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45节

  “现在的问题是,上级也知道工业发展不能没有一个统筹单位,所以……”

  他的目光扫过面前坐着的众人:

  “国家经贸委会成立一个冶金工业局,承担起一部分现在冶金工业部的职能。”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几乎一下子都聚焦到了常浩南身上。

  后者也顿时明白为啥这样一次看上去像是内部性质的会议要把自己也拉过来。

  毕竟他之前无意中提过一嘴,希望能在科工委下面成立一个专门主管装备制造业的部门,专门负责像是重型模锻压机这种需要集中全国力量来推进的重点项目。

  至少丁高恒,以及几个副主任应该都是听过的。

  就算当时大家没太在意,到眼下这个时候,也应该想起来了。

  “我记得,之前小常好像说过,咱们科工委可以……”

  坐在怀国莫对面的另一名副主任张东旭率先开口,说到一半又看了看坐在首位的丁高恒,在后者点头之后把常浩南当时的想法简单描述了一遍,然后向常浩南确认道:

  “是这样吧,浩南同志?”

  刚刚还在旁边做记录的兰新志也已经非常有眼力见地合上了会议记录。

  这种会,所有内容当然都要写进去,但具体哪些要原样记录,哪些要灵活处理,就是考验秘书水平的时候了。

  显然,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始终不错。

  常浩南点了点头:

  “其实当时我倒是没想过这么长远,只是因为跟颜永年同志,哦,是一名青华大学的老教授,沈鸿沈老院士的学生,跟他讨论重型模锻压机的时候,觉得有一个这方面的单位会方便一些。”

  倒不是他在这里谦虚,实在是这个时候他不方便表现出太离谱的预见性——

  丁高恒都不知道的事,你提前好几个月就知道了,这怎么想怎么不合理。

  而即便他这么说,也已经足够惊人了。

  “我是感觉到有点惭愧啊……”

  第三名副部长沈俊荣放下手中的茶杯:

  “当初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是小同志融入很快嘛,这就知道帮我们科工委争权夺利了……现在看来,还是狭隘了啊……”

  常浩南眼瞅着这个局面已经朝自己不可控的方向飞速发展,赶紧接了句话:

  “承蒙各位前辈和领导夸奖,但是再夸下去,我怕自己飘起来啊……”

  会议室中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哈哈哈,你能说出这句话,就说明飘不起来。”

  张东旭话虽然这样说,但好歹还是没有继续下去。

  短暂的轻松过后,讨论内容很快进入了正题。

  “不管之前怎么看小常同志那个建议,我们现在都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

  丁高恒示意兰新志可以重新开始记录,紧接着又继续道:

  “原机械工业部的职能很是繁杂,美国人也好,还有那些主张撤销的人也好都不是傻子,咱们不可能大包大揽地完全拿一个司局级单位给包圆下来,所以,这个新部门怎么建,管什么,又放弃什么,是个重点。”

  机械工业部是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部委,哪怕重组之后也是个庞然大物,体量比整个国防科工委还大。

  “小常,说说你的看法?”

  众人的目光再一次投向常浩南。

  主意最早是他出的,那怎么着也要听听本人意见才行。

  兰新志在写发言人员姓名的时候手都在抖。

  这个记录本上,除了记录人员,也就是他自己之外,此前就没出现过厅局级以下的名字。

  而常浩南在此之前就已经打了很久的腹稿,几乎是马上就回答道:

  “各位首长,我觉得肯定是抓大放小,原机械工业部那样事无巨细都要统筹规划的方法,咱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手,也未必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只要对于那些能够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关键装备和领域进行管理就够了,这样以点带面,就可以带动不少技术发展。”

  “至于新部门的名字嘛,不如就叫装备工业司如何?”

  常浩南说完自己的想法,看了看旁边的一群大佬。

  当领导真正想要听到下属意见的时候,是肯定不会自己首先表态的。

  所以丁高恒维持了沉默。

  “装备工业司……倒是不错,听上去还能跟军工扯上些关系。”

  张东旭首先点了点头。

  当然,明面上说的是赞同命名,实际上就相当于表示自己支持整个想法。

  他出身电子工业部,之前在常浩南和14所一起搞干扰设备,以及后面立项预警机的过程中就对后者颇有好感。

  “是啊,只不过我们这个不是武器装备,而是重型制造装备,跟他们玩个文字游戏……”

  办公厅主任也跟着表态,多个部门对于他来说只会是好事,自然不可能反对:

  “另外,我建议,原机械工业部下属的高校,是不是也可以纳入进来?”

