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4节

  另一只手里端着的杯子虽然没有掉,但里面的水也洒出来不少,湿透了他身上的衬衫。

  自从收了常浩南做学生之后,杜义山见到的所有人,在听到对方身份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样的表现。

  所以他对梁卓平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

  “没错,这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在此之前甚至没有人跟他讲过一个项目要如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着自己,在一天时间里解决了。”

  杜义山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看向了连衬衫上的水渍都没想起来擦掉的梁卓平:

  “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伱说一下这个学生的事情。”

  眼见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杜义山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个学生,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天赋,都是我前所未见的,要是让他跟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地上研究生课然后做些普普通通的课题,我觉得不仅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咱们华夏航空工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梁卓平哪还能不知道杜义山的意思。

  “您是想把他放到我们这边来,直接参与项目?”

  杜义山点了点头:“还有一件事情你可能不知道,前几天611所的卢育英到京航大学专门找常浩南,交流了一些关于下颌式进气道设计方面的问题,应该是跟他们准备设计的歼7新型号有关。”

  “歼7F?611的那个项目也跟他有关系?”

  梁卓平也是前两天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不过因为是厂所自筹资金,总公司这边只有知情权,所以提交过来的信息也比较简单,里面并没有提到全部的技术细节。

  此时他心中的天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倾斜:

  “那……杜老的意思是,让这位小常同志去帮611所方面搞这个歼7改进型号?”

  “当然不是,歼7F是蓉城方面自筹资金进行的,我要是想让他参与那个项目,就不会来找你了。”

  杜义山说着站起身,缓步走到梁卓平的办公桌前,看着这位他过去的部下、如今华夏航空工业的掌门人:

  “我是想让他参与八三工程!”

第52章 八三工程(下)

  “八三工程?”

  听到这个项目名称之后,梁卓平的表情微微变了变,语气也略显犹豫起来:

  “这个……”

  “您也知道八三工程的分量,这件事情,恐怕不是我自己一言堂就能决定的。”

  “我可没说让你搞一言堂。”

  杜义山听到梁卓平的回答之后反而露出了一个笑容。

  要是对方在这种事情上搞大包大揽,反而才是需要担心的。

  “这件事情,你跟601所方面沟通一下,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这次603所申报上来的那个成果搞一个专家评审,一切按照程序来就可以了。我又不是要给你塞一个累赘进去,小常的能力在那个成果里面已经体现的很明白了,没必要搞得偷偷摸摸的。”

  “嗯……”

  梁卓平捏着下巴又思索了一会,终于点了点头:

  “杜老,这件事情我可以办,不过有两点得提前确定好。”

  “说吧。”杜义山点了点头。

  他知道事情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是没问题了。

  有新舟60那边的成功经验打底,无论什么评审都肯定能轻松通过。

  “首先,最近几年呢,我们原则上已经不再搞强制调档的操作了,所以只能先由601所把课题交给您的课题组,再由您选派课题组成员作为乙方参与项目,要想成为我们的正式职工,无论如何都得等到他毕业之后了。”

  所谓强制调档,就是如果国家认为某个岗位急需某一类人才,就可以在不经过本人和原单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工作调动,而且是连同编制在内一起调动。

  不过,一方面这样做十分不人性化,另一方面,除了真正急需的人才之外,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甚至别有用心之辈通过强制调档进入了待遇更好,或者更关键的岗位。

  因此到了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当然没问题,再说了,就算伱想把小常要过去,我还不舍得给呢。”杜义山嗤笑一声:

  “至于他毕业之后么……我看你们就未必请得动他咯。”

  尽管常浩南目前表现出的能力就已经十分惊人,但杜义山非常确定,这绝非对方的极限。

  一旦有机会在八三工程这样的大舞台上施展拳脚,常浩南腾飞的速度恐怕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梁卓平点了点头,按照杜义山之前的描述,他当然也知道对方是个天才,但在他这个位置上,规矩就是规矩。

  “第二点就是老生常谈了,与八三工程有关的所有项目都是深度涉密项目,相关成果基本无法公开发表,并且所有参与者在脱密期结束之前都不能出国,也不能进入外国企业工作。您知道,这种限制对一个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影响,所以需要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同意并且签署一份文件。”

  “哈哈,这方面你就完全不用担心了。”杜义山笑着摆了摆手:

  “小常跟我说过很多次,他认为华夏航空人的贡献,不是在论文上面体现出来的,他发到航空学报上面的那篇文章,就算投给美国的航空航天科学进展都完全没问题,包括在加入我课题组之前,我也给了他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你猜他回答我什么?”

