  “您是说,咱们可以……”

  “你这个歼7F项目既然是咱们自筹资金进行的,那在人员安排和资金使用上面就要灵活很多,很多事情只需要知会一声就行,并不需要总公司那边的批准。”

  林毅春显然已经有了一些打算: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给杜院士课题组一个大课题,50万甚至80万的那种,然后让他们深度参与到歼7F项目中来。只要有了这么一层关系,那等到后面毕业的时候,就不难把他弄到咱们所里来。”

  卢育英很想说一句你们搞行政的心都脏。

  但他没能说出口。

  倒不是因为林毅春是他的领导。

  主要是……

  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办法。

第51章 【求追读!】八三工程(上)

  另外一边,在答应了杜义山的请求之后,603所周永航那边的动作也很快,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把“大展弦比平直翼的颤振模拟与主动控制”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给申报了上去。

  而常浩南的名字赫然位列完成人中的第一位。

  这个宣传效果自然不必多说。

  因此在从601所返回京城之后,杜义山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董事长,梁卓平。

  “杜老?”

  梁卓平看到门口的杜义山时愣了一下,连忙起身迎接:

  “我刚刚还在看603所提交上来的这份先进技术成果呢,您这次可以说是为咱们华夏航空工业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诶,别拍马屁。”

  杜义山朝着梁卓平摆摆手,自顾自地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

  “那个完成人名单你应该也看了,我就是作为项目管理人在最后加了个名字。

  这个成果啊,都是学生做出来的,我这把年纪的老骨头,也没必要再去跟年轻人抢什么风头咯。”

  梁卓平何许人也,听到杜义山的回答之后面不改色地继续道:

  “可不能这么说,杜老,那完成项目的人才不也是您培养出来的?这也是您的功劳啊。”

  说话间的功夫,他又从旁边拿过暖壶和茶罐,给刚刚坐定的杜义山泡了杯茶。

  经过刚才几轮对话,梁卓平已经大概猜出来了杜义山此行前来的目的,恐怕是跟对方的学生有关。

  这让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过去给航空工业做配套的工厂都改制成了民营企业。

  但经营这些企业的却还是以前的那些人。

  这些企业为了能拿到航空工业的订单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常会有人来找梁卓平,问他能不能指定某某企业作为供货商。

  以他的地位而言,其中大部分人倒是形成不了什么压力。

  但如果杜义山也来搞这一套的话,那确实还是有点麻烦。

  “名字排第一的那个叫常浩南的学生,是刚刚才加入我们课题组的,所以你非要说是我培养了人才,那我这老脸多少也有点臊得慌。”

  杜义山决定不再继续跟梁卓平兜圈子:

  “卓平啊,你猜他花了多长时间做完了603所的那个课题?”

  “既然杜老这么问,那答案想必应该很短才是。”

  梁卓平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椅上,靠在椅背上思索了片刻:

  “一个月?”

  “太长了。”杜义山笑着摇摇头。

  “一个月还长?”梁卓平眉毛一挑,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他过去也是工程师出身,只是后来才转到了管理岗,因此对于这些技术问题,哪怕并不精通但也多少有些了解。

  根据603所提交上来的材料,这个成果在飞机设计端的实现并不复杂,但原理非常精巧,并且还涉及到大量基础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的应用,开发过程的工作量必定不小。

  所以一个月其实已经是他自认为非常夸张的估计了。

  “那……半个月?”

  杜义山还是摇头。

  “总不能是一周?”

  梁卓平已经有些绷不住了,这个答案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

  一周时间,哪怕不眠不休也才168个小时而已,除非整个开发过程完全不走弯路,否则想都不敢想。

  “一天。”杜义山伸出一根手指:“他加入我们课题组的第一天,就梳理出来了把非线性颤振模拟和主动颤振控制的理论。”

  如果这个答案是从其它什么人口中说出来的,梁卓平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直接把对方赶出去。

  只有江湖骗子才敢如此口出狂言。

  但这毕竟是杜义山。

  脑子中的理智告诉梁卓平,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是真的,但情感却同时告诉他,杜义山身为资深院士,不可能闲得没事来找他的乐子。

  大脑飞速运转了几分钟后,梁卓平终于勉强找到了一个理智和情感都能认可的答案:

  “会不会……是他其实早就对此有所研究,只是在进组第一天把这个成果当做礼物送给您了?”

  结果杜义山直接否决:

  “不可能,运7-200A,哦,现在应该叫新舟60了,虽然不是涉密项目,但他进组之前不过是个还在上课的大三本科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相关数据。”

  “大三本科生?”

  只听当啷一声,梁卓平手中的杯盖直接掉在了桌子上。

首节 上一节 3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