  他能想到这块自然是因为过去的惨痛经验,当年船舶工业部转改成为华夏船舶工业总公司,并划归国防科工委管理的时候,就没人太在意这个事,直到上沪交通大学被划归到教育部,所有人才想起来追悔莫及……

  “这个……可能不妥吧,至少不能全都吃下来。”

  刚刚一直没说过话的怀国莫摇摇头:

  “咱们这装备工业司至少名义上不是继承原来的机械工业部,职能重复一点也就罢了,要是连学校也全都划进来,那就是演都不演了……”

  “倒是可以考虑把庐州工业大学划过来,未来那个航空工业园不是要放在庐州么,怎么也得有个属于咱们科工委的学校提供配套不是?”

  常浩南想起来了前些天他写的那份报告。

  “但还是湘省大学更好一点吧?”

  很快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不是说了要低调嘛,现在毕竟还在入世谈判,WTO的面子总要给一点……”

  有人解释道。

  “话说,我记得不是还有个燕山大学么?机械工业部下属的。”

  “燕什么大学?”

  “燕山大学。”

  “什么山大学?”

  “……”

  显然,这所学校的存在感不是很强。

  兰新志又一次合上了手中的记录本。

  这种像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的场面,总归还是要回护一下。

第455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

  月票!!))

  机械工业部下属院校一共只有三所,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

  最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要把庐州工业大学纳入到科工委管辖范畴内。

  除了需要在庐州设置一个配套院校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于这所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有一定的实力。

  但又不是特别有实力。

  这年头在华夏学车辆工程,是真不知道出来之后能干啥。

  合资企业能提供的最好岗位也就是车间工程师,而国内自己的企业……

  不说也罢。

  等到南汽和菲亚特那个联合研发中心落地,情况可能会稍有好转,但至少眼下确实没什么前途。

  坦克与装甲车辆倒是个出路,但1997年是啥概念。

  96A和99都还没着落,第二代的88A/B和更早的59/69坦克都已经停产,白板96坦克的数量稀少,整个华夏的装甲工业产能就靠86和92两种步兵战车维持着。

  解放军自己装备不了几辆,外销的话又完全竞争不过苏联解体之后几乎以废铁价处理的大量T72和BMP/BTR……

  总之根本没效益。

  稍微有点能耐的肯定是要往国外跑。

  这样一来,在国内留住一批中上水平的中流砥柱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在北方已经有京城理工大学了,南方也可以留个苗子。

  “那就暂时这么定下来好了,到时候往上面打个申请,应该就可以。”

  丁高恒的最终拍板,也意味着这个话题告一段落。

  当然,原则上说,分配人家机械工业部所属的高校,还是是要跟他们,以及教育部沟通一下的。

  但庐州工业大学此时连211都不是(2005年才入选第二批),不会有太多人关注,问题不大。

  “主任,是否考虑要把现在机械工业部制定产业政策的职权也争取一下?”

  短暂的寂静过后,政策法规司的司长抛出了一个稍微有些敏感的话题。

  尽管大方面上的产业政策是由国家计委制定,但机械工业部仍然可对于具体的执行方向作出指导,如果能拿过来的话,显然对政策法规司,以及他本人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国防科工委也有。

  不过这种东西,牵扯到的影响可就比刚刚那一个学校过来大多了,所以他也只能说是“争取”。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显然要谨慎很多,过去了足足半分钟左右都再没有人发言。

  “我觉得,还是不要过于贪大求全了。”

  最后只好由丁高恒自己出来表态:

  “产业政策制定这个方面,本身就比较敏感,也是被某些人攻击说市场化程度不足的主要靶子,至少在入世这件事彻底敲定下来之前,谁接到手里都是个烫手山芋。”

  虽然并没有把话说的很明白,但显然,他口中的“某些人”并不是美国人。

首节 上一节 34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