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5节

  “丁主任,冰城那边反馈说,正在镐京进行测试的那架直升机上,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来自火炬集团,如果进行合作的话,还需要确认一下那边的意见。”

  “火炬……”

  丁高恒直接就是一愣:

  “那不是……小常的那家……”

  他本以为这是一个相对孤立的事件,结果绕来绕去,最后又跟常浩南搭上了关系。

  “没错。”

  怀国莫说着把手中的情况说明放在办公桌上:

  “而且,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火炬集团并不只是提供了研发过程用到的软件工具,而是以直接提供旋翼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身份参与了项目开发。”

  实际上,这个事情大可以直接让冰城那边直接跟火炬集团对接,

  但怀国莫还是特地跑了一趟。

  毕竟,无论是常浩南,还是对意合作,都是如今国防科工委内部挂上号的大事。

  虽然意大利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国力总体呈现颓势,但总归还是个欧洲发达国家。

  而且,作为欧洲6个创始成员国之一,还可以作为华夏和欧盟之间交流的窗口。

  这一点,已经在波音-麦道并购案中,通过双方之间的配合被证明过了。

  而且,还是由国防科工委证明的。

  实际上,这起并购案对于华夏国内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丝毫不亚于其在全球航空产业内掀起的风波。

  只不过,很多事件隐藏在水面之下,并不被大众所熟知罢了。

  由于合作生产MD90这个项目正处在由大部件总装走向散件组装的关键阶段,任谁都能看出来,麦道这个时候被突然收购,会给华夏的航空工业发展计划带来极大的影响。

  然而事件发生之后,几个相关部门几乎都在坐观事态的发生,没能提出任何有效的、主动的应对手段。

  最先做出反应的,反而是国防科工委。

  而且,不仅是做出了反应,还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一份风格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当时看来,这套主动出击,利用市场优势与欧盟打配合,强逼FAA就范的计划堪称大胆,甚至疯狂。

  自然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和反对。

  据说是以一票优势,险之又险地获得了通过。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关于这一决定的公开或半公开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其观点大多没什么新意,无非是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得罪波音公司和FAA,否则可能对后续MD90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之类。

  可以说,那段时间,丁高恒是扛着很大的压力在坚持推进这件事。

  然而,事实证明,华夏和欧盟这边最后几乎赢麻了。

  或者说,除了北美以外,全世界所有有航空制造业的国家,都赢麻了。

  波音放弃排他性供货条款,以及开放专利使用权这两个条件,可是面向全球的。

  甚至于,后来航空工业能和图波列夫公司达成那个条件优越的、名为合作实为卖身的条款,也和这件事情间接有关。

  经此一事,整个科工委系统的地位一跃而起。

  包括常浩南在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特殊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他在这一事件中的亮眼表现——

  若非如此,就算有杜义山这层关系,丁高恒也不可能明着照顾常浩南到如今这等地步。

  思索片刻之后,丁高恒回答道:

  “火炬集团在组织关系上,毕竟是科技委那边下属的企业,我等会给宋主任,还有小常本人打个电话。”

  “不过这个不用担心,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就是多走个流程,把火炬集团安排成国际供应商就行。”

  怀国莫也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那,按照咱们国家的要求,国际供应商需要资质和许可……”

  “这个应该是对外经贸部负责吧?”

  随着自己部门地位的提高,丁高恒在跟同级别单位接触的时候都会硬气不少:

  “那好说,我和宋主任一起给那边发个函,让他们加速审批……”

  总之,常浩南之前还在纠结的火炬集团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就在他自己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被顺利解决了……

第517章 涡桨和涡轴7

  第517章 涡桨7和涡轴7

  常浩南并没有跟完涡扇9A的整个测试流程。

  他毕竟是涡扇10的总设计师,因此只需要对涉及到新技术的一些关键测试环节进行了重点关注。

  至于后面余下的部分,自然有镐京方面的同志负责处理。

  不管怎么说,涡扇9在纸面上终究是镐发集团的型号。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对方直接派了一整个团队过来。

  当然,这是别人公司内部的事情,他只要负责把工作交接出去就行了

  “同志您好。”

  常浩南例行公事地跟对面的领队握了握手,然后挥挥手,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把相关文件放在桌上:

  “这份是工作计划清单、这三份是改进前后的性能对比报告、这些是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进度表、这份是目前发现的一些小问题、还有这些……”

  一个来月的功夫,涡扇9的测试项目其实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所以桌上的文件几乎堆成了小山。

  镐发集团那边应该是给不同的子系统分别设置了负责人,总之对面几个人一起签字,还是处理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完。

  交接仪式结束之后。

  常浩南的飞机安排在第二天,本来打算吃个饭就回去休息。

  但就在他已经准备离场的时候,镐发那边的领队专门找了过来。

  “常总,我是镐京发动机集团的副总经理,任炳达。”

  对方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张名片。

  “任炳达……”

  常浩南本来准备随便应付两句就过去。

  但这个名字却让他感到有些熟悉。

  因此常浩南放缓脚步,让对方跟了上来,并接过名片看了两眼。

  稍一回忆之后,他便很快想起,好像在几个月之前的某一份报告里面看到过这个名字。

  “哦……你是负责西罗集团那边业务的……”

  见到常浩南竟然还记得自己,任炳达喜出望外,赶紧点头:

  “对,是我,去年在决定后续跟罗罗集团合作方式的时候,我通过张振华部长给您提交过报告。”

  “不过,这还是我第一次有幸跟您面对面交流。”

  对方这么一描述,常浩南也就想起来了完整的来龙去脉。

  “哦对,确实有这么回事,我记得最后你们是跟罗罗那边达成协议,引进了一个M250轻型发动机是吧?”

  “没错,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谈妥了,也是多亏了您的指点和帮忙,我这次找您也是想汇报一下这件事情……”

  任炳达专门找上常浩南,最核心的目的当然是拉近一下关系。

  后者如今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大红人,而且从组织关系上看,在科技委那边恐怕也相当受重视。

  就算事到如今恐怕已经很难真正成为亲信,但是哪怕只是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也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有用。

  不过,拉关系这种事情,也是考验一个人功底的。

  如果找不到什么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由头,那最多只能算是打了个招呼。

  而如果硬是没话找话,那反而还容易起到反效果。

  正因如此,任炳达才特地把话题引向了与罗罗公司之间的合作。

  还特地用了“汇报”的名义。

  尽管他和常浩南之间并无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后者果然对此来了兴趣:

  “谈妥了……那就是已经在准备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了?”

  这几乎是任炳达最想听到的问题。

  巴结别人,重点无非是一个“投其所好”。

  这个“好”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具体分析。

  虽然任炳达是第一次见常浩南的真人,但他早就分析出来,对方喜欢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于是赶紧回答道:

  “我们在费用方面做了一些让步,要求罗罗那边加快进度,目前已经在调试生产线,准备以来料组装的方式生产第一批发动机了。”

  “预计这批产品三到四月份就能下线,后面会在两年以内把国产化率提高到100……”

  “按照规定,这种实现国产的发动机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经过我们沟通之后,重新启用了以前有过计划,但是只走到过图纸阶段的两个名字,涡桨7和涡轴7……”

  “……”

  任炳达报告的内容确实让常浩南相当满意。

  单从技术难度上讲,M250并不是一种制造门槛很高的航发型号。

  否则也不会在十几个国家都有生产线。

  哪怕对于如今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如果真的集中力量,也不难搞出这么一款轻型产品。

  只不过他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具体项目上只能抓大放小。

  为了这么个型号大动干戈,效费比实在是太低。

首节 上一节 39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