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7节

  常浩南摇摇头。

  甚至还不止呢……

  一等奖第三项,是徐洋的《水火电力系统和动态环境经济调度优化》。

  主要完成人一共就两个。

  她自己和常浩南。

  这下,哪怕对刚刚涡喷14情况不够了解的人,也已经发现常浩南这个名字出现第二次了。

  在掌声之余,甚至出现了几阵惊呼。

  一方面是因为徐洋看上去实在有点年轻,另一方面也是……

  竟然有一个名字能同时出现在不同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里面?

  哪怕不是第一完成人,也绝对是极其罕见了。

  然而,还没等众人的震惊结束。

  在徐洋拿着奖状和奖杯下台之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便出现了下一个获奖项目的信息。

  主持人随之上前报幕:

  “多目标连续变量优化的差分进化算法。”

  “第一完成人,常浩南!”

  一般来说,在报幕结束之后,会场内紧接着就会响起掌声。

  然而这一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直接愣住。

  以至于现场出现了一瞬间的冷场。

  因为屏幕上的完成人名单……实在是有点眼熟。

  还是刚才那项的两个人,只不过名字位置调换了一下。

  会场里面,大概有一半人的目光看向了正起身准备上台的常浩南。

  至于另外一半,则看向了刚刚从台上下来准备入座的徐洋——

  你们俩玩呢?

第530章 人家来领奖,你是来进货?

  一直到常浩南走上去,跟主持人握了握手,又走到舞台中间的时候,众人才总算回过味来。

  潮水般的掌声虽然迟到,但好在没有缺席。

  毕竟,下面坐着的也有不少工业控制领域的专家,他们对于这个成果本身的价值是毫无异议的。

  常浩南对于DE算法的改进,几乎可以说是把多目标优化领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实际上,刚刚拿到第三个一等奖的电网项目,其中用到的核心技术就是差分进化算法。

  这种算法类的成果,过去都会倾向于被分类到自然科学奖,而不是科技进步奖里面。

  而且照理来说,算法本身拿的是一等奖,那么用算法作为工具取得的成果,一般不应该列入同系列同级别的奖项里面。

  只不过,这次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

  人家两个人在台上唱二人转,自然轮不到别人提出什么意见……

  当然,也有些人对于常浩南看上去比刚才徐洋还要年轻的面相有些想法,觉得是不是有点年轻过分了。

  评奖这种事情,除了看水平以外,肯定还是要考虑资历的。

  不过,能坐到这个会场里面的人,可能心术不正,可能鼠肚鸡肠,但总之绝不可能是傻子。

  就算有些想法,看到一众控制学和计算机算法领域的专家都没表现出什么异样之后,怎么也应该能感觉出来,这个获奖项目不太容易扳倒……

  而且,考虑到之前杨奉畑的项目里面,第二完成人也是这个常浩南,显然说明此人的关系网盘根错节

  再者说,都已经第四个一等奖了,哪怕其中某一个被取消,也不会有二等奖递补上来。

  总之,没必要搞事。

  常浩南从颁奖领导手中接过奖杯和奖状,然后按照惯例,高举起来展示给现场。

  获奖感言的阶段,反而没什么太多花样。

  主要是时间太短,最长不能超过三分钟。

  常浩南缓步走到讲台后面,对准麦克风,然后思索了大概两秒钟。

  因为他打过交道的系统和单位实在太多,所以需要分析一下,具体到这个项目应该感谢谁……

  “感谢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把这个殊荣授予给我,另外,就是感谢母校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恩师杜义山院士对我的培养,以及华夏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提供了宝贵的超算资源……”

  根据通用的感言模板,感谢的内容说完之后,自然就是表态:

  “这个奖项既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于我未来工作的激励,我会不忘初心、加倍努力,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耕耘前行……”

  “谢谢大家!”

  本来这个场合也不是让你做学术报告的。

  所以感言不长。

  不过,却代表着新一代科研人员的声音。

  礼堂之内,掌声再次响彻全场。

  常浩南向场下微微鞠躬,然后拿着奖状和奖杯从另外一边下了台。

  在掌声平息以后,主持人重新开口:

  “各位来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名单仍然没有结束。”

  “经过评奖委员会、国际科技委以及guo务院相关领导部门的批准,决定在1997年度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刚刚入座的常浩南感觉到旁边的刘振响身体一颤,甚至微微握紧了拳头,眼神也不自觉朝他这边瞟过来。

  显然,他的内心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平淡。

  而现场的其它人更是屏息凝神,等待着特等奖的公布。

  在把现场的悬念和气氛拉满之后,主持人总算挥动手臂,示意后面的工作人员切换投影内容。

  “荣获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是,燃气涡轮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大型高空模拟试车台!”

  “第一完成人,刘振响!”

  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刹那,已经六十多岁的刘振响整个人精神一振,如同一个孩子般向前挥动了一下拳头,紧接着站起身,向现场故障的人群致意。

  不过,他接下来却没有第一时间走出去领奖,而是和坐在他旁边,刚刚把奖杯和奖状收好的常浩南握了握手,又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这下子,更是坐实常浩南在圈子里的人脉地位了。

  刚刚他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导师是杜义山院士。

  而现在,又显然是一副和刘振响院士关系匪浅的样子……

  这能惹得起?

  哪怕之前还稍微残留着些许想法的人,现在也都把想法给忘了。

  特等奖一样是发一个奖杯和一个奖状,只不过奖状的体积比一二等奖明显更大,刘振响抱在胸前,甚至能稍稍挡住下巴。

  但是挡不住他的笑脸。

  对于已经评上院士的刘振响来说,这个奖从功利上讲,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用处”。

  但却是对他、对624所、对整个高空台项目团队的认可。

  为了高空台,刘振响钻进山沟埋头苦干十余年,其核心诉求自然不可能是沽名钓誉。

  但当一个与付出相匹配的荣誉落在身上时,要说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当他向台下举起奖杯的时候,舞台前的射灯无意中映照出了眼角闪烁的泪光……

  会务并没有给刘振响的获奖感言设置时间限制。

  所以他说的时间很长、内容很多。

  从80年代开始钻山沟,到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军工勒紧裤腰带,到黎明来临时的第一缕曙光,再到高空台投入使用之后的成果。

  尽管已经隐去了不少不方便公开的内容,但刘振响的发言,还是成为了80年代以来军工人,乃至所有华夏科研人的命运缩影。

  讲到最后,不仅是他,就连下面不少人都流了泪。

  刘振响还特别提到了常浩南。

  当然,他并没有说明后者与全新国军标之间的关系,只是对他在高空台应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修改国军标一事涉及到华夏航空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斗争,其中牵扯实在太广,因此国防科工委对外的说法一直是由刘振响牵头,并未把常浩南过早暴露出来。

  ……

  一般来说,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授予数量最多的,因此也是三大奖(国际合作奖不在一起发)中受关注度最高的。

  因此,刘振响的领奖,基本上应该算是整个仪式的最高潮。

  后面的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一般来说很快就能发完。

  包括常浩南会前见到的那些认识人,大多数领到的也都是科技进步奖。

  对于常浩南来说,能拿一个一等奖回去,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毕竟他手里的两张王炸,涡扇10和重型模锻压机,都还没出结果呢。

  后面还有的是机会拿。

  所以,在刘振响领完奖之后,他的心情也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又因为这一整天都没怎么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估。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虫作斗争的时候,突然之间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实际上,当这个奖项被主持人念出来的时候,现场就已经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首节 上一节 40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