  “什么?”

  梁卓平一挑眉,好奇地问道。

  “他说他并不认为我们跟国外之间的差距大到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出国去学,在国内就学不会的。”

  “好!这个回答好!”

  听到这句话的梁卓平竟然激动地直接拍了一下桌子并站了起来:“杜老,听您这么一说,我已经有些期待跟这位小常同志见上一面了。”

  说完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赶紧又重新坐回椅子上:

  “不过,按照刚才说的,601所会把课题交给您的课题组,这样的话,能够参与项目的名额应该不会只有一个,所以这件事可能不止涉及小常同学一个人。”

  “没问题。”

  杜义山当即同意。

  要想参与国防重点工程,保密政策自然是必须遵守的铁律。

  并且他的心中已经基本有了打算。

  在刘洪波等几个老师独立出去之后,杜义山的课题组规模本来也并不是很大,在读的博士更是只有两个人而已。

  其中方振明年就要毕业,并且他在能力上恐怕很难跟得上常浩南的脚步。

  所以第二个人选如果不出意外,就只能是姚梦娜了。

  实际上在刚刚通过那份设计说明认识常浩南的时候,杜义山一直觉得他和姚梦娜的天赋水平大概处在伯仲之间。

  只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前者就通过轻描淡写地解决新舟60的机翼颤振问题,证明了自己完全处在另外一个维度。

  但不管怎么说,姚梦娜也绝对不是常人能够随随便便达到的高度。

  而且她毕竟项目经验更加丰富,可以在技术以外的问题上帮衬一下常浩南。

  在确定了这些基本的事宜之后,梁卓平拿起办公桌上电话的听筒,拨出了一个号码。

  “喂,国防科工委吗,我找周琳司长。”

  “周司长您好,我梁卓平,关于今年603所申报的先进技术成果,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是的,这个成果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让京航大学的相关人员更进一步,参与到一些重点国防项目里面去?”

  “嗯……我已经和杜院士谈过了,他们在意愿和能力上都没有问题,至于具体的项目……八三工程应当比较合适。”

  “具体的安排还是要走流程,我的意思是尽快安排一个小范围的评审会,让601所方面派人参与,看看有什么相关领域的技术是亟待攻关解决的,再以课题的形式交给杜院士的课题组。”

  “保密方面的问题您放心,杜院士也是老航空了,而且对于所有直接参与项目的人员,我们都会进行相关培训,保证不出纰漏。”

  “……”

  挂断电话之后,梁卓平长舒一口气。

  国防科工委那边的态度似乎比他想象中要积极得多。

  他抬起头看向办公桌对面的杜义山:

  “杜老,接下来几天,您可能得跟我一起加班了。”

  感谢书友【叶落流年鲸落九霄】的2000起点币打赏

  感谢书友【武汉卿】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53章 直道超车【求追读!】

  与此同时,京航大学那边。

  由于已经是暑假期间,因此课题组里面的硕士生们都陆陆续续回了家,还留在学校的就只剩下方振、姚梦娜还有常浩南三人。

  方振是准备一鼓作气,完成那个机翼颤振分析的项目结题报告。

  姚梦娜则是准备留在学校继续学习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面的知识。

  至于常浩南……

  其实是因为他预判到了杜义山应该会找个项目让自己加入,所以在学校等着。

  因此过去的几天里面,他一直在继续研究不同条件下叶片外形对叶栅内部附面层气流分离的影响。

  非要说有什么实际收获的话,就是《航空学报》的编辑部来了封信,表示他的论文已经被直接录用,将在9月份正式见刊发表。

  以及吴懿范把剩下的3200元尾款结给了他。

  说明之前那个风扇设计应该是成功地战胜了富士电机的竞品。

  当然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终究有限,只是让常浩南的科研点数增加了4点。

  好在无论是设计风扇,还是给603所做机翼颤振分析的项目都是完全依靠他自己,并没有让系统帮忙。

  因此现在他手中总共有80点科研点数,哪怕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有思路的前提下应该也足够解决了。

  不过悠闲的摸鱼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四天之后的一个早晨,杜义山突然打来电话,让还留在学校的课题组成员准备参加当天下午的一场专家评审会。

  方振和姚梦娜听到这个消息无不一脸懵逼,毕竟他们之前根本毫无准备,而且也从来没见过催得这么急的学术会议。

  而早有心理准备的常浩南则是已经大概猜到了这次所谓“评审会”的真实情况。

  估计是有项目要找上门了。

  而且看这个架势还不像是一般项目。

  ……

首节 上一节 3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