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63节

  但是这两天他说话说的腮帮子都疼,只要下了讲台就完全没有开口的欲望,因此直到这会,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才又想起来这件事。

  “嗐,本来是准备过来的,结果前段时间,航改燃机那边又有了新的需求,而且这次要的特别急,他们整个项目组最近都两班倒连轴转,实在是脱不开身。”

  “航改燃机……QC130的工程试验机不是已经交给船舶工业那边了么?”

  常浩南最近实在没腾出精力去关注燃气轮机那边的情况,但大家总归都在606所工作,只言片语总也听到过一些。

  QC130就是涡喷14航改燃的动力型号,130代表13兆瓦功率(大约1.8万马力),两台加起来用于推进一艘4000-4500吨级别的护卫舰怎么都够用了。

  当然这是航空工业内部的叫法。

  算是小名。

  大名么……

  还没起。

  按照过去的习惯,航改燃机的名字一般就是简单粗暴地直接加字母,比如涡桨6G、涡喷5G这样。

  但由于常浩南从去年开始的一系列标准化操作,目前包括气轮机在内的整个动力领域也在往命名标准化的方向去靠。

  只是到目前为止,并没能形成最终定论。

  所以就先小名叫着了。

  “QC130确实是交了,但是华夏石油公司那边,又紧急投资了一个发电用燃机的项目,经费很足,但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就交样机……”

  海谊德摇摇头:

  “他本来寻思去搞航改燃能稍微轻松点,结果现在整得比咱们搞太行的都忙,之前老阎还跟我说自己劳碌命,去哪哪就是日夜不分……”

  虽然动力燃机和发电燃机在核心结构方面不会有非常大的区别,但由于应用场景,以及使用的燃料不同,还是需要改变不少设计标定的。

  “国内什么地方这么着急用燃气轮机发电啊,华夏石油应该没有海上平台吧?”

  听到对方的回答,常浩南倒是有点好奇。

  一般来说,海上石油平台受限于空间问题,会更青睐体积紧凑的燃气轮机,这方面过去一直都是进口,而陆上油田虽然最佳方案肯定也是燃气轮机,但总归有其它平替。

  “不是国内用。”

  海谊德说着用汤匙舀起一块狮子头放进自己的碗里:

  “华夏石油这些年的石油储采比越来越低,所以急着开拓海外市场,这个燃气轮机好像是一个华苏石油合作项目要用。”

  “不是等会……”

  常浩南直接就是一个懵逼:

  “跟谁合作?”

  “哦……苏是指苏丹,不是苏联……”

  海谊德也很快意识到了这段话里的歧义,笑着解释道。

  “那未免也有点太急了,今年年底前……就这几个月的功夫,油田设备都造不好吧?”

  其实常浩南跟石油工业没啥直接联系,本来也没指望真从对方这获得什么有用的消息。

  只不过饭桌上嘛,总得找点事情吹逼。

  就当是做口腔体操了。

  然而没想到海谊德毕竟在国企里面浸润多年,哪怕不是本系统的事情,也着实了解不少:

  “油田本体95年的时候就已经动工了,结果最近通用电气那边突然拒绝向这个项目出口燃机……”

  “通用电气……”

  常浩南也是心下了然:

  “估计是担心咱们借着这个项目的由头,把燃机用到军舰上面吧……”

  跟涡喷14的航改燃类似,LM2500系列燃气轮机也不是只有舰用型号。

  理论上发电燃机并不在限制出口的行列里。

  但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

  美国在波音麦道并购案上吃了那么大一个闷亏,又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放弃华夏市场,肯定要干点什么恶心你一下。

  “本来转向西门子采购也是可以的,但是那边的动作太慢了,说要99年才能到货,而且还是附加一大堆条件,后来华夏石油一气之下就紧急转向国内采购……”

  这也是进口设备的一个大问题。

  机床也好、燃机、乃至是通讯设备服务器这些东西也罢。

  无论生产还是维修,周期都太长了。

  对于很多大规模企业来说,花钱多点其实还能忍,但动不动就要停工就太糟心了。

  所以很多时候,哪怕国产设备性能稍微差一点,也总能挤出一些市场。

  “95年就开始建油田……那华夏石油动作很快嘛……”

  在2010年附近的时候,苏丹确实短暂地成为过华夏主要的原油供应商,不过常浩南确实没想到华夏石油竟然出海这么早。

  而这也恰好是他很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毕竟火炬集团未来也必定是要有海外业务的。

  得益于金陵汽车那边的关系,连广告位都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国家对于企业出海有什么政策没有?”

