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20节

  至于最终具体能给装备工业司啃下来多少职权,那就暂时不是常浩南能控制的了。

  他能做的,就只有准备。

  而得到了肯定答复的颜永年,整个人蹭地站了起来:

  “我向组织保证,一定高质高效地完成模锻压机的生产制造工作!”

  突如其来的表态反倒把旁边的常浩南吓了一跳,赶紧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对方坐下:

  “先不要高兴太早,我提前说好,我对于进度的要求很紧,所以颜教授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咱老颜还就怕担子轻嘞,请常总指示吧!”

  预防针不仅没打消颜永年的积极性,反而让他更加兴奋,甚至直接带上了乡音。

  “现在是98年3月,我们有整个装备工业司的资源,争取在18个月内至少实现模锻压机的试生产。”

  常浩南说出了自己的时间表,紧接着又继续道:

  “为了保证效率,在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如果国内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那么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考虑直接进口,等后面需要更换时再逐步用国产代替。”

  刚刚一副见了鬼表情的颜永年总算松了口气:

  “这样的话,18个月倒是有希望……只是用国外供应商的话,成本可能就会高出不少。”

  这功夫财大气粗的常浩南直接摆手:

  “咱们现在不太缺钱,而且只要设备能尽早完工,哪怕在制造阶段多花一点钱,投产之后也能很快赚回来。”

  到了常浩南如今这个位置,他所要考虑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

  尤其对于重型模锻压机这样的大国重器来说,“造出来”甚至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何让这台耗费巨大才完成研发的设备发挥最大化的效果,更是需要持续性考虑的话题。

  这也是常浩南这段时间一直在推进与欧洲国家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尤其是结构件,属于模锻压机最主要的产品。

  相比于拼焊,锻造件在性能、成本和工时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上一世,空客A380的机体结构件,就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给俄罗斯的上萨尔达钛厂进行生产。

  在华夏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生产200吨以上级别超大型飞机的情况下,把这台设备拿来赚欧洲人的钱,顺便积累大型锻件的加工制造经验,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过惯了苦日子的颜永年被常浩南这气势直接给镇住了,有些茫然地点点头。

  好一会之后,才终于回过神来:

  “另外,常总,还有个问题。”

  “重型模锻压机毕竟是影响力巨大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超过6万吨的水压机也只有俄罗斯和法国拥有,国外企业会不会对我们进行封锁,以延宕我们的生产计划?”

  “封锁么,当然会有。”

  常浩南站起身来,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过,一来我们毕竟掌握核心技术,他们应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进口只不过是利用国际分工提高效率的手段,封锁也不可能真的阻止我们。”

  “另一方面,所谓外国,也并不是一个整体,他们也有各自的利益。”

  “所以技术封锁……是可以打破的。”

  实际上,哪怕是搁在一年之前,常浩南都不敢如此笃定地说出这种话。

  因为他当时一直不太确定,90年代末这功夫,瓦森纳协定的执行情况具体如何。

  但1997年一整年,实在发生了太多事情。

  从年初华夏和欧洲合作阻击波音对麦道的并购,到TORCH Multiphysics软件以碾压之姿降临数值模拟学界之后欧洲人主动求购的表现,再到意大利人主动找到冰城飞机工业集团要求合作。

  凡此种种,让常浩南确定,帝国主义仍然是纸老虎。

  你没有技术的时候,他们才要搞封锁。

  一旦你真的有了技术,他们反而滑跪得一个比一个快……

  所以,打破封锁,光靠拉关系搞公关是不够的。

  最终还是要用技术说话!

