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71节

  这两个型号都采用了相同的6级轴流+1级离心压气机,最大输出功率按照不同寿命在294-331kw之间可调。

  “常总,II系列是任总经理他们经过综合考量,在成本、技术难度和性能上最为平衡的选择。”

  张振华见常浩南翻到关键处,赶紧开口进行解释:

  “III系列和IV系列虽然先进,但罗罗那边未必愿意转让技术,而且要价必定很高。”

  “还有就是,C30系列的涡轴在级别上跟咱们国家已经从法国引进全套技术的涡轴8重合,也不符合您之前要求的300kw功率级别。”

  显然,他是担心常浩南对于型号选择有所不满。

  尽管300kw级别是二人上次见面时常浩南亲自定下来的,但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看见先进型号就走不动路的领导比比皆是,还是多解释两句更保险。

  “放心吧,我看得懂。”

  常浩南伸手在半空中向下压了压,示意对方放宽心:

  “型号发展不是盲目追求纸面数据的高大上,而是应该综合考虑整个航空动力体系,力争构建一个从低到高,级别完整的航空发动机型谱。”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们集团的选择没有错。”

  看着张振华表现出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常浩南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尽管在去年年末二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后者在航空工业系统里面就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声望。

  但声望跟权力,毕竟还是两回事。

  如今的常浩南光是实打实的身份就已经相当不一般。

  火炬集团虽然规模很小,但说起来也是科学院直属的二级国企,级别跟镐京发动机集团、盛京飞机工业集团这些几千上万职工的庞然大物平起平坐。

  而身为火炬集团的总经理,常浩南如果硬要论级别,甚至够得上司厅局正职。

  只不过因为实在太年轻,加上正在推进国企去行政化,所以算是低职高配,还没正式升上去而已。

  但手里的职权可是半点不打折扣的。

  更不用说作为涡扇10项目的总设计师,说他能直接调动半个航空工业系统的资源,都丝毫不夸张。

  至于在科工委和科技委那边能直接说上话的人脉关系,就更是吓人了。

  丁高恒和宋建在面对常浩南的时候,表现就像两个普普通通的和蔼小老头,但不意味着他们在别人面前也是这样。

  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有直接跟他们对话的机会。

  总之,诸多种身份迭加起来,其实已经让常浩南的一言一行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尤其对于像是张振华这样,航空工业系统的中层领导来说更是如此。

  很多时候,常浩南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语气,都能决定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所以,他也不得不开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在这些下属面前。

  要说常浩南是不是喜欢这样,那其实未必。

  但不管他喜不喜欢,这就是实际情况。

  而在得到了明确的肯定评价之后,张振华也总算放下心来。

  于是又试探着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任炳达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希望常浩南能够保证这样一型发动机的前景。

  把涡扇9的一部分资金挪作他用,虽然经过了集团领导的批准,在程序上并无问题,但如果真的让这笔钱打了水漂,那么作为首倡者的任炳达多少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华夏这边的基本逻辑是权责统一,这毕竟是一笔不小的外汇支出,不可能仅仅因为程序合规就彻底择清责任。

  “老张,这件事情,我之前就明确说过。”

  常浩南的语气稍微变得严肃起来:

  “本次引进的型号,暂时没办法预设装机对象,所以我不可能在这里保证什么。”

  他这边还有一盘大棋要下,自然不可能直接答应下来——

  前面之所以要通过西罗公司引进这么个不太起眼的型号,就是要证明“航发先行”这一路线的可行性。

  而如果在正式引进之前就大包大揽给了几个型号,那就又走上了过去“型号牵引”的老路。

  甚至反而还证明了型号牵引这个路子是对的。

  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看到常浩南这样一副笃定的样子,张振华也没敢在这件事情上继续纠结。

  他赶紧把话题转移到涡扇9A上面,报告了一下这段时间的装机进度,然后便离开了前者的办公室。

  送走老张之后,常浩南轻轻叹了口气,犹豫片刻之后还是拿起了旁边红色电话的听筒。

  虽然嘴上说得很强硬,但他不可能真的完全不管。

  这个型号是他建议镐发集团引进的,如果就这么当甩手掌柜,岂不是成了始乱终弃?

  几次转接之后,电话总算接通。

  对面也是常浩南的老熟人,已经升任贵航工业总设计师的孙惠中。

  “孙工,是我,常浩南。”

  这个电话常浩南很少用,因此首先还是得自报家门。

  “常总?”