  “这我就不知道了,咱们航空领域的对外合作政策是总公司层面统一负责的,跟咱们这些二级企业没关系。”

  海谊德摇了摇头。

  又低头吃了口菜之后,他才突然想起来,常浩南虽然一直跟他们一起工作,但严格来说并不能算航空工业系统里面的人:

  “哦,浩南同志你还管着一家科学院系统的国企是吧……”

  “对,小公司,刚刚起步。”

  常浩南点了点头,同时摆摆手示意海谊德低调:

  “现在也有一些外国企业联系我们,想要成为我们主打产品的用户,但是因为政策问题,暂时只能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在国内使用。”

  “这个么……”

  经验老到的海谊德自然不会相信常浩南那什么刚刚起步小公司的鬼话,TORCH Multiphysics虽然用户数不多,但个顶个都是大的研究机构和国企,现在不赚钱是因为还在试用期,等转入正式版本,分分钟就能赚麻。

  “出海有关的问题,你要是想了解,可以咨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他们主管这一块。”

  “就算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政策,以浩南同志你的关系,要个特事特办的权限应该也不难……”

第480章 国产化涡扇!

  第480章 国产化涡扇9!

  涡扇10的设计评审顺利完成,也就意味着整个项目正式进入了研发环节。

  而与此同时,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验证工作也并没有停下来。

  410厂的技术室内,一群工程师正或站或坐地围在几台电脑旁边,看着CRT显示器屏幕上面的3D模型。

  1995年,涡扇9的国产化率达到70%,标志着为期4年的涡扇9发动机材料国产化项目告一段落。

  在当时看来,剩下的30%,对于430厂来说,属于很难在短时间内靠自身力量解决掉的部分。

  好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镐京方面倒也没有摆烂。

  除了通过精工计划牵上常浩南和410厂这条线,成为涡扇10的技术验证型号之外,最主要的成绩就是把斯贝MK202的原始设计给数字化了。

  当然,这也是常浩南去年年末就提出来的要求。

  一型航空发动机的相关设计文档浩如烟海,如果全部呈现在纸质材料上,那恐怕能装满好几个档案柜。

  要把这种体量的实体资料从镐京转移到盛京,那绝对是个相当巨大的工程。

  而且这个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产生丢失或者污损,到时候又是一笔糊涂账。

  所以430厂今年花了大半年时间,把绝大部分技术资料都搬到了电脑上面。

  “嘶……你们这个涡扇9的设计,跟之前的斯贝MK202,好像有点差别了啊……”

  一名410厂的老工程师摸了摸斑白的鬓角,略显迟疑地说道。

  当年引进斯贝的时候,原计划是放在盛京这边搞国产化的,但当时410厂正和606所一起搞涡扇6,担心受到影响,就没接这个活。

  但还是有不少技术人员去考察过这个型号。

  这位叫做杨庆的工程师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当时华夏航空工业接触过的,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一些技术细节哪怕过了十几年也还能记住。

  430厂的技术部部长张振华点了点头。

  作为全国上下最了解涡扇9情况的人,他自然而然地也被拉进了涡扇10项目组。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工作还是在老伙计身上干:

  “确实,这个版本是经过修改的,优化过一些原始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

  他说着伸手指向面前一台电脑的屏幕:

  “第一个是把高压涡轮轴承处的浮动环式封严装置改为篦齿封严装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封圈处的滑油结焦,导致浮动环卡死而不能动,最终造成浮动环与轴相磨形成漏油的缝隙,第二个是……”

  虽然解释的头头是道,但显然说服力并不很强。

  “设计修改……”

  杨庆露出了一个有些顾虑的表情:

  “你们确定……消化吃透了?”

  旁边的其它人虽然因为性格或者资历的原因没有直接开口质疑,但从反应来看,应该也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

  实在不是他们对430厂有什么偏见。

  而是斯贝仿制过程中出过类似的事情——

  80年代中期,430厂想要搞斯贝航改燃的时候,就因为高、低气压机的气动设计没有在原始型号上做足够的分析试验工作,忽视了舰用燃机在流路上与航发的差别,导致险些发生重大事故。

  这还不算完,后来更是搞出过先整机试验,后部件试验这种足以让人眼前一黑的狠活。

首节 上一节 36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