第545章 身法灵活的意大利人

  尽管阿古斯塔公司是要和冰城飞机工业集团进行技术合作,但由于直9WY的原型机一直都在镐京试飞,加上大概一年之前,华夏和欧洲也是在这里签署了那份影响深远的航空产业合作协议。

  因此意大利人这一次仍然选择了在这个他们相对熟悉的老地方。

  当然,也带着一些实地确认你到底是真有东西,还是虚张声势的意思。

  停机坪上,当天上午早些时候刚飞到这里的常浩南总算是看到了那架让意大利人魂牵梦绕的直升机——

  虽然完成设计方案的底层技术出自常浩南之手,但他确实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架直升机。

  毕竟之前一直都是刘洪波在处理。

  乍一眼看上去,跟前世的直9WA/WZ有点像。

  扁平机头、下面的光电瞄准设备、不占用舱内空间的弯曲挂梁……

  不过在细节,尤其是主旋翼和发动机保护罩的细节上,确实有不少区别。

  当然,这也是决定了这架飞机安静性能的基础。

  崔文学、郭靖山和刘洪波三人围在常浩南周围稍后一点的位置,正在给后者介绍这架直升机的基本性能。

  当然,还有顺便吹吹彩虹屁。

  一般来说,崔文学作为总经理并不会直接参与新型号试飞这样的具体技术问题。

  但这次毕竟情况不同。

  跟外国同行谈合作,肯定还是得一把手出面才行。

  稍远处的机库里面,一名正在现场准备数据和材料的年轻工程师抬起头来,对着有些冻僵的双手哈气取暖。

  尽管来自北方的冰城,但众所周知,北方人过冬主要靠装备。

  因此在二三月之交的镐京也并不好受。

  “诶,那边在直升机周围转悠的是谁啊?”

  其中一个个子稍矮的工程师碰了碰旁边同伴的胳膊,示意他向远处看看。

  后者抬眼朝那边看了看:

  “崔总和郭总啊,还能是谁?”

  “还有之前来的那个刘教授,挺厉害的,新直升机的前机身和旋翼方案就是他给出来的,之前开技术研讨会的时候你应该也见过啊。”

  然后便重新看向屏幕,准备继续工作。

  他只是602所的一个普通工程师,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不拖后腿,就已经是对组织最大的帮助了。

  “不是,我说的当然不是那三个。”

  第一个人不依不饶地又拍了一下同伴的肩膀:

  “你仔细看看,他们三个都跟在另外一个人后面!”

  “怎么可……”

  后者有些不耐烦地再次抬起头。

  然后声音戛然而止。

  几秒钟后,他把眼镜使劲往上抬了抬。

  “这看着也不像是梁总啊……”

  旁边又传来那个矮个子的声音。

  梁总,自然是指梁卓平。

  能让这三个人跟在后面,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了。

  但无论看年龄还是发量,都明显不是。

  “嘶……不会是常浩南常总吧?”

  “谁?”

  “火炬集团的总经理,开发TORCH Multiphysics软件的那个超级大牛,据说比咱们俩还年轻。”

  对于两个身处最基层的工程师来说,如果平时不去额外关注的话,在90年代末这功夫,其实信息获取量并不会很大。

  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度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如果错过常浩南有限上过电视的那几次新闻,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很正常。

  “我艹,这么牛逼?”

  “我说咱们集团这段时间怎么跟突然开了窍一样,什么好东西都能拿出来了……原来是请到了这么一号神仙……”

  “唉……我要是能有他一半,不对,三分之一厉害就好咯……”

  “赶紧干活吧,别搁那瞎想了,你没指望的……”

  “……”

  一阵交头接耳的闲聊过后,二人看见远处的几个人朝机库这边走来,赶紧噤了声。

  ……

  不长时间之后,两辆中巴车从外场沿着一条平常不太使用的车道直接开进了试飞区域,最终停在停机坪的边缘。

  车上下来的自然是刚刚落地不久的意大利代表团。

  这一次,他们并没有从国内转机,而是搭乘一架空客A340直接从罗马飞到镐京。

  民航飞机自然不可能直接降落在试飞院的机场,所以最后只能用车把人接过来。

  早已经做好准备的崔文学率先迎了上去。

  在后面确定具体合作方案的过程中,掌握着核心技术,又在科工委内部话语权十足的常浩南自然是绝对领导。

  但是名义上,阿古斯塔是跟冰飞集团合作,所以这些场面上的事情,还是得崔文学来负责。

首节 上一节 42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