  电话那边先是几分茫然,然后迅速转为惊喜:

  “常总,您打电话来是有什么吩咐?我们马上落实!”

  如果说张振华和钟世宏这些人对于常浩南还只是感激加上尊敬的话,那么黔省那边的同志,就完全是一种崇拜了。

  毕竟,在贵航工业已经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常浩南用一个“十号工程DSI技术验证机”的名义,给他们注入了一笔可以说是救命的研究经费。

  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地面测试筹备试飞的教练9,也几乎是常浩南一手带着孙惠中设计出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贵航集团的主打型号。

  “吩咐谈不上,就是想问一下,今年年初那时候,我应该和你们提起来过一个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事情,不知道孙工还有没有印象?”

  M250这个发动机的主要装机对象就三种——轻型直升机、初级教练机或者中型无人机。

  对于眼下的航空工业来说,显然是最后一种更容易实现,也更有实际价值。

  哪怕PLA暂时没闲钱装备,也可以拿去出口。

  “有印象,当然有印象!”

  尽管隔着一根电话线,但孙惠中还是站了起来:

  “只是我们集团的力量都集中在攻关教练9上面,所以,目前还只是按照您之前的指示,成立了一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研究室,招了一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做先期预研。”

  “不知道常总是否需要我们调整一下研发的重点方向?”

  面对如此积极的孙惠中,常浩南赶紧回答道:

  “不不不,那倒不需要,你们目前还是先集中精力把教练9搞好,它的试飞数据关系到歼10后续原型机的设计,必须保证进度。”

  “我只是要告诉你一下,我这边有个300kw级别的轻型涡桨发动机可以作为动力,更详细的数据我过一会传真过去,你们在预研过程中,可以用这个动力数据作为参考,来确定飞机的尺寸以及其它数据。”

  这对于孙惠中来说绝对是个意外之喜。

  毕竟华夏航空工业的几乎每一个型号都曾经为了发动机而操心。

  像这样飞机还八字没一撇,发动机就先给定下来的情况,确实不多见。

  “好……好的!”

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的结构升级问题

  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

  在镐京航发集团和罗罗具体商定引进协议的这段时间里,常浩南也没有闲着。

  除了处理涡扇10转入正式研发后所面临的诸多零碎问题之外,他还花了不少空余时间去601所和112厂。

  一方面是舔一舔上辈子没什么机会见到的侧卫大小姐。

  另一方面也是帮着他们解决一些TORCH Multiphysics软件在应用方面的问题。

  随着各个试用用户,尤其是超大杯专业提升版的试用用户逐渐渡过一开始的学习阶段,新生软件中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逐渐被发掘出来。

  这些信息会被集中反馈到位于京城的火炬集团总部,但常浩南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熟悉TORCH Multiphysics软件的人,如果能亲自到一线查看一些实际问题,显然对于后续的软件升级工作大有裨益。

  在112厂的总装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总装型架周围爬上爬下,完成对四架歼11大部件总装的最后工作。

  “何工,这是……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的四架飞机?”

  根据去年跟苏霍伊公司签署的协议,在三批总共六架的大部件总装机完成之后,112厂就可以正式打通“整机总装线”,进入国产化的下一个步骤了。

  “对,本来计划是分开进行的,但是第一批次的总装进度相当顺利,所以在跟苏霍伊那边的专家交流之后,我们就把二三批次的四架飞机放到一起总装了。”

  何明带着常浩南走到进度最快的一架飞机旁边,伸手摸了摸机头尖端的空速管。

  “这个总装车间的样式,跟我之前在隔壁歼8C总装车间看见的,好像区别有点大啊……”

  常浩南说着向后退了几步,以便能够看到这架飞机总装作业区域的总体分配情况。

  尽管他对于生产管理领域并不精通,但也能看出来,在飞机的前后左右,似乎同时在进行着几项不同的工种操作。

  只不过互相之间的配合还有点生疏。

  包括工具设备的布置、人员分配方面都有些不合理之处,导致装配进度看上去并不十分连贯。

  很快,一种熟悉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我怎么感觉……这个总装形式反而有点像……”

  就在常浩南犹豫着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时,身后一个熟悉的女声响起:

  “有点像镐京的172厂那边?”

  他猛地回头,发现穿着一身工装的姚梦娜正站在身后。

  “师姐?”

  或许是因为长期驻场的缘故,对方甚至直接把之前的一头长发给剪成了齐耳的长度。

首节 上一节 37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